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麻风病病理组织特性论文_杨琴,周健,马璐

杨琴 周健 马璐 (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50003)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23-02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入人体的皮肤、粘膜和侵入周围神经。因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隐密性,在发病的早期较难发现。贵阳市又是麻风病低流行地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人口流动性与日剧增,大量的农民涌入市区的同时,部分携带有麻风杆菌的患者作为传染源也就进入了城市內,导致市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发麻风病患者被确诊,因此我们应对该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加强公共卫生宣传,防止该病的传播蔓延;与此同时,必须提高医生临床经验和病理识别力,减少对该病的误诊和漏诊,使这些麻风病人在早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规治疗,降低麻风病人Ⅰ、Ⅱ级畸残率,提高麻风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2010~2012年我中心皮防科病理实验室确诊的麻风病人9例,对9例麻风病人的临床料及病理切片重新复习。

1.2方法 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切片做常规的HE染色,还要做抗酸染色(抗酸染色液是采用改良碱性复红法)。组织经过常规固定、脱水、腊块包埋,切片,厚度4μm,在温箱72℃烘烤至少30分钟,再分别进行常规染色和抗酸染色,阅片。

2 病理观察结果

根据Ridley-Jopling提出的“光普分类法”或称“五级分类法”,即分为TT型;BT型;BB型;BL型;LL型。TT型:表皮可见轻度萎缩,没有表皮下“无浸润带”,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被淋巴细胞包裹着,表皮下区受到浸润;BT型:表皮未见明显改变,表皮下的“无浸润带”不明显,真皮内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包围着;BB型:真皮层内可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比较少,散在分布;BL型:真皮层可见由不同程度泡沫化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而的肉芽肿; LL型:表皮下可见明显的无“浸润带”,在真皮层内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和比较少的淋巴细胞浸润。在各型麻风的病理表现基本上都可以看到真皮层的小汗腺导管、毛囊、平滑肌、神经、血管周围的特征性浸润,具体如图1所示。

3.讨论

麻风杆菌在浸入人体后,首先侵害的是皮肤内的周围神经和附属器官(小汗腺导管、毛囊、平滑肌、立毛肌),正常人群对其是有一定的免疫力,不会发病。随着各个机体免疫力的强、弱不同,麻风病在临床上就分为TT型→LL型和早期的I型麻风,其病理特点也就各有所不同,LL型麻风由于机体的免疫较差,其肉芽肿由少量的淋巴细胞和较多的泡沫细胞形成,在表皮下常可见“无浸润带”。结核样型的病理特点是由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在TT型表皮下常有浸润,没有“无浸润带”,即浸润与表皮相邻[1]。界限类型麻风因为其免疫力界于上述两者之间,故其病理特点也界于两者之间,未定类型麻风病的病理特点是非特异性淋巴细胞灶性浸润。因为在结核样型和未定类型等部分麻风病例因其菌量少等原因,其抗酸染色可为阴性[1],对这部分病例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和组织液涂片检查以及流行病学史,做出正确的诊断。也有文献报道,可用免疫组化S-100蛋白或麻风特异性抗体PGL-1及PCR技术提高麻风病的诊断阳性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对抗酸染色阴性的麻风病例[2,3]。

麻风病是全世界的公共性疾病,现在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自从80年代初开始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Multidrug therapy,MDT)以来,80年代末我国在国家级水平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现在我国仍有散在发病,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云、贵、川等省,在贵阳市其发病主要在周围边远农村,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大量的农民涌入市区,现贵阳市区也连年出现一定数量的新发麻风病人,而且这些病人基本上都是周边地区到市內的流动人群,这就要求我们对这种疾病和流动人群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麻风病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传染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其畸残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各型麻风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之容易混淆的疾病的鉴别,这样才能提高麻风病的诊断的准确率,使麻风 病人能及时得到治疗,减少畸残的发生,提高麻风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传染。

毛囊(10×40HE)血管(10×40HE)

图1 各型麻风病皮下组织典型病理

参考文献

[1] 李文忠主编.现代麻风病学[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4.

[2] 陈锡唐,刘季和,邱丙森,等,主编.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M].第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80-85.

[3] 时 玲,伍友成,杨 为,等.S-100蛋白染色和免疫酶技术在早期麻风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25-26.

[4] 时 玲,伍友成,杨 为,等.免疫组织化学和PCR在早期麻风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214-216.

论文作者:杨琴,周健,马璐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浅谈麻风病病理组织特性论文_杨琴,周健,马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