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李菊梅

(甘肃省民勤县幼儿园,甘肃 民勤 733399)

摘 要: 为了促使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幼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引导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文章主要围绕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该种教学方式下,能够将单一的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需求。基于此,为了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文章针对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信息化教学的资源环境

所谓的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利用当下一切的信息资源,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丰富信息资源至关重要。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说,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对硬件设施建设形成了重视,忽视了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完善。基于缺少完善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以及资源创新性较差的问题,最终致使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硬件资源的使用率不断降低。为了有效解决该种问题,教师就应该从当下信息化教学的资源需求为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与其他幼儿园的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为促使信息化教学的软件资源环境不断优化加油助力。而对于幼儿的教学资源库来说,主要涵盖了各学科教学的设计工作、书籍、影片的保存等,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才能在方便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打开教师的视野,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支撑。最后,为了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优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幼儿园还可以融合家长的力量,引导家长及时地掌握园区的最新动向以及幼儿的学习情况,加强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促使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为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能有效促使家园共育平台的搭建,为教师与家长的共同进步,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创新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式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创新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式至关重要。首先,丰富培训内容。在当下教师培训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就是集中式的培训方式,对于教师信息化水平集中式培训方式来说,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培训时间较短,对象较多,缺少较高的针对性等,并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为了解决该种问题,一方面,培训应该围绕教师培训需求为中心。简单来说,就是在正式培训之前,结合政府部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幼儿园实际的教学需求以及幼儿教师个体的需求为重点,展开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这种明确培训目标,满足教师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培训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设计好培训的内容,引导幼儿能够自主的选择培训内容,激发教师参与意识。除此之外,还应该创新培训方式。为了吸引教师能够全面参与,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不容忽视。基于当下单一专家讲述的培训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深入学习,而且充满形式化的培训方式,必然达不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为了提升培训的效果与效率,就应该围绕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丰富培训方式,可以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学好信息化教学方式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线上教育,做好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践工作。

三、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主体

在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后,便需要评价主体依据标准对幼儿教师进行评价。当前,在评价或者是考核幼儿教师能力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自我评价或者是领导评价,该种方式下,不易看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了赋予评价工作更多的公平性以及合理性,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主体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可以通过走访、评定量表,或者是借助微信群等方式,引导家长自己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来,以便多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矿体长度能反映矿体赋存空间的分布状况[4],矿体的长度的双对数图可分为2段(图4),其对应的D值分别为0.16889、2.19450,表明矿体具有两种就位空间,层间滑动剪切带和区域性断裂旁侧次级脆-韧性剪切带。结合矿体的特征,产于层间滑动剪切带中的矿体长度分维数为2.19450,产于区域性断裂旁侧次级脆-韧性剪切带中矿体长度分维数为0.16889。D值越小,矿体长度差异性越大,空间分布越不均一[5]。

简而言之,幼儿时期的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教师为了做好该时期的教学工作,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方式。而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人物,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才是学前教育迈向信息化发展方向的保证。基于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文章主要围绕策略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促使我国幼教事业迈向稳定的发展方向[2]

上述的研究结果以及牧羊有限公司的实践结果都表明了:在生产膨化沉性料的时候,增强调质效果能够带来比增加膨化机的剪切程度更好的饲料水中稳定性。如果从淀粉糊化的角度来思考该结论,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朱书慧,汪基德.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40.

[2]刘丹,刘凤娟.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58.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2019)33-0173-01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6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李菊梅(1973.7—),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课题项目: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 年度专项课题《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186230063。

标签:;  ;  ;  ;  

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