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用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统文化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四想四对照”教育活动把孝道、立志、劝学、尚德等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通过“孝道感恩”“读书明志”“辩论赛”“演讲赛”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高职院校新生学习上的首位问题是“缺乏学习动力”,学生进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事物缺乏兴趣、沉迷网络游戏、花钱大手大脚、上课迟到早退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针对上述行为出台一系列教育和管理措施,但效果却不理想,究其根本,是我们缺少能唤起学生内心良知的道德与情感教育,缺失能唤醒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内心责任意识教育。

二、感怀恩情反观自我,汲取动力志于成人

“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来学校读书盼什么,对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对得起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想一想我在学校做什么,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父母的期望;想一想我将来走上社会干什么,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想一想我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凭什么,对照社会对人才需求,自己应该如何努力。”“四想四对照”所对应的感恩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成才教育有着丰富内涵及重要现实意义,四部分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立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一)明孝以正心,道德之根本

孔子在《孝经》中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意即德性根本在于孝道,一切教化产生根源是孝。又言“百善孝为先”,进一步指出: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古代的教育家十分注重“孝”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学校应开展“四想四对照”活动,以“孝”作为学生德性开发起点和根本。以开展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回忆和述说父母及长辈为自己付出的感人事例,算算经济账,体谅父母辛苦,感知他人善意,养成助人为乐品德,让学生初步具有传统孝道、责任感的情感体验,形成勤俭之谓德、骄奢之谓恶的道德认识。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自我反省、班主任引导、同学帮助,形成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以尽孝道的共识,探讨个人尽孝的具体做法。

因势利导,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为指导思想,展开“自爱、自强,心中有爱”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孝,进而知关爱,而后自强不息。由孝敬父母而生恭敬之心,由体谅父母辛苦而知勤俭慎行,由爱敬父母而知尊重他人、感恩学校、关爱社会,最终形成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校园文化。

(二)立志以帅气,精神之源泉

树无根不活,人无志不立,一个有志向的人,生命才是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的。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把“立志”看做成事之首,孟子有“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之言,晋代嵇康在《家诫》中的“人无志,非人也”之说,更是把立志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志向是道德形成的重要内在条件,它是道德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更左右着实践的道德方向。

“四想四对照”活动利用课堂向学生讲述立志的重要性,帮助分析学生自身的优劣势,确立人生志向。通过“寄家书”“演讲比赛”等活动来坚定志向、砥砺志向,家书的内容涉及学生思想感悟、人生规划、想对父母说的话,让家人感知学生的奋斗目标及当前的思想状况,演讲活动强化学生个人志向的内心体验,进而内化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发奋图强的信心,学习知识的毅力。定期召开家长代表会,邀请家长来校参观,从早上出操到晚自习,从宿舍到食堂,让家长感受自己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状况,一起探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劝学以践行,思想之升华

中国自古就有重学劝学的传统,先贤们把学习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孔子在《论语》开篇首先讨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仅是古代明人伦、重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大学生安身立命的必由途径,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具有非凡的意义。

“四想四对照”活动为竞赛获得成绩的学生举行表彰大会以弘扬正气,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班会,让榜样学生就自己的学习与大家交流、探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通过劝学、习学,丰富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涵养心性,把对父母之孝,对社会、学校之感恩转为学习动力,把个人志向、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化为学习目标,付诸学习实践,让思想升华、道德养成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

(四)尚德以修身,为人之根基

中国古代的“德”与“得”相通,“德者,得也”。得什么?得“道”。对道的理解,本位论意义,指万事万物本原规律,人生哲学意义,指做人根本原则、规范。《说文解字》中“德”意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已”,社会生活中,道德是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艺术。关于学习目的,荀子定位于做人。学校教育要教授学生技能、技术以安身,同时培养学生品德以立命,促进学生从自发的人生向自觉的人生转化,不断挖掘、激发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得以主动地、独立地应对未来。

作为“四想四对照”活动的有力支撑,学校始终把育人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大格局,塑造尚德的教育氛围。学校以教师“四想四对照”活动为契机,塑造全体教职员工的言行,以表彰“师德标兵”为榜样,健全队伍,全面提升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肯定,为学生的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提供学校层面的榜样力量的感召。

三、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根据新情况更新观念,探索研究改进教育方法和形式。

(一)避免大而空,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由与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极其重要,要注意两个立足点:一是学生的当前实际,即学生赖以生存的生活经验;二是高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关心的社会事件里所负载的精神意蕴。立足学生思想实际,采用循循善诱、逐步深入的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入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来,从基本的道德事件中提炼出道德价值,产生情感体验,达到精神提升的目的。

(二)以学生参与为主,道德说教为辅

道德说教是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常态,然而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纯说教式道德教育方式,效果日渐衰微。以往人们只注重行为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它在促进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养成方面的重要价值。提倡学生以对话、互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参与到思想道德教育的自我建构活动中,不仅是引发学生道德共鸣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付诸道德实践的必要手段。

(三)明确主题,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最大价值

就载体而言,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可分为教学教育和氛围熏陶。教学为载体的主要形式为课堂教学及其它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育活动,应以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抽象与直观“三个结合”为原则,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易于接受。而环境氛围的熏陶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潜移默化地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精神世界,是思想道德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除了加强图书馆、实训教育基地、校园网络等物化环境建设以保证学校校园文化、德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更应重视对隐性教育因素和环境进行整合与有效控制,并以个性鲜明的主题加以统筹,把思想道德教育贯彻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教育每个环节。

(四)家庭、社会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结合,三者良性互动,设计出最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院校更要重视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要素,以丰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环境中应付自如,并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标签:;  ;  ;  

用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