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媒介和青少年的性别化_洛丽塔论文

文化、媒介和青少年的性别化_洛丽塔论文

文化、媒介的性化和青少年性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介论文,青少年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性的主流化趋势(mainstreaming sex)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在西方学者看来,西方文化正在性化(the sexualization of Western culture)。对于性与大众媒介的关系,不管是在传媒实践中,还是理论界的探讨,都不是刚刚出现的。源于19世纪美国的黄色新闻就是以星、腥、性为噱头,20世纪30年代斯坦利·沃克尔提出,新闻建立在3个“W”基础上:women(女人)、wampum(钱财)、wrongdoing(坏事)①。而对于性与媒介的理论研究也几乎与传媒实践一同产生,各个学科的研究者都对此有所探讨。在文化呈现性化现象的过程中,大众媒介起了推动作用。大众传媒是形塑和传播文化的一个主要渠道,当性成为媒体追捧和津津乐道的话题时,无形中就在不断提高大众和社会习俗对性的接受度和参与程度,使之成为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并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文化的性化就是伴随着媒介上性内容的扩散而产生的。西方学者以“媒介性内容的普遍存在”来证明大众媒介的性化,在中国有研究者称之为“媒介泛性化”。

       文化和媒介的性化引起担忧和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它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的影响。在西方,媒介性内容导致的“洛丽塔效应”就是这种影响的一个表现,它促进了青少年女性在性方面的社会化进程,这种“性的社会化”就是文化性化、媒介性化造成的人的性化,而人的性化和媒介的性化又反过来加速了文化的性化倾向。

       一、西方文化的性化

       西方学者称自己的文化正在出现性化趋势,用“性化”一词来描述文化,并不是指文化已经完全成了性,性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特征。菲奥纳·阿德伍德说,西方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令人意料不到的方式展示对性的着迷[1]。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明显的性内容在媒介上有越来越多的展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增长的不仅是性内容的数量和明显程度,还改变了参与群体的格局;性与技术的结合使参与者不再需要媒介专业人员的介入,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媒介性内容的接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参与的难度和年龄,提供了使性内容更加具象化的可能性,而且使性有了更多的接触方式,性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个内容。普通人日益热衷于展示和传播自己与性相关的图像和文字。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为,目的并不是为了营利,往往是为了有趣、快乐和随心所欲,这也正是性融进文化的一个表现。

       从事与性相关工作的明星或名人也正在进入主流文化的行列。她们或写畅销书,或者作为情感专家在生活类杂志上写专栏,许多以指导普通人性生活和亲密关系为名义的话题和意见在杂志和书籍上公开出版。西方男性杂志的大量存在和热卖使她们受到追捧,从而获得了一种不寻常的社会地位[2]。菲奥纳·阿德伍德认为,起源于西方的钢管舞和脱衣舞在现代社会成为以表现“性”为目的的娱乐方式,对西方社会的媒介、人际关系、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3]。沙曼莎·霍兰和菲奥纳·阿德伍德在调查关于女性跳钢管舞的经历时,认为表演者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接受文化的性化和自身的性化[4]。表演者和观看者都如此热衷于这项活动,以至于有的学者直接用“钢管舞文化”或“脱衣舞文化”来形容西方文化的性化[5]。

       这些表现归结起来都指向文化性化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那就是,文化中“公共”和“私密”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本质上属于“私密”的亲密行为和话题进入了公开场合。在公开化过程中,普遍对性产生一种先入之见。商品化是这种先入之见明显存在的主要领域,性意象成为巨大的营销手段,一种为了娱乐和快乐的性观念也随之产生。研究者们所说的“性在日常生活和主流文化中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以培养消费主义从而培养享乐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秩序中[6]。

       二、媒介的性化

       与性相关的话题和行为从私密空间进入公共领域,从隐晦到公开,这个过程伴随着媒介上性呈现的扩散。菲奥纳·阿德伍德认为,自印刷媒介产生以来,大部分的传播技术都已经适合于用来传播性内容,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进程在不断加速[7]。大众媒介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还对文化的塑造和传播起着关键作用。媒介上性内容的增加和扩散不仅导致文化产生性化现象,也使媒介自身呈现性化的特点。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调查媒介上性内容的数量,以“媒介性内容的普遍存在”来说明媒介的性化。

       在国内,陈勇在“艳照门”事件之后最早提出一个类似的概念:“泛性化”[8]。“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相关意义包括:广泛、一般地;泛滥、普遍。“泛性化”最初被理解为前一个意义,它表示一种程度,是指比一般意义上的“色情”内容更为广泛的对象。之后的其他研究者在引用这个概念时,也有将“泛”解释为表示一种空间,即普遍地存在。采用前一种解释,在研究时就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性内容,明显的色情内容不能和一般性内容混为一谈,尤其是针对受众的影响调查,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争议。但在调查性内容数量的实证研究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总体数量,为了不漏掉有争议的内容,所以一般不区分性内容的类型。因此,在说明媒介性化的过程中,针对媒介的内容分析,就采用后一种解释,媒介泛性化也就是国外学者所说的媒介上性内容的普遍存在。

       国内的媒介泛性化研究主要以理论思辨为主,较少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测量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类节目性内容的数量。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很长,研究成果也很多。媒介的性化从电影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娱乐媒介时就开始了。埃德加·戴尔在20世纪20年代末分析电影内容时发现,75%的内容可归为犯罪、恋爱或性[9]。之后,性内容越来越成为媒介中吸引人的手段和目标。在研究中所针对的“性内容”主要分为与“性”相关的行为举止和与“性”相关的口头讨论两大类。这两种描述“性”的形式都有可能会影响受众的性观念和态度。

       从国外学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媒介上性内容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对于性素材的表现也越来越图像化。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后,这种趋势有增无减。一方面,出于商业目的,纯粹以性博取注意力,将新闻性化、又将性娱乐化是媒介性化的一个原因,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另一方面,媒介性化的过程也是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的结果。格兰·斯帕克斯认为,媒介使用性内容来安抚渴求唤醒内容的观众,而根据脱敏原则,当性内容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返回原状是极其困难的。不但难以返回原状,为了吸引受众,边界不得不一直往前推进[10]。

       三、青少年女性的性化

       文化和媒介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其中青少年对文化和媒介性化的快速适应以及自身的性化倾向尤为引人关注。国外文献中描述青少年“性化(sexualisation)”一词是个混合词,它来自于“性的社会化(sexual socialisation)”。美国学者斯帕尼尔提出“性化”这个概念,他认为,“性的社会化”可简称为“性化”。这个词的主干“sexual”指的是与性相关的欲望、经验、行为等,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化,是指青少年时期适应某种文化的被动过程[11]。青少年性化就是适应文化性化,受媒介性化影响,性认知、性态度、性观念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性别认知的发展;性知识、性技巧和性价值观的获得;性态度和行为处置的发展[12]。

       莱格·贝利认为,当出现以下行为时,人的“性化”现象就发生了:在公共场合的言谈举止含有“性暗示”;把女性只当成“性对象”;鼓励儿童把自己当成成人或性感的人;言谈举止夸张或认为性越轨行为是正常的[13]。美国心理学协会也在一个研究报告中探讨了人作为客体被“性化”的标准:一个人的价值仅仅来自于他或她的性诉求或行为,而排除了其他品格;一个人的外在吸引力与性感等同;一个人被性对象化,为了他人的性目的而存在,而不是看起来像一个可以独立行动和做出决策的人;与性相关的事情不恰当地附着在一个人身上[14]。

       青少年女性常常被看成是媒介性化的最大受害者,一方面她们热衷于主动展示自身性感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作为客体被媒介塑造成性对象。吉吉·达拉姆将文化和媒介性化对青少年女性的影响称之为“洛丽塔效应”[15]。洛丽塔是俄罗斯作家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女主角,书中12岁的小女孩洛丽塔是恋童癖者亨伯特的性对象。在亨伯特的角度上,洛丽塔挑起了关于性的一切,并且显得很了解。因此现在“洛丽塔”一词被用来指青少年女性表现出不恰当的性感、放荡,甚至炫耀自己的性感和性经验,以及引诱年长的男性。

       日前微博上“小学生性感生活私房照”的走红说明了现实中洛丽塔效应的存在,而且越来越低龄化。从相关信息可知,该组性感照片的主角只是一名00后的小学生。由于受动漫游戏的影响,在她的房间几乎每个角落都充斥着ACG文化,使得小小年纪的学生也表现出性感妖娆的一面,并且敢于传播到媒介上,呈现在大众面前。在达拉姆看来,洛丽塔现象的责任并不完全在小女孩身上。她认为,她们对此并不是天生地理解或有意地表现,而是我们的文化和大众媒介把她们构建成性意象,把真正性化的服饰和行为举止推销给她们,从而塑造了这些小“洛丽塔”。经过主流媒介的不断累积、循环传播,阻碍了青少年女性健康性知识的发展[16]。

       四、结论

       文化、媒介和人是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中的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之间互相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性化”这个问题上,文化的性化是最大范围的一种变迁,当出现这种普遍的倾向时,媒介也会为了商业利润和营销的冲动去迎合这种倾向。文化和媒介的性化使身处其中耳濡目染的人群受到影响,尤其是易被操控、诱导的青少年很容易不知不觉便走上不健康的性社会化道路。而随着人们的性观念和态度越来越开放,不健康的性化和媒介的倒退使性化又反过来推动了文化的性化倾向。因此,对媒介的性化或者泛性化进行实证研究十分必要。要了解媒介性化,最主要的就是对媒介进行内容分析,先对媒介性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推断它对大众会造成何种影响。从青少年这个角度来说,由于家庭和学校在性教育上的角色缺失和禁锢,使媒介成为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渠道,并且成为青少年在性上表达个性和疑问的空间。正如达拉姆所说的,与其仅仅主张唯禁欲主义,不如对媒介上和公共空间里出现的真正有问题的性化表现进行规范[17]。

       近年来,青少年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未成年少女一些不符合年龄特征的行为举止和“妆容”,对于这种情况,社会通常会给她们贴上“早熟”的标签或简单地批评她们不道德、不理智、不负责任等,却忽略了她们这些行为常常是从网络上模仿学习而来的,而她们发布在网上的信息又会成为更多未成年人模仿的来源。这说明网络媒介泛性化现象及其负面影响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在媒介和人之间会形成循环作用。因此,应了解媒介泛性化的现状,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青少年性价值观扭曲的行为,并采取适当措施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性观念和性价值观。

       注释:

      

      

      

       ①参见高钢:《新闻写作精要》,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标签:;  

文化、媒介和青少年的性别化_洛丽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