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财富管理_股票论文

解码财富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嘉宾:

陈茂峰

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红权

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应松

瑞泰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孙嘉倩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市场总经理

于绍文

经理人杂志社社长

主持:

毛丹平

中大君融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

2006年11月2日。美丽的大上海泛着丝丝凉意。

高贵典雅的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内,却洋溢着非常热烈的气氛——由经理人杂志社和中大君融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富人理财蓝皮书》、财富管理指数发布暨2006年财富管理高峰会”在这里隆重举行,300多名来自企业界的高层管理者和金融从业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由几位金融界高级经理人演绎的圆桌论坛——“金融服务营销模式如何转型”,成为解读中国富人财富密码、为他们的财富管理释疑解惑,并为飞速发展的金融个人理财服务出谋划策的精英头脑风暴,也成为此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摘要发表。

中国富人理财有哪些特征?

毛丹平:今天到会的嘉宾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们也是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是金融从业者。金融服务营销模式的转型,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需求。请问于社长,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于绍文:如果说中国社会开始步入财富管理时代,那么对金融服务机构来说。就是进入营销时代。营销时代有两个基本法则:一是需求导向,二是市场细分。

中国富人来自企业界的超过50%。这50%还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老板或者董事长兼CEO,另一类是准CEO,主要是总经理、副总经理、区域负责人,以及总监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还可以根据企业类型,再细分为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细分?因为《经理人》时刻和他们双向沟通,我们太了解这个群体了,他们的年龄、所处的行业、所在的地区,以及企业的规模、经营现状等,都直接影响他们理财的心态和行为。《经理人》一直在做调查,就是高级经理人的需求和需求特征的调查,从理财的角度讲,我看到中国企业的富人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重投资。他并不是模糊和随意,而是身不由己,中国目前的商业机会太多了,他们急于赚快钱。

二是做大和做强的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吸引下,他停不下来,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企业,这是对董事长而言的。对跨国公司比较年轻的高层来说,生活和工作、生活和时尚对他们都很重要,他们的钱主要用在了消费上,理财对他们来说那是未来的事。

三是“赌”。中国企业家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赌”致富的,在理财问题上也抱着“赌”的心态,选项单一,一掷千金。他们特别自信,对金融机构的服务不信任。

另外,中国很多富人是有原罪的,关于个人财富,他是和太太关起门耳语的,他们不愿意露富。而中国职业经理人中的富人又太忙了,哪有时间和理财专家切磋?绝大多数的人是交给家里最信任的人去做,往往是他的太太。所以对金融机构来说,瞄准他们的另一半会更有效。

毛丹平:于总对自己所关注的对象的分析很细致、很到位。请问陈总,在香港和海外的富人,他们财富管理的特点与国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陈茂峰:香港与内地财富群体的发展背景是不一样的,他们非常喜欢和理财专家沟通和交流。至于华人和老外的理财差异,在有理财需求时,老外会将家里的资产一五一十地告诉你,你成绩不行,他会换一个顾问。华人就不一样,他要先试试你的能力怎么样,凭什么帮他理财,经过一个过程,才更愿意把家里面的情况告诉你。在香港、台湾都一样,做个人理财,与客户建立信任需要2、3年时间,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做局部的、与投资有关的,他充分信任了你,才愿意把个人财富交给你打理。

股票、保险、基金,投哪个?

毛丹平:中国主要有三种富人:一种是长期稳定的富人,一种人是暴富,还有一种主要靠高支收结余的富人。我们发现财富来源不同的富人,对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人们的风险偏好也不相同。周总,投资股票要注意些什么?

周红权:全球有一共同的做法,就是你得告诉我,你有多少资产,但中国人不太愿意暴露自己的资产。证券投资,实际上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状况来决定,不能动用全部资产。

以前股票是坐庄的,有所谓的小道消息,现在市场越来越规范。股票可能会起得很慢,但你的性格很急,你只投3个月,赚一把就想走,你要3个月赚很多,相应的风险也很大。很多朋友希望我推荐股票,我就说这个股票不一定适合你,因为这与你操作时的性格、使用风格等都有关系。权证比股票的风险更高,很多权证的客户,并不一定是爱好高风险的客户。其实弄清楚了其中的门道,高风险的产品也不一定真的风险高。

毛丹平: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收入很正常,资产也能够正常地增长。谈到风险管理,一个就是寿险,另一个是对未来提供强制性的储蓄安排,瑞泰主要是做投资连接保险的,请应总介绍一下。

应松:保险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财务规划,是对财务的一种安排,保障人们主要的风险及需求——人老了怎么办?人出现了意外和不可预测的意外事故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这是每个人都关注的事情。

购买保险更多是理性的规划。保险市场上,从固定利率的产品到半浮动利率的产品,也经过一系列的发展。目前来说,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推出连接险,一方面是投资,一方面是保障。瑞泰在投资方面做得比较多。我们对基金进行筛选,对资产进行配置。做长期投资的话,要有非常理性的考虑:如何保持一个长期的收益,使每个人对子女教育等重大事情,都有一个好的财务规划。

毛丹平:总体来说,保险是为大家做的保障安排,是一种风险自担的产品。现在基金的投资者发生了变化,一个是从机构投资者转向基金投资者,还有从大客户转向普通的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请问孙总对此有何看法?

孙嘉倩:基金利润较低,但安全性较高。基金的收益较银行储蓄高些,有些股民厌倦了股市长期的亏损,也转投基金,这是基金客户早期的一些特性。现在,基金客户的属性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因为基金公司大量投入理财培训。全国有超过50家的基金公司,近一半是中外合资公司,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财观念。第二个原因是客户性质的变化。一直到2004年,中国股市不断往下跌的情况下,盲目买进基金者都有重大亏损,近5年里,基金市场也经过了熊市和牛市,现在的基金投资人成熟度相对比较高了,有很强的理念和专业性,对基金产品的定位也很准确。

投资期货、保险、基金,要注意什么?

毛丹平:新的金融工具在不断诞生。很多人在股票里面赚钱了,很多人在权证里面赚钱了,现在又出现了期货。期货投资要注意些什么?

周红权:做期货要考虑风险。一张合约的价值是40多万,不是说我有3.3万元的保证金就行了,如果价位上去了,要追加保证金,没有20万元的资产,你暂时不要玩期货。

股票跌停了,但它总有价值,期货是月底做现金交割的,交割当中,如果你的保证金不够往里填,它会强制停仓。你在上交所买的股票,每个人都有一个账号,可以查到;期货是会员结算的,你是在会员公司里面进的仓,所以选择会员时就要谨慎,会员倒闭了,会把你的仓位吞掉。

利用这些工具赚钱,一定要研究沪深300是怎么样构成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也希望大家在操作以前,找专业人士咨询一下,哪些东西会对期货有影响,这在报纸上是看不到的。大家要玩这个东西,一定要有这个意识,不把这个工具摸熟,风险会很大。

毛丹平:我想请应总谈谈,像投资连接险这样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策略?

应松:这个产品很特别,它服务于高端客户,比如说金融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客户。瑞泰投资基金市场,把基金分成不同种类,根据收益和风险的不同,我们有5个账户,有的专门投资股票,有的是混合型的基金,有的投资债市。通过一个产品的平台,客户可以做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有中短期基金。由于产品的多选性,你可以这样选,也可以那样选,这个平台需要专门的理财专家和机构来为客户量身定做。所以,产品的市场要再细分。细分的概念是说,针对高端客户的诉求不一样;都是高端客户,不同的人和家庭,诉求也不一样。瑞泰没有一个销售网点,我们选择市场上最好的理财公司,由他们向客户提供服务。如果谈瑞泰的营销的话,第一是目标客户,第二是与专业机构的合作。

营销时代有两个基本法则:一是需求导向,二是市场细分

(台下嘉宾)问:国外的基金公司倡导长期投资的理念,很多国内基金公司也这样说。但国外基金全年交易量只有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四十几,国内一些基金交易却是250%。所以我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做长期投资?

孙嘉倩:投资基金,肯定要看基金公司。虽然强调长期投资,但公司的风格不一样。有的是集中式的,它底下是重仓统一的股票;有的是分散投资,底下一个是公司的研究平台,它的股票都不一样。有的基金,在股市好的时候业绩起得很快,下跌时跌得也很快;有的基金,股市好的时候官很出色,下跌时也不会很厉害,我们可以整合它。很多基金公司的销售压力很大,他们有一个协议,你必须帮我卖多少基金,它的换手率就很高。了解基金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这是投资者要做的功课。

金融服务营销怎么做?

毛丹平:基金是一种抗跌性比较强的金融产品,但它绝不是绝对赚钱、没有亏损的产品。客户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营销模式也有个成长的过程。我们探讨一下对客户的营销服务的问题。

于绍文:《经理人》所熟悉的对象,是中国企业的富人。根据中国企业富人的行为特征,我个人对金融机构的营销有这么几点建议:

一是个性化定制。中国的国企领导人、民营企业主和跨国公司的高级白领,他们的行为及心态差异甚大,要区别对待。统一的产品,单一的方式,面对不同个性的人,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是便捷。就是方便、快捷,越简化越好,越便利越好。复杂的条款,三番五次给他们解释,肯定有问题。

第三是专业。中国的金融市场马上完全开放,境内的服务机构和境外服务机构有哪些差异?从别的行业推断,就是在专业化程度方面的差异。专业就是竞争力。

第四回到原罪问题上。一般的国企领导人和公务员,他们的收入是可见的。如果他们有几百万,是哪里来的?所以,中国的许多富人不会非常高兴地告诉你,他家里有多少资产。那么,我们要服务的富人在哪里,他们是谁,我们够得着吗?这就要有效地沟通。未来金融机构服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真正切入到你想服务的人群中去,才能事半功倍。

毛丹平:富人到哪里去找?

陈茂峰:富人要找不容易。一般来说,我们要搞些针对性的活动,但越是富有的人,越不愿意参与这些活动。你说在他的财富管理方面,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他也没多大的兴趣。但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20年以后,他可能是亿万富翁,也可能是一个中高端的管理人才,他将来是富有的人的机率很大,他年轻的时候你就和他接触,他需要的时候就会来找你。将来潜在的客户现在怎么吸引过来?比如说微软公司,他们赞助中学的个人电脑,你在学校里就习惯运用微软的软件和系统。其实这些行业的经验,金融业在营销方面是可以学习的。

标签:;  ;  ;  ;  ;  

解码财富管理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