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雷雨

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雷雨

河南水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农田水利工程中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措施分析。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当前阶段,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也对地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效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相关需求,但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影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甚至会加大水资源的压力,影响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因如此,必须要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借助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技术方法,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使其能够为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水资源的调配、灌溉用水的输送、浇灌和作物吸收是农田灌溉的基本过程。然而在水资源的输送和灌溉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如土壤蒸发、输送渠道出现渗漏等,使农作物实际获得的水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进而使农作物减产,效益降低。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水的蒸发和泄漏。在灌溉的过程中,使单位面积的灌溉用水量降低,提高灌溉质量,减少深层渗漏以及地表径流。做到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田的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从管理的角度入手,采取合理的灌溉方法,提高用水效益以及农作物产量。

1.1减少输水过程水量流失

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灌溉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挖土成渠是农业灌溉中所采用的主要灌溉方式,这种方法较为传统,在输送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蒸发和渗漏的问题,从而导致灌溉用水的浪费和流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输水环节的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1.1渠道防渗

为减少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防渗材料,干砌块石和浆砌块石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所采用的主要防渗材料。对于渠道较小的混凝土护面,为提高输水流量,可以采用U型混凝土渠道,从而达到减小过水断面的效果。

1.1.2管道输水

导致水资源损耗的因素很多,渠床杂草和水面蒸发就是输水过程中造成水资源损耗的主要原因,而利用管道输水则可以使蒸发的损失降低。采用喷灌、滴灌进行灌溉时,需使用高压的输水管。

1.2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的应用

1.2.1喷灌技术的应用

喷灌技术具有保证灌溉面均匀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管道来输送水资源,在压力的作用下,输送水资源到需要灌溉的农田,接下来使用喷头将水均匀地喷射到农作物上,喷到农作物上的水量较为均匀,因此能够实现节水的目的。

1.2.2微灌技术的应用

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由灌水器、水资源、灌区首部和输配水管网组成,是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等方式。微灌技术主要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灌溉,具有灌水流量小的显著特点,灌水的周期相对较短,一次灌溉的时间长,其优点就是能够准确控制水量,可以直接输送水分和养分到农作物根部的土壤中,节水效果非常好。

1.2.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以电力和农用机械作为灌溉的动力是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提高移动灌溉的适应性,并且能够结合配套的灌溉设备使用。简单的说,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地融合了机械化技术和节水技术的优点,所需的配套设施较为简单,流动性和适应性强,采用组装的方式装配机器,能够很方便地对急需作物和地区进行灌溉。该技术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所需的资金和劳动力较少,同时还能确保灌溉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应用

自然降水是灌溉用水的有益补充,雨水集蓄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繁荣。通过采用工程措施收集自然降水,并利用管道来输送雨水到田地。该项技术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利于农民种植模式的改变。在干旱和季节性缺水的区域尤为适用,既补充了人畜饮水,又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

1.3节水灌溉的系统制度

1.3.1不充分灌溉方法的应用

为提高单位水量的收益,可以采取不充分灌溉的方式。与之相对比,充分灌溉的方式,其单位水量的收益难以保证,虽然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单位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却不高。

1.3.2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应用

长期以来,水稻的种植一般采用漫灌和串灌的灌溉方法,使水稻的灌溉保持在较深的水层,造成水肥的严重流失。目前研究的水稻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具有很好的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就是利用薄水插秧,返青时是浅水灌溉,在分蘖前期保持田间湿润,分蘖后期要进行晒田,水稻拔节抽穗时薄水灌溉,乳熟时要田间湿润,水稻黄熟期湿润落干。

1.4田间灌溉节水处理

各种灌溉技术都有其优缺点,而选择灌溉技术的根本原则就是确保农作物生长和吸收的需要,使农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而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就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中耕保墒防止水分蒸发是通过切断水分蒸发的毛细管道来实现的,需要在灌溉后将土壤的表层耙松。麦秆覆盖方法减少水分的蒸发是通过覆盖表面来实现的,需要在土壤的表层覆盖上切碎的麦秆。

2农田水利工程中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措施

2.1提升节水意识

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首先应注重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使人们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帮助人们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样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来帮助农民群众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农民群众掌握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2.2加大资金投入

为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加大投资力度,还有助于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而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浪费,既有助于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5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在节水灌溉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智能化灌溉。信息智能化灌溉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灌溉管理。可以自动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养分含量,结合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进行自动化的灌溉与施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并且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劳动,既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也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结语

总之,近年来,为了节约农业用水,国家加大了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广节水农业。建设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从而有效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王盼,杭天飞.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17(12):56-57+63.

[2]朱茂勇.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9(11).

[3]贾俊娜.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15):73-74.

[4]张卿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99-100.

[5]曾献芳.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时代农机,2017(8).

论文作者:雷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雷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