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政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论文_丁先耀

基于市政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论文_丁先耀

河南天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市政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城市所具有的实际特性,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构建现代化的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对此,以市政园林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展开分析,进而提出一种创新的现代市政园林绿化设计思路,为我国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策略

1我国市政园林的发展

我国市政园林的发展源于近代,而近代我国的历史发展是与西方相互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园林的发展不可避免也会受西方园林发展及其特点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代世界园林的发展。世界古典园林是以我国园林、英法的风景园林、勤诺特园林以及日本的庭院式园林为其代表的。而现代园林的发展历史是始于20世纪的20、30年代,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园林的设计、布局上融入现代艺术和现代的思想。它讲究布局上的自由追求以及园林主体的相互照应、追求园林设计因素 抽象构图,如园林主体的色彩、形状的抽象组合;同时兼容并蓄式的吸收了日本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由此现代园林在建筑及其技术手段、设计思想方面开始风行世界,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2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环境觉醒期。在此阶段,人类意识到环境的自身依赖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环境处境的恶劣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对自然界中最为敏感、活跃的因子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80年代以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阶段。这是基于世界性的生物物种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发起的。我国由于与世界的不断接轨,自然深受这些社会潮流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是社会的转型期,城市化加速发展,由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以及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生物物种已受到很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市政公园园林的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它的出现与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解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呈现给我们的问题,缓解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也是我国市政园林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即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未能给予生态观、自然生物位置以及地方文化方面以足够的重视

2绿化设计的创新

2.1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兴起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的广泛性应用也使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成为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有效路径及手段。因此,将其有效的融入到绿化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当中,不仅使园林发展有了一个崭新的标志,也提供了更多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手段及基础,有着较强的应用意义。将科学技术有效的引入园林的绿色设计当中,不仅使得绿化方法更加先进、科学,也方便我们灵活性的互相交流,以及全面性的获取信息,从而集结更多人的智慧,使设计过程及结果更具生态性及科学性。

2.2合理安排建筑物与绿化区域之间的距离

花草树木与草坪是园林绿化地面种植的主要内容,在种植花草树木的时候,必须要合理把握建筑物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在种植花草树木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浇灌、除虫以及施肥等后续工作,如果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太近,不仅在操作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也会对建筑物造成污染,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周围都会出现盐碱斑,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宜保持过近的距离;再有,通常建筑物周围都会设置消防通道,且必须保证通道的畅通性,所以在这附近的植物都不能对通道进行遮挡,在指定区域内不能种植较高的植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结合功用艺术

为提高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水平,应强调园林功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一方面,基于对市政园林绿化基本功能的保障,充分考虑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设计师在设计市政园林绿化时要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消减噪音、防风固沙、改善气候等功能,在满足这些硬性条件的基础上增加外包装,而艺术性就是体现市政园林绿化的区域性特色的标志。如在设计时要充分做好实地考察工作,通过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文化,综合各方意见,同时勘测考察市政园林周边的一系列环境要素,把其绿化设计和周边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以及交通情况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考量,提高市政园林绿化设计的系统性、协调性。另一方面,形成并使用统一功用性和艺术性的新型绿化设计理念,这是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师们结合功用与艺术的基础性保障。所以在市政园林绿化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师要调动设计积极性,通过自己对市政园林绿化功用性、艺术性的认识与理解,操作市政园林绿化设计项目,凭借多样化的想法与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断的学习等增强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的动力。作为设计人员还必须坚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强化理论知识储备,在实践中主动和其他设计者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掌握统一功用性与艺术性的市政园林绿化设计新方法。

2.4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类作为生物群体能够展现出开放性和可塑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与自然界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自然性本体的特点,这也是因为人源于自然界的结果。人类的天性使人们更乐于贴近自然性,所以对于人类空间的活动来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园林建设要在克服城市病的基础之上。突出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一特点,为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人类身心发展的优良空间。

2.5巧妙的结合本地的环境特色

在这一方面当中,我们可以在一些植物设计上进行窥探,在选择植物物种的过程中,应以本地的一些特色物种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乡土植物的存活率及可种植性较强,易于适应本地的土壤及气候要求,在栽种后的生长及恢复周期较快,对于一些常见的灾害有着较高的抵抗能力,并易于被当地人所接受,具有着较强的熟悉度。另外,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设计者也应积极的追求一些设计创新,不断的丰富项目所具有的内在含义,找寻到新的探索路径及文化底蕴,广泛性的吸取历史精髓,从而积极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思想方式,将人们从传统思维当中解救出来,更好的实现创新。

2.6注意利用雨水

利用雨水是创新市政园林绿化设计的有效节水策略。如市政园林绿地植被较为丰富,并且地面吸收能力较强、径流较小,在设计时要注意收集存储雨水,如果是地形设计应在不改变坡度大致方向的前提下设计一些局部的伏,将雨水汇集到地势低的部位,保存绿化植物生长的水资源,减少树木与植被用水,有效实现节水目标。科学灌溉设计也是创新市政园林绿化设计的有力节水举措。如在设计时分片区种植低需水和高需水的植物,方便灌溉与维护,预防粗放型灌溉消耗太多水资源。对于公园灌溉设计可使用雨水感应器以及滴灌等设备,同时注意其隐蔽性,确保园林绿化景观的美学效果,既节水,又与市政园林的节约形象与品质相符。在设计市政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时也要考虑节水性能,不断压缩草坪类耗水量大的植物,使用更多生态效益好、方便养护、具备涵养水源与耐旱节水功能的乡土植物,提高植物适应性,进一步节约水资源,创新市政园林绿化节水设计。

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作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且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工程并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更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要使园林绿化建设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谐性、生态性,最大程度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参考文献

[1]李鸿杰.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J].中国林业经济,2016(3):73~74.

[2]刘辉.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7(16):196.

论文作者:丁先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  ;  ;  ;  ;  ;  ;  ;  

基于市政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论文_丁先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