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张继荣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张继荣

张继荣

(内乡县妇幼保健院 河南 南阳 474350)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探讨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产妇经过有效治疗与护理后,其出血情况都得到控制,并且没有发生产后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中,依照产妇特征评估患者产后出血量,且有针对性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发生产后出血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成功救治率,是一项促进产后康复的关键措施,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22-02

近几年,因为剖宫产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逐渐的变成临床中产妇分娩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剖宫产还被称之为剖腹产,主要指的是由腹部将产妇子宫切开,由此将胎儿取出的产科手术,此种分娩方式与自然分娩进行比较,更容易导致发生产后出血的症状,对产妇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本研究中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讨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1~35岁,平均为(28.3±1.2)岁;出血量为400~2500毫升,平均为(875.3±205.7)毫升。其中有50例初产妇,有32例经产妇。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等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后出血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为:产妇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抑或是从胎儿娩出后直到产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不低于500毫升;若产妇阴道出血量不低于1000毫升,则认为产后出血症状较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本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施处理与统计,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析

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得知,产后出血原因主要包含:10例产妇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25例产妇因胎盘置入与粘连而导致,12例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而导致,13例患者因子宫切口撕裂而导致,22例患者因胎盘早剥活前置胎盘而导致。

2.2 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分析

8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出血量低于1000毫升的产妇为45例(54.88%),出血量在1000~2000毫升的产妇为23例(28.05%),出血量超过2000毫升的产妇为14例(17.07%)。

2.3 临床处理手段及其效果

全部的产后出血患者接受有效治疗与护理以后,都成功得到救治及止血,没有发生产后并发症,其中通过子宫切除手段对6例出血量过多患者实施救治;而30例因为宫缩乏力或者胎盘原因等出血的患者,都通过按摩子宫、输血补液或者注射宫缩剂等手段成功止血。

3.讨论

3.1 产前预防

及时有效的对剖宫产产妇提供产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在产妇妊娠的过程中,叮嘱产妇定期的检查肝功能、血压以及心率等相关生化指标,且嘱咐产妇定期进行产检,由此全面的对产妇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2]。除此之外,积极的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或者防止人工流产的次数,降低发生胎盘粘连与前置胎盘的概率。就存在产后出血史、难产史以及剖宫史的产妇而言,应全方面的实施化验检查,并严密的对其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且详细的进行记录,由此便于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救治[3]。

3.2 抢救护理

剖宫产是引发产后出血的高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非常有可能因为出血过多而死亡。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护理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严密的对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的报告[4]。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认真的对产妇产后的面部神色进行观察,详细的对子宫收缩、宫底高度以及阴道出血量等进行记录,严密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评估潜在危险因素,如果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施救工作。

3.3 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

临床研究证实,很多剖宫产产妇发生出血症状的原因与自身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宫缩乏力可能导致产妇对剖宫产手术存在害怕与恐惧的心理而出现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由此因宫缩乏力而大量出血。。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通过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介绍与讲解基本的护理知识,从而加强康复护理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依照产妇特征评估患者产后出血量,且有针对性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发生产后出血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成功救治率,是一项促进产后康复的关键措施,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淑卓,申海俊,郑军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7(16):84-85.

[2]苏桂栋,余艳红,宋天蓉等.剖宫产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11(02):103-105

[3]韩丽梅,郝红雁,梅晓芳,莎如拉.剖宫产后大出血并DIC抢救成功一例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22(12):68-69.

[4]高红,孙静华,蒋国良.欣母沛预防高危孕妇剖腹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1(13):35-37.

论文作者:张继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张继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