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法在护理分层培训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胡建蓉,李玲,敬雪梅,邓茗月,熊雪松

小组讨论法在护理分层培训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胡建蓉,李玲,敬雪梅,邓茗月,熊雪松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的扩张,新进的护士数量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由于大部分人员是从学校刚毕业,经过临床短期的观摩带教即独立上岗,临床岗位胜任能力就相对不强,造成护理质量、安全、服务的质量下降,并存在很大的纠纷风险。

关键词:小组讨论法;护理分层培训;应用

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会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故积极进行护理培训工作,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各家医疗机构对于护理分层级培训的方式较多,比如理论讲授、护理查房、专题讲座、演练等。我院通过对分层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总结得出小组讨论法在护理分层培训中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小组讨论法也是在医学继续教育方式上,从一个封闭的、静态的、被动的方式向开放的、动态的、主动的转变。该方法在培训前,收集临床资料,设计临床案例,抛出案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低年资护士带着问题,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该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培养成人教育护士的护理核心胜任力的教育方法。现将我院近年应用小组讨论法在护理分层培训中实施应用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护理岗位层级管理的方案和岗位说明书,遵照晋级程序,对我院护理队伍按照晋级基本条件,择优条件,降级规定进行层级审核,再根据分层培训方案制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实行各层级按照学时要求脱产培训。分层培训改变了以往不分职称级别、层次、能力等,一律进行统一方式、统一培训内容的做法,避免了培训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本文阐述的小组讨论法的分享重点在我院N0-N1级低层级护士的培训中的应用。

2.方法

2.1实施步骤

任何培训的方式不经过步骤的设计与思考,是难以达到培训的效果。

2.1.1人员分组

由于我院的低层级护士比例较大,为保证培训的效果,采取了分批次分小组进行,每批次在80人以内,每个小组8-10人。N0级分为三批次;N2级分为两批次;N1级一批次,N3级及以上一批次进行,全年共分为7批次进行。年初制定培训计划。

2.1.2课程设置

根据该层级的培训方案中要求学习的内容,在全院收集课程,筛选课题,试讲课件。讲课老师须提出与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重要理念、医学前沿、相关的知识。提供一个典型临床病例的病史资料,根据护士的层级需要应该具备的技能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展开后一步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专人辅导

在N0级、N1级低层级的护理小组,安排一名负责临床教学的护理骨干或护士长担任辅导老师,负责组织小组按照课程安排的时间组织召开小组讨论会,进行分工合作,拟清讨论的思路、找到需要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等。指导小组人员查阅资料和检索文献的方法,制作PPT的方法、以及案例展示汇报的技巧等。

2.1.4课前小组讨论

辅导老师以及组长组织大家建立微信群或QQ群,先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线上交流,分享文献资料。利用网络平台为大家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积极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小组每位成员根据设计的案例以及抛出的护理问题,结合临床,查阅医学文献,收集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病例提出可能的诊断及其依据、辅助检查、治疗以及护理程序等。再组织小组人员进行现场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情景模拟,脚本撰写,制作讨论后汇总的PPT,汇报准备等。小组的课前讨论会花去护士的业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低年资护士充分利用业余的碎片时间在专业的继续教育上,达到预习或预演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分层培训的实效。

2.1.5现场汇报

培训现场每个小组采用随机抽取号码确定上台汇报人员,汇报结束由各小组辅导老师进行点评。小组汇报时间根据每个案例的情况,未做明确要求。汇报结束本小组成员可补充发言。如果在案例中涉及病员,均有辅导老师扮演标准化病人配合小组人员完成。汇报结束,各组辅导老师予以现场点评并指出在以后的临床实际中,应该发扬和改进的地方。小组之间点评指出各小组表现的亮点、优点,以及小组人员发言互动的表现,或存在的不足,改进意见和建议,或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均可。

2.2培训效果评价

2.2.1采用试卷开放式问题进行效果评价。结合本次讨论的问题,重新设置案例,案例的要求与本次讨论的主题相似,需要护士对案例进行整个过程的评估、思考、分析、处置、评价,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的评判。辅导老师和教研室人员对问题的答卷予以审阅,将结果进行反馈。

2.2.2问卷调查评价

课程结束后现场采用自制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评价按照好、一般、差3个等级进行评价。统计结果显示每次参加问卷的参与有效率都在98.98%以上。等级评价结果 效果好的百分比在90%以上。

2.2.3护理教研室总结评价

护理教研室组织人员对本次讨论案例进行全面总结,结束后根据需要制作标准化的一些案例的处置程序。

3.结果

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氛围,让护士在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内容中去,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基础知识,检索文献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思维,PPT制作能力,案例展示的技巧,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的护理技能。同时为护士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增强了同事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这些也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所欠缺的。

4.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护理培训效果不仅取决于护士的素质,而且与培训管理方法息息相关[3]。目前,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方式较多,探讨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医疗机构为提高大量的低年资护士临床岗位胜任能力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医学教育学者思考的问题。我院在通过近年对护理分层培训方式的探讨与实践,小组讨论法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和借鉴引用的。

参考文献

[1]邱敏.分层次培训模式对临床护士技能级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2):163-164.

[2]郑芳.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方法的探讨级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3,35(8):1090.

[3]吴雪青,尚艳.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8):784-785.

论文作者:胡建蓉,李玲,敬雪梅,邓茗月,熊雪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  ;  ;  ;  ;  ;  ;  ;  

小组讨论法在护理分层培训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胡建蓉,李玲,敬雪梅,邓茗月,熊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