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梵高的《夜间的露天咖啡馆》为例分析补色关系的表现力论文_袁一丹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475001

一、光与色的关系

自然界中有着成千上万种或明亮或暗淡或淡雅或浓烈的色彩。让我们看到这些颜色的唯一渠道,是光。最早发现光色本质的是英国的科学家牛顿,他通过三棱镜折射阳光的实验了解到了光与色之间的关系。阳光折射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分别具有长短不同的波长,而物体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再经光线的反射或折射进入人眼最后被我们看到。例如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一条红色裙子的颜色,是由于阳光中的其他几种色光被红布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不同质地的物体,受光后反射的强弱各不相同,我们看到的颜色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说,色彩是光对人眼刺激作用的结果,是演的视觉对光反映的产物。

二、补色原理

补色,狭义上是指色环中成180度角所对应的两种可以相互抵消、中和,使其达到均衡的颜色。广义的讲,是能够产生出对比关系的两种色彩,但是这两种色彩的性质必须是一冷一暧。从色彩的对比关系上讲,又分为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从性质上分为冷暖对比。三原色中其中任一颜色与其他两个原色混合成的颜色之间都是补色的关系。

三、作品分析

夜凉如水,星罗棋布,夏夜中的法国小城,一条幽深的鹅卵小巷,一家灯火通明的咖啡馆。夜空下的那盏煤气灯,将凉棚顶与墙面照射出一片耀眼的金黄。狭长的红条木露台上,由近而远地散放着几张圆桌和高背椅。身着白衣的侍者穿行于客人之间。店门口的街巷路面,寥寥的行人来来去去,街巷尽头刚刚出现的车马已被染上一背的灯火,而驭者却还未来得及脱离幽深的夜色。街对面一株翠枝在暗夜中将它的枝叶悄悄伸向灯火通明的咖啡馆。临街狭长的楼群,与一座教堂塔楼,一起惊奇地举臂指向幽蓝的夜空,那里,正闪烁着大大小小的奇怪星群,那是梵高发现的星空,它通过这个天才疯子,第一次映现在人类的眼中...

这是梵高1888年的作品《夜间的露天咖啡馆》。作品中梵高用大面积的黄和蓝来表达一种独特感受,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天棚与深蓝色星空的强烈对比,偏偏使得整幅画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色彩可以表现感情,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梵高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的是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以及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梵高曾说过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画家用颜色把画面分为了蓝、黄两部分。画面的左侧,一个巨大的黄色灯将光线分散在咖啡馆,房子和人行道上,朝着有绿色树的尖顶屋上看,可以看到星星亮晶晶的挂在深蓝的天空上。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所有事物的线条都直指着作品中心的马和车,颜色越来越深,前后明暗冷暖的对比,使画面产生了很强的纵深感。

我们知道,在色彩的表现性上,补色运用是很关键的,而色域面积之间的对比平衡则是形成补色调和的重要因素。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共存于同一视觉范围内,相互间必定存在面积比例关系;不同的面积比例,显示色彩不同量的关系,产生不同色彩的对比与平衡效果。当灯光和夜空这两种颜色以相等的面积比例出现时,这两种色的冲突就达到了高峰,双方势均力敌,自然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但是,一旦协调好画面的补色关系,夸大了的色彩强度不但不妨碍整体的统一,反而因为相互强调而取得了有效缓和。这也是为什么这幅画采用了极高的补色强度对比,然而视觉上仍然很舒适的原因,不仅如此,它还全面提升了观者的情感力量,展现了强大的表现力。

再说小面积的补色,这片星空,画家运用白色和明丽的黄色,寥寥数笔就描绘出天空中的群星。深蓝色的笔触点染四周,蓝色逐渐变淡,笔触纵横交错,造成星光弥漫的效果。从补色面积关系来看黄少蓝多,这种现象提供了色彩表现中制造某种生动气氛的手段,小面积的色彩在大面积色彩的刺激下得到充分强调,它在色相对比中可以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具有烘托气氛的美。面积对比越悬殊,小面积的色彩承受的作用也越强。同理右侧及远处的灯光也是一样的效果。

如阿恩海姆书中所讲,补色的运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画面效果,一件艺术品,通过协调组织其中矛盾的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这件艺术品的效果更和谐完美。把互补色并列放置到一起,使之产生一种平衡或完结的感觉,就如我们在画色彩静物时在黄色苹果的暗部或投影中加上一些紫色,使整体效果看起来更加和谐舒服一样。这就是补色运用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用。

《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创作者:文森特·梵高,创作时间:1888年9月,现收藏于奥特罗, 克罗勒-穆勒博物馆(Kroeller - Mueller Museum)

结语

绚丽的世界需要色彩来表现,多彩的心灵需要色彩来表达。自然界的春花秋果、朝霞碧海、冷月烈日、无不具有迷人的色彩。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遐思梦想,无不具有绚丽的色彩感。色彩,能够深层次地表达人类的情感和理想,触及人们的心灵,人类的审美情感可以通过色彩表达的更细微、更丰富。补色关系作为色彩表现的方法,也随着历代画家对色彩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成为一个必要的研究课题。总之,以色传情是补色关系的魅力所在。画面视觉中的补色关系带给观众的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情绪的表达和感情的体现。所以补色在一幅油画中的运用应该立足于展现画家的激情和内心世界。补色关系是油画作品必要的表现方法,在创作油画过程中,要根据情感表达和审美对象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补色运用是艺术精神的劳动,首先要对色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次要对色彩规律有深刻的认识。要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进行提炼、概括才能真正的传情达意。关于补色关系的运用和实践,一方面历代大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作品,我们在创作油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借鉴大师留给我们的关于补色运用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研究补色运用的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与观众心灵神汇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打动观众。

作者简介:袁一丹,(1991-),女,河北唐山,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袁一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以梵高的《夜间的露天咖啡馆》为例分析补色关系的表现力论文_袁一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