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因股静脉穿刺采血引起患儿下肢花斑样发绀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娟

1例因股静脉穿刺采血引起患儿下肢花斑样发绀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娟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410011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花斑样发绀;护理

股静脉穿刺是患者在疾病治疗中为协助诊断采取血标本时所采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小儿科最为突出。股静脉采血是儿科血标本采集最常用的方法。小儿股静脉具有血管粗、充血量足、不易滚动、周围血管及神经分布少、肌肉丰富等优点,因而股静脉穿刺术在儿童的血样采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采血后按压不当,局部会发生血肿、淤血、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以至影响疾病的诊断和及时治疗。目前,多个研究指出一次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为约为97%[1]。《此处的文献不一致,认真核对》但穿刺后因按压不当,局部会发生血肿、淤血等情况,可穿刺后造成的侧肢成花斑样发绀者实为罕见。我科于2015年5月收治因股静脉穿刺采血后导致侧肢成花斑样发绀改变的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1.1临床资料患儿,男,9个月,因10余天,发热1天入院。体查:体温:37.6 度,脉搏:126次/分,呼吸:30次/分,体重:9kg。神清精神欠佳,急性面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明显湿啰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肺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入院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因入院后需予以血常规、病原学等相关检查,故通过股静脉穿刺采取血标本。1.2操作经过首先协助患儿取仰卧位,使其右侧大腿稍向外展并外旋,小腿曲90度蛙状,右侧臀部下垫上一小枕,暴露穿刺部位,使用络合碘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环行消毒,面积不小于8cm×8cm,并消毒操作人员的左手食指、中指,而后操作人员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及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住,右手持注射器于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边慢慢提针边抽吸,抽出暗红色血液,此时不再提针,固定此状态,抽取相应血液量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无渗血,血肿,叮嘱患儿家属继续按压5-10分钟。大约五分钟过后,护士发现患儿穿刺侧整个下肢成花斑样发绀,触摸足背动脉薄弱。

2.可能原因分析

2.1护理操作方面

2.1.1解剖结构根据解剖学相关原理:股动脉作为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进入股部,经过股三角和内收肌管再往下行走。该动脉位于股三角处最表浅处,与阔筋膜深面相当,因此按压力量过大、时间过长就极有可能阻断下肢循环,由此出现上述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股静脉与股动脉伴行,前者位于股三角尖处中后者的后方,到股三角底部转至股动脉内侧,穿血管腔隙移行为髂外静脉。股神经在动脉外侧且两者隔有股鞘[4]。水平上看,神经、动脉、静脉由外至内排列。前后角度看,动脉最表浅,静脉略深[5]。由此可见,如果对该部位的解剖存在模糊不清,则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导致不良后果。

2.1.2 拔针和按压方法的不正确,即采用边拔针边按压,并用2 根棉棒按压的方式,因股静脉血流大,对血管的压力相对也大,特别是取垂直进针法时,拔针也是垂直向上提出,边拔针边按压,可起到良好的按压效果,并不会增加对局部组织的机械损伤,应用2 根棉棒2 个手指同时按压,以加大按压面积,增大安全系数。

2.2患儿方面

2.2.1右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患儿股静脉采血后出现右下肢花斑样发绀,考虑周围循环血液受阻,但患儿出现患肢足背动脉薄弱,同时考虑股动脉供血也受阻[2],结合穿刺时一针见血,血液为暗红色标本,抽取时回血压力低,符合静脉血特征,及时采取措施后能有效改善症状,可以考虑患儿右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为功能性的。2.2.2本例患儿年龄较小,自主能力差,采血过程中遇到了其不配合的状况,肢体活动度过大,采血完成操作者交由家属进行按压时,

3.护理

3.1对症护理五分钟后,护士查看到患儿右侧的下肢出现花斑样发绀,立即停止压迫,触摸足背动脉薄弱,立即告知医师,患儿安静无哭吵,予以抬高侧肢,保暖持续按摩患肢。持续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其它发绀情况,排除患儿有出血性相关疾病。其次,30min 内嘱咐患者家属尽可能减少患儿搬动,严密观察穿刺侧肢体及局部情况。3.2心理护理包括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本身,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小儿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时,会因疼痛而哭闹不止,此时便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实施穿刺时,应耐心地安抚患儿,同时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护理操作实施的目的、意义、安全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便可以积极争取患儿家属配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护理人员自身在穿刺过程中应时刻的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并注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建立自信,应用简单、易懂、和蔼的语气与患儿进行沟通,这对保证穿刺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避免其出现哭闹情绪。

3.3病情观察穿刺侧整个下肢成花斑样发绀立即停止压迫后,慢慢的皮肤发绀减退,持续按摩约2小时后患儿的下肢皮肤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其运动、感觉以及血液循环都保持良好,无异常情况。体查:体温:36.7度,脉搏:116次/分,呼吸:26次/分。约两小时后其下肢皮肤颇色基本恢复正常,感觉、运动和血液循环良好。患者2时后的下肢皮肤恢复,考虑右下肢功能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为功能性。4.体会护士在进行婴幼儿股静脉采血时一定要注意其腹股沟部位解剖知识及生理特点,熟练掌握解剖知识及过硬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动脉。穿刺后由操作者使用棉签按压穿刺点,力量适中,既要有止血的作用,又要避免造成穿刺侧肢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切勿让家属自行按压。按压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可根据患儿病情特点适当的调整按压时间,按压时切勿间断开启棉签,以防渗血增多造成血肿或瘀斑。护士应提升自我,加强责任心,穿刺完成后,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下肢皮肤颜色变化,同时触摸足背动脉。加强健康教育,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股静脉穿刺后30分钟内尽量避免搬动,安抚患儿,减少哭闹等。加强心理素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缓解病情,避免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或将损害程度将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赵传霞.小儿股静脉采血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30(02):72-73.

[2]董红梅.小儿静脉采血部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15,01(06):73-74.

[3]苏艳君,周红梅.儿科股静脉采血方法及失败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3(11):146-147.

[4]韦红霞;夏凤娟;潘耀;等.门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采血部位的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11(8)267-268

[5]朱光影;高玉先;李虹彦.1例早产儿股静脉穿刺后并发皮肤坏疽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2(23)316-317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1例因股静脉穿刺采血引起患儿下肢花斑样发绀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