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军事顾问法肯豪森讲话摘要_德国军事论文

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演讲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德国论文,顾问论文,军事论文,法肯豪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戚厚杰 徐志敏 选辑

1.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2月15日)

二月十五日午后八时总顾问演讲纪要

一、参谋之业务

甲、参谋机关之编制 参谋机关应有健全之组织,按参谋本部平时与战时之编制虽早有拟定,然未能一一实施,其中原因甚多,余(总顾问自称)不详悉,亦非余所应与闻者也,但此次林次长所提今后改进之意见,余甚赞同。盖凡参谋机关之组织,须以其国家情形为转移,故各国国情不同,其参谋机关之编制因亦各异。然其主旨均不外乎能使其业务切实达成,而非于名义上徒有几厅几处之设立也。

乙、参谋人员之使命 根据世界各国历史之演进,深知参谋人员之任务在如何协助其长官指挥适宜,及充分达到所负之使命。余充任各级参谋之职凡数十年,对于参谋作业颇有经验,极愿共同努力,藉以协同诸君向此途径迈进,而期达到此目的。

二、参谋之起源

在一百五十年以前,欧洲各国兵力虽极薄弱,但有健全之组织与团结之精神,统帅于作战之前后能以口令直接指挥,无须他人相助,仅设副官若干人(即所谓左右臂助),以资传达其命令,如当时拿破仑将军是也。直至法国革命时,始将此种制度推翻,采用募兵制度,广集民众参加作战,结果失败。考其原因,全由于部队系临时召集,未加训练,既无军纪之认识,复无团结之精神,指挥官非但不能以口令直接指挥,抑且所下之命令亦难达到各部队,拿破仑将军因当时情形之需要,于是有参谋之设,并由极健全之组织云云。

三、参谋之重要

自拿氏采用参谋制度以后,军队虽多,亦能将统帅之意旨传达到各部队。最初任参谋长者为Besties氏,以其才智确能臂助其长官,因获大胜。此后普鲁士亦仿行之,并根据此种制度纠正过去一切错误,果转败为胜矣。

四、参谋人才之养成与运用

在历史上参谋人员确有国家观念者甚少,推其原因,实于缺乏切实训练之故,盖参谋机关洽[恰]如人之头脑,本非独立机关,故普鲁士之参谋部始终附属于军部,至参谋总长尤不宜时常调换,因参谋人才之养成,须经长期有系统之训练与专人监督,故普鲁士参谋总长一席在三十余年之中,前后仅毛奇与另一资深之将官二人充任,且全国动员、指挥、集中、作战等范围甚广,平时须有充分之准备,战时始能运用。而指挥官绝无万能者,故非得助于参谋不可,是以参谋即为指挥官之助手也。无论机关之高低,参谋负有同样之责任,遇事须将其所见贡献于长官,互相研讨,俾可得到适当之处置,长官亦不能以地位关系不予参加意见之机会。考诸历史上长官得助于参谋因而成功者甚多,前后有朴勒史、兴登堡、鲁登道夫诸将军。故普鲁士参谋部主管人事之某将官恒详察其所属各级参谋个性及才能特长,并按照各部队指挥官之个性与才力而选派于各部队,使充参谋长。比如有某军长“勇”过于“谋”,须择派一富于智谋之参谋长;如某军长虽有作战经验,但过于谨慎,遇事不能当机立断,则须选派一勇敢果毅之参谋长,以补助其缺点。综上所述,军令部对于全国各级参谋应有良好之组织及统一之指挥,俾全国各级参谋服务意旨得以一致,不因部队长官之意旨有所转移,且幕僚不能随部队长官时常调动,以资熟手,遇长官出差时,司令部一切业务由参谋长代为处理,此系对参谋总长负责之意也,但在军事上之一切荣誉与过失(以下原件缺)

2.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2月17日)

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星期四)总顾问演讲纪要

Ⅰ、参谋人选问题

近二十年来以科学发达极速,军事学术猛进,因之参谋人选遂成问题,但其主要原则仍不外左列各点:

1.品格 即人格高尚,性质沉默,态度镇静,仪表大方之谓;

2.知识 即对于军事上各种学术均有湛深研究是也;

3.才能(经验)即能力或才干之谓;

4.志趣 即志趣高超、坚忍果毅,能贯彻最后效率及目的等精神之谓也。

余(总顾问自称)服务中国多年,对于中国军官之印象极深。据余观察,一般军官都偏重于求知,但对于实地工作恒不免疏忽轻视,即军校教学亦略有此弊,研究战术者虽多,而确能将研究所得运用于实地者则甚少,故指挥官所下命令,其部属往往不能奉行者有之,仅能达成一部分者亦有之,是即缺乏实地工作之经验也。

德国参谋人才(指挥官人才之基础)系择陆军大学毕业学员,派入参谋本部见习后成绩最优秀者充之,故陆军大学乃一高级军事学校,并非专以造就参谋人才者也。兹将其训练学员及选择参谋人才办法概述如下:

一、陆军大学校长与教官人选

校长须以曾任军司令部参谋长以上职务之资深将官充任,教官则须择战术最优、有研究之参谋充任,但教官最多两年即须调入部队工作,经二、三年后再令回校,如此不断互调服务,以收教学之实效。

二、陆军大学入学资格

军官学校毕业学生曾在部队服务六年以上,经其直属长官考核其品、知、能、志之基础,认为均在优等者(即所谓才堪造就者),始得准其报考(此时假定准予报考人数为800—1000),复经半年之准备(训练),由其直属长官举行极严格之考试(考试包括笔试与实地测验即野外演习,两种均以战术为主),及格者始得入学(假如报考人数为800—1000,经此严格考试,其可及格入学仅130人矣)。

三、学程

共分三个学年,每学年计校课九个月,其中以战术为最注重。部队勤务三个月,最后须参加各种大演习,如秋季会操等。

甲、校课

1.战术

A.团 B.师 C.军 D.军以上

2.参谋业务 3.兵器 4.筑城 5.通讯 6.地形 7.机械 8.空军 9.海军 10.战史 11.国防 12.军制 13.化学 14.数学 15.经济 16.外国语文(每人选习一国文字,最低限度须能译述)

乙、部队勤务

兵种互调服务,予以研究各兵种勤务之机会,俾将来能服务任何部队。例如原习步兵者,第一学年即以排长资格派入炮兵部队服务,第二学年派入骑兵部队服务,第三学年派入工兵或其他兵种部队服务,其他兵科亦依此类推。

四、甄别与测验

甲、校课期内每年年终甄别一次,成绩不及格者不准升入第二学年(假定入学者为150人,经此第一学年年终甄别其成绩及格可以入学第二学年者仅得130人矣)。

乙、校课期内并每两星期举行野外测验一次。

丙、随时指定日期,作终日之野外训练,并使夜间工作不得入寝及勒令饮酒,酒之后仍须解答各种繁复之战术问题,且限时交卷,以锻炼与测验其脑力。作题既毕,再继续野外,如此陆续举行二、三日,以锻炼并测验其耐劳(经此,于130人中,其可及格者仅50—60人矣)。

丁、校课完结,再举行野外演习,并使参加各种大规模演习,然后更甄别一次,择其成绩最优者派入参谋本部见习,其余则仍回原部队服务。

五、参谋人才之选择

陆大毕业,战术成绩最优者即派在参谋本部见习,第一年分配以后不经手而极复杂之业务,并由参谋总长、厅长各出两个战术问题(上半年基本战术,下半年应用战术)令其作答,以资测验(经此测验,于50—60人中,其可及格者仅40人矣)。第二年工作与第一年同,两年终了,再甄别一次,参谋人才即在此中选择矣(至此其及格者仅余20人矣)。

综上观之,经过严格训练以后真正之参谋人才仅占千分之四、五,但仍然有不十分健全者,故现任参谋者仍须随时研究军事学术及常行实地见习,俾与科学同时并进也。

Ⅱ、参谋人员任用程序概况

陆军大学毕业并在参谋本部见习及格后,以上尉参谋任用,服务一年后即调任部队连长;服务三年,选其成绩优良者,调回参谋本部升任少校参谋,或派充师部参谋;服务三年后,再调往部队任以营长;俟服务二年至三年,择其成绩优良者,即调任参谋本部处长或军部参谋处长、参谋长;再经服务三年后即调充团长,五年后升任参谋本部厅长,或其他部队高级长官(如师长等职)。

附记:

陆军大学毕业后,如见习不及格不能任以参谋之职者,可就其个性能力任以适当之职务,例如擅长数学者可派入测量部队,擅长外国语文者可派为驻外武官,或参谋本部有关外务之职。

Ⅲ、参谋人员分配概况

1.师司令部一人;

2.军司令部三人;

3.参谋本部参谋处六至八人(见习参谋不在内)。

Ⅳ、参谋人员之待遇

参谋人才之选择如此严格,其身份自属高贵,故其服装另有规定。且因人数无多,工作繁杂,待遇较优,升迁亦快(即停年较短),但此项人员之服务亦非常尽职也。

附参谋人才之成数比例表如次:

假定准予报考者:800—1000;

考试及格入学者:150;

第一学年及格升入第二学年者:130;

校课期内经锻炼与测验其脑力及耐劳及格者:50—60;

陆大毕业后在参谋本部见习第一年及格者:40;

在参谋本部见习第二年及格者:20;

真正参谋人才:4—5。

3.总顾问演讲纪要

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参谋本部平时之组织

一、组织之概要

参谋本部之组织有平时与战时之别。战时组织乃基于平时之组织而成,而平时之组织又系顾虑战时情形而确定也。盖参谋本部之机关,因任务与其他机关不同,故组织亦必须适当最要者,应依本国国情及邻邦状况或假想敌国而决定,不可模仿他国拘泥成法也。例如德国之参谋部,战前原属于陆军部,担任计划工作,嗣以业务渐渐发展,延至战时遂脱离陆军部而成为军令机关。殆至战后,因受凡尔赛和约限制,又归并于国防部,改名为军队署(译意),斯即所以随当时情况为转移之一明证也。

二、权限之划分

按一国之军事组织最贵统一,而各军事机关间尤宜密切连系,最忌权限混淆,业务冲突。据余观察(总顾问自称),贵国(指中国)对于此点尚少注意,例如从前参谋本部原有城塞组织,掌全国要塞计划与要塞建筑(技术)事宜,而军政部军务司复有城塞科,办理国内要塞诸事。又如前军委会第一厅之业务,全系参谋本部应有之职掌。凡皆足以使权限混淆,业务冲突,而其结果不特耗费物力,且易互相推诿,甚至一方面有事需人,他方面有人无事,诸如此类,对于业务上之发展影响甚大,亟应加以调整,务使各个军事组织权限分明,各有专司,并宜通力合作,脉络一贯。换言之,即军事首脑部随时可将每个细胞结合为一体,而同时又能化分为若干个体,祗期业务进行不因单位分而影响其效能也。

三、参谋部之任务

德国一切重要军事机关均隶属于国防部,即参谋部之上更有总参谋部是也。至参谋部之任务则为:(一)作战命令之实施;(二)战术之运用;(三)战时军、师单位之数量及兵员素质之决定;(四)部队应有之装备及其强度;(五)军、师驻地之规划等。并据此向军政部提出要求,军政部即依据上项要求分别实施。质言之,参谋部为计划机关,军政部负实施责任,彼此互有关连也。至所需经费,必经国会通过,方可支付,但一切军备只要合乎战时需要,务期以底于成。鲁屯道夫任参谋长时,为应战时需要,曾有要求增加两军团之提议,终因国会否决未能达成愿望,致影响德国于欧战时之胜利,德国人士至今引为遗憾。故军备苟合乎战时要求,纵使军费预算膨胀、国民负担增加亦所不计也。

四、德国战前参谋部组织

德国参谋部以参谋总长为首脑,下设五局,即等于贵国(指中国)前参部之厅也。迨至战时,即以此五局长充任五个军团之参谋长,兹将其组织分述如次:

1.第一局(与中国前参部第一厅同),下设第二处与铁道处。

第二处 主管动员集中。

铁道处 凡修筑铁路必经此处加以军事上之审核(德国因铁道网密杂,故有此处之设,中国铁路尚少,暂无设立此处必要),战时则任作战军之运输事宜。

2.第二局(与第二厅同)下设第一、三、九、十各处。

第一处 任对俄作战之业务。

第三处 任对法作战之业务。

第九处 任关于对南方诸国(巴尔干半岛)作战之业务。

第十处 任对英、美、日、西班牙等国作战之业务。

3.第三局(与第三厅同)下设第四、第七两处。

第四处 主管对法国要塞之事。

第七处 主管对俄国要塞之事。

4.第四局(即第四厅)下设第五、第六、第八三处。

第五处 办理参谋教育。

第六处 承办参谋旅行事宜。

第八处 研究与战术有关之技术(如战车发明后应用何种兵器以抵御之)。

5.第五局即总务处(与中国前参谋部总务厅同),设处长一人,参谋二人,承办参谋人事,并设雇员若干,办理会计、庶务等事。

6.直属参谋总长之各处及测量局等。

第一处 研究近代之战史(即新的战史),调查各国军备,研究敌方动员步骤及动员可集中之兵力、战时经济、民情、士气、潮流、特别训练方式。

第二处 研究过去之战史。

第三处 办理谍报事宜(此处为避免邻国注意起见异常秘密)。

测量局 承办测量三角点、印刷、藏图等工作。此外尚有航空测量。按中国幅员广大,将来对于航测亟应积亟(极)进行。

又设副官二人,归总长直接指挥。

附参谋部组织系统表如下:

五、德国战后参谋部组织

战后德国因受和约限制,于是将各军事机关概置于国防部之下,关于参谋部则缩编为军队署,并将战史、测量、谍报等业务移并于内政部。至典令,其制定、颁布仍属于军队署,而各部队是否遵行,则由军训部考核之。他如射击技术之试验等,亦由军训部办理,军队署内设六处,就中总务处,虽办理一般人事及会计、庶务、文书等,而对于全国参谋之个性、能力、人格之考察及调整尤为主要之任务,必使参谋人选适当,俾真才得以实用,政令可以一致也。

附军队署组织系统表如下:

4.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2月24日)

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战时参谋本部之组织

一、业务

战时参谋部主管业务概括言之,不外乎作战、编制、训练、情报、补给五项,惟欲使上项业务能按照步骤进行及实施,必须分工。盖参谋部譬如人之首脑,参谋则为其神经系,军队犹如肢体,每遇一事先由主脑下判断决心,然后传达于神经系,以命令肢体发挥其本能,但为互相连系使业务不生故障,顺利推行,是又须合作矣。

二、机构之调整

现在贵国(指中国)国难方殷,欲将现行各军事组织彻底整顿,不特事实难能,亦为时间不许,期在可能范围,将其本来机能加以扩大可矣。依个人意见可将陆海空军置于参谋总长之下,如下表:

依据贵国(指中国)目前状况,似应将海陆空军兵力直隶陆军总司令指挥,换言之,即海空两军只能作陆军的辅助兵种,并宜于最高统帅之下设一总参谋长,以总其成,下设陆军、海军、空军三参谋长,以辅助之,故在战术方面,海空军应在军令部之下,但在补充上仍应有其独立性质。其次,关于炮兵,亦应独立(受军令部之指挥),而军令部除命令之发布及前线战斗力之补充外,其余后方一切事宜应由后方勤务部办理,惟仍须受总参谋长之指挥。

三、驻地之选定

关于军令部驻在地之选定,应随战争发展而变迁,不必驻在名都大邑。例如欧战时,德国统帅部驻在地多在西战场,有时派少数高级幕僚驻东战场,其他军政机关仍在后方办公。其赴前方服务者亦分二部,一部从事战争计划及指挥之策动,一部办理关于公文图表之调制,但二部人员虽在前线,不必驻在一处,其业务方面仍可收指臂之效,如遇最高统帅巡视战区时,各主管处、科仅派员随从襄理而已。

四、军令部之组成

为应现时需要起见,军令部应设一、二、三厅,兹分述如左:

第一厅(作战) 下设一、二、三、四、五处:

第一处 掌理国军作战之最高指挥,并铁道、汽车、航运输送,野战兵员之集中。

第二处 掌理各战区作战事宜及各区情况之判断、要图之调制、地图之颁发与保管,关于各战区须分科管理作战上各事务。

第三处 主管空军作战与陆地防空事宜。

第四处 掌理国境、要塞、江防、海岸防御等事项。

第五处 掌理作战经过、材料之搜集,予以经验上所得之教训,编订成册发给各级官长,俾对于尔后作战可作纠正错误之参考。

第二厅(情报) 下设一、二、三、四、五处:

第一处 掌理总集情报(情报之搜集与判断)。

第二处 掌理国外情报(派遣间谍、收取敌方广播及其普通函件之检查、新闻纸之检讨)。

第三处 掌理国内情报(前线各战区情报之搜集、判断,并对敌国间谍之防范)。

第四处 掌理监督战区宪警,协同办理情报事宜。

第五处 掌理将搜集之情报编辑成册,以作参考或宣传。

第三厅 主管后方勤务,但其职掌系参谋业务之一部,故亦应受军令部长之指挥。

总务处 掌理全国参谋教育、人事及文书、庶务、会计事宜。关于参谋人事及教育殊关紧要,须选择重要人员主管之。

总之,各部分主管处、科对于本身业务范围内之一切情形及其攸关事项均须了如指掌,俾业务推进时有相当之准据。综上所述,乃战时参谋本部组织之概要。质言之,战时参谋本部之组织犹如人体首脑之组成,其他各部队参谋如神经系之分布于全身,各部队如筋肉、肢体之组合。至于各部分之连系及其运用,另篇续讲。

附军令部组织系统表如下:

5.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3日)

集中全民力量以应付战争

(三月三日于武汉行营大礼堂)

鲁屯道夫所著书中有云“全民战争”上,就是把全国民众所有一切的人力、财力、物力完全贡献国家用于战争之谓,本来“全民战争”这名词是发始于原始时代,现在是复古罢了,并不是新的名词。

考原始时代的民族战争,是不论男女老少大家跑到敌人的阵里把敌人赶走,把敌人打倒,占夺了敌人的地方就算完事。迨后因文化的发展,战争的方法就因之进步改良,可是现在日本的侵略和残杀,这种野蛮举动比较原始时代有过之无不及。

战争当中除歼灭战以外,还有一种封建制度时代的内斗战争,如各方诸侯及宫室皇族等发生斗争等,是现时施行的迂回驱逐等战争,这都是因时代演进的一种战术。

拿破仑回复歼灭战,他的目的是凡与战争有关系的种种应该全部歼灭之。

普鲁士有一位名将,在百年前出版一种书籍把“战争”二字说得非常透澈明了,凡是研究军事的人都该人手一册,所说“战争”的动机和价值即是政治和外交的工具。但详加检讨统帅的意见,有时也未必会和政治领袖的意见趋于一致。试观过去历史,军事领袖的意志往往超过政治领袖的意志之外,此所以有时军事上的目的达到,而政治上的要求未能做到,于是也会发生不良的结果。最好是国家发生战事时候,担任军事领袖的人兼任政治的领袖,使全国军政大权操于一人的手里,可以指挥如意,不受任何一方面的牵制,否则须有一最高领袖统辖指导全国的军事、政治,务使军事上的措置和政治的要求都能协调一致,不使有偏倚不调的弊病。

拿破仑大家都公认他是军事万能,但是他单用军事的力量,仍不能达成政治的要求,其原因就是因为太偏重于军事方面了。

假使军事、政治两方面都有相当人才去担任,受最高领袖的统一指挥,则其军事与政治的成效必定大有可观。例如普鲁士的威廉第一用毛奇(译音)担任军事,俾士麦(译音)担任政治,使军事与政治两方面协调,不发生任何冲突,同时得以相辅并进,这是极好的先例。

欧战时,德国在军事方面极有把握,但是外交上缺少办法,因当时德国没有相当的最高领袖人物去指挥和调剂军事、政治两方面的缺点,故德国军政两方面意见每不一致。大家各行其是,结果陷于偏重不调而招失败。

军缩会议对于研究应战的能力和方法,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讨论,先从调查各国服兵役的人数几何、可以制造军用品的原料几何两项入手,结果对于各国所有原料一项无法调查统计。此外,对于各国人民的心理,及各国国内的舆论更是不易调查,然而上面的几项都与战事胜负的结果有极密切的连带关系,因此各国仍非常重视。

参谋本部对各部队应战能力,平时应考察清楚而后战时可以支配使用,否则如对自己部队不能估量它的战斗力量,那就谈不到应战。同时担任政治领袖的人尤其要认清时机去指导或结束战事,否则虽一时胜利,结果终不免有失败的危险。

去年七月间发生卢沟桥事变,其时日本对中国的初意并不想发动大规模的战事,它的目的只想攫夺华北一部或全部的政权,后来战事日渐扩大,东战场方面,中国军队忠勇激烈的抗战,屡次以日本重大的打击,当中国军队退出上海的时候,日本政治家要是有远见卓识的话,就应该在这时机想法结束战事,但日本军权太大,一切偏重军事,政治家恐亦无可如何,于此可见日本军事、政治的不协调,将来日本军事上的失败就好从这上面看出来的。尤其中国军队耐苦和忠勇的精神都比日本强甚,这亦是值得大家乐观的。

再说到全民战争的重要性,不仅是使全国民众要服兵役,且在各部任指导责任者,如制造军器、运输船舶、经济给养各方面,当全国总动员时,应该都要有齐一前进的精神及协调,不使任何一部份感受牵制,同时物质方面要和敌国保持均势,且进一步要比敌国达到优势才好。

总之,当战事发生以后,军事方面要以全国力量来应战,外交方面要明白军事方面有几许战斗力量去应付国际情况与变化,尤其是军事领袖无论在战时或平时都要明了各方情况,以适应现况的需求和变化而领导及处置一切,以争取战事之胜利。

6.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8日)

二十七年三月八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研究战史之价值

按战史一科极关重要,如研究得体,可据为尔后作战之参考。历来名将对于此种学识,不仅研究,并且著述,如腓力大王、拿破仑、毛奇诸人皆是也。因之战史一科遂随时代之演进成为军事科学。现在各国不独陆军大学视为紧要功课,即一般普通大学亦无不重视,恒当作一种技术研究,军备强大国家更有战史之储藏,惟研究此课不能仅凭教授,仍须各自钻研。而选择战史书籍尤不可拘泥崇拜某一英雄,或妄加批评,无论为公家(如参谋部所著)或私人所著(即指挥官等所著),均应以身历其境,并适合战斗实况为准绳。本人在欧战担任参谋职务时,曾将每天所得情况分给各部队参谋四十人,令其判断,决心处置,连续五天共得二百答案,惟统观答案均未得本人同意,推原其故,一面由于当时兵器进步,一面未能将战史研究所得移于实地也。故研究战史非仅研究某会战之经过即为满足,要在其战略与战术方面分别研讨,而于当时指挥官对于情况如何判断,所下决心如何,处置是否适当,尤须反复研究,综合探讨,以期得一合理答案,俾资参考。

有一部战史书籍名曰《考勒(译音)》,系研究歼灭战的一部伟大著作,其内容完全以图表方式撰写欧洲战争历次会战之真实情形。当时用兵方式不外:(一)梯次配备;(二)迂回攻击;(三)包围攻击。最初彼此均采用包围攻击,以达歼灭敌人之目的,及至一九一四年德军侵入法境,仍沿用此项方式。如第一图(略)。

其后德军以瑞士(中立国)作为左翼依托,但因正面莱茵河边法军要塞坚固,难以突破,因而假道比国作广大之迂回攻击,以期速战速决。如第二图(略)。

此外,如英军因奥军战斗力薄弱,将正面配置少数兵力,而以主力集结于右翼,向奥军左侧攻击,使奥军因感受侧背威胁不得不将其战斗改变,招致莫大损害。如第三图(略)。

故研究战史最重要的基础在拟定作战计划时,应顾虑左军正面及两翼在地形上有无据点或弱点,并本此原则研究敌方正面据点、侧面支撑点,以判断其攻守动静,务期在开战之前,即使敌处于不利之形势,遭遇被动的打击,至敌之后方交通尤须加以破坏,并以最大机动性改变战斗正面,使敌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倘兵力过大,占领地带过宽,改变正面殊感困难,尤其中国地区辽阔,如兵力配置过长,改变正面殊不易易)。是以草拟此项计划贵乎细密周到,以补战史书本之不足。其次,兵要地理于战史研究上亦颇关重要。在普奥、普法以及世界战时,各交战国均先将敌我地形详细绘图,作为计划准据。在欧洲方面幅员较小,地形又不甚复杂,尚无若何障碍之点,但在中国幅员既广,地形又极复杂,就中如稻田一项,几乎到处皆有,其障碍作战影响甚大。

此外关于游击战,在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罗马、奥大利时即见采用。当时奥军常用游击战牵制法军,予英军出击拿氏机会,法军因之感受侧背威胁。但就经验上言,只用游击战远不够满足战斗的要求,该游击战仅可牵制敌人,予本军作战的补助,而驱逐敌人仍有赖于主力战争也。余(总顾问自称)意中国应在山西西部与山东南部控置若干兵力,利用游击战争袭击日军,以策应津浦、平汉方面,俾予敌以首尾之夹击。

还有持久战,以此种战法拿破仑极善运用,兼以当时各国兵力甚弱,不堪一击,更予拿氏发挥持久战的机会,而各国统兵官卒因之疲于奔命。现在中日战争中国颇可采用,以消耗敌人军实,待机反攻,歼灭日军。

总之,吾人研究战史是在探索其历次会战胜败原因,俾作参考,至作战时仍须灵活运用,千万不可将战史合盘抄袭,所以担任战史之教官必须严格选择,而教授时尤须详为讲解,期于运用,不能仅仅讲读一遍,致受教者囫囵吞枣不知活用也。本人感觉过去研究此课者往往拘于成法,甚至伪造情况,作成想定,致结果不能活用,失去研究真意。譬如此次中日战争,日军将主力攻击大场,华军此时除应在大场正面拼力死守外,并应于南翔、江湾方面予以出击,使敌感受侧背威胁,不敢冒险攻击大场。当时该方面将领似忽于持久战争之原则,致大场不守(如第四图)。此点今后可为殷鉴也。

7.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10日)

二十七年三月十日于武汉行营大礼堂

一、陆海空军协同作战之指导

陆海空军之对敌作战,其性质虽各不同,其杀敌效果之目的则一,且其同以陆地为根据地亦一也,故陆海空军根据地之掩护保存,务宜特别注意,慎防敌人之袭占与破坏。至统一指挥,为作战之基本条件,胜负系之,尤不可忽。

假如英日一旦发生战事,其后方连络与输送胥赖海军,而空军则为补助兵种耳。

当一九一四年英德海战,德海军力量并不强韧,但不断以少数海军出击,破坏英之海上连络线,使英国不得不移其海军主力于英法海峡之南,以取得法国之连络,而阻止德国在北海之出击。德之阻止英军向北增援,不肯使用海军主力者,原为保存海军实力,然英在海岸之连络交通线仍未断绝。此即德国之错误,故作战时如认为确有相当胜利把握时,虽以全般兵力加入,亦所不惜也。

此次日本在海方面之作战,其陆海空军均取密切合同之动作。迨中国退出上海后,据余(顾问自称)观察,日本空军之使用已不甚适当,因其分割使用,成效殊鲜,且每得不偿失也。

空军之任务应以援助地上战斗为目的,如独立空战须空间小而飞机多,获得制空权达到空中优势,以多数驱逐机制压敌之轰炸机,使敌不敢以空军对我地上作肆意之轰炸,故我军事指挥官应随时控置相当空军于战场附近,而就近指挥之。

现时我国空军应以援助或掩护前方部队作战最为重要。其次则掩护后方城市,如兵力余裕时,亦可积极行动,飞往敌之后方根据地轰炸破坏之。

二、作战部队之区分

因战事之扩大与战线之延长,得按敌情、决心、地形数者划分战区,苟对统一指挥或不免稍有困难时,可限制其统辖单位,如战区司令长官之下不得超过六至八个集团军,集团军下不得超过六至八个军,军以下不得超过八个师,师为战备单位,不可分开作战,当世界战初时,各国每军统辖二师,迨后即以师为作战单位,盖师以下不可分割故也。

师以上单位本可随时增减,然于统一指挥上每易发生障碍,可于联军作战时觇得之,此种障碍不特在政治方面,即各国人民心理之不同,亦其原因,如世界战时,英军不肯分开作战,脱离其本国司令官之指挥,迨联军失败后,方感到统一指挥之重要,始设置联合军总司令指挥,英、法、比各军于是乃得合一作战矣。

中国现分六个战区,而于各战区之上复有统一指挥之机关,如某战区因战事失利发生其他影响时,则此指挥机关可令其他战区补救之,是即表现统一指挥之精神,且随时有协调之必要。

一九一四年德以主力军向马尔河前进,斯时西战场战事进行甚为顺利,旋因俄军深入东普鲁士,德军受其威胁,乃由西战场抽调二军团赴东普增援,遂使德军在西战场战事失败。又当奥军攻意,俄复攻奥,奥于是不得不将攻意军力抽向东方,而攻意之目的不能达到,可见任何一地如发生缺点,其影响所及,遂能牵动全局。

日本对中国作战,恒以看出中国弱点,即以全力攻击,如津浦南段我取攻势,则敌于津浦北段当亦采取攻势,敌如在晋军事得利,则我第一战区受其威协,现敌正以重兵移晋,故我其他各战区均无大战,然我其他各战区正应乘此机会同时进攻,始合协同作战之旨趣,所谓攻其弱点是也。至对各战区统一指挥,则尤为先决条件耳。

中国第五战区居于长江、黄河之中间,依其形势乃一独立战区,其主要任务应绝对阻止敌人之占夺徐州,而第三战区之主要任务,应绝对阻敌人由江南岸地域进取南昌之企图。至第一、二两战区从前有分开两区之必要,依现势观之,应竭力防守黄河之线。不妨并合为一较易指挥。

三、各级幕僚对作战见解应一致与贯通

军令部为全国高级指挥作战机关,对各战区有令动作协调及转移兵力之职权,并须控制强大兵力为总预备军,而适当使用之。但各战区对此预备军不得随便移动使用,同时军令部可按现时情势,将各战区扩大与缩小或取消之。

各战区须密切合作,不特对本区情形应当明了,即对邻接战区及全般情况亦应认识清楚,而后可以指挥自如,克敌致果。各级参谋尤须有一致的远见与眼光,顾虑全般动作,始合乎参谋人材之要求。

玛尔河(译音)会战,德以第一军围攻法巴黎,当时运用甚为巧妙,旋因抽调一军团向右翼进攻,即于此抽调处发现空隙,法人乘之,德遂失败,是当时该军之指挥官及一般参谋人员未难顾虑全般情况有以致之。

作战、情报、补给,此三者应有相互密切之连络,故军令部之第一厅长每天至少应与各战区参谋长或参谋处长互通电话一次。第二厅厅长对派出情报人员及各战区主管情报者每天至少亦须互通电话一次,而后方勤务部对各战区主管补给人员每天亦应互通电话一次。如此则高级军事机关之主张可以推行至各区,而军令部对于各区之意见与情况,亦有真确之认识,而作适当之处置。

根据历来经验,各战区如有错误之处,军令部应随时予以干涉矫正之,如作战部队有不合机宜之处,军令部得直接纠正,不必经过各战区之转折,恐致迟误时机。

总之,作战之先决条件,须先有统一之见解,再依据此见解而统一动作,统一指挥,此为军令部应行达到之任务也。

8.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17日)

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最高指挥官对工作计划之实施

军令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对战略预备队之集结与时间,及全般兵力之配备等,务求达到协同之目的,而其最要者为明悉敌情及其兵力与战地形势,此三者实即最高指挥官实施工作计划之主要条件,宜深加注意。

战争之目的在以统帅之意志,如何能达歼灭敌人而获战略上之胜利,然欲实现此意志,则舍情况判断不为功,盖知己知彼而后可以百战百胜也。

根据徐厅长(培根)三月十六日在大公报发表对中央社记者之谈话,敌人之逐次增兵,其原因在轻视中国,对中国整个之战斗力估计错误,盖因其物质方面较中国优,故其最初判断以为征服中国毋须强大兵力即可成功。徐厅长此项谈话对敌我之战力与战略判断清楚,故余(总顾问自称)亦甚表同意。

日本对中国因海军之优势而获得制海权,中国有极长之海岸线,无相当海军力量控制之,故日军在任何海岸均可登陆,使中国穷于应付,到处受制,是为中国国防止之弱点,但苟能于重要之海岸及敌人最易登陆之地区集结相当兵力以防御之,俾敌不敢长驱直入,亦是补救之方法。

在淞沪方面,当中日战争开始时,日军最初本不愿作主力战,但因中国重兵死力相拼,故敌不得不以主力相对付。外人评中国在淞沪作战每以数倍于敌之兵力相拮抗,此种比例方式作战殊不值得,但中国在精神上之所得及淞沪之战绩已博得全世界之荣誉与尊敬,其价值较所失则又超过十百倍矣。

淮河方面,日军亟亟有渡河北进之企图,但中国预备队由合肥推进后,敌感受威胁,非特不能渡淮北进,且窘退淮河以南而陷于停顿状态中,故战事之胜负其关键并不单在器械之优良,而在指挥官之能利用适当时机及兵力,向适当方向进击之,始能获得胜利,如上述日军之窘退淮南者是。

中国自大场失守后节节失利,至今形势之能好转者,盖得力于运动战,此种战术极利于中国之地形,一面与敌正面作战,一面用游击队在敌战线之后方袭击而破坏之,最后更由军令部控置总预备队于相当地区,而支援之敌未有不感受威胁而穷于应付也。

日本对中国之企图,其目的本有限制,即以现况测之,敌不过欲占领山西全省,黄河北岸及山东各地区,造成极广大之根据地,再图进攻我黄河南岸,故中国无论如何须设法阻止而妨碍之,不能任其占领黄河北岸,如万一一旦放弃,后欲图恢复殊非易事,但欲阻止敌之南下,非在北岸控置强大之兵力,坚确保持晋南及豫北不可,如专在南岸沿河岸防守,定难生效。盖黄河虽称天堑,因系窎长河流,绝对不能为安全可靠之障碍物而阻敌不进。例如,欧洲多脑河较黄河障碍尤大,尚不能阻止德军之进渡,可为明证。

现在中日战线既远且长,中国应将预备队控置于各战区,以为应援,或集结适中地点,如在武汉三镇附近地区,俾随时可向各战区输送。中国军队出发时,行装极简,行军力较欧洲各国强大,惟机械化部队因交通不发达,仅限于少数之铁道、公路可以运动,不若欧洲各国交通发展,到处可以到达也。

当输送大军时,须用多数之载重车与弹药等,目标亦大,其行动易被敌军察知,但欲使敌人认识困难,须施行疑兵方法以欺骗之。例如甲地筑飞行场,同时于乙地亦同样动作,使敌人难于认识。又如军队行动多用夜间行军,且于不重要方面以少数部队昼间循环往来,使敌侦察错误等是。

再如一九一六年德军在意边境,对非主攻击方面特意以无线电话不断向各级部队传布命令,引起意军之极端注意,于是意军用种种方法窃听德军之无线电,误认为机密,致对德军真正攻意之处疏于防范,而致败绩,即其明证。

余(总顾问自称)阅外报,见关东军有一声明,谓中国是很大的一块湿地,日军现已进入泥泞,不可拔足的地方不宜再往前进,然敌欲向后退亦不易办到,我军宜乘其陷于泥泞之机会,而牵制之,攻击之,歼灭之,万不可让敌安全退去,深盼中国军事当局力以注意。

9.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22日)

三月二十二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高级指挥与中级指挥

一、各级指挥之方式

作战指挥大别为:(一)最高指挥;(二)高级指挥;(三)中级指挥。三种分述如下:

最高指挥乃属军令部之职权,前次已详述之。高级指挥系决定战场内之作战方略(战略),如在战区内各集团军、军团等之指挥是也。中级指挥系将作战方略见诸实施(战术),如军及师之指挥是也。惟军师乃届战区长官之指挥,故最高指挥及师之指挥机关(军令部)对各战区下达命令,只可以训令方式指示,其大要不宜代为细密规定,俾各战区长官对所属军、师之指挥,得有伸缩运用之余地,但必要时对某军或某师特别事件。仍得以训令直接指示之。

各战区长官部奉到最高指挥机关命令之后,应按其指示之要旨,参照目前情况详加研究,然后再对所属下达适当之命令。

最高指挥机关应掌握必要之总预备军,按战况之需要适时增援某一战区,惟此种增援,仅就战略观点上决定大要,使归某一战区长官指挥。至于该总预备军,在战术上应如何使用,宜由战区高级指挥部决定之,故各战区对增援之总预备军,应依据当时敌情、地形、任务为适宜之纵深配备,以期适合战术上之要求。

战斗指挥必须注意兵力、时间、空间三项,在未与敌交锋乃至作战过程中,关于敌我兵力应预以确实比较,而时间与空间,对于尔后作战上是否协调,亦需周密计划,善为运用,务使互相联合为要。

例如世界大战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五年,当时因双方战线皆有依托,无法施行包围战术,其可采用者,唯中央突破战术,但以彼此装备精良,势均力敌,致最后结果均未达到预期胜利,如当时装备稍有强弱,其胜负正不可逆料也。此次日军侵略作战,屡以突破取胜,即其明证,盖日军之优胜在物质,而中国军队之装备尚未能达现代化与敌军势均之程度,故此点极应注意,在战术上设法补救。

二、包围战术之要诀

今后对日作战,应采用包围战术。其实施方式不外:(一)战略的包围;(二)战术的包围。所谓战略的与战术的包围,不过包围地区之大小与时间之迟速而已,通常包围手段恒采取一翼攻击或侧背攻击。

依目前山东南部作战情况而论,若派一师或二师兵力袭击德州,对于津浦北段正面之敌不生若何影响,应该攻击点选在敌后方二百公里,只能牵制敌人增援部队,切断其短时交通而已,此种包围可谓为战略的包围。

又依现在山西方面及鲁西方面之日军而言,其战线延长,已达千余公里,此种战法不循正轨,且违反战史惯例,盖敌军兵力有限,无论如何绝对不敷配备,我军对敌深入晋北部队,应毅然决断毫不迟疑的集中主力,对敌军个别包围,迎头痛击,以达各个击破而扫荡之目的,此种包围可谓为战术的包围。

但对敌施行包围时,须用兵力强大,指示其主要目标及前进方向,且对于时间、距离之计算尤须精确,否则仍难达到包围之目的。盖敌人行动随时变化,并非固定不移也,例如日俄战役辽阳会战,日军除由正面积极攻击俄军外,并派有力部队袭击俄军右翼,企图威协其侧背,迨日军到达时,俄军早经有计划的退却,结果仅与俄军之后卫稍事接触,考其原因,系日军未能将时间距离计算精确,以致徒劳往返而已。如第三图所示(图略)。

三、淞沪、津浦会战之回顾

查去岁淞沪之战,日军集中主力向大场进攻,当时我军除在大场尽力死战外,并应于南翔方面施行主攻,同时以广福方面为助攻,使敌感受侧背威胁,藉解大场之危,当时虽定此项计划,惜因时间不许,未能实施,殊为遗憾。如第四图所示[图略]。

又近来日军在津浦北段战法,系以重兵对我军要点取得小的楔子方式,向我军突然攻击,期达其突破企图。我军为应乎战况,宜用包围战术以达歼灭该敌之目的。至包围手段,如在临城正面积极进攻,牵制日军主力,同时并派遣相当兵力由金乡向济宁袭击,以阻敌增援部队南进,而切断其后方交通,更以优势兵力由台儿庄向临沂方面进击敌之左侧背,并派遣预备队增援正面是也。如第五图所示(图略)。

四、最高指挥机关应注意之事项

当拟定战斗序列及战略计划时,地图精确与否关系颇大。按欧洲各国指挥大军所用军图,概以八万分一或十万分一为标准,盖此种地图精确,将各种兵力描绘其上,呈请最高指挥官阅览时即可一目了然,如到实地,根据情况以下判断决心及处置发布命令等,亦不发生错误。但中国地图往往与实地错误甚多,且比例尺甚小,所用地图有在百万分一以上者,试问此种地图若按战斗序列将各种兵力描绘其上,何能醒目?往往骤然一看,似乎敌人已在我包围之中,究诸实地,误差极大,最易遗误戎机,关系非浅,今后对此宜亟力改正。

再者,中国将校有对于持久战真意尚多误解,致应付作战往往不能互相策应。所谓持久战者,按时间而言固然长期作战,但非故将战期延长而坐失机宜,故须采用纵深配备,地区长大,纵有一线被敌突破不致波及其他阵线,且各线部队尚能彼此策应,协同动作也。

更有进者,最高指挥官须将本人意志贯注于各个官兵脑海中,俾全体士气旺盛,均有果敢直前之勇气与决心,而各级指挥官尤应本不惜牺牲、一往直前之精神实施战斗,决不可稍存依赖。因后方虽有强固工事,足资御敌,致决心不坚,突起移动之幻想。至各战区之友军,务须协力合作,互相援助,不可因友军方面战况紧急稍存观望,致召各个击破之危机,推欲补救此缺点,仍须赖最高指挥机关洞明事机,指导有方也。

10.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24日)

三月二十四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筑城之意义

构筑工事之要点约有二种:(一)关于技术上;(二)关于战术上。今所研究者为战术上之工事构筑。盖无论为永久或半永久筑城,或临时工事,均系战术上之一种工具,即藉以阻止敌人、掩蔽自己之建筑物也。故自有战争以来即有此种构筑,而筑城方法随时代之演进、战术之发展逐渐进步。惟是纵有坚固工事,若扼守不得其人,仍等于虚设,必须善为利用,一面藉以抵御敌人,一面发扬自己火力,方不失筑城之本意。至其种类,简言之可分为下列数种:(一)城墙;(二)堡垒;(三)掩体;(四)要塞。而要塞又分为海岸要塞、江防要塞、陆地要塞三种。但无论为何种筑城,务须注意侧防设备,否则仍难显其价值,兹分述于下:

(一)城墙

按城墙工事,古代发明,各国皆然。不过不及中国之伟大,惟长城工程成一线式,究于现代之战术上无甚裨益,良以现代战术上之要求,筑城不在一线式,而在据点式,且须工事密布,巧于利用地形。在战术上有正面火力与侧防火力之别,在筑城上亦应正面坚固并设备侧防机关,方为适当,否则不特易受侧背威胁,甚至不能扼守。又对于纵深配备,尤须注意。例如南京城门泰半均设有几重,即此意义。以故城墙建筑方式关系于战术上之进展,非常重要。

(二)堡垒

在二百年前法国有一技士曾发明以科学建设国防,其意即构筑堡垒,以少数兵力制止优势敌人之进击,各国因此种构筑颇适于战术要求,遂相率采用,至今仍袭用之。其构筑型式,不外三角、四边、五边及环形等式,就中尤以环形式者警备城市多采用之,其周围通常约七十公里内有种种建筑设备,极其完善,惟此种种堡垒无论其形式如何,终以目标显明易受敌火力集中,且一面击破,全部无用。尤以环形堡垒,世界战后,各国咸认系过去工事不适采用,故经始时不宜连贯,为避免此弊,按各种形式分为基本小单位,选择重要地区,构成据点,如是既可减少损害,复可向前推进。

古代作战攻者用矛盾,防者用甲胄。嗣后火器发明,改用枪炮,现今进步,用装甲战车,但战车虽具有运动性,可用为攻击利器,若防守方面,构筑坚强工事,仍不生若何影响。惟兵器既如是不断发明,防御工事自不得不随同改进,相沿至今,遂有外线之构筑,即用许多各个工事构成工事群,散布于广大地区,并可作互相侧射之阵地。譬如南京防守工事,将外线构筑推延至句容之线,即其一例,此种构筑可以名之为工事区,惜上海退出后未经利用,致未能显其价值。

(三)掩体

掩体有机关枪掩体及掩蔽部之别,而掩蔽部又分为轻掩蔽部与重掩蔽部,要皆保持兵力、器材,至必要时而使用之,并藉以避免受敌火力之压制,惟构筑时必须注意侧防。更有两点务要顾及,即:(一)射孔之开设;(二)不可拘于视界开展,应力求射界宽阔,盖射孔如开设适当,不特火力发扬,且可施行侧射。又选择掩体之位置,最忌置于山顶,其次,选在山腹亦非所宜,最好选于山麓附近。盖选在高地,我由远方能看见敌人,但目标暴露,敌人炮火从远方亦能对我射击,且死角甚大,敌易接近。若选在山麓,射界开展,可以消灭死角,且须设备侧防,用交叉火力瞰制前地。如左图所示(图略)。

至于掩蔽部,有轻重之别,胥视其构筑强度如何而定。轻者可以抵御枪弹及破片;重者并可抵抗野战炮弹。中国现在所作之掩蔽部,显皆属于轻者。按重掩蔽部,德国有可容步兵一团者,其工事悉以钢骨、钢板、青石子、三合土等材料构成,强度极大,所费不赀,竟达德金数万元。

四、要塞

要塞系筑城之一种,并同为战术上之一种工具,其构筑亦略同堡垒,故可谓为野战筑城,亦可谓为永久筑城。拿破仑曾谓攻击要塞手段与攻击野战工事相同,足见要塞攻防亦即阵地战也。其种类可别为:(一)海岸要塞;(二)江防要塞;(三)陆地要塞三种。按海岸要塞,本与海军舰队相依为用,故欲警备海岸,仅凭要塞仍不可恃,必须海军先占领制海权,其次辅以海岸要塞,方可无虞。惟中国海岸既长,且缺乏海军,际此情况,自不得不注重海岸要塞,但仍须辅以潜水艇、快艇及空军等,方得保其威力。例如广东海岸极其弯曲,若果于该方面所筑要塞,辅以空军及配备潜水艇、快艇等,则敌舰队不特不易登陆,且欲求接近海岸恐亦难能,惟艇炮威力究不及陆炮之大,只期阻止敌舰不能突然侵入我要塞炮火有效射程之内,则目的达矣。惟敌舰具运动性,其目标活动无常,若要塞炮台仅装置曲射炮,则因弹道弯曲,射程较短,除敌舰逼近海岸处,仍难命中,故须配置大口径之平射炮,射程远大,由远方射击敌舰为要。关于炮位选定,亦甚紧要,通常平射炮概置于山顶附近,而曲射炮以置于山腹为宜,俟敌舰迫近海岸时,方使用之,且须配置守备队,以资掩护。如左图所示(图略)。

此外为阻止敌人登陆,须于要塞四周遍布小口径炮及机关枪,设置侧防机关及障碍物等。为防备敌机空袭,须配备高射炮及高射机关枪等。

关于江防要塞及陆地要塞,在战术上之价值及其构筑要旨容另续讲。

11.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29日)

三月二十九日总顾问演讲纪要

陆地要塞与江防要塞

一、陆地要塞

新式陆地要塞之工事区,系随时代之演变与技术之进步而构成。世界大战时,要塞战对于战略战术上发挥效能甚大,如法国威尔登要塞,最初其本身设备亦系旧式,因在战略意义上其位置密迩重要城市,且随时代之需要和兵器之改良、技术之进步,迭经革新,成为新式强固之要塞。德军即用四十二生的口径大炮制射,未能予以破坏。当时该要塞不仅在战略上占有重要意义,即在战术上亦能发挥极大效能也。按要塞系固定式的庞大建筑物,且无运动性能,故其所在位置必须有相当依托,如依托中立国或隘路、河川等。例如法国东部毗连德境各要塞,其正面临近莱茵河,右翼依托瑞士,左翼依托比国,致世界大战德军因法国国境要塞正面强固无法侵入,不得已假道比国攻入法境。战后法国重整马其诺防线,仍然依托瑞士及比国,并要求比国准将此线延长至荷兰边境,以防德军侵入,可为明证。按要塞战之目的在:(一)俾动员部队有余裕时间得以集中;(二)减少野战军防御兵力,并藉以牵制敌军。其开始作战规模颇小,须赖野战军为后劲,以期协同作战,互为利用,尤应目光放远,于附近地区构筑补助工事,使野战军在转移攻势前利用据点抵御敌人,并免前线部队发现后方筑有强固要塞,不存依赖之观念而无斗志。

通常构筑要塞必须利用天然障碍作为依托,并设法阻敌迂回攻击,但一切工事均系战术上一种工具,因此于隘路附近应筑相当工事,如江浙等处大小沼泽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如网,应于桥头附近构筑桥头堡。又如南京、武汉等处重要渡口构筑强固隘路堡,以资御敌。当我军攻击敌军时,控制必要兵力扼守桥头堡、隘路堡,俾先头部队有开进展开之便利,后续部队有整备之余暇。若在背进时,亦应布置相当兵力,以资掩护,俾本军得以整顿,有企图反攻之机会。总之,要塞于攻防上均有莫大之补助也。然障碍之利用乃有时间之限制,自有战史以来绝无专门利用天然物为障碍得以永久防敌侵入者,譬如黄河河流障碍虽大,须在沿岸各重要战略地带控制相当兵力,始能阻敌侵入,且须于重要渡口构筑强固堡垒,以补助之。尤应于黄河北岸集结强大之兵力,牵制敌军,使其疲于奔命,无力南侵。同时相机转移攻势,以达歼敌之目的。盖自来防守河川,须在对岸派遣有力部队活动,方可使敌军不能渡河,若专在一岸死守,而河川流区甚长,敌军未有不渡过河者。

二、江防要塞

基于战略要求,我军现时作战必须巩固江防,其唯一手段须利用要塞。查长江障碍颇大,为阻止敌海军浅水兵舰与陆军偷渡起见,对于要塞之编成必须详细计划,尤其炮兵使用应特别注意,须知江防要塞、海岸要塞其性能略有不同,因海岸要塞炮台射击有一定方向。江防要塞因江流甚长,炮台射击须由江面下流最初发现敌舰时起至敌舰经过炮台前面并越至后方均能射击,否则防线颇长,敌舰可利用跃进手段而超越之。是以炮位必须增多,射程更宜加大,并于两岸安置炮位,互相侧射,阻敌舰攻击。如左图所示(图略)。

又为避免敌舰施放烟幕弹强行偷渡,应在江面敷设水雷,或沉船江中作阻塞线,且布置各种障碍物于我炮火有效射程之内,无论昼夜均能阻止敌舰侵入。查诸位有参加江阴和江宁要塞工作者,对于上述情形必能明了。依经验而言,颇难选定适当地点,使阻射线与炮火射程得以协调,如此次马当要塞,其阻塞线选在炮位阵地后方(此系主管阻塞线者不能与主管炮台建筑者协调),即其一例。须知阻塞线之目的:(一)阻止敌舰于我炮火有效射程之内,使其不能侵入;(二)在使水雷炸毁敌舰同时,炮台守兵即以炮火集中射击敌舰,使其沉没。再防江更须防陆,双方巩固则要塞始能发扬优越之威力,未有陆面空虚而江面要塞能孤立独守者,此次江阴要塞在战前曾经考虑江防与陆防之设备,若战时果能派有力部队坚守锡澄阵地,则江阴要塞可保无虞矣。

三、主管要塞之机关

关于要塞构筑之数量与强度,位置之选定,构筑之方法等,必须根据本国国力与邻邦兵备,假想敌国状态及兵要地理情形,并战略战术上之要求,详为计划,缜密研讨,然后付诸实施。其主管计划机关,战时属于军令部,平时属于参谋本部。在技术方面,一般的由工兵人员担任,但计划机关对于构筑要塞之要求,除原则上应给予技术人员明确指示外,并应规定详明之细则,例如在江苏太湖及长江间构筑工事,应分别指示在太湖某地区,或长江某地区,其强度如何、炮位多寡、守备队若干等各事项,决不可仅示节略,含混其词,致实施者无相当之准据,故参谋机关在计划某区工事之先,应派战术及技术各项专门人员(步、炮、工、通讯及工程技术等人员)会同实地侦察,予以相当时日,精密研究。通常侦察二公里地区,每人必须一日时间,始能任务完毕。此外,如工事应需之材料及若干时日完成,均应注意及之。然后将研究结果用五万或二万分一比例尺绘图立说,作成计划。其构筑程序:(一)简单安全构筑,系将工事草创,作初步的构筑;(二)加强构筑,乃就初步已成工事予以增强及增筑,系将各种工事如炮兵阵地、机关枪掩体、观测所、掩蔽部等全部构筑,连成大网,成为完全工事。尤其掩蔽部必须普遍设置,并应乎国军编制及作战需要起见,将工事地带分区构筑,俾野战军进入阵地时,不致分割建制,得以协同动作。例如步兵一连工事,应先构筑二个重机关枪掩体,适合战斗上之要求。凡步兵一连采用纵深配备时,其工事编成应照此办理,若隐蔽掩体强度增大,可以减少数量,其避免敌火损害程度亦随之增高。其次,于工事区必要地点尤应设置障碍物,阻止敌于我有效射程之内。

四、我军过去构筑工事之错误

查此次中日战争中,我军所筑工事均应先筑散兵壕、交通壕,在淞沪、津浦作战完全本以此原则进行,惟此种构筑法极易暴露目标,受敌炮火瞰射,且其工事地区并非永久筑城地带,无需此项耗材费时之举。通常构筑步兵阵地时间须在步兵开始攻击之时,否则我军阵地暴露,被敌军炮兵发觉,早在敌炮火威力制压之下矣。当世界大战时,防止敌之步兵攻击,泰半构筑机关枪阵地,步兵则利用弹痕地射击敌人。又工事若无掩盖,其效用甚微。目前武汉方面所筑工事早经初步完成,敌机容易发见,且无掩盖材料,不能加强构筑,此种工事对优势装备之敌攻击无甚效力。

构筑工事在运动战固应纵深配备,而阵地战尤应注意纵深,使其成为强固据点与支撑点,即利用天然障碍或人为工事,巧妙布置是也。淞沪会战我军构筑许多据点式工事于独立家屋及显明目标附近时,且集结主力与敌周旋,结果乃予敌炮火良好目标,致受莫大损害者屡见不鲜,此后对于工事编成必须注意掩蔽目标,其纵深横宽尤应适当配备。若步兵一连可分为三排,筑成数个据点,倘敌人由某部分突破攻入,其他部分可以互相侧射,构成火网。如上图所示(略)。野战军除利用工事外,对于地形地物皆可利用,淞沪战时姚(子青)营利用宝山县城墙抗拒日军达数日之久,惟因我军兵器较劣,不能将各战区利用成(城)墙之敌予以击破,足见我国城墙虽经千余年历史,仍有利用之价值。但阵地只能作战术上的一种工具,若纯粹依赖工事,绝无战胜的可能,必须在战术上取攻势防御,始能转守为攻,转败为胜也。

我军构筑工事多未注意侧防机关及警戒阵地、前进阵地等,故我军本阵地前方无有掩护阵地,在开战初期,我本阵地位置即被敌人发现,招致敌军炮火集中射击,损害甚大,遂致阵地不守。我军每次退却时常宣称阵地被敌破坏移转新阵线,查其原因,乃在本阵地无侧防机关及前进阵地、警戒阵地等,既无纵深配备,故工事一旦被敌炮火破坏,遂致无法挽回战局,反之若系纵深配备,布置适当,强度增大,战地指挥官具有坚决意志与部下绝对服从,必能发挥工事之效能而获作战上之胜利。

12.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3月31日)

三月三十一日(第十二次)

高级司令部命令之下达法

高级司令部之组织及其工作前已言之,但命令之下达亦甚紧要,今特再述之。盖各级司令部当下令时,对于命令之精神及其要点最宜注意,因高级参谋机关如人体之首脑,各级司令部之参谋如其神经系,凡人体每一动作由脑部发动,至于肢体必经过神经系为之传达,最高统帅部之意旨欲传达于各军、师亦然,必经过各级司令部之参谋为之传递,故各级司令部之参谋皆等于人体神经系之一部也。惟据余(顾问自称)与各集团军及军、师参谋谈话之经验,观其行动多数类似各该司令官之书记,察其原因,殆每一司令部所设之参谋员额过多,而业务分配又无专责,往往不能各尽其所长。余意各级司令部之每一参谋均为其各该长官之助手,应各指定工作,分工办理,各负其责,且自最高统帅部乃至军、师司令部均应分科设处,俾各级司令部之参谋有时因工作上必互取连系者,仍能脉络一贯,通力合作,而军令部为提高参谋之地位与人格及确保其联络,更应明白规定,以期一致,藉收指臂之效。

中国军、师以上之高级长官往往于战时身兼数职,此点余未敢赞同。盖战时军、师以上之高级长官职责繁重,对于本身一职能尽责任已属不易,苟身兼数职,则对于所属指挥难以精神贯注,影响作战实非浅鲜。又炮、工兵等之特种兵团决不可使其独立作战,应附属于步兵使用,俾以诸兵联合指挥统一之效。余曾闻有某炮兵指挥官对人夸曰:某次战役未失一炮,然究其实际,乃未与步兵协同,预[留]在后方。又有一次某通讯兵团长亦同样对人夸言,考其究竟,其电信悉在后方,固未向最前线架设。凡此种种,军、师以上之高级长官均应注意及之。

其次,高级司令部有时因避免敌机空袭将其位置选设于偏僻地点,致距离战线过远,对于尔后战况变化及其发展不能适时予以处置,尤其对于预备队之派遣,往往因情况不明不能适当使用,致徒费兵力,迨阵线一旦被敌突破,无法增援挽救战局,过去淞沪会战即犯此弊。而特种兵因此不能协同动作者更为最大缺憾,例如炮兵变换阵地,有时因高级司令部相距过远,未能适时报告,影响所及,致使友军及有关部队预定之战斗计划皆成理论,甚至蒙重大之损害。

下达命令方法在陆大课程中颇为重视,惟终以假设之固定情况藉作研究性质,仍多偏于理论,倘以其研究结果移诸实战,未必尽合,盖实战时情况往往瞬息万变,因之作战命令必随状况之变化适时到达,俾作战部队有所准绳。当起草命令之先,尤应置身敌方及我方,就当时实地状况切实着想,然后下达适当命令为要。

至于军令部对于所属各战区下令,只可由训令方式,不必代为细密规定,俾各战区于运用上有伸缩余地,此点上次曾已述及。例如军令部意旨为防止敌在青岛登陆,下令某战区担任此种任务,则下令词句仅示知其主要企图,令其防止敌在青岛上陆可矣,至于应用何法防止,不必细密指示。又如某战区欲令其右翼向枣庄包围,亦仅示其包围目的可矣,至如何包围,则受令之军、师自可本此意旨定其目标而实施之,下至团、营、连、排莫不皆然,不过所下命令总期适合当时状况,使作战部队能以实施为第一要义。此外,命令下达后,受令者能否了解意图,并其处置如何,有无疑问,起草命令机关之参谋均应注意及之,代为实际设想,故须派一参谋驻于下级机关,即所谓联络参谋,俾对于命令用电话或笔记下达时,可随时代为解释,此种办法战时很多用之。

又,下令时须顾及各部队之战斗力。举凡其兵力强弱、素质良窳、兵器精粗以及士气振否等项,均须注意。例如淞沪会战,各部队当战况激烈时,有能支持一、二日者,亦有仅抵御几小时者,是皆由于军队战斗力之强弱不同,故抗战能力有差别也。下令机关之参谋对于此点应特加顾虑,且对于作战部队之师长,其个性、人格、学识、才干尤须彻底明了,庶可取长舍短,适当使用。

在持久战如须下令退却时,不宜示明持久战或且战且退之字样,应令其于某时期内坚守某阵线,如当退却时,除掩护部队予以一般指示外,其他退却部队只可指示其退却时机、方向及地区等项,至于“如遇优势之敌则向某方面退却”推想未确之词句绝对不可提及,故下令者如发现某种危险或接到不利情报时,务以冷静头脑加以判断,决不可立时轻信,而对有利情报亦只可信其十分之一,仍须善为判断,适当处置。就经验上言,凡主观意志坚决、精神镇定、头脑冷静者,其胜利之算较多,否则失利。例如世界大战马恩河会战,德军主将接到协约军情报,因未用冷静头脑确切判断,遂致意志动摇而遭失败,可为殷鉴。

13.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4月5日)

四月五日 星期二(第十三次)

陆地测量

一、地图在军事上及政治上使用之价值

平时陆地测量,吾人多未加注意,须知地图精确与否,关系作战指挥颇大,现值鲁南战况紧张,今后调制地图,应随战争之进展予以适切之革新,俾图上描绘与实施地无异。换言之,使阅者一见图上即如履实地也。德国各级参谋对于地图均须特别研究,名将如毛奇者,即测量地图出身之一员也。查地图之需要,不仅限于军事使用,例如在内政方面,划分国境、省、县疆界及自治区域;在财政上,土地经界整理,征收地税;在交通上,如铁路、公路之修筑,邮政、电报网之设置;在经济上,如矿产、农业之开发,水利之举办等,均须依据地图。他如个人旅行及航空线站,亦需准据地图,不过军用地图较之其他部分应用之图特别精确耳。

欧洲各国关于制图业务均集中于中央政府统筹办理,而制图之历史泰半有一百年之久,逐渐进步改良,成为精确新式地图。在德国所用军事地图,其比例尺多以二万或五万分一,照德国全国面积五十万平方公里计算,每百平方公里制图一张,全德国需要五千张地图,但每张地图测制成功,每人约需时一年。若以一百人工作,必须五十年方能调制五千张地图。查中国全国面积有一千三百万方公里,每百方公里制成一地图,需要十三万张,若以一千人制图,必须一百三十年方能完成工作,试问在一百三十年过程中,其地貌、地物恐早改旧观矣,但就军事立场上言之,果能将各战略要区测绘四百万方公里地图,已敷应用,较之德国全国地图已超过八倍之多,欲完成此巨大制图工作,惟有改用航空测量,在最短时间将地物、地貌以航空摄影方法迅速完成,较为便利。

二、主管地图之机关

余意目前必须将陆地测量与航空测量工作集中军令部统筹办理,若全国各机关需要地图,必须备价向军令部购买,果能如此,以售图收入与支出比较尚有盈余,可惜一时不易办到。我国近年来各方设立许多测图机关,如黄河及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导淮委员会等,其所测之图均甚精确,不过彼此重复,虚靡公帑,故须划一,统由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办理,设各部会有要求测量所需地图者,亦可由陆地测量总局代办。又如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过去航测底板大都束之高阁,未能制成,殊为可惜。此后关于地图之比例尺应规定为五千分一、二万分一、二万五千分一、五万分一、十万分一数种,分类调制,以应急需。

三、地图在战略战术上之效用

军用地图须分两种,其效用如下:

(一)战略地图,系将本国国境线、战略地带完全测绘,其比例尺在德国通常用三十万分一制成地图。若中国自广东省起至绥远省止用一百万分一比例尺绘图一张,只能将重要道路、河流画出,如欲将重要城镇画出,必须采用五十万分一比例尺。查欧州各国战略地图所用比例尺,德国用五十万分一,法国用八十万分一,苏联则用一百万分一。

(二)战术地图,系将在战术意义上各地区地物、地貌完全绘出,各级军官当实战时,基于战术上之要求,判断情况,配备兵力乃有所准据。其比例尺以二万分一或二万五千分一或五万分一及十万分一等数种,斟酌采用。

过去淞沪会战所用地图,因比例尺甚小,致地形全貌未克现诸图上,欲将淞沪地区二百五十万方公里地形完全测绘,必须用十万分一比例尺制成二万五千张地图。

四、三角点在测绘上之重要

通常测绘地图,在技术上虽有陆地测量与航空测量之区别,但图根点均应于全部测量之先详细测定,俾作尔后测绘之标准,其最精确之法厥为用三角测量。先将地面图根点之真高方位测定,以后再行碎部测量,为使地图切于实际,其碎部测量亦有用三角测法者。按中国若采大三角测量,至少须用三百个图根点,从前仅有五十五个,经近年努力之结果,增至二百个。今后应乎实际需要以能增至四百个为最良,至于航空测量,除依据三角点外,尤应注意起讫地点及其方向。

五、测量机关之组织

测量机关之组织如下图:

六、测量精度之标准

从前测绘一张方桌大之地图,每人需时一年始能完成,自航空测量发明后,其制图效率顿形增加,在陆军大学对于航空测量应彻底研究,俾战时能于瞬息间读解航测地图,判断地形及敌情。须知军用地图之测绘,其精度在适于战时之运用,不在描画之美丽。例如军用图之方格,系用等边见方形,其目的如下:(一)作为地图放大缩小之标准;(二)能于方格区域内指示及计算射击之距离与地区;(三)容易了解地面之幅员。至于普通地图使用方格之目的,则在经度、纬度之确定。依此推计,则近于南北两极切线之方格极窄狭,而近于赤道切线之方格极宽大,若依此法用于军图,非特不合要求,抑且不切实用矣。如图所示(图略)。

七、调制地图应注意之事项

描写地貌、地物,须以种种符号在图上分类绘出,例如绘画高地用二万五千分一或五万分一比例尺,应用瞰视方法以曲线投影等式绘于图上,并注明高地标高或倾度,以资明显。又如关于战略战术上重要之城市、村镇、河流、铁道、公路、森林、桑园等地物,应分类详细描绘,尤其稻田,夏日用水,对于步兵战车攻击难以通过(春天种麦无水)。此外公路上之桥梁载重量、河流之流速、河幅之大小、河床之深浅及其方向,湖泊之面积、深浅、淡水、咸水等,均应详细注记,以便指挥作战指导计划及实施之准据。自中日战争发生以来,余观察我方所用地图,因不精确影响作战颇大,今后调制地图应注意以上各件颇为重要。凡优良之指挥官,须用精确之地图,始能发挥其指挥之效能。惟战时各级官长,除参阅地图外,尤须实地侦察,按现地实状对照地图以修正图上之误差,盖注重实地指挥及侦察,以养成认识现地之能力,确实判断,巧于利用为主旨,故勿须专赖地图也。

14.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4月14日)

四月十四日(第十四次)

军事输送

甲、铁道输送

一、铁道在军事输送上之价值

军事输送之意义不以后方输送为对象,而以战区输送为前提,其主要主[手]段厥为利用铁道。世人有以飞机发达影响于铁道输送为虑,但在经验上其效力甚微,例如西班牙内战,政府军之根据地马德里虽被国民军三面包围,但未被包围之一面仍可利用铁路输送军火、给养。又如我国沿海各海口虽被敌军封锁,亦可利用粤汉铁路发挥输送效能,尤其在敌机不断轰炸之下,其输送力并不因之减弱。依敌机所投炸弹每百公斤一枚计算,每次投弹一百枚,其炸弹重量虽有十吨之多,对于铁道破坏之效力甚小(因投弹命中公算极小或未爆炸者)。在事实上,因敌机投弹破坏较小,而我方随破随修,修复能力较大,且恢复速度出乎意料之外,由此可证明铁道在军事输送上一般之价值矣。

二、铁道建筑之强度

铁道输送力之大小,除依机械技术是否优良外,而路基之稳固、铁轨之坚强与否关系输送力特大。例如京沪铁道经近年之整理,其路基、轨道十分稳固坚强,技术、机械亦颇精良,较之浙赣铁道建筑简单者,其输送力为大。如正太铁道,轨道虽系窄狭,但因路基稳固,其输送力亦颇不弱,须知铁道输送力之大小不以机关车之速率为转移,而在建筑强度之增高也。今后建筑铁道,按军事及国防意义上,军令部须会同铁道部办理,以期适合战时之要求。欧洲各国铁道大都建筑双轨,其输送力较单轨铁道为大。中国现仅单轨铁道,故避免行车拥挤计,甲车站与乙车站其距离宜短,并多设待避轨道停放列车,以资调剂而免行车猬集。

三、车站应有之设备

车站待避轨道之数量,应依该车站在铁道全线军事上及政治、经济上之重要性而决定之,大凡重要车站,其待避轨道必多,反之,虽少无碍其他。如煤栈、水塔、转车台、材料厂、格纳库等,设备须特别充实。又月台之建筑不但数量宜多,而在应用上须特注意质及形的要求,按步兵上下车可用普通月台,若炮兵及机械化部队装御,须设备特别月台,在列车正面之一头可以使重量炮车等由特别月台上下列车。如图所示(图略)。

四、车辆之种类

车辆数量之多寡关系输送颇大,其种类有机关车、客车、货车数种,而机关车又分为:(一)重机关车,其速率较小,牵引力特大;(二)快机关车,因其车轮颇大,速率较高,但牵引力小;(三)轻机关车,其牵引力不大,速率亦小,仅能在短距离拖曳数辆车箱,在平时运输亦可使用客车。迨至战时,货车用途较多,尤其平面车辆适于军事输送,应增数量,以利军运。每车之载重量应在百吨左右,重机关车之体重尤应有三百五十吨,以应事实之需要。

五、行车时间之分配

行车时间之分配必须顾虑各线之长短、车辆之多寡、机械技术之良否,精密计划,适宜分配,以策安全而利输送。例如在一千公里长之铁道以四十个列车由起点向终点开行,每二小时开一列车,每列车之速率每小时为二十公里,则第一次列车由起点开出可于五十小时内到达终点,在五十小时内可以继续开行二十五个列车,依此推计,若以四十个列车输送二十个师,在八十小时内全部列车即可开出矣。又如在二百公里长之铁道,其机关车有二十辆足符应用。换言之,铁道越长,其机关车与客货车之数量亦宜随之增加也。

自中日开战以来,我军铁道输送未能充分使用,其最大原因在管理军运者无适当计划,且各军部队随意干涉路政,擅扣列车,其结果使车辆多数拥挤前方,而后方待运军队及军火给养等无法运往前线,予敌机良好目标肆行轰炸,所受损害实非浅鲜。是以行车时间之计算,关系输送至深且巨,亟应详为计划,严厉执行。其行车时间之分配法如左图所示(略图)。

六、保障行车之安全

铁道路基之稳固、机械技术之精良,固能保障行车之安全,但行车严密之管理尤为保障安全唯一之手段。考察各国列车之行止,均由车站负责者对操纵列车技术员给与开行路笺,为保障安全之准据。例如甲站开往乙站之车,业经持有路笺开出,此时由丙站开到乙站之列车必须停止,俟甲站开出之车将路笺交与乙站后停止,则前由丙站开到乙站之车方能向甲站开行。全路各站如此反复施行,则撞车危险不致发生矣。

七、运输司令部应注意之事项

战时运输机关须受军令部之指挥,其司令官必须派富有学识经验之参谋官充任之,例如利用铁道运输军队及军械给养等,当下令先应查明列车运行之时间,依据路局之答复何日何时有列车若干、开到何处车站,待命装运,然后下达适切命令于该开机部队,其沿途一切行车事宜统由铁道运输司令部派员负责管理,各该部队官长不得干涉路政,随意有所要求,妨害行车次序而致延误。大凡战时,铁道输送机关因车辆不敷分配,欲求充分满足野军之用实属难能,故部队官长只能接受其支配,不宜多所要求也。又如输送大批人马物品,必须区分车站装载,不宜猬集一车站,以致列车拥挤。例如由郑州输送第十、第十二两师前往徐州,须令第十师在郑州登车,其开车时间依照一、三、五、七、九等单数字钟点,令第十二师到开封登车,其开车时间依照二、四、六、八、十等双数字钟点,俾各列车顺次开行,不致发生拥挤冲突之弊。如图所示(图略)。

乙、汽车输送

一、汽车输送之要点

关于汽车输送,欧洲各国因道路网之密布、机械之进步,当欧战时曾大量采用,收效极大。中国重、轻工业落后,输送工具缺乏,且道路建筑尚属幼稚,以有限之公路利用多数汽车运输实属不易,加以路基不固,未铺石子,一旦天雨,路面泞泥,汽车被阻,尤为困难。至以汽车行驶时间与铁道相同,应有周密之计划,通常汽车开抵目的地后,应即按次开回原处,在道路状况许可时,其往返路线各走一道,以免让避不开。如左图所示(图略)。

如顾虑前方需用汽车,非至不得已时,不可将汽车猬集前线。查淞沪战时,我军因大批汽车停放前线,致退出苏州河时阻塞道路,拥挤不堪,使许多重兵器不及运走,遗弃战场,损失颇大。此后输送机关务须特别注意。

关于水道输送容后续讲。

15.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4月19日)

四月十九日 星期二(第十五次)

军事输送及其补给

一、水道输送

现中国沿海海口因被敌封锁,即有船舶,亦无法从海道输送。日军挟其优越海军取得制海权,其对华作战之增援补给均以利用海船运输,惟船舶输送力之大小,恒依吨位之多寡、速率之高低、航续时间之长短如何以为断,故判断敌国战时动员、集中之时间,除陆空输送外,应以此为原则。例如目前我方接到情报,敌军以六师团之众由海道增援津浦北段作战,拟在青岛登陆,如果属实,我军可以空军在海上或敌上陆之狭小区域内肆行轰炸,亦可稍阻其运输舰之行动,但对敌军运输舰之数量及其吨位之多少、速率等加以研究后,始悉敌军同时运输六师团决无此种运输能力,故该项情报判断可决定其不确实。

查日本全国船舶总吨数为二百五十万吨,统计一万吨船只约有二十艘,七千至一万吨船只约有一百五十艘,四千至六千吨船只约有三百三十艘,二千至四千吨船只约有三百艘。日本系一岛国,工商业发达,其对海外商品运输应需大量船舶,且其船只亦疏散于海洋各地,并非集中一处,在经验上仅能将其总吨数三分之一约七十五万吨船舶参加对华军事输送,最大限不过一百万吨而已。又因其船舶构造多系运货商船,若供军运,必须改造装置。换言之,其载货甚多之船用于运军,其力未必很大,在沿途航行中因无遭受我国海军威胁之顾虑,可以自由输送,但抵青岛后,其兵员、马匹与夫机械化部队因无多数之适当码头,起卸登陆殊成问题。若就经济上言之,一个工商业国家以三分之一船舶集中使用于军事,如此巨大之损失,恐非日本国力所能负担。

中国之长江流域在铁道网尚未建立完备之时,对于军事输送确有相当效用,但有利亦有害。质言之,华军固可用长江输送,在被敌占据地区之航线,敌人亦可利用耳。若在鲁南、晋北作战,我军随时可对铁道交通线加以破坏而切断之,如长江航线一旦被敌占领,实难彻底阻塞,使其不能航行也。

二、航空输送

吾人回忆,苏联于一九三六年在苏波边境之比水波城秋季大演习中,曾经利用飞机输送强有力的部队至假想敌军之后方,以降落伞着陆,袭击敌军,使其侧背感受威胁,遂至全部崩溃。此举在战术上、军制上实开现代军事革新之新纪元,无怪欧美观操之陆海空军武官相顾愕然,各国参谋本部人士闻之亦惊叹不置也。

通常最大轰炸机一只,其载重与容积量能输送步兵一班,每队轰炸机能输送步兵一排,十五中队轰炸机可以输送步兵一团。但在战时以此巨数飞机输送军队,究以人力、物力方面势所难能。中国目前在人力、物力方面,仅能利用飞机将敌军后方交通线施行破坏,期与游击队协同动作而达破坏交通线之目的,其消极的在使敌短期内不能修复利用,积极的在当战况紧急时,一时阻敌前进或增援,以便本军之行动。若在水道方面欲施行破坏、阻敌侵入,颇不容易,如在江阴、镇江等处敷设水雷及沉船阻塞水线,事实收效极微。若在滦河方面将其铁桥彻底破坏,必须数月之久始能修复。又如当津浦线战况紧急时,我军曾将济南黄河之铁桥破坏一小部分,结果敌人在短期内建筑应用桥而通行。依兵要地理情形言之,济南之黄河铁桥应彻底破坏,郑州之黄河铁桥破坏一部份即可,因其南岸地形甚高,可以瞰制北岸也。按战术上防御河川,必须在河川之对岸控置相当兵力,始能有效。至于破坏时机,征诸经验,往往非失之过早,即失之过迟。例如淞沪会战在南翔、苏州等处破坏铁道、公路桥梁未免失之过早,致使未退之部队发生拥挤及混乱之弊,而广德、宜兴、南京方面乃失之过迟,反为敌人利用。

三、补给

(1)弹药准备

战时补给之范围包括兵员、枪炮、子弹、给养、医药等项,兹就弹药一项而言,果能予以适当补给,则帮助作战颇大,但战时给补之数量应于平时详细计划、充分准备,其所需之数量应分批施行。例如一师平时准备以每月计算,应有作战四日耗消之弹药基数。查欧战前所定每日之弹药耗消基数如下:每支步枪八十发,轻机关枪一千五百发,重机关枪三千发,轻炮、迫击炮八十发,重炮四十发,各兵种每月有四日作战之耗消量,即以四乘之,其得数即每支枪、每门炮在一月内应耗消之弹药量,但实战时仅以上数使用事实上当然不敷,此不过平时所预定之基数而已。按平时储存弹药,应依本国国力及其军需工业出产量与国外购入量为储存基数之标准。例如兵员随身携带及部队携带作战四日应需之弹药为第一批,储存后方国境线上、战略要点;作战四日应需之弹药为第二批,储存后方工业中心;作战四日应需之弹药为第三批。合计三批弹药基数则有十二日作战应需之储藏量矣。其次,野战军之弹药耗消量亦不一定,例如战况紧急方面之部队消耗必多,战况沉寂之部队耗消较少是也。

(2)弹药输送

查目前我军在山东方面作战应需之弹药量及弹药之重量如下:

步枪弹—37,000,000=1.114吨

重炮弹—00,078,000=400吨

野炮弹—00,053,000=350吨

00,2200

00,4000

手榴弹—00,450,000

关于弹药重量、体积,必须详细计算,俾输送时有所准据。按火车之载重量及其容积均有一定之限制,而汽车亦然,且重量与容积有时不能一致。例如汽车一辆最大之载重量能装载步枪弹一百三十箱,因其所占体积较小,致车内尚多空隙。又如以重炮弹一千一百发装载于汽车之中,其容量虽无问题,而重量颇大,非汽车所能负担,故计算车辆之搭载同时应注意容积及重量,方免顾此失彼之弊。至于以大车或徒手夫役输送,尤须详细计算其负重能力,以期平均分配。以上所讲乃补给方面应注意之事项,故主管后方勤务之机关,平时对于弹药及军需之运输,例如火车、汽车、船舶、大车、挑夫等之输送能力,由起点至终点所需之时日及各种车船、人力之数量应详细调查、缜密计划、确切规定,迨至战时付诸实施,期无遗憾也。

16.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4月26日)

四月二十六日总顾问演讲纪要(第十六次)

武器问题

一、武器在军事上之重要性

武器虽系技术机关之业务,同时武器问题乃参谋机关业务中之一重要部分,因武器关于军事上之要求,其设计构造务经参谋机关精密审核,而非技术机关所能包办。所以然者,因武器之发明与改进,不仅技术上之革新,势必牵涉战术、筑城、军制、交通、通讯等项,随武器之进步而改革旧观也。例如,在自动武器未发明之先,战斗时以散兵线为一线,且间隔较小。迨自动武器发明后,在战术上散兵线改为前后左右重叠配备,成为数线,且间隔亦大,因之战斗正面扩大,遂致步兵班成为战斗最小单位,须能独立作战。又如自炮火威力加大后,永久与临时筑城亦随之增高抵抗强度。自战车发明后,在军制上为增加步兵营之战斗力,其编制、装备顿形扩大。自部队采用机械化、摩托化后,在交通、通讯上及后方勤务上遂起莫大之变化,尤其飞机发明后,使战斗方式由平面战变为立体战,使时间上无昼夜之分,空间上无前线、后方之别。以上种种均系参谋机关应悉心审查之事项,尤以敌我武器之比较为决定适宜计划之准据,可知近代武器在军事上其重要性之一般(斑)矣。

二、武器使用之沿革

在昔石器、铜器时代,兵器之简陋固无论矣。迨至铁器时代之兵器,攻者用矛盾,防者用甲胄。洎乎火器发明,攻防兵器焕然一新。依最近三十年来步兵所用武器只有步枪,近以事实需要,步兵已有几种兵器使用于战场。查使用步枪之目的,一在掩蔽身体,二在发扬火力,但在纵深阵地其能发扬火力者,最初系用炮兵,嗣因对敌机关枪、迫击炮仍然不能彻底破坏,且炮之体重甚大,欧洲各国多将此项重炮装载于自动车上(中国因缺乏器材事实上颇难采用),于是列强相率研究威力较大、体重较小之武器,结果始有十八年式步兵炮之出现,此项步兵炮除教导总队仅有外,全国各军尚未配属。查该炮优点,威力极大,运动便利,不受地形限制,并于任何情况之下可以拆卸驮载,能使其机械化、摩托化也。

三、武器与军制之关系

在此次中日战争经验中,对于我军现有之部队编制及其配属兵器,应在量的、质的方面予以调整,而期实用。例如每个步兵营应配属机关枪一连(机枪八挺)、迫击炮四门,每个步兵团应配属轻榴弹炮一连(炮六门),俾战斗时攻守咸宜。吾人研究日军兵器总以比较我军为优,但在此次鲁南台儿庄会战所俘获战利品之武器,并不如想象之优良。我军现时所使用之机关枪虽然是二十五年以前的马克沁式,但在实战时并不很坏,无论世界各国军事技术专家时刻欲求一种精良的机关枪,翻来覆去仍旧不离前式,仅改头换面而已。上述之各种兵器若各部队中完全具备,另加上步兵新的兵器,使用上似觉不甚方便。又在历次会战中,各部队不但欢喜使用手榴弹,且在近距离战斗及白刃战时获得绝大的效果。

四、防御战车应备之武器

现日军在各战区常使用战车突击我军,为防止敌之战车横行起见,今后各部队应增加防御兵器,如战车防御炮等,但依现势仍难实行。查我军现用之七厘米九口径步枪,若配以钢心弹射击,可以破坏敌之装甲战车,即此次台儿庄俘获敌之战车,现正以钢心弹试验中。

欧洲各国因道路网之密布,其耕种地均能集团使用战车。我国因交通不便、地形复杂,使用战车机会不多,效能较少。例如防御战车兵器,列强均系机械化,我国因受物力及地形限制,防御战车炮之运动殊感困难,为避免兵器重量过大及要求兵器威力增高计,最好使用榴弹炮,因其威力强大、运动轻捷,能于任何情况之下发扬火力,抵御战车。而榴弹炮口径最小者为二公分炮,但在实用时,对于坚固之战车是否生效仍属疑问,故以采用四公分五或四公分七口径之战车防御炮较为适宜,战时须每营携带两门防御炮跟进,即可阻敌战车攻击,如此则国内毋须配属战车防御炮矣。

五、使用炮兵应注意之事项

我军步兵师多未配属炮兵,间或有之,亦系旧式,实战上并不适用。在淞沪及津浦会战中,常感觉缺乏炮兵及步炮协同。又,我军对敌人精税部队战斗,当我炮兵射击命中公算较大时,敌人往往停止进击或退却,由此可知炮兵射击精确关系战争胜利甚大。其次,炮兵观测所未能推进前线设置,以致不能修正偏差,且与步兵线距离较远,步炮不能协同,均为极大缺憾。今后各师必须附属若干永久性之炮兵,以期适时运用。

查鲁豫等省之地形不但能使用山野炮,并可使用重炮。现我军各师中亦有较好之炮兵,因其未以机械化补助运动,不能获得时间上之余裕,以致不克适时变换阵地、发扬火力,予敌重大之打击。当步兵战斗时,固需要曲射炮摧毁敌人潜伏阵地自动火器,但平射炮之使用亦颇重要,尤其新式两用炮既可平射又可曲射,故用途极大。

依战术上,重炮必须附属军司令部以便适时转移、各别使用,在构造上,重炮重量通常不能超过一千四百公斤,若要威力加大、重量减轻,实际上殊不可能。按大炮射程远者,其重量必大,若重量轻者,其射程必小。余观察中国军官每偏于要求火炮之射程加大,譬如前次参谋本部对外国购进重炮,要求射程为十五公里,其意以为日本重炮射程仅十三公里,我重炮射程须多超出二公里,不知射程增大,炮管口径亦当增大,而炮之重量随之增加,其运动性则比日军炮为小矣。

是以十五公里射程虽大,但实际上恐无多大用处,因距离甚远,观测不易,且通讯电话线常有切断之虞,与其在15公里后方盲目射击,无宁将炮位推逾前线射击为愈。在经验上炮火有效射程多在中距离左右,若在远距离射击,命中公算颇小。

六、武器口径之划一与弹药补充之关系

战时各种枪炮所需弹药之基数前已详述,但使用特种兵器时应顾虑尔后弹药之补充。在军需工业幼稚之中国,对于特种兵器弹药之补充实感困难,凡自造或购买各种武器时,应充分储备弹药,以备补充,尤其各种武器口径不同,补充更为不易。例如我军所用追击炮口径有80、81、82数种,若以80口径炮弹补充81口径追击炮,虽能勉强可用,但影响命中极大,反之若以81口径炮弹补充80口径迫击炮,其炮管即有爆炸可能,今后无论自造或购买各种武器,军令部必须根据枪炮寿命注意弹药补充,并于可能范围内务使全国各种武器口径划一,以便战时弹药补充容易。

七、我军目前应否配属战车

自中日开战以来,日军在东西北三战场曾经使用战车,异常活动。因我军对防御战车知识尚未普及,防御兵器亦未完备,故日军一度获得良好成果,但经最近鲁南会战结果,觉得防御战车方法较战车攻击力量为优。在西班牙内战中亦有同样之感觉。须知使用战车掩护步兵攻击固属良法,但先决条件必须有质优、数量众多及以空军为先导,强大炮兵为后援,并在地形上不受如何限制,方能发挥极大效能。试问以上诸种因素,我军能否具备?不问可知。以前作战,敌人虽经使用战车得若干便利,惟就目前人力、财力上及战术经验上考查研究,关于战车兵器亦非绝对需要。如有则尽量使用,如无则不必起而效尤,盖现代战争仍以准备大量火炮发扬威力为主要也。

关于防空、防毒容后续讲。

17.总顾问演讲纪要

(1938年4月28日)

四月二十八日(第十七次)

武器问题(续)

在事实上,每名步兵所携武器之重量,不能超过该兵体重三分之一,例如该兵之体重为六十公斤,则携带之装具最大限不能超过二十公斤而已。现时兵器种类繁多,必须事先研究适当重量,应乎实际需要。曩昔步兵携带装具非常简单,近以战斗方式日新月异,步兵除荷枪实弹外,并携带钢盔、防毒面具、手榴弹、口粮、衣物、土工器具等,因之背负重量骤形增加,若在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尚无若何问题,否则势必影响部队之战斗力与运动性也。

甲、防空

一、部队防空之方法与时机

关于部队防空问题,现时尚未完备,在中日战争未发生之前,余早经考虑,认为不易解决。在欧洲各国因道路网密布,空间很小,其高射兵器一切装置又系机械化,故机动性极大,是以部队运动完全在防空掩护之下,若遇敌机袭击,高射兵器随时放列,立即射击。例如一师兵力运动,其行军长径假定为十二公里,若在此行军长径中三公里处与九公里处分别配置高射兵器,然后依部队之推进,适时将高射兵器逐次利用机械运动,以跃进方法随部队跟进,如此不断施行,则部队行军完全在高射兵器掩护之下矣。但在战斗时,务须将高射兵器转移前线。如左图所示(图略)。

二、防空兵器之种类与性能

中国因道路不良,且以高射兵器均未机械化,运动性极小,通常七公分五与七公分一以下之高射击炮,若无机械补助运动,其效用极微。依最小口径二公分七或二公分之高射炮而言,在欧洲均系机械控制,尤其飞机速度日益增大之时,而高射击炮苟非机械控制,不仅转移困难,而且影响命中公算。我军目前所用之小钢炮如苏罗通,不能认为最好高射兵器,现时已经发明十三公厘口径之高射机关枪,其威力颇大,重量与二公分口径高射炮相等,惟该机关枪枪弹系实心弹,在射击时若不命中飞机重要部分(如发动机油箱方向舵等),仍然不能击落毁坏,故仍以使用二公分口径之高射炮,装填富于爆烈性之榴弹发射为宜,因其引信迅速、爆炸力大,一经命中飞机任何部分,即行毁灭。在法国曾经采用,获得相当成果。但此项榴弹若在空中不能命中目标,殆落地后碰炸,必定于本军有所损害,于是改用空炸信管,在相当射程之内自行爆炸。他如十三公分、十公分、八公分五等口径之高射机关炮,其机械非常复杂,使用时操纵者必须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始能发挥相当效能,若使用附有精良指挥仪、照准仪之最新式高射机关炮,能以适时控制其效力,尤其伟大,但价格过高,购置不易也。

三、射击飞机之方法

通常射击飞机,务须依据天候明暗、风向及飞机高度、速度等,精密计算,确实瞄准,方有命中把握。假定在日暖风和天气,飞机速度每秒为一百公尺,飞行高度为四千公尺时,若以高射机关枪射击,其子弹每秒飞行速度平均为四百公尺,则瞄准点应在飞机飞行方向直前一千公尺,方能命中。如左图所示(图略)。

若飞机偶然不循原方向飞行,变为左右上下飞行,则上项假定不能适用,此时操纵者必须利用测远仪器,不断测定敌机距离,以使修正射击。查日机每于低空轰炸时,若察知我军附有高射兵器(炮),必速即飞行中空,其胆固小,其愚可笑。须知精良高射炮之有效射程恒在中空,反之低空或高空其射击命中公算极小也。

按我军现在高射炮尚未普及之时,每师恒以重机关枪两连(枪八挺)担任防空,事实上殊感不足,必须增多数量,构成火网,始克有效。倘若射击高度不同之飞机,其瞄准点除依据飞机高度、速度与子弹速度三者精确计算、照准射击外,其命中公算必依其高度之多寡而定。例如以机关枪两挺射击二百公尺与九百公尺及一千公尺不同高度之飞机,在射击圆弧半径之内,其射程远者必较射程近者之命中公算为大(如左图所示)。且以射弹与射弹之距离为十公尺,而飞机身长为二十公尺,至少有二弹可以命中机身也。

乙、防毒

一、瓦斯之种类与性能

最近鲁南会战,中日报纸互相指摘使用瓦斯,依余推测,日军亦不致使用瓦斯(中国当然未用瓦斯)。在一九二五年日内瓦万国和平会议决议列强在战争时不得使用瓦斯,当时各国及日本虽未签字,但彼此早已默契。依欧洲大战使用瓦斯经验,均系在阵地战时为多,迄今使用瓦斯之历史尚属幼稚。查瓦斯之种类甚多,惟一般使用者有:(一)催泪瓦斯;(二)喷嚏瓦斯。此次鲁南会战中日军或许使用此种瓦斯。按十余年前,列强对要塞战已见采用,藉以减少敌人战斗力,此外有毒性最烈之瓦斯,其主要者有绿、黄、蓝三种瓦斯,绿瓦斯其臭味颇大,人若呼吸在一时三十分时间内便可死亡。黄瓦斯若衣物、树叶沾染立即便能燃烧。蓝瓦斯人若呼吸,其肺部立即窒息,至于死亡。

二、使用瓦斯之方法与时机

施放瓦斯之方法常依风向放射或炮弹放射。其放射之时机,当欧战时均在阵地战使用,否则本军易遭波及危险,但放射之效果恒视目标有无一定之面积及瓦斯数量之多寡、时间之准确与否以为断。例如若要消灭敌炮兵一连,假定其占领阵地为一百平方公尺,而风向亦非逆风,如以七公分口径炮射击,必须连续发射一百发瓦斯弹。十公分口径炮射击,须发射五十发瓦斯弹。十五公分口径炮射击,需发射二十五发瓦斯弹,始能瓦斯充满,达到目的。惟若不使用曲射炮射击,则发射之弹数必须增加四倍,因此本人判断日军在鲁南会战不致使用瓦斯,尤其用炮发射弹数过多,不特炮之寿命缩短,且战斗力亦因之减弱也。但此次日军虽未用瓦斯,而我军以后于战场上仍须严密注意,以防万一,而免危害。

标签:;  ;  ;  

德国总军事顾问法肯豪森讲话摘要_德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