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论文_李育成,闫少凯,林景春,要爱琴,杜玄,温玉梅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论文_李育成,闫少凯,林景春,要爱琴,杜玄,温玉梅

李育成 闫少凯 林景春 要爱琴 杜玄 温玉梅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骨科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非外伤性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脱滑判断,总结分析其腰椎间盘退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扫描价值。结果 经CT诊断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者有40例,小关节真空现象者有21例,且多发生于L5-S1节段,在腰椎间盘真空现象中有5例出现相关椎体前滑脱,以新月型较为常见;在小关节真空现象中有6例出现椎体前滑脱,大气泡型较为多见。结论 应用CT扫描诊断能对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发生、分布形态及椎体前滑脱情况进行有效显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

在我国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中尤以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变性为甚,但往往小关节内真空现象更容易被忽视,作为腰椎间软骨退行性改变的征象[1],它与腰椎慢性滑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通过对腰椎间盘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诊断有利于尽早发现腰椎滑脱情况,同时提高对该征象的进一步认知。在本次研究中将通过对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非外伤性行腰椎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男110例,女90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50±15.5)岁;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非外伤性要椎间盘患者;②先天性脊柱侧凸者;③近期脊柱肿瘤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者;②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者;③近期内有脊柱外伤者[2]。

1.3方法

CT扫描:采用64排CT螺旋CT扫描机对L3-L4、L4-L5、L5-S1三个椎间隙进行扫描,其扫描平面与椎间隙相平行,并设置层厚为5mm,间隔3~5mm,每个椎间隙均扫三层,若发现小关节内真空现象,则需要对患者行相关腰椎椎弓根层面加扫,并对椎体前滑脱进行判断。滑脱判断:观察定位片,然后采用Meyerding法对腰椎滑脱IV度进行评判;I度为椎体向前滑动,但未超过椎体中央1/4;II度为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2/4;III度为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3/4;IV度为椎体向前滑动超过椎体中央3/4[3]。

2、结果

所有患者经CT诊断扫描后,其中椎间盘真空现象者有40例,小关节真空现象者有21例。

2.1椎间盘真空现象的分布与CT表现

在40例椎间盘真空现象中,其分布位置:L1-L2椎间盘有8例、L2-L3椎间盘3例、L3-L4椎间盘11例、L4-L5椎间盘3例、L5-S1椎间盘1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T表现:偏心单气泡真空现象7例,偏心多气泡真空现象10例,中心多气泡真空现象9例,中心单气泡真空现象6例,中心偏心混合气泡真空现象3例,横跨椎间盘大扁气泡真空现象5例。

2.2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分布与CT表现

在椎小关节真空现象分布中:L3-L4双侧发生真空现象2例,单侧(右)发生5例;L4-L5双侧发生真空现象3例,单侧发生4例,其中右侧发生2例,左侧2例;L5-S1双侧发生2例,单侧5例,其中右侧3例,左侧2例。CT表现:其中呈不规则远点状积气有6例,均为单侧发生;呈细线状积气有5例,其中右侧有3例,左侧有2例;呈新月状积气有10例,其中双侧4例,单侧6例。

2.3真空现象与椎体前滑脱情况

①在椎间盘真空现象中,有5例出现椎体前滑脱,其中L4椎体前滑脱3例,L5椎体前滑脱2例;所有椎体前滑脱者均表现为以积气较多的新月状,其中有1例单侧发生,4例双侧发生。椎间盘真空现象部位和椎体滑脱发生的部位相对应,均小于I度滑脱。②在椎小关节真空现象中,有6例出现椎体前滑脱,其中L1椎体前滑脱4例,L5椎体前滑脱2例;均为积气较多的大气泡型。且椎间盘真空现象部位和椎体滑脱发生的部位相对应,均小于I度滑脱。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使得人们在生活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下及日常工作的压力下,导致患腰椎疾病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长趋势。有相关报道中表明,我国当前患腰椎疾病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亿多,通常该病症随人们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增长,而在众多腰椎疾病中尤以腰椎间盘退变为主,成人一般在三十岁后就会逐渐出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它是指由于人体内的髓核粘多糖蛋白复合体逐渐降低并趋向胶原化,使得其中的水分量减少,最终引起髓核裂隙并形成负压,当周围软组织中气体在压力梯度下进入裂隙,进而形成真空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椎体及附件组织因外伤或先天发育等因素所造成的椎弓峡部不连,会导致椎体真性滑脱,该病症通常发病急且重[4];而椎体滑脱也会对小关节负重产生直接影响,使其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与骨性关节面暴露所产生的间隙愈加严重,并导致关节面接触不稳;因此进一步加强在临床中对腰椎间盘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诊断对其积极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CT诊断作为真空现象诊断的金标准,它是当前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迅速、密度分辨力高及安全性高的优势;且CT图像清晰,能明确显示病灶,有着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腰椎间盘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诊断中可明确得知,退行性病变通常最先发生于椎间盘位置,主要变形为裂隙、髓核脱水、纤维环变性,还会进一步引起其他脊柱部分退行性变化[5];在真空现象的CT表现中,其椎小关节真空现象主要呈不规则远点状、细线状与新月状,其中新月状的积气量较多;在椎间盘真空现象的CT表现中,则主要呈多发气泡和横跨椎间盘大气泡为主。而导致椎体前滑脱的因素有椎小关节软弱、椎间隙变窄等,它与真空现象发生部位一致,皆为小于I度的前滑脱。

综上所述,应用CT扫描检查技术能对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的发生位置、形态及椎体前滑脱情况进行有效显示,具有准确率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普及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军. 小关节真空现象对腰椎滑脱的CT诊断意义[J]. 医药前沿,2015,5(31):120-121.

[2]王庆华. 腰椎退行性变DR与CT的诊断比较与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2013,35(15):2289-2290.

[3]段维武. 腰椎椎间关节退变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60-62.

[4]毛健. CT在腰椎退行性变与慢性下腰痛临床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3):305-307.

[5]李刚,强永乾. 腰椎小关节退变CT及MR表现的对照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5):852-854.

论文作者:李育成,闫少凯,林景春,要爱琴,杜玄,温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及小关节真空现象CT诊断价值论文_李育成,闫少凯,林景春,要爱琴,杜玄,温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