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音乐弱势生学习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论文_董颖

音乐教学中音乐弱势生学习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论文_董颖

杭州市长青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任何一所学校和班级都存在音乐学习中的弱势生,特别是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后,在音乐学习中有一些颇为让老师们头痛的学生。目前在音乐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并产生了一些不良学习行为。关注他们的心理,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是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关键词:弱势生 心理表现 学习现状 转化策略

An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Music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Music Teaching and the Research on it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Hangzhou Changqing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一、现状分析

1.音乐弱势学生的心理表现

所谓音乐弱势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个体在音乐学习中行为、成绩、技能等多种指标低于同类群体的一般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这些学生往往存在这一下这些心理表现:

(1)胆怯心理:在学习过程中,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难为情、紧张、依赖性强。

(2)自卑心理: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弱势生对学习音乐感到自卑、为难、沮丧等。

(3)无所谓心理:认为上音乐课无所谓,不认真听讲,纪律散漫、我行我素。

2.音乐学习中弱势学生心理形成的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一是智力原因,接受能力较差,对音乐感悟理解能力较弱;二是性格原因,内向,孤僻、胆怯和害羞,不愿与大家一起唱歌练习,害怕同伴嘲笑、讥讽;三是学习态度,缺乏音乐学习动力,不与教师配合,认为自己音乐素质差,再努力也赶不上。

(2)家庭因素:由于这些学生的家长大都是体力劳动者,没有太多文化,或是很少接受艺术教育,传统的思想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根深蒂固,因此,家长也不太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所以,这些学生们在生活中通常不接触音乐,除了音乐课外,音乐对他们而言还是很陌生的。

(3)学校原因: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会对较为优秀的学生倾向和关心,而忽视了对弱势生的关注,造成这这些弱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渐渐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造成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情绪。

(4)社会原因:在重智轻音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升学、就业与音乐无关的大背景下,社会与家庭都不太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因而,导致这些学生认为,音乐学科是可有可无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音乐弱势生的转化策略

1.真情对待,加倍关爱,树立音乐弱势生自尊心

音乐学习中,演唱和技能的学习在他们看来都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表现也是极少主动参与音乐的教学活动,滋生了懒于动手动脑的毛病。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爱甚至偏爱“弱势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为他们提供简单的、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弱势生”接受不同程度的美的熏陶和启迪,找到归属于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尊心。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弱势生学习兴趣

为了促使他们尽快、尽早地转化,要从每个“弱势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第一方面注重对“弱势生”的心理辅导。其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寻找机会,多和这些学生谈心,了解造成暂时不能很好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客观原因和心理原因。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学过程中的鼓励、引导,以及争取家庭的帮助,改变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帮助“弱势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融入班级的集体中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第二方面加强对“弱势生”的学习辅导,课堂上的关怀和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后的个别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平时的辅导,针对“弱势生”的特点,让他们“笨鸟先飞”。这样,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对所学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学起来就轻松多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使“弱势生”也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3.提供机会,加强引导,提高弱势生自信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提高这部分“弱势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比如:一些学生长期以来上音乐课比较散漫,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到不知所答,因此,对音乐课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当了解这些弱势生的心理状态后,对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正确的课堂评价。让他们重拾自信心,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扬,使他们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课堂上对“弱势生”适时的提供有力机会,充分挖掘、捕捉他们每一个闪光点和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老师说的话他们就更容易接受了,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他们的转化就会更“事半功倍”了。

4.快乐参与,提高认知,培养弱势生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我认为:音乐兴趣的培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使学生把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先决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与自控能力,决定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相反,他们则会采取消极、敷衍的态度去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弱势生的好奇心,创设特定的情境,以“趣”激“奇”,并以好奇心为学习动力,推动整个学习过程。如:引人入胜的导入新课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之初抓住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再如:形象直观的教学用具,采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表情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弱势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应有的素养之一,每一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弱势生”的这种需求就更为突出,课堂中他们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关爱每一个“弱势生”的和谐成长是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吴少华 动画片与音乐教学——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途径新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5,(01)。

作者简介

董颖,1979,女,浙江杭州人,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董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音乐教学中音乐弱势生学习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论文_董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