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论文_耿文花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论文_耿文花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明德小学 256655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其中的独特作用,与大家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日月潭》,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的台湾省、日月潭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让他们看到了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台湾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令他们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这么美丽的日月潭!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幻灯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多媒体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突破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如二年级课文《看月食》,这是一篇知识性课文,其中月食的变化和产生月食的原因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特别是产生的原因这个科学性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运用了多媒体,利用计算机中光盘中形象的影像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情境之中,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形象的画面,亲眼目睹屏幕上月食的变化,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通过阅读课文的环节,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再如课文《葡萄沟》,课文仅用了几句话叙述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这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靠教师采用传授、口述等一般媒体设境进行这一段语言文字教学,是难以掌握课文内容的,还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逼真,趣味性强,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学们观看葡萄干制作过程的动画,通过看、读、议、想,顺利地理解了在制作过程中关于“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葡萄干的形成原因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目标。由此可见,计算机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协同运用,确实能促进课堂状态的和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

[3]陈至立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

[4]王永固 彭立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国电化教育,2001,5。

论文作者:耿文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论文_耿文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