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银行生存:以美国为例_银行论文

中小银行的生存:以美国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美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美国,中小银行(注: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个与中小银行联系密切的概念,就是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使用上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在资产规模上相对较小的银行,例如,在1979年前,资产规模在3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就被称作是社区银行;而今,广为接受的标准是10亿美元。二是市场重心在一个社区之内,而不是向本地理区域之外大规模扩张的银行。三是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大面积提供面对面服务,工作人员与客户特别熟悉,能够提供灵活性服务的银行。由于社区银行在规模上普遍较小,因而常与中小银行交叉使用。)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尽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银行会倒闭,有些会被兼并,但同时又会新生一批银行,与大银行一起,共同服务着整个社会。那么,它们是如何克服规模的劣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的呢?

一、美国中小银行生存的制度因素

1、服务社区—美国银行的传统

美国银行在最初具备雏形的时候,就注重于服务社区内经济金融事务,具有服务本地的传统。而对社区的服务,是不需要银行有太大的规模就能够实现的,也就是说, 中小银行在先天竞争中并无明显劣势。

2.监管法律和运行环境

美国银行类型繁多,根据业务性质及其批准、监管部门的不同,准许吸收存款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商业银行、储贷银行(thrift,包括储蓄银行—savings bank和储贷协会—saving and loan association)和信用联盟(credit union)。法律制度上的规定,为不同类型的银行划定了活动区域和生存空间。

在美国银行体系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在中央银行设立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辩论和实践的发展,终于形成了独特的双轨制。联邦银行和州银行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运作,也形成了各自生存和发展的相对独立的法律环境。

在美国银行管理体制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州银行和联邦银行长期实行单一制。长期实行单一制,一家银行只能有一个办事机构,这种规定在防止垄断的同时,为众多的中小银行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中小银行生存的经济因素

1.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生存的依据

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中小银行难以成为大企业的资金提供者,而大银行也往往不会向小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提供信贷。对中小企业而言,它们难以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也不能发行债券,比大企业更加依赖银行信贷,中小银行就成了它们的业务伙伴。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银行能够同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小企业一直合作,就可能充分分享到企业成长带来的机遇,这也正是成功中小企业受到追捧的原因。中小银行业务区域集中,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了解中小企业的情况,通过与中小企业的交往掌握大量的信贷要求之外的所谓“软信息”,能够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够提供业务经营建议,这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从中小银行角度看,它们依然能够占据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相当比重的份额。

2.中小企业市场状况:中小银行生存的现实

美国中小企业促进局对银行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评比,设计了4个主要指标:(1)中小企业信贷与银行总资产之比;(2)中小企业信贷与商业信贷之比;(3)中小企业信贷总额;(4) 中小企业信贷笔数。当然,在反映相对比率的前两个指标上,中小银行占绝对优势;而在反应绝对数量的后两个指标上,大银行占绝对优势。为了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采取了比例分层的评分体系:按照上述每个指标在各州内进行总排名;然后平均分成10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得分为10,最低层次为1,但不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银行得分为0。满分为40分,在此基础上,乘以2.5,使满分分值为100。得分高的银行被认为是中小企业的友好度高的银行。在几年的评比中,中小银行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上榜银行名单,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大银行榜上有名。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的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总体概况。从贷款增长情况来看(图1),规模最小的银行平均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1997-2002年间的定基增长率稳定在100%左右;其他规模的银行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在200%以上,不过相对变化不大,也就是说,环比增长率也只是稍大于100%。

表1:美国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状况(1997~2002)

  百万美元 

银行

以下(单笔) 百万美元

银行平均

年度  资产规模 银行数量 贷款总金额 以下(单笔)  贷款余额  银行平均

  (亿美元)

(千美元) 贷款总笔数  (千美元)  贷款笔数

 <1

  6044

34807477

1201025

5759.01

198.71

1~5

 2590

52194164

1581286

20152.19

610.54

1997

5~10

  292

13821124

375878

47332.62  1287.25

  10-100

  299

34679051

1994524

115983.45  6670.65

>10064

48773916

2212635

762092.44 34572.42

<15641

45745307

1271062

8109.43

225.33

1~5

 2656

97841300

2336101

36837.84

879.56

1998

5~10

  303

30703475

1391112

101331.60  4591.13

  10-100

  301

80527978

1372527

267534.81  4559.89

>100

  61  116021182

2845439

1901986.59 46646.54

<15300

44597991

989264

8414.72

186.65

1~5

  2683  103435130

2254932

38552.04

840.45

1999

5~10

  290

29866198

387016

102986.89  1334.54

  10-100

  309

80229227

1886578

259641.51  6105.43

>100

  75  140319141

3582168

1870921.88 47762.24

<14954

44982724

884598

9080.08

178.56

1~5

  2713  112823569

2083180

41586.28

767.85

2000

5~10

  294

32421154

385759

110276.03  1312.11

  10-100

  276

83679066

3006247

303185.02  10892.20

>100

  78  163076567

4904661

2090725.22 62880.27

<1 4592

43948879

836991

9570.75

182.27

1~5

  2729  114762661

1828691

42053.01

670.10

2001

5~10

  310

36342070

1326634

117232.48  4279.46

  10-100

  292

87115845

3145036

298341.93  10770.67

>100

  71  178015683

5111784

2507263.14 71996.96

<14365

43117885

789801

9878.10

 180.94

1~5

  2839  118705302

2232358

41812.36

786.32

2002

5~10

  353

41182128

1731730

116663.25

4905.75

  10-100

  311

90561814

6697066

291195.54

21533.97

>100

  76  190429654

5790601

2505653.34  76192.12

数据来源:美国中小企业促进局,美国小型、微型商业信贷研究

图1 不同规模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增长率(1997=100%)

附图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两组的平均贷款笔数相对稳定。与表1结合起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就是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稳定的资金提供者。如果再看一下中小企业信贷占其商业信贷的比例,就可以得出这么一条结论, 中小企业的商业信贷大部分是一直投向中小企业的。

表2:美国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状况(2001~2002)

 银行  百万美元

 十万美元

 资产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以下(单笔) 十万美元

十万美元  以下(单笔)

年度 规模 银行  贷款/

贷款/  以下(单笔) 以下(单笔) 贷款平均

以下(单笔) 以下(单笔) 贷款平均

(亿美 数目  银行  商业贷款 贷款总金额

 贷款

  单笔数额

贷款总金额

 贷款

 单笔数额

  元)

  总资产

(千美元)

总笔数

(千美元)

(千美元)

总笔数  (千美元)

  <1  4365 0.1821  0.9344  43117885

  789801

 54.593

 18627935

 677091

 27.512

 1~5 2839 0.2072  0.7765 118705302

  2232358

53.175

 31290281

1860770

 16.816

2002 5~10 353  0.1734  0.5680  41182128

  1731730

23.781

 8635794

 1594855

  5.415

10-100 311  0.1126  0.4219  90561814

  6697066

13.523

 21228524

6396798

  3.319

 >100 76  0.0611  0.3379 190429654

  5790601

32.886

 49104985

5121775

  9.587

  <1  4674 0.1788  0.9405  44058193

  837437

 52.611

 20621056

725863

  28.409

 1~5 2729 0.2099  0.8050 114766424

  1828704

62.758

 33049175

1469404

 22.492

2001 5~10 310  0.1749  0.5997  36342070

  1326634

27.394

 8467214

 1208564

  7.006

10-100 291  0.1195  0.4561  87093894

  3144991

27.693

 19195915

2839335

  6.761

>100  71  0.0681  0.3500 178015683

  5111784

34.825

 45443311

4551383

  9.985

数据来源:美国中小企业促进局,美国小型、微型商业信贷研究

再从贷款额上看,2001年和2002年(由于数据口径的调整,只有这两年的数据)两年中,前两组中小银行的平均单笔贷款额都远高于后两组(图2、图3)。近年来的这种贷款表现一方面说明大银行借助于自动评级系统以信用卡等方式对小额信贷的处理,走上了一条高效、低成本、标准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中小企业所需要的相对大额的信贷资金来源正是中小型银行,而非大型银行。

图2 2001~2002不同规模银行中小企业平均单笔贷款额(100万美元以下)

附图

图3 2001~2002不同规模银行中小企业平均单笔贷款额(10万美元以下)

附图

3.中小银行的活动区域:生存的空间

在允许跨州设立银行之后,银行间的并购开始大规模出现,银行的数目也大幅度减少(在表1中可以看出一些变化情况);不过,中小银行依然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表3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银行的数目相对稳定,而中小银行的数量减少最为明显。银行数目的减少,原因不外乎倒闭和兼并,而兼并占据了主要地位。从兼并类型上看,根据Robert DeYoung和Denise Duffy的研究,1985-2001年间的美国银行兼并案例中,社区银行对社区银行的兼并占55.4%,大中型银行对社区银行的兼并占39.7%,大中型银行间的兼并占4.9%。其中的第一种兼并情况的结果,往往不是成长为大型银行,而是继续在更大的规模上以中小银行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兼并主体活动空间依然是中小银行的活动空间。

表3 美国农村县大银行网点覆盖率(百分率)

1980年允许州内设立分支机构各州 1980年禁止州内设立分支机构各州

银行存款规模(超过下列分类标志)

年度 人口密度(人/平方英里) 10亿美元 50亿美元 100亿美元 10亿美元 50亿美元 100亿美元

0~25

74.1

62.4

 53.8

18.1  8 5.6

25~50

75.3

50.6

 36.4

22.7  9.9

  4.9

50~75

94

  5424

  32.1  18.7

 6.2

75~100

88.2

47.1

 17.6

40

18.9

 6.3

100以上

100

 64.5

 16.1

52.3  36.9

 4.5

0~25

77.8

69.3

 63

  39.8

2721.1

25~50

94.9

87.2

 82.1

61.9

47.1

 34.6

50~75

100

9692

  82.7

7257.3

75~100

100

100

  100

 87.5

76.9

 64.4

100以上

100

100

  100

 96.7

90.9

 84.3

0~25

75

 65.8

 65.2

43.9

29.7

 25.7

25~50

96.2

87.3

 78.5

68.8

55.1

 49.4

50~75

100

95.9

 91.8

82

 71.3

 66

  75~100

100

100

  96.2

92

 7877

100以上

100

100

  97.4

98.4

93.8

 91.5

1999

0~25

76.6

65.8

 65.8

45.1

30.9

 27.3

25~50

96.2

88.6

 82.3

72

 58.7

 55.4

50~75

100

95.9

 91.8

85.7

7572.1

  75~100

100

100

  100

 94

 8483

100以上

100

100

  100

 100

94.6

 94.6

数据来源:引自R.Alton Gilbeft,Nationwide Branch Banking and the Presence of Large Banks in Rural Areas,并进行了适当编辑。

近年来,兼并中小银行的活动也开始退潮,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中小银行经营表现相对较好,能够轻松筹集到资金,主动卖出的动机不大。另外,中小银行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前,难以进入兼并主体的视线。再加上这些中小银行也由于刚刚建立不久,还不曾考虑主动退出。从购并主体一方来看,一些大银行通过兼并进入新的业务区域的想法也开始减弱。

三、中小银行生存的管理因素

1.经营效率:更为主动的生存方式

研究表明,在考虑到市场集中度、资金成本及其他影响收益的因素之后,整体上看,中小银行获取的风险调整收益率是高于大银行的。

在美国银行协会第12期银行年刊中,Nancy Michael.以资产规模10亿美元为界分两组,对2003年美国银行的表现,进行了排序。从前50名的情况来看,大银行的平均股本收益率(ROAE)为23.01%,中位值为20.52%,中小银行的相应指标分别为21.19%和19.51%,与大银行的经营效率相差无几。从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来看,大银行的平均值为1.82%,中位值为1.69%,中小银行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93%和1.7%,较大银行更佳;从效率最高的3家来看,中小银行的平均指标为4.39%,明显超出大银行相应指标3.27%。DeYoung和Hunter(2003)对1996~2000年间的美国银行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大银行的平均股本收益率为16.53%;资产规模在5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平均股本收益率为12.67%,超过组中值的本组银行(也就是经营出色的)的平均股本收益率为17.48%;资产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社区银行的相应指标为14.31%和18.32%。这表明,如果经营得当,中小银行的效率是不低于大银行的,某些方面的劣势会被另一些方面的优势所弥补。

2.中小银行的运作规划:动态的生存策略

2002年,美联储客户关系与支持署(Customer Relations and Support Office)通过主观抽样,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中小银行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从中取得了关于中小银行的一些实际运作情况。

当前,对中小银行而言,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仍是传统的商业信贷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过,许多中小银行已经着手或者正在准备开始涉足一些新领域,例如,开办诸如经纪、保险等非传统业务,获取非利息收入;其目标客户定位于本行原有的传统业务服务对象。

上述非传统业务的开办,如同新技术的应用一样,对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其注意力往往更多地在于:通过这些服务的提供,能够挽留住原有客户,巩固原有的市场份额,而非直接增加收入。实质上就是被动地跟上时代步伐;不过,一些中小银行开始意识到经营环境的变迁,有了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

从竞争上看,中小银行有着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例如,有些银行就以蓝领工人为服务对象;有些银行以农场、当地商人、服务业(如餐馆,旅店等)为服务对象;有些银行则以一些中产阶级,社区组织、教堂等非盈利组织为服务对象。总体而言,最有价值的客户群还是中小企业。

客户争夺方面,尤其是客户群的争夺方面,一般不在中小银行之间,更多的是发生在中小银行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或者是与大银行之间。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低的利率,尤其是长期贷款利率;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从而造成了银行客户的分流。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客户群竞争较多地表现为挖走中小银行的优质客户,而非全面的客户争夺,比如,地处偏远地区的中小银行就声称,它们没有来自大银行的竞争压力。

四、中小银行生存的延续:银行的诞生与消逝

中小银行也同样有着诞生、成长与消逝的发展过程,新银行的诞生巩固和壮大着这个群体的生存空间,而其中一些中小银行的消逝所腾出的市场空间又会很快被另外的新生中小银行所占据。

1.中小银行的新设

中小银行的新设与生存需要股东的出资、需要具备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在现实中都不成问题。

近年来,中小银行股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中小银行股东主动出售中小银行套现,而后再新办另外一家。有的则是被动地在中小银行被兼并之后,抽回投资,再兴办另外一家。

银行的倒闭当然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可供新设银行吸收。同样,在银行兼并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员工队伍的调整,有些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不符合新的业务需求而被解雇,也会有一些工作人员由于业务的变化而离开,转而寻找另外一家中小银行继续从事自己原本熟悉的业务。不仅仅是一般工作人员,一些高层的管理人员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在大银行长期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会自愿离开,到中小银行中进行自己的事业追求,希望在一个新的、小的工作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

这些因素的存在,为中小银行的新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中小银行的消逝

相对于经营中的老银行而言,新银行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由于刚刚开张,业务量不大,资本充足率在前几年要显著高于老银行;之后,由于业务的扩张,明显降低,达到比老银行更低的水平;再往后,逐渐趋向于平均水平。其次,由于同样的业务发展原因,不良资产率起初很低,后来就迅速超过老银行,再后来就趋向于平均水平。再次,是盈利水平的变化。由于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是结合自身状况进行的,新银行的盈利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达到老银行平均水平。最后,业务发展状况。业务增长速度是由最初的迅速扩张逐渐向平均水平下降的。

上述几个特点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是:新银行最初由于业务量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在总体上是亏损的,不过,由于资本的缓冲作用,并不会在最初几年发生危机;随着业务的开展,盈利水平逐渐提高,而不良资产率也同时提高,资本也逐渐被消耗,如果盈利水平不能迅速提高到弥补成本和损失的水平,就很容易发生倒闭现象。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新银行的各项指标逐渐趋同于老银行。也就是说,新银行在起初3年左右的时间里,不容易发生倒闭;3~10年左右容易发生,10年之后就趋于平均了。Robert DeYoung(1999)的研究在实证上给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样看来,在拥有市场的情况下,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是避免倒闭的积极方式。

3.中小银行消逝与诞生的循环

动态地看,一些中小银行倒闭或者被兼并之后,会催生一些中小银行的新设。银行倒闭后,它们的客户要寻找新的银行办理金融业务。而兼并也同样会产生一些业务机会。每一次并购都伴随着被兼并者的业务调整,都带来一次次的混乱。如果部门调整幅度大,中小企业则会感到更加不适应。大银行兼并中小银行之后,还要从整体上进行业务整合,被吞并的中小银行要相应地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向兼并者靠拢。一些中小企业客户将会被从客户名单上剔除掉,另一些中小企业客户可能会由于感到不适应而转投其他的中小银行。这种情况,一方面给现存的其他中小银行带来了业务机会,另一方面,也为中小银行的申请设立提供了生存空间。统计发现,中小银行的申请设立高峰往往是在大量的中小银行倒闭或者被兼并之后不久出现的。

五、结论与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不仅如此,美国还和我国一样,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并不一致。因而,在银行业的发展方面有着更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1.社区服务是中小银行长期发展的基础

从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美国银行最初是立足于服务自身所在的社区的。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再投资法案》也一直要求银行只有在良好地做到了服务社区之后,才能增设分支机构和兼并其他银行。而今,在大型银行大肆扩张的今天,其新机构网点也在寻求做一个当地的银行,立足于所在社区,进行滚动发展。

从另一个侧面看,社区会通过自身经验而逐渐认同一家或几家所接触的银行,并逐渐强化这种观念,从而为该银行在本社区的发展和巩固提供理想的客观条件。这种意识,连同中小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观念一起,为中小银行的生存奠定了良好的生存基础。

对客户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服务,这种中小银行的优势使得它们即便是在大银行扩张势力的范围内,也能发现到没有得到良好服务,甚至于被大型银行挤出去的客户群。

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小企业将会大规模地出现和发展,并且,在传统上,这些企业往往难以从四大国有银行取得信贷支持,这就是中小银行占领这个富有活力的市场的客观条件。如果中小银行能够获得并成功地巩固住这个市场,就会为其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2.银行发展的循环为中小银行提供了生存空间

银行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个诞生、发展和消逝的过程。就中小银行而言,其诞生往往发生在其它中小银行消逝之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当其成长为大型银行之后,就会开始转向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从而为中小银行腾出业务空间;由其消逝而出现的业务机会很快被新设的中小银行填充。

大银行对中小银行的并购之后,更多的是,在每次兼并发生之后,被兼并者往往会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等方面向兼并者靠拢,员工队伍和经理人员队伍也会进行主动调整,即便是中小银行的业务收益率高于大银行。这也继续为中小银行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与美国相比,我国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还存在着众多的没有得到满足的融资需求。这些业务机会,同银行发展循环所提供的业务机会一样,都是我国中小银行需要把握,用来支撑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的客观条件。

3.商业存在的重要性也是中小银行生存一方面的原因

农村和一些偏远的、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大银行不愿全面涉足。电话银行、ATM等设施虽然对于老客户继续留下来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却难以吸收新客户。商业存在给客户以更多的信赖感,是上述措施所不能企及的;而且,总部设在当地的银行对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具有更快、更好的应对措施,如,2004年9月弗朗西斯飓风袭击佛罗里达之后,造成了大面积的停电,ATM、网上银行都不能正常运行,而当地的一些银行通过自备的发电机维持了正常营业。

就我国而言,银行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肯定会对中小银行的业务空间造成侵蚀,但并不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尤其是商业存在方面——外资银行不会到处设立分支机构。这样,中小银行就可以以商业存在为依托,进行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吸引足够多的、能够支持自身发展的客户资源。

4.紧跟时代潮流的重要性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性

紧跟时代潮流,提供最新服务,对于留住原有客户意义重大,对增加盈利的重要性也开始凸现,这是中小银行在业务竞争中所必须注意的。从客户的角度看,他们希望能够在一个金融机构经济地办理全部金融业务,降低交易成本。这样,一家银行客户就会有两种发展前景,或者继续在这家银行留下来,接受全部金融服务;或者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或其他银行)中去,接受全部的金融服务。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获取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是中小银行发展的坚强后盾,更是中小银行谋求生存的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

标签:;  ;  ;  ;  ;  ;  ;  ;  ;  ;  

中小企业银行生存:以美国为例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