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只是看天涯:三亚市改革与发展的记录_三亚娱乐论文

风景只是看天涯:三亚市改革与发展的记录_三亚娱乐论文

风景正好看天涯——三亚市改革与发展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实论文,好看论文,天涯论文,风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到三亚,不由令人想起阳光、沙滩、海水、温泉、森林、热作果蔬等许许多多的独特资源、奇特风光和丰腴物产。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43万各族儿女,年年向往发展,岁岁渴望富有。

天涯不再遥远,梦幻终究成真。随着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通航,架起了天涯海角通向世界的“空中走廊”;随着三亚至越南、香港海上航线的开通,开辟了三亚通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黄金水道”;随着海南东线高速公路的贯通运营和三亚段的扩容,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本涌入三亚,同时这条“高速动脉”又使三亚的物产迅捷集散,及时流通;随着日供水量15万吨的青田自来水厂的建成供水,5万门程控电话和一批移动电话的开通,以及终期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南山电厂投入供电,三亚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已出现超前和富余的趋势;随着南海天然气南山终端站的建成,实现崖13-1气田向香港和南山电厂供气,南山油气码头开始投产,三亚又多了一个发展“硬件”。李鹏总理去年2月11日到三亚视察工作时高兴地说:“三亚已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李鹏总理还题词赠言:“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建设三亚”。

面对着这座祖国最南端、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起来的新兴滨海城市,人们殊不知,十几年前在这市区面积不足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条马路——“解放路”通到底,被人们称为“自古三亚一条街”。交通管理没有红绿灯,街道坑坑洼洼,房舍凋零无序,且多是“理平头”式的低层建筑,与“现代”两字怎也搭不上界。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崖县撤销设立三亚市,其行政辖区为崖县原属范围。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议案,同时决定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从此,三亚被历史和机遇推到了改革开放和前沿阵地,成为一方生长着希望和活力的热土。

困难也是机遇

1991年至1993年上半年,三亚市抓住海南房地产热的机遇,主动出击,大力招商引资进行开发建设,在较短时间内新建了一批宾馆酒店,使旅游餐饮和接待能力上台阶上档次。1993年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时,左右海南经济的房地产业退潮:资金断流,“圈地”止息,楼宇建到半截刹车。三亚同样不妙:许多投资商从“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或提出退地还钱,或出血抛售地皮、楼花,或干脆抽走资金另择出路。如此,对于建设刚点火、发展刚升温的三亚来说,无疑是一次困难和挫折。

是稍息行进步伐,坐等大气候好转,坐等上级给优惠政策,坐等别人给项目、给资金,还是迎难而上,创造机遇,消化不利因素,继续揭开三亚建设和发展的新的一页?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几乎同时交织在决策层的心头。

“困难也是机遇”。市委书记钟文在全市干部动员大会上鼓劲疾呼,大打“强心针”,并运用邓小平的发展论和机遇论来武装广大干部头脑,分析“冷”与“热”的辩证关系,启发、引导大家在“冷”中捕捉发展机遇,在低潮中创造高潮,抛弃等待观望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

几乎同时,市里四大班子已开始运筹帷幄,钟文与市长王永春牵头,带着问题一次次调查研究,一次次聚首计议,自己的脑袋不够用就借外脑,请专家、学者来作报告,换脑子,理路子,就三亚的市情特点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思考、再论证、再调整、再规划。

“隆中对”定策坚牢: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改革破题,抓机遇开路,做优势文章,不在房地产这棵树上吊死。紧接着,钟文又提出“大三亚”建设构想,从理论到实践上来一次飞跃。

“大三亚”的要义在于大发展,即组团开发,成片联动,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大三亚”的内容和布局是这样敲定的:一是国际化,二是旅游城。国际化是“大三亚”的性质、功能和地位;旅游城是“大三亚”的规模、容量和形象。

谈及“大三亚”构想的理论依据时,钟文书记从几个层面作了很有见地的阐述;三亚是距东南亚的最近点,是沟通东北亚、东南亚、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的“枢纽港”,三亚以大特区重点城市的角色同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联成一片,构成中国黄金海岸上的对外开放窗口,并与这些城市形成互利互补态势;同时也以我国最南端最大的特区城市身份同内地,特别是大西南、大西北地区联成一片,成为这些内陆地区走向世界,尤其是进出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必经门户。从国内看,三亚地处最活跃的华南经济圈,从本省看,三亚是琼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仅次于省会海口市的聚集点和辐射点。

钟文介绍说,发展“大三亚”主要通过五个组团实施战略。第一组团以市区为中心,确定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营造“都市圈”;第二组团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建造高档旅游娱乐天地,带动其他行业全面发展;第三组团以海棠湾为轴心,建成教学、科研、热作、生物工程和水产养殖基地;第四组团以天涯湾为依托,重点发展港口经济;第五组团以小洞天往西挪移,建成工业区、加工区和示范性开发区,构筑混合经济的“大本营”。

五个组团的战略既分立又衔接,使三亚成为从东到西90公里,拥有180公里海岸线的带状城廓。这样,既体现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组团网络式城市空间体系,又体现了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科学的产业化结构组合。

集中精力办大事

热情和冲动并不能指点江山,思路再新也只是向往中的蓝图。而最有效的是苦干实干,大干快干。一句话,要拿出实际行动,体现三亚发展和建设的温度与节律。

怎么干?市委决策层形成共识:抓机遇,把机遇具体化,一段时间打一个战役,集中精力办一件大事。

第一战役:抓“迎通航”机遇,膨胀城市,扩大功能,美化“包装”。三亚市抓住迎接凤凰国际机场通航这一契机,围绕“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动员全市各族人民,以大会战形式,从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历时9个月,投入“15路7桥”的大市政工程建设,投入资金7亿元,动用20多个施工单位,苦战270个日日夜夜,终于如期赶在1994年7月1日机场通航前全部开通,拿下这个“重量级”项目。其中,6.8公里的6车道机场路竟不到100天就高质量的完成贯通,创造了超常规的“三亚速度”。

为了保证凤凰国际机场按时通航,以及与机场配套的“15路7桥”市政工程开通,市党政机关分成八大战场全线介入,做到指导思想到位、资金物质保障到位、监督协调到位。在大会战大建设的日子里,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一家三代同上工地的;在工地举行婚礼的;为赶工期推迟婚期的;孩子、家属患病住院抽不出时间照顾的……

“15路7桥”的贯通,使城市面积从原来的六、七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新建面积超过海南建省、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前38年的总和,可容纳40万城市人口。其中,主街道增加了11条,市区环行道路增加了13条,市道总长71.5公里。

市区道路扩建后,三亚市近几年年又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乡村公路600多公里,使全市交通道路增加到“53路9桥”,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全市585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实现乡村与城市联网、对接,海、陆、空全面延伸的立体交通格局。

为何要高投入、高标准地超前发展城市道路?起初有人曾对此表示不解。市委书记钟文和市长王永春的观点极为一致而又足以给人以启示。钟文说,路、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产力,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包装”、“资信”、“商标”和“价格”。王永春市长说,修路架桥实际上是“框架拉动法”,即把三亚的城市框架拉大,一方面从外延上把造型做大,一方面从内涵上把功能扩大,使三亚具备应有的“硬件”,站到现代化的高起点上竞跑。

大手笔的市政建设与高标准的水、电、通讯配套构成的城市包装,使三亚显露出现代化城市的气象和海南南部中心城市的雏形,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生产力代表和国内外资本流向的首选之地。目前,已有600多家“三资”企业和2000多家内联企业落户三亚,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和50亿人民币。而外来资本的流入又激活了三亚的经济细胞,财政收入“八五”比“七五”增长5倍,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3%。

第二战役:抓住’迎96机遇,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当国家旅游局决定“’96.1.1”中国度假休闲游活动开幕式在三亚举行时,43万三亚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市委书记钟文在全市干部誓师大会上再次动员:这又是一次推动三亚各项工作大发展、上台阶的机缘,我们是志在必干,志在必成,困难和压力再大也要上。

然而,困难和压力是明摆着的:为迎接凤凰国际机场通航,连轴干了9个月,尚未歇口气又要转人新的战役;机场建设耗资14个亿,与其对应、配套的市政建设用了7个亿,财力已是釜底抽薪;确定’96.1.1开幕式主会场的亚龙湾前期基础性开发起步慢,且规划不完善,征地、拆迁等工作遇到不少麻烦。据专家估算,排除各种麻烦,除完成征地和拆迁外,光建造开幕式主会场——亚龙湾中心广场至少也得11个月。而当时距开幕式有效时,间满打满算只有7个月。

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怎么办?

特区办特事。市委书记钟文亲自挂帅出任总指挥,他与市长王永春天天碰头,达成共识: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准则,法不能违反,常规可以打破。于是,大胆的招商引资决定出台了:请大公司大财团入主亚龙湾坐庄,在土地开发上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或以地建城,或综合补偿,或股份合作,并改由政府招商引资为坐庄公司、财团招商引资,以地换钱解开了资金死结。

尔后,市主要领导各率一方,全市按行业、分条块划成八大战区,层层签定责任书、军令状;设计人员和施工队伍从一开始就泡在工地,图纸边设计工人边施工,到了地下建筑底板浇铸和广场标志性建筑——“图腾柱”竖立的关键阶段,工程进入“倒计时”,进度和日程一天天排定、量化;工地上车不熄火,机不停转,人不离岗,“两头黑”、“三班倒”的工作制持续了近百天。

高效率运作,快节奏行事。三亚人就是这样以坚毅、自信、协作的精神,用7个月时间,就把别人要花一年才能建成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广场、世纪性工程拿了下来,提前半个月交出这份出色的答卷,为’96.1.1开幕式献上一份厚礼。

亚龙湾,作为海南的“星级”项目,三亚的“形象”工程,其成功开发已成为“龙头”而拉长了“产业链”,使三亚的旅游业挂上了“高速档”而产生辐射效应。去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4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约5亿元人民币。其中,亚龙湾就接待了80多万人次。全市借此东风,掀起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共完成了20多个旅游新项目的建设,使旅游业再上档次上台阶。

在特色上做文章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设施建设打了两个翻身仗,随着凤凰国际机场、东线高速公路、南海天然气南山终端站、南山电厂、青田水厂、赤田水库和一批电讯工程以及亚龙湾度假区、天涯海角风景区、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等先后建成启用;三亚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现代化包装亮丽可人,区位优势和知名度更加突出。

三亚市决策层视区位优势和知名度为“商标”,从去年初起突出抓“地利”优势,广开门路招商引资,上产业上项目。继原来的梅山电厂、梅山炼油厂、南山深水港等26个亿元项目加紧实施外,今年又确定了14个亿元以上外引内联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分别是:高效热带农业、工业、旅游业,总投资14.7亿元人民币和2亿美元。其中,前期项目3个,实施项目8个,投产项目3个。令人可喜的是,刚刚投产的亨新药业有限公司一炮打响,近日与美方签订350万美元的供货合同,“参灵丸”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绿卡。

对于这14个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建立项目责任制度,落实到人,跟踪服务,沉锚到底,紧抓不放。现在,这些项目有的正在运筹帷幄,有的已破土动工,有的已投产有了效益回报。至此,从根本上改写了三亚产业“空心化”的历史,实现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2.7%和20%,农民人均纯收入183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建民房1976间,又有1.17万人脱贫并乔迁新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抓项目上产业的这一战役中,三亚人充分发挥其在全国稀缺性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特色上做文章。如农业方面,建成全国性的南繁育种基地5个、热作生产基地10个、反季节瓜菜基地6个、芒果基地15个,使三亚成为全国的“菜篮子”、“果园子”;工业方面,以油气化工为支柱,建成建材、医药制品、旅游工艺品、水果加工等资源加工业配套的现代化大工业体系;旅游业方面,凭借独特的热带滨海资源和四季长夏无冬的气候优势,完善旅游设施、项目和挖掘,旅游景点内涵,尤其在调整旅游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全市拥有宾馆、酒店160多家,床位13000多张,其中涉外酒店40家,星级酒店12家,年接待能力达300万人次以上。相继推出了热带滨海度假休闲游、中国海潜水游、热带田园猎趣游、少数民族风情游、温泉康乐度假游等独具特色的三亚旅游新产品,并建起了高尔夫球场、射击中心、海洋俱乐部、跳水基地、潜水基地、温泉保健基地等等。

旅游设施的完善,拓宽了客源市场。现在,三亚已陆续开通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香港和日本的旅游包机航线和国内18条航线,境外游客越来越多。三亚的建设和发展走上“快车道”的成因在哪?其经验正象市委书记钟文概括的那样:一靠胆量,二靠智慧,三靠实干。胆量,指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决策,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只要不违法违纪就可以大胆干,绝不进进退退,走走停停。智慧,指的是善抓机遇,集中精力,一段时间打一场战役,大干苦干巧干,讲速度、讲质量、讲规划,把科学态度和工作热情结合起来,绝不盲干。实干,指的是沉锚到底,善始善终,办事情,搞建设,不摆花架子,不喊空口号,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兑现。

透过钟文的这些阐释,联想起三亚市不向国家伸手要钱,立足于增创特区新优势,用足现有政策,通过融资、引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注入100亿元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国家实行经济宏观调控的1993年至1996年这4年实现持续发展而达到高发期,这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标签:;  ;  ;  ;  

风景只是看天涯:三亚市改革与发展的记录_三亚娱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