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_谭小舟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治疗的58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医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以及疼痛护理,分析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满意度以及疼痛评分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6%,对照组为72.42%;实验组患者疼痛良好率为86.21%,对照组患者疼痛良好率为62.0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6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5.1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其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护理;临床研究

胸痹心痛病属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其危险性极大,是夺取患者生命最多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病情往往都是比较严重的,例如:心源性休克、严重心率失常、心功能衰竭,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治疗的58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29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54±2.34)岁;对照组29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39~83岁,平均(61±3.1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部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1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在常规用药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1次/d,夜晚服用。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了给予患者日常性的用药指导以及生活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患者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具体药方如下:人参10克,三七粉10克,炙甘草 9 克,红花、川芎、丹参各 15 克,赤芍、黄芪各 20 克,早晚各一次用水煎服,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舒适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服务手段,即:

(一)镇痛镇静技术的应用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护理工作者需要向患者耐心的讲解其病情,使患者体会到监护的必要性,了解各类导管的重要性;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麻醉性止痛剂或者催眠类镇静剂。

(二)意识护理

在中医治疗中,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也要熟练运用这四种方式进行护理。望,是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进行观察,以测知患者内脏病变,《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所以,护理人员要学会观察患者的五官,如瞳孔,通过对患者表情神色的观察,可以得知患者是否存在问题,以判断患者目前的情况。闻,是指听病人的声音,通过听患者声息的高低、强弱、轻重等来分辨患者病情的虚实寒热。问,是指询问,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因,发生时间等,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语言障碍程度等。切,是指把脉,通过把脉,了解患者脉象是否平稳,从而辨别患者心脏功能、状况等。

(三)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各种因素会产生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放弃治疗的行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治疗的意义及放弃治疗的后果,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情志护理,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解答患者对于疾病的疑问,缓解其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其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成功治疗,身体恢复正常水平等;有效:患者成功治疗,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等;无效:患者治疗不成功,身体没有恢复正常水平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其中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1-3分表示轻度;0分表示无痛,将无痛和轻度疼痛列为疼痛良好。

对其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满意:各方面护理得当,患者明显好转;基本满意:各方面护理基本得当,患者基本好转;不满意:各方面护理不当,患者未出现好转。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6%,对照组为72.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的发生会使得细胞、分子及间质发生改变,继而促进心室重构发生。而中间值的变化又被称作心肌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胶原聚集以及细胞外基质发生降解,使得心僵硬度增加继而使心室舒张功能出现障碍。而使用他汀类药物则可以有效改善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中医认为引发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的原因是患者体内阴阳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自拟中药汤剂则具有活血化瘀镇痛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及护理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正德.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内阻型眩晕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8):22-23.

[2]张秀娟,许应林.中药系列贴剂穴位贴敷佐治胸痹心痛98例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772-772.

[3]蔡国林.针药结合治疗痰浊内阻型胸痹的临床观察[J].人人健康,2016(14):14-15.

[4]李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型)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148-149.

[5]赵东凯,曹亚丽.豁痰通阳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内阻型)56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7):727-728.

[6]梁桂荣.中医特色疗法在胸痹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5(1):208-208.

论文作者:谭小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58例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病中医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_谭小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