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创新精细化管理分析论文

新时代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创新精细化管理分析论文

新时代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创新精细化管理分析

李长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检测研究中心,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 国有第三方实验室是指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按照国家规定设立,向社会提供公正检测服务的实验室。新时代国有第三方实验室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文章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依靠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管理,主要从实验室队伍建设、精益调度、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精细化管理,确保大型检测实验室管理严谨、运行高效、效益良好。

关键词: 新时代;大型国企;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创新精细化管理

0 引言

检测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支持和鼓励检测行业发展的大潮中,铜陵有色公司顺势而为,大力整合铜陵地区公司内部现有检测资源,初步建成了较大规模的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凸显,新的问题日渐暴露,面对整合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仪器设备陈旧、操作场所分散、企业文化各异的实验室现状,迫切需要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创新精细化管理,保证实验室管理严谨、运行高效、效益良好。

1 检测行业实施创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依靠纸质任务传递和审核的实验室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适应现代大规模、高效率的实验室管理需要,传统管理方式不再适应新时代专业检测机构的发展,因此,第三方检测机构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对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持续创新。

2 新时代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如何创新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在对效益与效率的不断评估权衡中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将人作为实验室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也是实验室管理活动的中心原点,实验室管理应做到以人为本。在实验室中对检测结果和服务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所以应该充分重视人在实验室中的作用,同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来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检测人员的潜能进行深度挖掘,促进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

2.2 建立符合实验室发展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一切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制度,因此实验室须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员工反馈的信息,每年集中修订,使管理制度处于动态循环改进状态,更好的适应实验室发展。

2.3 实验室队伍的创新精细化管理

实验室应根据发展需要配置结构合理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检测人员及辅助岗位人员,对所有员工实行精细化管理。

2.4 检测质量的创新精细化管理

作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来说,质量是生存之本,应该永远放在首位。而在质量的改善中,除了严格按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外,还可以从人员培训教育、抽查、比对、质控细则、客户投诉处理几方面多做文章。

2.4.1 通过人员培训教育、技术比武提高检测质量

根据检测业务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实验室全员安全生产知识、管理制度、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培训;对新进员工开展“导师带徒”培训;对个别项目和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强化廉洁从业和责任心教育,定期开展技术比武,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技能水平,为提高检测质量奠定基础。

2.4.2 通过仪器设备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检测质量

客户收到检测报告后,如果有疑问,可以进行投诉。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人员需对投诉的内容进行核查,针对问题逐项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实验室应保存所有投诉以及对此开展的纠正措施的记录。

2.4.4 通过抽查及比对提高检测质量

在日常管理中一是可以在日常事务公示栏张贴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年度完成目标等,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二是做好日常检测工作量的统计,并及时张贴公示;三是将每个检测项目以分值量化,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抽查是对检测过程的“监督”,确保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方法标准操作;比对则是对检测质量的再确认,确保消除系统误差。日常检测中需利用好“抽查”及“比对”这两种有效手段来提高检测质量。

2.4.3 通过质量管控细则提高检测质量

为了论证包裹式接头型式的技术可行性,选择合理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参数,提出施工指导意见,开展沥青砂浆性能与黏接厚度及接合处整体性能试验。针对材料性能和工艺开展专项试验研究,包括:沥青砂浆材料试验、沥青砂浆厚度与沥青混凝土接合处整体性能试验、接头型式工艺性试验。

要实现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实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其次是根据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意愿分配检测任务和其他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牛鼻子”作用,真正做到精益调度。

2018年10月26日到11月4日,由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共同承办的“中国—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修班”在昆明举行。此次会议以“传承创新与经验共享”为主题,聚焦中非双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机制、实践与相关问题,促进中非双方共同关注和参与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首先,实验室一方面要配备专职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计划、采购、验收、检定、维保、报废等全流程管理。另一方面设定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直读光谱仪、ICP光谱仪等大型精密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其次,动态建立设备管理台账。

直辊动辊式平模制粒机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电动机经过减速箱减速后驱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压辊公转。同时,压辊绕压辊轴自转,原料被送入喂料室后,由分料器和刮板将其均匀地铺在平模上;压辊不断自转和公转,将平模上的物料不断挤压进模孔内;物料在模孔内密度和温度不断升高,经过一定时间保压定型后,被挤出平模;旋转切刀将物料切断,形成颗粒燃料;最后,由扫料板将成型颗粒送出。平模颗粒成型机设备如图5[23]所示。

定期开展比对工作,一方面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同类实验室间的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设法堵住漏洞;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仪器、方法间的比对,发现方法允差超差及时用标准物质对方法有效性进行确认。

2.4.5 通过妥善处理客户投诉提高检测质量

式中:r1表示系统总体牛鞭效应,是生产、再制造、订货的波动量方差与库存波动量方差之和与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r2表示正向渠道牛鞭效应,是常规生产、订货波动量方差之和与顾客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r3表示逆向渠道牛鞭效应,是再制造生产的波动量方差与需求的波动量方差之比,其中表示与式(6)中的C选取不一致,只选取再制造生产部分。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产品质量。如何充分使用和有效管理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

2.5 绩效考核的创新精细化管理

分析方法标准是实验室依法开展日常检测的依据,检测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贯彻执行情况直接决定了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程度。实验室除了要对方法标准进行培训讲解和实践外,制定“质量管控细则”已成为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非标样品的检测。

“突然间,叫骂的声音戛然而止,又‘扑通’一声,好像有人倒地。我心中不安起来,回到柴垛后偷偷望去,惊恐地发现,小表姐躺在地上,满脸鲜血,她的头上,太阳穴上,有好多血窟窿,血不断流出,她身体抽搐着,却发不出声音,不久后,一动不动了。

(2)维修过程中同时考虑修复性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和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对失效部件进行CM的同时,也对其他劣化部件进行PM,维修方式具体如下:

3月5日,大陆集团与一汽解放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车联网平台及运营升级项目协议。车联网项目协议由一汽解放总裁胡汉杰与大陆商用车全球执行总裁卢百舸共同签署生效。双方将合作运营商用车车联网生态圈,并借移动出行及互联应用的新业务模式发现一片“新大陆”。按照规划,未来此类商用车车联网生态圈中将包括整车厂、运营管理企业、系统解决方案商家、个体司机、维保单位、移动通信企业、设备制造商与内容服务商,形成全产业链多方共赢的强大移动服务平台。同时对于项目的执行方,联陆智能交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是一次重要契机,将运营具有吸引力和向心力的平台,为优化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维护保障方面提供方案。

2.6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精细化管理

随着社会对安全和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分析测试样品的数量和种类迅猛增长,对实验室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实验室靠纸质任务来传递和审核已无法满足需求,其运作需逐步向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迈进。

实验室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实际需求,与软件开发商共同研制完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将整个检测流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实时管理,检测效率和质量水平大幅度提高,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报告不合格等问题,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和管理水平。同时,为仓库管理、危化品管理等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管理成本,创造了效益。

2.7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实验室创新能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现代化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勇于创新、坚持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可以推动实验室管理科学发展,实验室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3 结语

实验室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勇于探索,敢于变革、大胆创新、持续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更需大力改革,持续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方面争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使实验室一方面更好地为集团公司的生产、科研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抢占第三方检测市场,形成区域检测中心,成为集团公司发展的新亮点。

本实验室充分利用集团公司检测资源整合后已有的设备、设施、技术、人才,新增部分精密分析检测仪器,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为打造企业国家级检测中心,建成华东地区检测技术服务中心,最终发展成为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甲仁.第三方实验室管理理念创新的探索[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5 (03): 39-42.

[2]马丽果,等.检测实验室通过LIMS实现精细化管理[J].现代科学仪器,2011 (02): 121-123.

[3]陈迪.实验室精细化训练管理模式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6: 158-159.

标签:;  ;  ;  ;  ;  

新时代国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创新精细化管理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