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考析论文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考析

彭 超

(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自1936年8月成立,部队编制人数为24人,经过短短9年发展,快速增长到949人。人数快速增长的原因,与部队职能逐渐转向准备和实施细菌战、部队本部机构不断扩充和分支机构不断设立等有直接关系。部队人数的快速增长,并非只是人员数量的简单叠加,部队人员专业技能、研究方向围绕准备和实施细菌战这一核心职能而发生的全面转向,形成了以研制细菌战剂、检验细菌效能、细菌战野外试验为主干的专业人员队伍,为侵华日军第100部队准备和实施细菌战打下了牢固的人员基础。

关键词: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细菌战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是侵华日军准备和实施动植物细菌战的一支核心部队。根据该部队成员平樱全作、三友一男的供述和回忆,学界一般认为这支部队的人数大约在600至800人[1]162。这一数字只是侵华战争末期日军第100部队人数的一个估算而已。实际上,自1936年8月部队成立,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部队逃匿,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侵华日军的战争需要,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准确地把握人员变化和人员规模,对于深入解读侵华日军第100部队细菌战的相关问题大有裨益。本文根据不断发现的日方档案,结合以往的口述史资料,对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的变化、变化原因及人员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初步考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侵华日军第100部队的人数变化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正式名称为“关东军军马防疫厂”,这支部队成立的时间,据《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略历》记载:

通称号:德25207部队,满第100部队。昭和11年(1936年)6月25日,根据军令陆甲第16号开始组建,8月1日在新京编制完成。[2]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的编成时间,还可从首任部队长官任命的角度得到侧面印证,据《帝国陆军编制总览》一书记载:

1936年8月1日,设立军马防疫厂,高岛一雄就任厂长。[3]358

1936年8月编制完成时,关东军军马防疫厂人员编制见表1。在表1的注释中明确规定,在本编制表规定的人数之外,关东军军马防疫厂还可增加最多30名雇员。这说明,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成立时,部队人数大约在24到54人之间。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的前身是临时病马厂,1936年4月以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名义上报给日本陆军省的《对充实在满兵备意见书》记载:

样本数据挑选过程如下:(1)剔除了金融类行业的观察值;(2)剔除了在十年期间被ST或者PT的公司;(3)剔除了主要变量指标数据缺失严重的观测值;(4)剔除了其他控制变量指标数据缺失严重的观测值;(5)剔除了年末资产总额为零或者负值的数据。经过上述的筛选后,最终得到32273个样本观测值。

按照预定计划,于昭和11年度由关东军改编临时成立的病马厂,使之成为收治伤病马、防疫、细菌战对策的研究机关,为此新设关东军军兽防疫厂。[5]

而关东军临时病马厂的实际人数,据第100部队队员三友一男回忆:

病马厂有大约30名队员,通过马鼻疽菌素点眼反应检疫鼻疽,同时还给征用的满马带上马嚼子和马具,实施初步调教,确保满马能够作为军马使用,向各部队提供补给。[6]24

由此可知,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成立时的人数与关东军临时病马厂的人员规模大体相当,二者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成立后,部队处于不断充实人才、健全研究人才队伍的阶段。先后担任过关东军临时病马厂厂长、大陆科学院马疫研究处处长的安达诚太郎供述:

我从1934年到1940年的七年中,每到十月,到日本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盛冈高等农林学校等处,招募毕业生四十到五十名,共三百多名,安插到马政局、马疫研究处、赛马场、畜产局、各省县公署畜产科,也有分配到100部队的。[7]180

第六分部的人员来源,既有从外部调入的,也有原先第100部队内的,三友一男回忆:

这说明到1937年年底,第100部队的人员已经大幅超过了编制数54人的限制,实际人数已经高达88人,超编的部分,主要是部队雇佣了大量的雇员和佣人。雇员和佣人中也不乏专业技术人才,如中村宽,依据1937年7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上报给陆军省的《军用细菌研究业务从事者任命之件》来看,中村宽于1937年6月10日作为部队6个雇员之一,参与了军用细菌的研究实验工作[9]

部队人数在此后半年内仍在大幅增加,根据关东军司令部1938年5月31日进行的人员调查结果来看,第100部队的人数已达到142人,见表3。

部队雇员、佣人人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得以延续,1939年 8月7日完成的调查表明,第100部队人数已经达到350人,见表 4。

具体分析第100部队规模快速、大规模膨胀的原因,可从部队职能扩充、内部机构设置变化和分支机构开设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临时病马厂当时使用的宽城子厅舍过于狭小,因此昭和十三年(1938年)在孟家屯地区开始建设新厅舍,昭和十四年(1939年)搬进新厅舍。[6]26-27

从日本参谋本部下达实施细菌战开始,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侵华日军第100部队的人员规模就开始了快速增长。据对日本公文书馆公布的《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留守名簿》的整理和统计,自1941年以来,第100部队人员编入情况见表6。

与1939年相比,1940年第100部队人员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原因可能与陆军省下达的《军令陆甲第14号》相关指令有关,1940年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按照这一指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改编。《关东军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队略历》记载:

关东军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队,通称号:满第513部队、德第13925部队,1940年5月,在新京孟家屯的军马防疫厂、满第100部队教育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存在所属队员两边兼职的情况。[2]

第100部队与关东军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队,二者在业务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相关档案中将两支部队分别列出,作为关东军总司令官的直辖部队[12]。这表明两支部队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侵华日军第513部队的成立,直接造成了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教育部门人员的流失。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7月关东军举行特别大演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100部队迎来了巨大的人员扩充契机。据担任关东军兽医部部长的高桥隆笃在伯力审判时供述:

机车无动力回送中,由于其空气压缩机无电停止使用,此时必须开放机车无动力装置。无动力装置由:DE无动力塞门、DER压力调整阀、C2充风节流孔、CV单向止回阀等部分组成。

1941年9月,前任关东军总司令梅津在军司令部内一次部处长会议上通知说,帝国大本营参谋本部发来了一道命令,要关东军准备进行细菌战。[13]57

第100部队人员数量从1936年到1939年经历快速大规模增长后,1940年则处于短暂的平稳期。根据1940年两次调查结果来看,部队规模大体维持在330人左右,见表5。

1941—1945年期间,第100部队人员处于转入远大于调出的状态,到侵华战争结束前,第100部队各类人员数量,总计已经达到了949人之多,具体情况见表7。

综上,第100部队1936年8月成立时,人员规模在24人到54人之间,到1945年8月日军战败时,人员已高达949人。期间除了1940年人员规模处于短暂平稳期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快速的、大规模的增长状态。人员规模与建立之初相比,增长了20~40倍。

二、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数增长的原因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数增长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与侵华日军的细菌战谋略,并将第100部队作为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核心部队有直接关系。第100部队兽医福住光由在1949年底的伯力审判时供述:

由图2可见,减水剂分散能力随链转移剂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0.6%左右时最佳,可归因于链转移剂用量较少时,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较慢,从而净浆流动度较小;当链转移剂用量过量时,生成的减水剂分子分子链过短,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空间位阻能力减弱,分散能力下降;但混凝土的倒坍流空时间随着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少,结果表明链转移剂用量为0.8%时,混凝土倒坍流空时间最少,混凝土粘度最低。

以高岛一雄和原临时病马厂厂长、改编后担任高级厂员的并河才三为核心,从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所物色人才,形成了第100部队研究干部要员的阵容。[6]25

从表4可以看出,部队的编制增长了80%多,实际人数增长了147%,最显著的特征是聘用的雇员和佣人较一年前增长了3倍多。人员之所以成倍数增长,应是关东军军马防疫厂从宽城子迁入孟家屯,部队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大的结果。三友一男曾经回忆:

(一)部队职能的扩充

1936年8月,关东军临时病马厂改编成军马防疫厂之后,在原来“伤病马收治和防疫”的机构职能基础上,增加了“细菌战对策”的新职能。部队职能的增加,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三友一男回忆:

第100部队是用许多细菌学工作员、化学家、兽医和农艺家配备起来的一个试验工作队,……该部队及各支队人员曾进行一种科学研究工作,专门探求大量使用各种细菌和烈性毒药来大规模歼灭牲畜和人命的方法。[13]22

高岛一雄和并河才三在日本本土物色的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细菌战对策研究的新职能有关。据1937年7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上报给陆军省的《军用细菌研究业务从事者任命之件》来看,关东军军马防疫厂为筹备军用细菌试验研究,组成了一个18人的试验研究队伍。具体名单如下:

陆军兽医大佐高岛一雄,陆军兽医中尉林铁雄,陆军技手户村户、新井仲市、荻原徹、野村昌嘉,雇员中村宽、池田润一,佣人滨田喜一郎、西村武、石井春男、户塚六之助、岸山一雄、片三省山、小林久巳、上原勇二、木上惟之、三根九州男。[9]

Shakespeare helped build(建造)a new theatre called The Globe(环球剧场).It opened in 1599.

军用细菌,按照第731部队第二任部队长增田知贞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战争的一方为了获取更有利的战略地位而对敌方使用的致病性细菌”[1]286。显然,军用细菌的试验研究,是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为准备和实施细菌战开展的细菌战对策研究。

我是研究马种的,对细菌是外行,……但我想百部队的研究者都是优秀的人员,因日本陆军招募兽医都是从各大学选拔来的,他们都是研究细菌的优秀人员,若松是日本研究细菌的权威人士。[7]183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承担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的教育工作始于1939年。据当年11月日本陆军省下发的《有关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教育派遣之件》显示,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开始承担关东军下属部队的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的教育工作,第一期从1939年12月开始,到1940年4月结束,培训为期5个月,这一期共培训学员约100名[17]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承担下士官候补者的教育培训业务,导致部队人员增加。据1939年8月制成的《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将校高等文官职员表》记载:“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教育要员:兽大尉小田代春美、兽少尉岩井吉五郎。”[11]这只是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队将校,实际参与教育培训的人数应包括部队的技师、技手等专业技术人员,这是部队增加教育培训职能后人员增加的一个重要例证。

(二)部队本部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平樱全作在伯力审判中供述:

尿沉渣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类型。试验通常在尿液采集后30分钟内完成。首先,将尿置于离心机(1000~3000 rmin)中,离心 3-5 分钟,然后轻轻提取上清液,然后用吸管将混合的残余尿和沉淀物去除,然后将混合物涂抹到玻片上,然后均匀地覆盖玻璃,不含气泡,然后用微量检查。范围。

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每年听取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对人大工作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在县、镇人大换届选举过程中,同意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严把代表“入口关”“结构关”“质量关”等意见,支持人大依法履职。2016年底,13个镇街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全部实行了专职配备,并配备了1~2名副职,有的镇街还设置了人大办公室主任或人大秘书,为加强和改进全县人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县委制定出台了《泗水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定性考核的方式,对承办单位办理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对承办单位办理质量进行量化赋分,分值计入综合考核总分。

1943年12月间,前关东军兽医处长高桥中将巡视过该部队之后,在第二部之内又成立了第六分部,专负准备细菌战事宜,……原先属于第一分部的职能及其他各分部的一部分职能转交给新成立的第六分部。[13]333

随着部队人数的不断扩充,根据关东军司令部1937年12月31日进行的部队人员编制调查结果看,第100部队人员数量有大幅增加,见表 2。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概率为6.98%,远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概率的27.91%,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昭和19年4月,来自陆军兽医学校的山口少佐作为六科的科长赴任,以一科的工作人员将近50名为中心,正式作为一个新的科发展。……六科新设之后,最初进行的工作是进行鼻疽菌的生产实验。[6]70-71

上文表明,第六分部负责细菌战剂的生产试验工作,不仅如此,第六分部还承担散布细菌、检验细菌效能的工作。高桥隆笃供述:

1944年3月,由我下令并经关东军司令部第二侦探部认可,由第100部队一部分人员组成别动队,随后由平樱中尉率领到北兴安省地区去,为的是侦查道路,夏冬牧场、蓄水池及居民的牲畜数量,以便准备作反苏的细菌破坏活动。[13]53

随着日本侵华侵苏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根据关东军的指令,第100部队人员大幅增加。三友一男回忆:

1945年3月,基于陆军次官的通告,关东军司令部下达了新兵器增产命令,让100部队对人员进行充实,提高增产的态势。这具体是怎样的我并不知道,不过我入营以后的一年之间,不知名的将校增加了许多,这应该就是这件事情的一个表现吧!在这个时期,队员膨胀到了将近1 000名。[6]74

第六分部是第100部队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主要部门,负责研制细菌战剂、检验细菌效能,应当也是新兵器增产命令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第100部队在战争末期人员的大幅引进,大大扩充了第六分部的人员力量。

(三)部队分支机构的不断设立

第100部队在1939年12月正式开设大连出张所,这个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与军用动物有关的调查、研究、试验、药品制造,二是负责旅大地区军用动物的防疫援助,三是负责大连大江町军马繁育厂设施的管理。这个分支机构设立时,其基本编制人数见表8。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战略要求,结合丽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公司“管理有方,经营有道,精致做事,精诚做人”的工作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创新工作机制,全力破解储备土地管理难题,做好经营文章,确保储备土地和资产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设立时,大连出张所人员虽然只有10名,但是根据对《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留守名簿》的整理与统计,到1945年,这支部队的实际人数却远不止这些,见表9。

1940年7月,第100部队的第二个分支机构——牡丹江支厂设立。关于这一支部队的基本情况,三友一男曾经如下描述:

牡丹江分厂厂长:兽医少佐小林七郎,负责东满各部队的军马防疫和血清诊断工作,大约有50名厂员。……关特演之后,部队的人员有所增加,100部队有七百到八百名,牡丹江支厂也有将近100名。[6]29,53

根据对《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留守名簿》的整理与统计,第100部队牡丹江支厂编制人员数量见表10。

从表10可见,《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留守名簿》中牡丹江支厂的人数只有73人,与三友一男的描述差距颇大,这说明《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留守名簿》登录信息存在遗漏,不仅牡丹江支厂人员信息登录不完全,也有可能表明,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的实际人数不止949人。

三、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增长的特征

从1936年8月到1945年8月,第100部队人员数量的成倍增长,并非只是简单的人数增加,而是从一支伤病马防治和防疫部队,转化成了一支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秘密部队,部队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第100部队人员规模的增长,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

(一)部队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

1.从事核心业务工作的技术人员,大多是从日本本土招揽来的相关领域的权威或是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后备人员。根据《日本兽医学人名事典》得到第100部队部分核心业务人员信息,见表11。

被第100部队招揽到部队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人员远不止以上4人,如第二部第六科,是第100部队从事细菌战谋略的关键科室,其科长兽医少佐山口本治,就是1944年4月从日本陆军兽医学校挖来的重要人才[14]70

2.从事核心业务工作及辅助工作的技术员以每年30多人的规模从日本国内的大学和中等以上专业学校兽医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中成批量招揽。三友一男回忆说:

部队创立当初录用了兽医学校的毕业生为技术员。但是随着新厅舍的建成和业务的扩大,仅凭这些人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根据高岛大佐的指示,人事主管小川准尉访问了在全国中等学校中有兽医科或畜产科的学校,并从这些毕业生中定期地录用技术员,昭和十五年(1940)第一批学生入队。我们是第二批学生。[6]29-30

这些具有兽医学、畜产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到第100部队后,还要进行为期1个月的系统性知识学习,学习课程包括兽医学、临床诊断、血清诊断、细菌学、化学和家畜防疫学等,这些举措保证了技术员达到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准。

(二)部队人员研究侧重转向

如前所述,关东军军马防疫厂由临时病马厂发展而来,1936年8月成立之前,临时病马厂的核心业务是军马防治和防疫工作,1936年8月尤其是1943年12月第二部第六科设立后,研制细菌武器成为了第100部队最为重要的职能[6]53。

部队职能转变,部队人员的研究侧重也随之转向。这从部队的部队长任命上就能十分明显地看出。据安达诚太郎供述:

第100部队在1936年8月成立后,并不具备教育职能。根据1933年5月1日施行的《修订陆军补充令》,日本陆军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的教育工作,是由日本陆军兽医学校全面实施的[15]。但是随着日本侵略战争战线的不断延长,日本本土与海外船舶运输局面开始恶化,关东军的兽医部下士官候补者教育工作,不再由日本陆军兽医学校负责实施,而是交由关东军直属的军马防疫厂承担[16]

安达诚太郎提到的若松,就是第100部队部队长若松有次郎。部队长是研究细菌的权威人士,专门负责细菌战谋略的关键人物井田清也是该方面的权威人员。三友一男曾经回忆:

科长井田技师在100部队中也是比较特殊的。1943年,在100部队受命开发细菌武器以前,针对细菌谋略制定计划和指导实验及研究的中心人物就是这个人。井田工程师在北海道大学主修应用化学,毕业以后曾前往欧洲,主要是德国留学,从那时候起他就对细菌战十分感兴趣。归国以后在传染病研究所工作,开展了结核的研究等。[6]45

除了部队核心人物为细菌研究的权威之外,第100部队还有大量的细菌武器研究专门人才,平樱全作在伯力审判时供述:

担任各分部部长职务的都是细菌专家、植物学专家、有机化学专家或病理学专家,我要补充说一句,第二部第五分部乃是专门探求用细菌毒害或传染植物方法的。第二部计有官佐20名,科学工作员30名,技术人员50名。[13]332-333

(三)增加了大量野外散布疫病、检验细菌杀伤效果的应用型人才

山田乙三在伯力审判中对第100部队的一项职能这样供述:

数学思维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能为学生的发展指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形成一定的认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悬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分享知识、碰撞智慧中获得发展。

同样是以准备细菌战为宗旨和任务的第100部队,确实研究过军事破坏措施的具体方法,并曾积极准备用这种破坏措施去反对苏联,因为这是该部队任务中直接产生的行动。[13]44-45

山田乙三所说的“行动”,就是指第100部队使用已经研制成功的细菌战剂,进行细菌散布试验和演习,以检验这些细菌战剂对人的伤害以及实战中的作用。在伯力审判中,高桥隆笃、三友一男、平樱全作曾多次供述进行了细菌散布活动,约有3次,现根据《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整理,见表12。

从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随着氢氧化钠的消耗,溶液的pH逐渐减少,接近滴定终点时曲线变得很陡,溶液的pH变化很快;图2(b)比图2(a)和图2(c)更平缓,且曲线起点和终点的pH都向7靠拢,说明碱性溶液碱性强弱程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大; 酸性溶液酸性强弱程度与氢离子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小。

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DF-102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巩义市予华有限公司;THZ-92A型恒温振荡器,翠柳市实验仪器有限公司;XW-80A型漩涡混合仪,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MD400-2型氮气吹扫仪,浙江杭州奥威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8 Advance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瑞士Bruker公司。

散布细菌演习、检验细菌效能是一个十分隐秘和复杂的工作。据参加1942年7月三河演习的三友一男回忆,这次演习持续1个月,由井田清负责设计,村本金弥别动队20人负责实施,20人又分成3个班,分别执行以下任务:第一班在河流中散布鼻疽菌,再对其感染能力进行追踪;第二班在沼泽散布鼻疽菌,调查水温、水质和细菌的生存时间;第三班在地面散布鼻疽菌,调查渗透程度,以及污染地面对羊的感染能力[6]29-30。这说明第100部队进行散布细菌演习、检验细菌效能的专业人才队伍,实际人数大约20人。此外,第二部第六科还有其他小组也在从事类似的细菌散布实验。据三友一男回忆:

六科的其他小组进行了牛疫菌的空中散布实验的准备。……在这个班中,将感染了牛疫的牛犊肉用绞肉机绞碎,然后在甘油溶液中稀释,并进行了填充到从七三一部队借来的飞机专用特殊散布器中的作业。昭和十九年十一月(1944年11月),在七三一部队的安达特设实验场中,以按照一定间隔拴着的牛羊群为对象,从七三一部队的专用飞机中进行了上述牛疫菌的散布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那个平樱别班所购买的家畜、兴安北省放牧的家畜群感染牛疫菌。[6]73

搜完,毫无结果。警官虎着脸沉默片刻,目光在那四名女学生身上游走。虽说是冬天,女学生仍是纤纤巧巧,柳腰生姿。

在别动队之外,还有专门进行细菌散布试验的小组,这说明,第100部队专门从事细菌散布、检验细菌效能的专业人员数量超过20人。

从1936年8月到1945年8月,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增加、规模扩大,内部机构增加、分支机构调整,机构职能扩充,人员研究转向等,都是随着这支部队研制细菌战剂、检验细菌效能、制造细菌武器等工作不断深入而产生的,这些因素互为因果,最终促使第100部队这支侵华日军实施动植物细菌战的核心部队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创新知识体系。要建立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新的教材体系,它既不是普通本科教材的浓缩,更不是删减,而是知识体系的创新。新教材体系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系统地研究、借鉴传统法学教材的优点,创立新的体例和新的语言风格,既要照顾到法律基础理论,又要突出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致远.日本侵华细菌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陸軍北方部隊略歴(その1)関東直轄部隊/分割3[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中央-部隊歴史全般-28.

[3]井本雄男.帝国陆军编制总览[M].东京:芙蓉书房,1987.

[4]満洲派遣部隊一部の編成及編制改正要領同細則の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機密大日記-S14-1-52.

[5]在満兵備充実に対する意見の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密大日記-S11-9-41.

[6]三友一男.细菌战之罪[M].东京:泰流社,1987.

[7]中央档案馆,等.细菌战与毒气战[M].北京:中华书局,1989.

[8]人馬現員表提出の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機密大日記-S13-3-53.

[9]軍用細菌研究業務従事者命課の件 [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普大日記-S12-10-81.

[10]人馬現員表提出の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密大日記-S13-22-82.

[11]編成(編制改正)詳報提出の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密大日記-S14-13-67.

[12]関東軍総司令部直轄部隊[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中央-軍事行政編制-1.

[13]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M].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

[14]王志强.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留守名簿整理与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9.

[15]伪满七三一及100部队细菌战的调查报告(复印件)[A].伪满皇宫博物院藏,编号:W-Z31.

[16]五十岚幸男.关东军第513部队的概要 [J].紫阳会刊,1997(86):11.

[17]獣医部下士官候補者分遣に関する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密大日記-S15-3-13.

[18]関東軍馬疫防疫廠大連出張所関設に関する件[A].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満密大日記-S15-1-68.

[19]日本兽医学人名事典编纂委员会.日本兽医学人名事典[M].东京:日本兽医史学会,2007.

An Analysis of the Personnel Scale of the Unit 100 of Japanese Army Invading China

PENG Chao
(Palace Museum of the Manchurian Regime,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 The unit 100 of Japanese Army Invading China was established in August 1936.The number of troops is 24.After nine years of development,it has grown rapidly to 949.The reasons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gradual shift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army to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cterial warfare,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the headquarters and the continuous establishment of branches.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troops is not just a simple superposition of the number of personnel.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army personnel have changed around the core function of preparing and implementing bacterial warfare,forming a professional team developing bacterium,testing of bacterial efficacy and experiencing bacterium in the field as the main body,which has laid a solid personnel found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cterial warfare for the unit 100 of Japanese Army Invading China.

Key words: Japanese Army Invading China;Unit 100;personnel scale;bacteriological warfare

中图分类号: K2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014(2019)06-0062-08

DOI: 10.16514/j.cnki.cn43-1506/c.2019.06.008

收稿日期: 2019-08-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侵华日军第513部队与日本细菌战档案资料和证言的调查与整理研究”(18KZD001)。

作者简介: 彭 超,男,陕西富平人,伪满皇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伪满洲国史和日本侵华史。

(责任编辑:田 皓)

标签:;  ;  ;  ;  ;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人员规模考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