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英语水平试题的设计与设计(下)_英语论文

中级英语水平试题的设计与设计(下)_英语论文

谈中级英语能力测试题的设计与命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测试题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语言知识运用

指考生英语语言知识,也就是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的实际运用。该部分还有其他一些名称, 如English in Use, English LanguageKnowledge等。该部分重点考查考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1.该部分在语言测试中的位置

谈及这一部分时,有些教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国际上新的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均强调对考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教学法的一个著名论点是“只有在篇章层次中才能培养和测试出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试卷中还包含这一部分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

交际法兴起于七十年代中晚期。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与训练必须在篇章层次中进行,由此将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该理论声称语言知识在测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时得到了检测,但语言教师和学生从这一理论得到的启示是:语言知识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在教学中甚至可以被忽略。其结果是语言学习者在口头和书面交际中犯大量的语法和词汇错误,这些错误确实影响了交际任务的完成。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再次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有些人对交际法提出了一些疑问,建议在交际法与传统的结构主义教学法之间取一个折衷的观点(Language awareness)。这一观点得到了语言教学界, 特别是外语教学界的广泛赞同。 该观点亦反映在Bachman的CLA模型中,该模型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看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成分。

2)我国的语言教学现状

谈到我国的外语教学与测试,不得不考虑语言教学发生的大的教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在我国,目标语的环境支持非常有限,甚至外语教师的培训都很难说是非常成功。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要求外语教师采用纯交际法进行教学,外语教学和测试必将陷入混乱;而传统听说法中的某些东西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的缺陷,因而更适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3)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

在我国,测试对教学起着非常大的反拨作用。这可以从NMET与中学教学的关系、大学英语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中清楚地看到。因此,测试系统或测试方法的任何变革或改进都应该考虑到将会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如果各类外语考试中不含语言知识部分,英语教学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很难预料的。

以上情况告诉我们,设计试卷时应该采取较为稳妥的步骤。为了我国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应该明确告诉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即使我们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仍然非常重要。因此,设计试卷时还应适当考虑语言知识运用部分。

2.考查要点

考查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较为简单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

3.题型选取

单词拼写:给汉语,写英语(单词层次,句子层次);一个词中某一字母组合的拼写等。

动词填空: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从所给的若干动词中选出一个动词,并将其变化形式填入空格内。

单项填空:单项语法、词汇测试题。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主要有Fixed- ratio cloze 和 Modifiedcloze两种形式。Fixed-ratio cloze是完形填空最初所采用的形式,它要求“每隔几个词随机去掉一个词”,即使这个词是专有名词也毫不含糊。Modified cloze是在Fixed-ratio cloz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其不同的是,Modified cloze要求去掉其一特定词类或任何一个我们希望去掉的词。Modified cloze又可分为 MC cloze, Bank cloze,C-cloze和Open cloze。MC cloze是指每题给出一组选项(一般为3或4个)的完形填空题;Bank cloze是指各题给出同一组选项的完形填空题;C-cloze是指将空缺处单词去掉几个字母的完形填空题;Open cloze则是指去掉短文中的某些单词,但不给出选择项的完形填空题。现在,大家都倾向于使用MC cloze。

4.试题命制

1)命制单项题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命制这类试题时,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干的编写,二是选项的编制。

A.题干

题干编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①题干的第一个词不要挖空。从认知角度来讲,如此挖空会使考生感到较为困难。注意,这里指的是题干的第一个词,而非句子的第一个词。一个题干有一个以上的句子时,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词可以挖空出题。

②题干长度应该适宜。制定这一原则的目的是限制题干的长度,不在这类题上给考生造成较重的阅读负担,同时使考点突出。

③题干中语言的难度应当适宜。单项题题干中所用语言的难度应符合考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如果语言过易,考生都会解答,试题就没有任何区分度;如果过难,考生都不会解答,就会凭猜测答题,试题就不会有好的区分度。这样的试题就无任何效度可言。

④题干应创设一个语境以生成一个语法或词汇测试题。如果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或创设的语境过于单薄,就很难命制出试题,亦容易引起歧义。

⑤应尽力增加单项测试题的覆盖面。这一原则的意思是:在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应尽量不重复,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该部分试题的覆盖面,考查出考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B.选项

编写试题选项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①选项不宜过长。各选项必须尽量简洁、清楚,考点明确,使考生清楚考核的目的。

②词汇测试题各选项的形式、长度、难度应基本一致,目的是不让正确选项与干扰项在以上诸方面有任何不同之处。如果某选项过长或过短,形式或难度上不同于其他选项,就会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假如此项是错误选项,就会误导考生;假如此项是正确选项,就会给考生不该给的线索。此处所说的“形式”和“长度”实际上也适用于语法测试题。如:

例1:A.going B.on C.by D.for

────

例2:A.comfortable B.easy C.fast D.heavy

───────

例3:A.chapelB.classroom C.museum D.theatre

────

③干扰项均应有干扰性,但不可接受。任何干扰项都必须有一定的干扰性,使至少5%的考生选它。如低于这个百分比, 则是一个干扰性较低或没有干扰作用的选项,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每个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命题后应从各个角度观察,确保干扰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正确答案。

④干扰项中的语言形式应该是英语中存在的形式。如果选项中出现一些英语中不存在的语言形式,考生不用看题干即可排除这些选项,这些选项就起不到干扰作用,该题的考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另外,这类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也很差。如:

He______me he would come.

A.tells B.told C.telled D.telt

2)命制完形填空题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A.题材选择

完形填空题的选材与阅读理解题的选材有些不同。

①材料的难度应低于阅读理解材料的难度。做完形填空题时,考生需对文章的整体及细节有较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所选文章难度应略低于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

②应尽量包含要考查的项目(词汇、语法结构等)。完形填空考查的是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语法结构和篇章结构的掌握情况,因此选材时一定要注意文章中词汇、语法结构等的含量。

③上下文关系应较为紧凑。各类英语考试的完形填空均较明确地确定了inter-sentential试题的比例,因此所选文章的结构应该比较紧凑,以利于编制一些需根据上下文理解的试题。

B.短文挖空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①文章的第一句不宜挖空。短文的第一个句子起着让考生熟悉语言环境的作用,不应挖空。如果该句子是一个很长的并列句,可以考虑在后一分句挖空。

②各类试题应均衡分布。试题所考查的语言点应均衡分布。例如,介词和副词容易挖空,但该类试题在数量上应受到一定的限制。各类考试均规定了试题类型的比例,如20个试题中应有12个词汇题,8 个词汇—语法题。这12个词汇题应覆盖名词、动词、副词等,而这8 个词汇—语法题则应覆盖介词、代词和某些副词。总之,试题应该有较大的覆盖面。此外,对于单句层次、句子间层次和段落层次,试题也应该规定一个比例。

③试题在短文中应该均衡分布。短文中各空之间的距离应大致相当,不要出现有的两题之间相隔十几、二十几个词,而有的两题之间仅相隔两三个词。

④应尽力避免相互依存的试题。命题时应设法避免在两个关系过于密切的单词或短语上挖空,否则答错一题意味着两题全错;反之,答对一题亦意味着两题全对。这样,其中一个考点已基本发挥不了考查作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类相互依存试题在距离上一般都靠得太近。如:

Wait till you're more certain.It's better to be sure than

───── ───sorry.

⑤应尽力避免正确答案出现于短文的其他地方。如果确实不得不挖去某个词,而该词又出现在文章的其他地方,可以设法改掉另一个词,否则只能舍弃这个考点。

⑥挖空短语时应注意正确项与干扰项形式上的一致。考查对动词短语的掌握可以只挖空动词或只挖空动词后的介词或副词,也可以挖空整个短语。挖空整个短语前,应充分考虑能否找到三个同样结构的干扰项。

C.选项

编制完形填空题各选项应遵循的原则:

①正确答案必须是从短文中挖掉的那个词或短语,且必须为唯一正确选项。每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命题后应从各个角度观察,确保干扰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正确答案。

②干扰项必须有一定的干扰性。干扰项的选择应该有某些可靠的依据,应该属同一类型。例如,他们可属于同一语义范畴,在语法上属于同一词性,看起来似乎都可以填入空缺处。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结构也是选取干扰项的一种途径。有些英语水平稍差的考生往往搞不清英汉两种语言在一些语言点上的异同,而将汉语中的某些结构错误地套用到英语上。

③干扰项应该是正确答案的干扰项。干扰项绝不应成为干扰项的干扰项。有时,命题者设计一个干扰项后,会不经意地设计出两个意义上更接近于这个干扰项的干扰项。如:

A.consists(key)

B.composes(distractor for A)

C.writes(distractor for B)

D.expresses(distractor for B)

这样,三个干扰项几乎都失去了干扰作用;当然,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第二条原则,因为A与其他几项明显不同。

确实难以找到四个平行的选项时,可以设法找两对平行的选项。如果连两对都难以找到,说明该点不适于作为MC类试题的考点。

④干扰项不应相互包容。各选项不能互相包容,否则会出现正确选项空缺(包容项为干扰项时)或两个正确答案(包容项为正确选项时)的情况。如:

A.deskB.furniture

C.boxD.piano

四、阅读理解

1.考查要点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任何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都会有其中心内容,对其掌握情况可以反映出考生略读文章以掌握基本内容的能力。考查此类内容的题干通常为:

What is the major point discussed in the text?

What would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title for the text?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

What i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the last paragraph?

2)掌握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文章的主旨是靠大量的事实和细节支撑的,了解这些细节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之一。它包括what happened,why/how/where something happened等。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阅读文章时, 常会遇到一些未曾见过的单词或短语,但通过文中的其他内容,或称上下文,我们一般可以不太费力地知道其含义。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来认识生词的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一项主要内容。有时,也可以考查某些熟悉单词的生疏词义。如:

The underlined word“...”in the first paragraph probablymeans________.

The words“...”refer to______.

4)理解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结构,即各段、 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What does “it”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

5)依据短文内容和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有时, 叙述或讨论某一问题时,作者并不明确给出答案,这就需要读者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________.

On hearing“...”,the man was most likely to be________.

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作者往往期待读者读了文章之后能了解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态度。这些并非都在文章中明确表达出来,要靠读者根据文章的整体或部分去领会。如:

The writer writes this text to________.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__________.

It seems that the writer of the text was most probablysorry for the fact that________________.

2.素材选择

中学英语教材文章的编写选择适合中学生口味的主题。这也应该是阅读理解试题材料选取的依据之一。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除此之外的材料不能选取。

1)主题选取得当。不存在性别、城乡偏倚, 不要对考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专业性不要太强,对各类考生均公平合理。

2)文章语言地道,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3)语言难易适度,生词不宜过多。

4)文章长短适宜。文章太长,则需要修改的内容过多;太短, 则信息量太少,编制不出足够的试题。

5)文章内容恰当。不要太专业, 专业性的文章要求考生具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这无疑会提高试题的难度;如文章内容太少,过于浅显,则会使试题过易。

6)文章应自成一体。情景需明确,显得有头有尾。

3.题型选取

Short answer questions:考生读过材料后,提供给他一些问题,让其写出答案。其缺点是难以区分究竟考查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且评分主观性较强。

True/False:命题简单,但猜测率较高,学生得分不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Gapped text :根据上下文关系较为密切的短文中的若干句子或段落编制选项,另设计若干似是而非的干扰项。主要用于考查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NMET中的补全对话题。

Matching:阅读材料为两类信息,考生须依据要求进行搭配。如人物与要读的书搭配,人物与要去的地方搭配,人物与要找的工作搭配等。

MC items:这是目前阅读理解考查最常用的题型。

4.试题命制

该部分主要指的是MC类试题的命制。

1)编制题干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①题干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需要补全的句子。

②只要不是太复杂,题干应包容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避免各选项中内容重复。如:

The secretary suggested that he should___________.

A.walk to the theatre

B.take a taxi to the theatre

C.take a bus to the theatre

D.run to the theatre

各选项中的to the theatre均应移至题干中。

③题干不应过于简洁,否则限定不了或难以突出考点,容易导致内容混杂。如:

The girl is_______.

A.poorB.cleverC.lonelyD.hungry

因无限制,几个选项似乎都有道理,问题在于干扰性太差。

④应该尽可能避免带有否定的题干。带有否定的题干容易引起思维混乱和容易产生歧义。如:

According to the writer,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acceptabl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________?

⑤应根据阅读材料编题。考生如未阅读材料或未真正读懂,应不能答对试题。试题应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而并非对试题本身的理解。应避免考生凭借背景知识答对试题。如:

The tigers must be given_________.

A.meatB.fruitC.grass D.nuts

⑥题干应该能够引出几个可能的答案。

2)编制选项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①各选项的形式、长度、结构应基本一致。如在时态、语态、不定式、-ing形式、动名词、主动、被动等方面一致等。

②各选项不应相互包容。如:

例1:A.on footB.by bus

C.by taxiD.on foot or by bus

例2:A.on footB.by bus

C.by taxiD.both A and B

③各选项均应使用正确、地道的英语。

④正确答案一般不应是材料中的原句。这样做不易考查出考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并且会不恰当地降低试题的难度。当释义不准确,确实需要使用材料中的原句时,为避免给考生以暗示,各干扰项也应是材料中的原句。

⑤各干扰项均应有一定的干扰性。实际命题时,很难使所有干扰项都基于短文,如果某一干扰项稍稍偏离短文,但仍应与短文有某些关系,以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如各干扰项均偏离短文,说明该部分内容信息量太少,不适于命制MC题。

⑥选项中不应出现难以界定的词或词组。 此类词和词组指的是all/only/always/never和sometimes/usually等。

五、写作

1.考查要点

1)写出易懂的短文;

2)准确运用语法、词汇、拼写和标点;

3)使用某些句型和词组,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题型选取

句型转换:给出简单句,要求转换为疑问句;给出一个句子,要求转换为以某一特定词开头的句子等。

补全对话:指导语中给出对话梗概,要求考生据此补足对话中挖掉的几个句子。

翻译:段落或单句形式的英译汉、汉译英试题间接考查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改写短文(扩写、缩写):阅读与写作难于区分。

短文改错:考查了写作的许多要素,如词汇、修辞、结构等,但仍是间接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且许多人仍对其导向作用存有异议。该题型信度高,但效度差。

命题作文:给出一个题目。

指导性作文:这是目前各类考试中应用最广、口碑最好的写作测试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交际的真实性较强。

3.素材选取

提供给考生一个模拟的、符合考生年龄特点及生活背景的场景。为使评分客观、公正,为考生提供的情景及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应该清楚明了,绝不应产生歧义。

考生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应该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4.试题命制

命制“指导性作文”应遵循的原则:

1)提供给考生的模拟情景需真实可信, 要求学生写出的材料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模拟情景应符合考生的年龄特点, 应尽量是考生曾经历过的事情。类似“假如你刚刚乘飞机从英国归来”的命题就不妥。

3)不应考查考生“写作”之外的能力, 要求写的内容应是考生的生活常识;否则,考生可能会因不理解要求写的内容等非语言因素而丢分。

4)要求写作内容的难度与试卷其他部分的难度基本保持一致。

5)命题者命制试题后,应自己写出一份答案。 其目的是检查能否用已掌握的知识(词汇、语法、一般表达法等)写出限定词数的短文。

标签:;  ;  ;  

中级英语水平试题的设计与设计(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