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论文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论文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郑州鹤立中等专业学校 丛培业

记得能背诵《三字经》的时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牢记于心了。当时只是把这句话理解为“父亲要是不教育儿子,就是有过错的;老师要是不严厉管教学生,就是懒惰的”。虽然如此,它却构成了我对父亲、老师角色意识的最原始认知——父亲、老师对子女、学生要行使管教之责。

现在想来,当时受到如此教诲,想必是强化我们做子女、当学生的要接受父母的严厉管教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吧。

2.年龄和身体方面。申请者必须年满18周岁,超过65周岁一般情况下不能任命。[5]44因为治安法官退休年龄是70周岁。任命后初始培训、导师指导、考核评估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这之后受到任命的人一般来说要在退休之前工作至少满5年。治安法官70岁退休后纳入增补名册,虽然不再在法院审理案件,但可以处理社区内一些轻微纠纷问题,保留治安法官的身份。

随着进一步学习,对“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认识也有了变化。“养不教”表达的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对后代的养育过程中要施行教育。孟子在《滕文公上》中有言:“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仅有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育,人就近似于动物,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了。孟子所说的也是要把“养”与“教”相结合。那么,由谁来承担“教”的责任呢?可以说,“父之过”给出了答案。

在历史的进程中,父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要比母亲晚得多。在氏族教育中,母亲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婚姻形态的演变,社会也由“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发展到“各亲其亲,各子其子”,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父亲才开始取代母亲担当起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主要责任。

在家教文化中,家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传承家风的智慧纽带。秦汉以来,则有东汉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家诫》等。有资料统计,从公元550年的北齐开始,到1949年的民国为止,这1400年间,我国关于家训的专著有120多部,启迪后世,流芳千古。

古往今来,不论在历史还是在当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见仁见智,其结论也是丰富多样、莫衷一是。对此,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在历史记忆深处,发现做父亲的智慧与情怀。

今天,我们应当意识到,教育、培养后代是家庭的事业,并非简单地视为父亲一人之责。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父亲的角色有着独特的意蕴,他拥有存续与传承、承上启下的价值。也就是说,对父亲的要求有着深厚而久远的文化规范与约定。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父亲呢?

我认为《三字经》中的“父”不应简单指向父亲,还应包括母亲,尤指以“父”为代表的家中长辈,他们有守卫、承担教养责任的义务与权利。《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也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从行文看,孟母的案例在前,不应只是时间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尊重,对影响子女成长因素的完整认识与把握,尤其是对教育理性的真诚与坚信,也是对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地位与意义的肯定。无独有偶,北宋史学家、思想家司马光在《家范》中也曾指出:“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所以,“父之过”不应限于唯有对父亲责任的要求,“父”应体现的是对承担教子之责诸多角色的象征。

另一方面,要证clcsX{A}⊆,由为(csX,τ)中的闭集,又只需证明A=clX(∪)∈即可。反设clX(∪)∉,即clX(∪)∈csX\,由csX\∈τ,存在O∈O(X)使得csX\=csO。于是clX(∪)∈csO,从而clX(∪)∩O≠Ø,易证(∪)∩O≠Ø,故存在B∈使得B∩O≠Ø。由B∈csX,B∈csO,又csX\=csO,B∈csX\这与B∈矛盾。

周公对伯禽的训诫要义是:第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要怠慢亲戚,不要让大臣埋怨没有被重用,不要对故旧求全责备。第二,正确认识自己的才智,做到豁达包容、谦逊忍让,即便自己才能过人,也不与有专长的人争强斗胜。第三,具有辩证圆融的思维方式,充满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办事严谨,律己宽人。这些训诫无不反映出周公作为政治家的谋略、军事家的胆识和思想家的智慧。这些训诫标准之高,难道不是周公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和热切期盼吗?又何尝不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叮咛和浓浓爱意呢?

西周时期,有了我国家训里最早的诫子文章《诫伯禽》,它是周公姬旦在其子伯禽上任鲁国前所说的三句话:“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育苗营养块营养面积较小,定植时间要比普通营养钵育苗适当提前,只要根系布满营养块,白尖嫩根稍外露,就要及时定植,防止根系老化。定植前5~7天开始进行逐渐降温,增强光照,适当控制水分锻炼秧苗,接近定植地环境条件。

言及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就不能不提到孔子教育自己儿子孔鲤 (字伯鱼)的故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从孔鲤的陈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对儿子的要求是“学诗”“学礼”,因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孔子站在庭院里训诫儿子的,后来“庭训”便成为家教的代名词。

卡帕系数(Kappa)是一种计算分类精度的方法[19].kappa计算结果为-1~1,但通常kappa是落在 0~1 间,可分为5组来表示不同级别的一致性:0.0~0.20极低的一致性(slight)、0.21~0.40一般的一致性(fair)、0.41~0.60 中等的一致性(moderate)、0.61~0.80 高度的一致性(substantial)和0.81~1几乎完全一致(almost perfect).

《说文解字》:“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父,就是规矩,他右手举杖,遵行着一定的法度,正对子女实施教诫。“父”字描绘了一幅现场感十足的画面,一种原始形态的家长体罚式教育。《白虎通·三纲六纪》:“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从父字的含义中,可见父亲的地位和权威,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他对子女有教诫的义务和权利。

100年前,鲁迅先生于1919年11月在《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发表了《我们怎样做父亲》。文章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出发,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权重,父权更重”的关键所在。文章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它剖析了旧式“父道子从”的家族文化传承方式的保守性、封闭性和成规崇拜,是在“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这就要敦促为人父母者做“觉醒的父母”,以促进文化体制的良性运转。

今天,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依然经历着做父母的拷问,做一个“觉醒者”则是永恒的话题,我愿意为此提出建议:

要做觉醒的父母,首先应当修炼自己,修养自己的心智与健康,身心两健,生命旺盛;弃恶从善,长养德行;破迷开悟,增加智慧。作为父母,应当具有着眼未来的视野和意识,做到观念先行;应当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为孩子植入善良的种子;应当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当厚积薄发,成为孩子人生成长永不枯竭的资源库;应当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懂得责任的魅力;应当具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应当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热爱生活,为孩子开启丰富多彩、有品位、有格调的人生。

200例AC患者中ER、PR表达均呈阳性24例,ER表达阳性15例,无PR表达阳性者。200例切除双附件的AC患者中术后病理6例存在附件转移。

总之,做父母者,任重而道远……

标签:;  ;  ;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