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的发展及其启示论文

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的发展及其启示论文

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的发展及其启示

黄海林/湘潭大学碧泉书院

摘 要: 本文认为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次变迁,即1978-1992年的恢复探索期,1992-2005年的全面吸收与发展期,2005-2016年的体制改革与转型期。此外,本文重点通过对三个时期两次变迁的成就与不足的分析,为图书馆文化政策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新时期 图书馆 文化政策新时代 启示

一、新时期图书馆政策的发展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项文化政策根据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逐渐调整与变革,各项社会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正轨。其中,图书馆文化政策理论也相应的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并且在新时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鉴于此,笔者建议将隐喻分析进一步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探知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可运用于与学生群体紧密相关的对教师群体进行调查分析,更好地发挥隐喻的社会功能,应用并服务于教育领域。

纸上明明写着1414室,他来来回回寻了几遍,1413室紧紧挨着1415室,1414室压根没有。他手心沁出黏黏糊糊的汗,原本打算转身离开时目光不经意间飘向左侧的一户人家,1413室。不妨问问这户人家,他敲了敲门,许久没有回应,他把耳朵凑到门边听屋里的动静,无心推开了门。

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次变迁:

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至1992年,是图书馆文化政策的恢复与探索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期间,党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相应地,图书馆文化政策也开始恢复并走向正轨。这段时期党中央加强了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建立并开始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管理调理、图书馆建设以及专业人员培训制度。其中,1980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印转《中央会议决定事项通知》和《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具备宏观指导的作用。此外,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项《决定》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随的文化体制改革、图书馆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也在摸索中前进。

由上述发展历程可知,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迁,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显著的成就。据统计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只有55个,平均每一千万人口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1950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只有132个, 藏书794万册。而经过新时期近40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达3153个,从业人员57208人,总藏书90163万册,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03平方米。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建有860所高校图书馆,其中有18所高校图书馆在建新馆。各项数值显示,新时期40年来图书馆文化政策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人才队伍建设及科研工作得到了扎实的推进,软硬件平台及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推广,藏书数量得到了飞速发展,此外,专业图书馆如少儿图书馆,盲人图书馆以及各个区域地级市图书馆的建设也同步进行,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更是精益求精,建立了各类大型的数据库,使得图书资源得以共享。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文化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第三个阶段为2005年至2016年,是图书馆文化政策在事业管理体制上的理念转型与变革时期。“2005年是我国公共文化政策元年”,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来,关于图书馆文化政策的发展逐渐发生了管理体制上的变革,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国家事业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单位彻底回归到公益服务的性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问题被提上议程。

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仍然受到较多的限制,一方面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整体环境限制,另一方面,在政策执行和管理理念上的问题尤为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欠发达地级市、县级图书馆,国家行政体制上的积弊仍然发挥着其惯性:一些城市的图书馆建设被当作“政绩工程”或者城市亮点工程规划建设,一些地方数字文化资源平台项目每年都在申报国家的立项,但是成果与国家实际投入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某些平台与设备并不具备长期平稳运行的能力,对当地群众的吸引力不大,最终形成空置状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二、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个阶段为1992年至2005年,是图书馆文化政策在技术、手段、管理理论上的向国际经验全面吸收与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促使图书馆政策研究领域大量引进西方图书馆管理、技术、人才培训、服务理念等,为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图书馆而助力。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各个相关部分更是连续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各项社会民生的交叉领域,注重互联网等数字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文化政策发展与世界文化政策理论的接轨。

4.4 营造良好的医疗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为了创造宽松、温馨的医疗环境,有效缓解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可利用院内网络资源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园地、护理部主任信箱等信息沟通平台,让临床护士的真实想法得到畅所欲言,为护士提供一个共享、平等、快捷且自由的网络信息资源,鼓励护士自愿上报,加强整个系统的保密性,营造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把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制度提升到文化管理的层次,放弃目前拒绝承认错误,惩罚失败的文化,使医院每位护理人员在正确的安全观念支配下规范自己的行为[10]。

首先,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漫长的文明传承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充分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许多古籍和文物需要大量的、长期的、专业的团队和持续的投入进行整理和保护。进入新时代的图书馆文化政策制定应当具备更高的格局和使命感,适时抓住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建设的快车道,利用我国日益成熟的人才队伍体系和和平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古籍整理的效率和品质。此外,图书馆文化政策还需大力鼓励和扶持国内图书馆精品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图书馆及世界各国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参与世界多元文明的对话,扩大中国图书馆资源的品牌影响力。

其次,图书馆发展趋势已经从“书的图书馆”转型为“人的图书馆”。针对不同情况,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求突破口:一是要求图书馆文化政策在规划时要全面考虑图书馆的长远生命力,使新型图书馆能够发挥其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为现代化生活方式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切实有效的便利;二是关于文化政策的理念转型,更需要执政者的智慧和壮士断腕的魄力,使地方中小城市的图书馆文化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在解决区域图书馆文化资源的不平衡上,可以寻求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作为解决方案,不必每个地方的图书馆资源都要大、全、精美,而是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整合当地各种特色图书馆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料,加大宣传活动力度,提供当地民众需要的图书馆功能体验。

每天,焰火渠平安沟的人们都在老太医的吟诵声中醒来,迎接新的一天。老太医本是一位真正的隐逸者,但是目前,他自己十分清楚,并没有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一大把年纪,须发苍苍,居然整天设计毒计,专门害人。当然了,是专门损害坏人,与好人无涉。

由此可见,新时期以来,图书馆文化政策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迁,第一次是由服务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形态政治功能转化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产业与技术变迁;第二次是由国家文化领导与市场经济催生的产业与技术变迁,转型为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公民权益参与的公益服务性质变迁。

广东港丰电器有限公司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是港丰集团旗下企业,专业致力于PE健康给水管道及配件系列,埋地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及配件系列,PP-R精装家装给水管及配件系列,HDPE双壁波纹管及配件系列,PVC-U排水管、电缆管及配件系列,难燃PVC电线管、槽及配件系列,PE安全燃气管配件系列等产品的生产、设计、研发。

三、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文化政策创新与着力点

2017年,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我们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图书馆文化政策更亟需适应国家新时代转型的历史趋势,实现其“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理念转型,全面实现图书馆管理政策的现代化转型,并形成立足全人类,为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智慧的格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文化政策的创新与着力点,寻求实践的智慧和对当前积弊的突破。

但是,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图书馆文化政策及其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发展规划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2016年,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但馆际数字化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在经费投入上,各大高校图书馆填报的有效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依然巨大,投入极不均衡,而且这种不均衡存在年度扩大化;从总体情况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正在朝高学历的方向转型,但发达城市重点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速度明显快于欠发达城市的非重点高校图书馆。

再者,图书馆政策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仍然需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在充分提倡并执行文化资源知识版权保护的同时,需要以完善的国家制度和福利性政策,充分保证每个公民自由享有公共文化的权益。

注释:

①申晓娟,杨凡.从政策语境下的图书馆标准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2006—2016)[J].图书馆 ,2017(09):1~8,16.

②张乐鸟.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J].天中学刊 ,2001(06):107~110.③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6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④统计数据来自“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网址 :http:刀 www. scal.edu. Cn:180800.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学会,2008.

[2]陈能华,主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慰慈,主编.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惠林,著.文化政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5]丘东江,等,编著.国际图联(IFLA)与中国图书馆事业[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6]肖希明,袁琳,著.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马海群,等.信息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韩永进,主编.中国图书馆年鉴[Z].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9]范兴坤.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南京:南京大学,2010.

[10]申晓娟,杨凡.从政策语境下的图书馆标准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2006—2016)[J].图书馆 ,2017(09):1~8,16.

[11]张乐鸟.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J].天中学刊,2001(06): 107~110.

作者简介: 黄海林(1972-),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在读博士,湘潭大学碧泉书院,讲师,研究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

标签:;  ;  ;  ;  ;  ;  

新时期图书馆文化政策的发展及其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