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金营销模式解读_脑白金论文

脑白金营销模式解读_脑白金论文

解读脑白金营销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营销模式论文,脑白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背景

20年来,保健品行业一直在创造着财富传奇。太阳神、娃哈哈、昂立、三株、飞龙、养生堂、太太药业、红桃K、长甲集团、正大青春宝、绿谷集团……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其步入辉煌的第一桶金,都依靠保健品挖掘来的。他们创下诸多可圈可点的营销模式,并藉此创下营销奇迹。譬如太阳神在中国企业中第一个引入CIS、三株的农村包围城市、养生堂的概念公关营销、绿谷的新闻案例营销、巨能钙诊断式营销、夕阳美工作站整合直接营销……在保健品行业丰厚的利润吸引下,保健品企业创下的创新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远非其他任何行业能够比拟。

但中国保健品的“短命”也是有目共睹的。这种短暂的辉煌难免使广大消费者对保健品产生质疑,加之舆论炒作,保健品行业曾一度声名狼藉,陷入历史发展最低谷。

史玉柱与他的巨人集团也概莫能免。时间回溯到1997年,巨人飓风般的倒闭之后,史玉柱痛定思痛,决心要从保健品业重新爬起来。1998年,经过一年的摸索,一种新的保健品———“脑白金”凸显于人们面前。至2000年,脑白金的年销售额即达到12亿元!

如此少的启动资金有如此业绩,这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背后有什么内在逻辑?

不少业内人士将目光瞄向了脑白金营销研究,褒贬不一。吴晓波在《大败局》中说:脑白金“在中国乃至世界营销史上均是一个十分罕见和怪异的个例”。也有不少人著文对脑白金的种种“战术”进行剖析。

笔者曾经在上海健特策划部工作一年多时间,期间曾当面聆听史玉柱先生对脑白金渠道、促销、管理等种种营销战术的分析和解释,并致力于中国企业营销的研究。我认为:脑白金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更有借鉴意义的不是其的战术,而是指引脑白金成功的战略思想。

如果我们了解了营销的实质,了解了当时的市场状况,就会知道在脑白金“怪异”、“罕见”的背后,其实是有形无形中指引中国众多企业成功的共同法则。

原则一: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

这是促成脑白金神话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脑白金的创新是深入的、

全方位的、非常彻底的。从产品配方、促销手段、广告投放、渠道控制、分支机构管理等众多方面;脑白金全部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而创新带来的差异化,则成了脑白金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1.产品创新:复合配方巧造壁垒

脑白金申报的功能是“改善睡眠、润肠通便”。但认真考证一下,就会发现,支撑脑白金的产品概念是“脑白金体”。脑白金的宣传材料《席卷全球》中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的核心是脑白金体,其分泌的物质是脑白金,为人体机能的最高主宰。脑白金只能在睡眠时候分泌,睡眠不足导致脑白金分泌不足,从而导致人体衰老,影响各种机能。这个理论因为有了脑白金体的支撑,脑白金改善睡眠的功能很自然地扩大到了延缓衰老、提供性能力、防止心脑血管病等众多利益点上。虽然利益点众多,但因为是从一点引出,脑白金的理论显得说服力很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营销实效也非常好。

但这个理论实际上存在非常大的纰漏,因为脑白金润肠通便的功能依靠的是含有山楂、茯苓、低聚糖等原料的口服液。显然大脑中的“脑白金体”是无法分泌山楂、茯苓和低聚糖的。既然口服液破坏了脑白金的理论,为什么脑白金还要加上口服液呢?这个看似瑕疵的“缺陷”,其实是为了制造壁垒、拦截竞争对手跟进。道理非

常清楚,如果巨人在宣传中强调其促进睡眠的主要原料Melatonin,那么巨人开拓出来的市场,很快就会被跟进的竞争对手通过市场细分、价格战,最终抢掉其部分市场。作为市场教育者,肯定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巨人采取的对策是不宣传MT,而是为MT起了个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中国名字“脑白金”,并把“脑白金”注册为商标。所有的宣传都围绕商标进行,一旦竞争对手在宣传中提到脑白金,就会遭遇

法律诉讼。于是商标成了第一道保护壁垒。

即使不强调MT,宣传注册商标“脑白金”,那么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跟进———如果都是简单的胶囊,因为产品形态雷同,在竞争对手的宣传攻势下,消费者很快就会意识到产品是一样的。这样价格战、市场细分同样能夺取脑白金的市场份额。

怎么办呢?巨人的策划人员决定采用复合包装,在产品形态上做到了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加上口服液后,消费者就会明显感觉到和单纯胶囊的产品存在差异;当竞争对手试图说服消费者两者成分一样的时候,因为感受到的产品形态截然不同,就很难获得购买者的认同。就这样,脑白金通过商标保护、产品形态创新等形成了脑白金的两重保护壁垒,始终将自己教育出来的市场牢牢掌握。现在全球MT销量的半数以上为脑白金占据,这种局面是产品创新的直接后果。

2.促销创新:登峰造极的“新闻广告”

脑白金面世的时候,保健品行业刚刚遭遇“三株垮台”、“巨人倒闭”的连环事件。整个舆论界、消费者对保健品行业的信心自“鳖精”之后,第二次陷入低谷。

因为消费者对保健品信心不足,这时候传统的营销手段———报纸广告、电视广告促销效果非常差。传统的广告轰炸已经难以奏效。应该怎样去说服消费者呢?

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巨人决定选择在报纸做“软广告”,也就是新闻广告。在报纸上刊登新闻广告,早在上世纪80年代“101毛发再生精”就成功运用过,家电企业海尔等也一直在用,这并不是脑白金的创新。脑白金的创新之处是它将新闻广告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脑白金早期的软文《98年全球最关注的人》、《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两颗生物原子弹》等新闻炒作软文,信息量丰富、数字确切具体、文笔轻松夸张、可读性极强———在1998年的时候,读者还习惯看报纸上僵硬模式化的新闻报道,他们看不出那些软文是脑白金的广告,而错以为是科学普及性新闻报道,甚至一些媒体编辑都上当了。

脑白金的新闻广告在南京刊登时,没钱在大报上刊登,就先登在一家小报上,结果南京某大报竟然将脑白金的软文全文转载。脑白金软文的质量,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登峰造极的新闻手法,让消费者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接受了脑白金的“高科技”、“革命性产品”等概念。

脑白金在促销方面的创新,无疑是非常引入注目的,以至于很多企业都以为脑白金就是依靠单纯的广告炒作起来的。而实际上,即使在渠道管理、财务控制上,脑白金也有颇多建树。

3.渠道管理:让经销商成为配货中心

脑白金启动的时候,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渠道策略。脑白金在省级区域内不设总经销商,在一个城市只设一家经销商,并只对终端覆盖率提出要求。因为不设总经销商,就让渠道实现了“扁平

化”,尽管公司内部办事处分为省级、地级,但各地方经销商相互间却没有等级之分。将一个经销商的控制范围限制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防止了经销商势力过大对企业的掣肘;另一方面一个城市只设一家经销商,保证了流通环节的利润,厂家对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因此变得更加紧密。

在功能分配上,经销商只负责铺货、配货,其它的终端包装、终端促销、广告投放等,均由脑白金设在各地办事处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经销商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实际上仅起到一个配货中心的作用。

脑白金在进入某一市场之初,还采用倒做渠道策略,即先在报纸上投放广告,让消费者到终端点名要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渠道开拓、铺货难度。脑白金的现款现货政策,也和倒做渠道策略有关。

4.管理创新:财务扁平化控制

在巨人脑黄金时代,巨人采用的是分公司制度。各地的销售分支机构均有财务权,现金流需要经过分公司。以经销商的回款为例,回款必须先经过分公司,然后才能回到总公司。这必将降低现金流转速度,同时还会引发携款潜逃、分公司人员和经销商勾结制造坏账等问题。巨人集团垮台,部分原因就是现金流困难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很多销售分公司经理哗变,截断了公司的现金流。虽然巨人集团空有3亿多的应收款,但依然于事无补,几乎一夜之间,巨人集团就土崩瓦解了。

脑白金启动后,为了杜绝分公司财务独立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再设分公司,而只设置办事处。因为办事处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独立财务权,公司货款流程中间减少了分公司环节,直接由经销商打款给总部。这种企业结构设置大大加快了现金流转速度,还杜绝了分公司人员携款潜逃、制造坏账的可能。

在分公司制度下,分公司的费用控制管理难度很大。脑白金则采用了纯粹提成制来控制费用———根据办事处销量、完成任务情况等,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其行政费用,办事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样就很容易地控制住分公司的费用(这种方法弊端也很大,主要的弊端是,办事处负责人手中的大量提成,可能会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补贴经销商冲货、降价,从而冲垮产品的价格体系)。

在广告费用控制上,总公司统一为各办事处规定当地媒体折扣率(比较低),要求办事处经理必须按照总部规定的折扣率和媒体达成协议,不足部分要

由办事处的提成来支付。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媒体成本。而在媒体费用现金流向上,因为广告合同统一由总部签订,费用由总部直接划拨给媒体,办事处并不能接触到现金,也大大降低了办事处利用广告赚取回扣的可能性。

在脑白金的管理创新,其本质是财务控制方面的创新,即通过总部直接和经销商、媒体对接现金来往,砍去了销售分支作为现金流转中间站的作用,从根本上避免销售分支可能带来的“携款潜逃”、“挪用公款”等财务问题。

在对经销商的政策上,脑白金采用现款现货,加快了现金流转率(这种极端的策略是中国企业缺乏信用的明证,虽然非常安全,但却是以牺牲经销商利益、降低销售额为代价的)。这种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和联销体是不能分离的,两者相辅相成,现在已经成了很多

消费品企业的主流模式。

原则二:集中优势兵力

众所周知,史玉柱是毛泽东思想的狂热崇拜者,在营销战中他一贯采用毛泽东的作战思想的,其中最关键的一条

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这个原则,史玉柱曾多次在营销会议上强调。员工们总结的“史玉柱营销法则”中有六条:

其中第一条是第一法则:“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否则很难长久,很难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

第二条是重点法则:“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必须有一个重点,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做重点地区,使用重点手段,做深做透。一个企业资金实力再雄厚,也只能在几个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上下功夫,如果没有重点平均用力,必然会失败。”

第六条是品牌延伸法则,既“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品牌不能乱延伸”。史玉柱营销法则六条中间,上述三条都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具体化。可见史玉柱对集中优势兵力原则的重视。在脑白金的营销上,这条原则更

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1.“滚雪球式”的扩张方式

脑白金在启动市场期间,不是大面积启动,而是以点带面。在试销找到成功营销模式以后,市场讲入快速扩张阶段。但这时候,史玉柱仍然强调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以福建省为例:当时总部只派了一个销售经理到福建,总部提供的启动资金数目不详,但不会超过20万元,因为全国还有很多省要启动市场。用这么少的资金怎么启动全国市场呢?只有遵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原则”。

该省的办事处经理接到任命后,先到漳州开拓市场,开拓漳州成功后,利用漳州赚来的钱启动厦门市场,然后逐渐启动福建各个城市。这种启动市场的方法,先集中全部资金于一个城市,然后再逐步扩张,虽然启动速度比较慢,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营销目标实现。我把这种模式叫做“滚雪球式”扩张方法。

2.简化管理,专注策划

1999年脑白金在南京办公的时候,一度公司只有10个人左右,却要管理大半个中国的脑白金销售,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是事实。

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当时脑白金的市场在快速膨胀,每个月销售额都在上涨,士气很高。但最重要的还是脑白金独特的管理方法。前面已经说到,脑白金采用的是区域市场分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总部出了考核销量、考核价格、终端等,对于办事处的人事、财务等管理基本上全部不加干涉。这样总部的职能就变得非常简单,它不是一个管理中心,而只是一个单纯的结算中心和策划中心。

因为脑白金把大部分的管理职能都“打包”给了省级经理,总部有限的人手,只需要做好结算和策划。所以10个人也能顶起半个中国的市场。时过境迁,脑白金搬到上海后,因为公司的管理办法本来就是战时体制,不适合和平时期,产生了很多问题。为了应付这些问题,加强总部对各销售分支的考核,总部的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上海人员达到100多人,市场管理中心人数就达到30多人。

史玉柱也常常感慨,为什么南京时候公司战斗性那么高,到了上海却显得机构臃肿,而市场却总是问题不断。原因大概就在于脑白金的战时管理体制,虽然短期内效率很高,但进入稳定期后,其粗放简单的管理模式反而会降低组织效率。

3.巨额广告炸出礼品概念

脑白金转变成礼品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提出来的,当时资金不足,随便请了老头老太太花了5万元拍成了第一个送礼广告。播放后,销量立即急速上涨。他们发现保健品作为礼品的市场机会后,立即调整枪口,从功效宣传为主转入礼品宣传为主。

2000年脑白金销量超过12亿元,其中礼品的贡献可能在50%左右。到了2001年,脑白金礼品的销售额则超过了预计市场销售。这么高的礼品比例靠的是什么呢?广告轰炸。

史玉柱的“要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否则很难长久,很难做得好,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开始发挥效力了。为了能够成为第一,脑白金在送礼广告上投入了巨额广告费(由于脑白金的销售额很大,广告占销售额的比例仍在合理范围)。所以每到过年、过节,脑白金的“收礼只收脑白金”就会看得电视观众直反胃。因为打得太多,又总是简单重复,连史玉柱自己都说老头老太太的送礼广告“对不起全国人民”。

这种策略虽然为脑白金引来满天非议,但实施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广告投放集中、诉求单一、强度非常大,脑白金占据的送礼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其他保健品的份额。

4.“我只做策划工作”

史玉柱复出以后,曾经不止一次对媒体说:“在上海健特,我只担任策划总监。”实际上,史玉柱在上海健特也确实只负责策划工作。因为公司结构已经成形,诸如财务、人事、行政管理等诸多事情,史玉柱几乎完全放手,由几位副总裁完成,自己一心做策划和投资。

在上海健特,不管史玉柱多忙,每月一次的营销会议,他都要亲自参加,和省级办事处老总们沟通对于当前阶段的销售形势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鼓励省办事处老总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看法,然后史玉柱一一解答,务求解除包袱、统一认识。如果方案多数人不同意,史玉柱也会撤回方案重新修改。

原则三:低成本快速扩张

脑白金创业时期的启动资金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启动资金数量也有多种版本。有种说法号称50万元,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但不管怎样,脑白金的启动资金都不会是一个大数目。而这笔数目不大的资金,在两年的时间内,竟然基本上启动了全国市场,实现了12亿元的年销售额,不能不说是一个营销奇迹。脑白金的成功集中体现了“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原则。

为了能够低成本快速扩张,史玉柱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在脑白金启动时期的种种行为上,不难发现其踪迹。

1.试销用了一年时间

脑白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健特公司进行过很长时间的试销工作。为了找到一个成功的营销模式,史玉柱率领部下探索时间超过了一年。试销工作先后在武汉、江阴,常州等地进行,其间尝试过种种办法,网上有种说法脑白金甚至尝试过学习安利的传销模式。试销的过程中,连产品的剂型也做了重大调整。脑白金的剂型最初只是简单的胶囊,后来在试销中发现,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放在手上沉甸甸”的口服液,因而脑白金增加了口服液,变成了胶囊和口服液的复合包装。结果不但适应了消费者的偏爱,独特的复合包装产品形态还对跟进产品形成了竞争壁垒。为什么脑白金这样重视试销呢?道理很简单,成功的试销能够大幅度减低营销成本、加快市场开发进程,试销是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必由之路。正因为这样,史玉柱带领部下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试销工作。

2.为什么用新闻广告

脑白金启动市场期间,最重要的促

销手段就是在报刊上刊发新闻广告,为什么要采用新闻广告呢?首先是为了增加广告的可信度,但归根到底,却是为了降低促销成本。

为了降低促销成本,就必须增加广告可信度,增加广告的杀伤力,提升促销效果。为了做到这些,在当时的市场状况下,也许新闻广告是最好的选择,也许是惟一的选择。

实际上,广告投放后,市场反应也确实非常理想。脑白金的很多地方启动时,往往广告投放的头一个月就能达到1:1的投入产出比例,第二个月就能盈利。这种促销手段成本之低、效果之好,令人叹为观止。

3.承包制控制成本

有销售分支的公司都存在着控制分支费用的任务。“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很多时候销售分支的费用很难加以有效控制。但如果不加控制,那么公司的利润就会被种种“跑冒滴漏”的现象侵蚀掉,一个运行健康的公司也许能够经受得住这种侵蚀。但在启动之初,脑白金是没有实力为这种行为买单的。

如果无法控制销售分支的费用,不能低成本运作销售分支,脑白金就无法快速启动全国市场。为了控制销售分支的费用,史玉柱的对策是采用完全的销售大区“分封制”———销售分支机构的费用除了部分终端费用,其它的费用全部来自固定比例的销售提成,销售办事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种措施彻底解决了销售分支费用无法有效控制的难题,从而脑白金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快速扩张市场。

但简单有效的方法,也往往是副作用很大的方法。正如笔者在《销售分支:脑白金需要“易筋经”?》中所分析的那样,时至今日,脑白金的提成制已经成了破坏公司价格体系最有力的武器(因为是提成制,销售分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可以动用提成,补贴经销商,进行冲货、降价等破坏价格体系的行为)。

同一种政策,在启动时期是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利器,但在公司进入稳定期以后,却成了公司的不能承受之重。由此可见,营销无定势,只有不断变化、创新,快速适应形势,才能持续成长。

我们向脑白金学习什么

从2000年脑白金横空出世,销售额跃居保健品年度冠军以来,伴随着史玉柱还钱、连续两次在中央电视台“对话”,吸引了大量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炒作,脑白金成了营销界关注的热点。众多企业家对脑白金的成功敬仰、敬畏,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从上海健特走出去的策划人很受其他企业欢迎。然而这些带着脑白金“真经”的策划人,服务其他企业的结果大多不佳。史玉柱曾为此笑谈:“我们策划部出去的人,做人家的产品成功的很少,这说明我们的营销能力并没有人家认为的那么好。”

失败的企业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企业家、很多在健特出去的策划人,都在简单照搬脑白金的战术———脑白金的软文效果好,就写软文;脑白金炒作潮流,就照搬炒作试图形成风潮;脑白金策划部有很多文案,就照搬脑白金的策划部模式。然而中国市场在急速变化,两三年间,市场环境可能已是沧海桑田,邯郸学步,何以制胜?

标签:;  ;  ;  ;  ;  ;  ;  ;  ;  

脑白金营销模式解读_脑白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