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狭窄50%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家族性冠心病预后比角论文_朱贤章

朱贤章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在冠脉狭窄50%家族性冠心病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脉狭窄50%家族性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使用介入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75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3年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1年、3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3年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患者身体允许的前提下,介入治疗法可有效降低家族性冠心病治疗后长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脉狭窄50%;介入治疗;保守治疗;家族性冠心病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多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心肌供血量下降,而引发患者的心肌出现坏死。冠心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且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法和介入治疗法,且针对冠脉狭窄50%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基于此,笔者分别采用介入治疗法和保守治疗法进行了冠脉狭窄50%家族性冠心病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以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理想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显示冠脉狭窄50%,且存在家族遗传性。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8.4±4.7岁,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65例,1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75例患者使用介入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75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调脂药和钙离子拮抗剂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次,2次/d,连续给药4~7d,氯吡格雷75mg/d,连续给药7~9月;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法进行治疗,即术前给予患者300mg氯吡格雷,口嚼,依据患者造影结果,对患者病灶部位血管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移植术和冠状动脉内成形术[2],术后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次,2次/d,连续给药4~7d,氯吡格雷75mg/d,连续给药7~9月,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3],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调脂药、钙离子拮抗剂使用剂量。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3年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心脏事件主要考察心绞痛、冠心病(含再梗)、心功能不全(加重)。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1年、3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3年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死亡因素,虽然左室重构是影响冠脉狭窄50%冠心病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已得到临床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但是目前虽然临床上对于冠脉狭窄50%冠心病患者合理治疗方法仍存在分歧意见,部分临床工作者认为[4],由于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仅为50%,可通过保守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无需进行介入治疗增加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但是部分临床工作者认为介入治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其认为介入治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主要有以下优势:① 快速开通血管,恢复患者心肌正常灌注量;② 降低心室重构的发生,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③ 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左室收缩能力。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3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较之保守治疗法,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同时研究还发现,治疗后3年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介入治疗法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虽然介入治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其一定的优势,但是介入治疗法是一种有创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临床应用过程必须建立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总之,在患者身体允许的前提下,介入治疗法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治疗后长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姬会霞,潘颖,石高举,等.心肌梗死介入与保守治疗长期疗效观察与院外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223-224.

[2]唐江.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4):44-45.

[3]葛迎辉,栾献亭,李玉欣.急诊PCI 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28-30.

[4]杨钰,程玉海.家族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4年预后的比较[J].医药前沿,2011,(16):13-14.

论文作者:朱贤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7

标签:;  ;  ;  ;  ;  ;  ;  ;  

冠脉狭窄50%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家族性冠心病预后比角论文_朱贤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