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尿沉渣检测项目与临床应用论文_徐秀娟

全自动尿沉渣检测项目与临床应用论文_徐秀娟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在尿沉渣检查中能看到其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精子及析出的结晶物质等,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自动尿沉渣检测;检测项目;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253-02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分析仪相继进入临床,通过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两部分内容论述“尿常规”检查的内容。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只是对尿中各种有形成分与计算机中所贮存的各种形态资料比较,若出现异常颗粒,仪器分析结果可能出现差错,这样就必须用肉眼判定,或录像后作进一步研究。

1.尿液沉渣分析仪

根据分析原理,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可分为图形识别法和流式细胞仪法。

1.1 流式细胞仪法

根据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为尿液沉渣分析而设计,主要用于尿液细胞成分的分析,而管型、结晶体不能测定。

1.2 图形识别法

仪器包括显微镜、鞘流式液体流动装置,高镜光源和摄像光学系统,计算机分析系统,图形识别法即可对细胞成分分析,又可对管型、晶体等进行分析。

2.全自动尿沉渣检测项目

2.1 红细胞

尿液中的红细胞直径大约为8μm,无细胞核。典型的红细胞为浅黄色双凹圆盘形。在浓缩尿中红细胞常皱缩成表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在低渗中,红细胞吸水长大,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溢出,成为一个无色的圆圈,称为红细胞淡影。

红细胞分布在第一、第二屏幕散点标有“RBC”处。在散点红细胞分布在低荧光强度区域,因为只有细胞膜被染色,因此荧光较弱。由于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各异,前向散射光强度的分布因红细胞形状而改变。若包括很多小的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这时红细胞会分布在前向散射光低强度区域[1]。在此情况下,溶血红细胞或小红细胞可能会分布在第二屏幕的散点图(Fl/Fscw)标有“RBC”处。红细胞大小的分布可通过前向散射光强度直方图来确认。

参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O至偶见/HP。平均>3/HP,称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型)。

2.2 白细胞和脓细胞

新鲜尿中,白细胞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变,直径大约为10μm,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胞核清楚,常分散存在。尿中以中性粒细胞较多见,亦可见到少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脓细胞系指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细胞间界限不明显。

白细胞的细胞核被URINOSEARCH充分染色,分布在第一屏幕上的散点图(Fsc/Fl2)中标有“WBC”,处,在散点图上分布于高荧光强度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一样形态各异,前向散射光和荧光强度分布于散点图上较广的区域。活的白细胞有一定的体积和密度,具有高前向散射光强度和低荧光强度[2]。死亡或被破坏的白细胞体积和密度都有所改变,可能会分布在散点的低散射光强度和高荧光强度区域。

参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5/HP,平均>5/HP,称镜下脓尿。

2.3 上皮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可见少量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

2.4 管型

管型(CAST)是蛋白质或细胞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管型种类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腊样管型、脂肪管型、色素管型、肾衰管型等。细胞管型为管型内含有细胞成分,且超过总体积的1/3,有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

3.临床应用

3.1 红细胞

①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显微镜计数法尿红细胞>3/HP为镜下血尿。通过观察尿红细胞数量可帮助血尿有关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泌尿系统肿瘤、血友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动态观察这种病人尿红细胞数量变化,可确定病人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预后。②利用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血尿来源。相差显微镜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两大类,将均一性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基本与不正常红细胞相似)归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非均一性的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归为肾小球源性血尿。但显微镜检查法是通过人眼观察单个红细胞的形态,需技术熟练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简单快速不受主观因素影响[3]。8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Fsc)≥84ch,称为均一性红细胞;80%红细胞前同散射光(Fsc)≤126ch称为非均一性红细胞;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混合性红细胞。

3.2 白细胞和脓细胞

3.2.1观察尿白细胞数量帮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动态观察这种病人尿白细胞数量变化,来确定病人治疗疗效和预后。因干化学法检测的是白细胞酯酶不能准确反映数量变化,显微镜的报告法在满视野/HPF时,不能将治疗前后白细胞数量变化反映出来。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指导临床进一步的用药治疗。

3.2.2利用白细胞激光散射强度和荧光程度的技术识别白细胞高活性和低活性的不同程度。进一步对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以及恢复期作出判断。泌尿系感染时,在尿液中往往同时存在白细胞和细菌,另外用白细胞数作指标来判断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结果显示,急性感染白细胞>60/μL,且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强而荧光强度弱;慢性泌尿系感染白细胞>10μL,且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弱和荧光强度强。

3.3 上皮细胞

尿中所见的上皮细胞(EC),可由肾、尿路等处细胞脱落而混入。尿中的上皮细胞,有来自肾小管的立方上皮,有来自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移行上皮,也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仪器除可给出上皮细胞数量参数外,还标出小圆上皮细胞(SRC),这里的SRC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散射光、荧光及梗阻的信号变化较大,仪器不能完全区分出哪一类细胞。因此当仪器标出这类细胞的细胞数到达一定浓度时,还须通过离心染色镜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分布在第一屏幕的散点图(Flw/Fscw)中标有EC处。

3.4 管型

颗粒管型为肾实质性病变之变性细胞分解产物或由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等崩解的大小不等颗粒形成,分为粗颗粒及细颗粒两种。透明管型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且无细胞的圆柱状体。由于折光性低,需在弱视野下观察,健康人可有0~偶见(H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利尿剂、发热时可一过性增多。其他管型如蜡样管型、脂肪管型、肾衰管型均外形宽大,易折断,且脂肪管型因含脂肪空泡而折光性强。另外,注意区分类圆柱体、黏液丝等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质。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107.

[2]朱跃,孟凡萍,王晓华.3种方法对尿液红、白细胞检出率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4):3000-3001.

[3杨巧珍.AVE-762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5):411-412.

论文作者:徐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全自动尿沉渣检测项目与临床应用论文_徐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