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体、窍新三联针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曾旭,叶锐

头、体、窍新三联针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曾旭,叶锐

摘要:目的:研讨头、体、窍新三联针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治疗的价值。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头、体、窍针刺组(新三联针组)30例和头、腹、体针刺组(三联针组)30例,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佳(P<0.05)。结论:头、体、窍针刺治疗明显优于头、腹、体针刺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头、体、窍新三联针;针灸疗法。

中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其后遗症导致的残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针灸治疗中风所导致的后遗症已经成为人们所共识的一种疗效可观的治疗方案。头、体、窍三联针法是将临床上的头针、体针、窍针的治疗作用有机整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相较于头针、腹针、体针的三联针法,其疗程更短、奇效更快、疗效更稳定、治愈率更高,是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此法进行治疗对比,讨论不同针法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源于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病区、中医康复病区和老年康复病区,入选对象为中风后遗症期患者,全部病例均经过病史采集、CT或MRI明确诊断(包括脑出血后遗症与脑梗死后遗症)。严重心肺肾疾患及感染性患者除外。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头、体、窍针组即新三联针组和头、腹、体针组即三联针组。新三联针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2-78岁,平均63.82岁;病程最短18天,最长120天。三联针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36岁;病程最短19天,最长120天。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 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1]

2治疗方法

2.1新三联针组

新三联针法处方:头针:取双侧足运感区、患肢对侧运动区、感觉区排刺。语言不利加言语区,吞咽困难加吞咽区。体针:取患侧肩三针、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透三间、风市、血海、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2]窍针: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翳风;言语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3]

操作方法:头针:穴区常规消毒,针与头皮呈30°角进针,以较快频率捻转得气候留针。体针:平补平泻。窍针:先刺双侧内关,采用直刺泻法,继刺人中,再刺三阴交补法。极泉泻法,尺泽泻法,委中泻法,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结喉补法,上廉泉针向舌根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丘墟透照海,以酸胀为度。[3] 留针30min。

治疗时间: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

2.2三联针组

三联针法处方:头针:取双侧足运感区、患肢对侧运动区、感觉区排刺。语言不利加言语区,吞咽困难加吞咽区。体针:取患侧肩三针、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透三间、风市、血海、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2]腹针: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大横双),患侧上、下风湿点。

操作方法:头针:穴区常规消毒,针与头皮呈30°角进针,以较快频率捻转得气候留针。体针:平补平泻。腹针: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首先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触痛,确定吴阳性体征后,按薄智云《腹针疗法》[4] 所示方法定位取穴后进行操作,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均深刺,余穴中刺,无需行针。留针30min。

治疗时间: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根据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观察其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它症状。根据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数计算。基本痊愈:≥81%,6分以下;显效:≥56%,<81%;有效:≥11%,<56%;无效:<11%或病情加重。

3.2 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3.3 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各组疗效比较

组别n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新三联针组3014114196.7%三联针组305913390.0%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4 讨论

本观察发现,新三联针法和三联针法相比较而言,新三联针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恢复有更明显的改善,故新三联针法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更显著的疗效。

头针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中风病位在脑,头针对于中风的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其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醒脑开窍的作用;同时现代研究认为头针具有调节血管舒缩、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和细胞集聚、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的作用。[5]

腹针的治疗是根据“调料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的原则治疗中风病,既能内调脏腑,又可外调经气,使元气复、气血充、经脉通、肢体荣、切中病,而疗偏瘫肢废之证。研究表明腹针对脑动脉血流的异常有改善作用。[6]

体针是通过针刺上肢相应穴位调补气血、痛经活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针刺下肢相应穴位,激发经气循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因而针刺阳明经相应穴位可起到增强正气、疏通气血、活血通络的作用。[2]偏瘫肢体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伸、屈肌群的运动失调[7],因此通过刺激经气、增强正气、疏通血络来调节肌肉的运动,从而促使伸、屈肌群运动协调,以达到恢复偏瘫肢体功能的目地。

窍针即醒脑开窍针法,是由石学敏院士所创立的,其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8]。许军峰等认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机理在于其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微循环、脑电生理、心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优于传统针刺法,体现了其优越性。[9]

新三联针法是将头针、体针、窍针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针法,而三联针法则是将头针、腹针、体针整合而成的综合针法。不难看出,两者均采取的是复合型针法,均明显区分于传统的单一针法,以求达到发挥整体结合局部调节的作用,从而达成更好的兼顾标本的效果。

从本观察中,不难发现新三联针法的临床疗效较三联针法更有优势,其治疗效果更佳。武娜[2]等已经明确三联针法优于传统的单一针法,是值得推广的,新三联针法的临床临床疗效较三联针法更佳,故头、体、窍针所组成的新三联针法也是值得推广临床运用的。

参 考 文献:

[1]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武娜,刘雅玲,郝世飞,张汉伟.三联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3, 29 (11):34-35.

[3]庞国军,王可博.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19-20.

[4]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7-38,105-107.

[5]崔海.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226-227.

[6]李莉群,郭晓燕,彭印高.腹针治疗脑动脉流速异常89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5,5(11):56-57.

[7]金肖青,林馨.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1):643-644.

[8] 温景荣,赵晓峰,王舒,等.“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12):44.

[9]许军峰,朱炯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机理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10):59.

论文作者:曾旭,叶锐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头、体、窍新三联针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曾旭,叶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