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论文_甘利华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论文_甘利华

——北师大学习心得

甘利华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隆昌 642150

从我懂事起就梦想当一名老师,初中毕业后成为幼师生、后进入到师范大学、然后成为了师范学校的老师,学校升格了,如今还成为师专的老师。近三十年的师范学习、工作生涯,自认为自己理解并实践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师范”内涵,认为只要“学识高”则可为“师”、“自身正”就可为“范”。今年七月,我们全校教师走进中国师范院校的最高学府——北师大,成为短暂的北师大人,学习收获很多,同时对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进行了细细品味,重新认识“师范”,觉得它是对“师”和“范”动态的认识,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为此,我重新认识“师范”的含义,结合“师”与“范”,对此次学习做两方面的思考:

一、“学”为人“师”

1.川南幼专教师群体需要“学”

川南幼专教师群体,文凭至少是本科,还有一部分研究生,但为什么有一部分老师被专科学生瞧不起,有的老师为什么不敢去上专科生的课?这次集体到北师大的学习正是学校党委、行政领导认识到老师们普遍学识水平还不够高,不足以为学生信服的人师,要想被学生认可,只有在不断地在“学”中提高自己的学识,才能成为合格之“师”。目前,我们川南幼专的教师队伍中,学历达到研究生以上的还不多,博士生一个也没有。而大多数在职教师没有迫切的提高学历和加强学习的愿望,工作之余大多忙于娱乐。在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多数教师不爱学习的现状,将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我校“入主流,争一流”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2.授课教师值得川南幼专人“学”

邢辉教授对现代职教体系和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讲授,带着我们走进了国家职业教育公共管理政策法规的系统学习;冯晓霞教授让我们知道原来新教师资格证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再是以培养出教师基本功强的学生就是成功的幼儿教育。学习让我发现过去隆昌幼师人的自我满足、自我欣赏多像一只井底之蛙,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田校长多次提出的学校定位为什么是“姓高、名师、属职”。我校属于高等学校,不能一直用中职学校的思维去进行学生培养,应强化理论性、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我校是师范院校,传承八十多年的中师特色,应长期坚守提高学生的师范素养;我校属于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是永恒追求;我校要继承过去成功的培养方式、跳出过去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毕业生。为此,我理解了国家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应该是理论素养高、师范素质优、职业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闫智勇教授的讲授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听他的讲解后,觉得科研也不是那么高深艰难,教学好可以成为名师,科研出成果才能成就大师,我们学校要想成功“创一流”,只要老师们课余肯努力搞科研,也可能造就一批大师。

王炳林教授让我们发出感叹:原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枯燥政治理论课也可以让夜晚的课堂内没人瞌睡、充满笑声,愉快学习;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理论课、不关心国际国内形势,我们的文化理论课老师应该从王炳林教授的示范课上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白延庆教授不看一下讲稿、不用一张幻灯片就声情并茂讲了三个小时、洋洋洒洒写了满满几黑板板书,我从中感受到原来现代大学教学和管理都充满了艺术氛围,魅力无穷。白教授能在学校“我最喜爱的教师”全校公选中荣登榜首,当之无愧。我们面对学校的管理,每天忙于应对处理各种事务,疲惫不堪,何来艺术感?白教授让我看到了上课是一门艺术、管理更是领导的艺术,教学和管理可以创造美、更是值得欣赏的美。

李兴国教授在《大学教师的礼仪和修养》讲座中充满深情的朗诵,真让我认为是在国家大剧院参加国庆经典朗诵会,在这里学习可以亲眼看到大师的风采,这真的是在上课吗?如果我们文科老师的课有李教授的特色,何来睡觉、逃课、不喜欢上课的学生。才工作几年的倪佳琪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其实辅导员工作充满魅力,和学生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十场讲座早已结束,十位专家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我收获了许多,相信所有的川南幼专人也是满载而归。

二、行为世范

1.川南幼专人应该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

在大巴车上,年轻老师争先恐后坐前面;在高铁上,有的老师高声交谈,有的围成一圈以打牌打发时间,各种喧哗的声音一直充满车厢。当时我想,如果有人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我该怎么回答?学校明确通知学习期间不能带孩子,可事实是带来了一群孩子;安静的教学楼不时传出孩子的吵闹声;因为担心孩子,家长不时走出教室看看孩子,完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我们川南幼专一直以管理严格出名,但个别老师却穿着拖鞋就来到了北京,甚至有的老师穿着宾馆里的拖鞋也来到了北师大,看着,我真的汗颜。

拥有“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川南幼专老师们,集体外出机会不多,外出前的礼仪教育缺乏,在细节方面不注意,正好李兴国教授的《大学教师的礼仪和修养》讲座教会了我们很多,回来的路上有了进步,但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长期坚持,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还要继续加强,为了培养能“行为世范”的两代师表,任重而道远。

2.培训团队、教师行为世范

川南幼专人走进北师大学到了很多,再次领会到为什么说“学为人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们还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困惑,有了困惑还要多方学习、探求,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将“学”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状态,以“学”去积极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以丰富的学识不妄为人师,成为真正让学生认可的老师。作为川南幼专的老师,认识“行为世范”之“行”,要有社会责任感,心系学校、师生,满腔热情服务师生,有纪律、讲文明、顾大局、积极投身于培养学生、发展学校、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崇高德“行”的养成要靠学问修养,高洁的品行为“学”提供保障。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师生不管是在校内外,都要不断学习进步、求真创新、敬业乐群、为人师表。

我一定信守诺言,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论文作者:甘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论文_甘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