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对策陈凡凡论文_陈凡凡, 陈阳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探究了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者,分析小儿发病原因,并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记录患儿在治疗期间身体变化情况。结果:90例患儿中有64例治愈,2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56%。结论: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在治疗该疾病时首先要明确患儿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患儿恢复健康,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治疗对策

在小儿疾病中,腹泻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腹泻,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发病原因比较多,在实施临床治疗时存在有一定的难度,持续性的慢性腹泻将会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等多种不良症状,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和成长。部分慢性腹泻患者还存在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这种症状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了营养补给效果。因此,针对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及时找到发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就显得极为极为重要了,其是帮助患儿恢复健康的关键所在。其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者,其中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36例,患儿年龄在7个月到3岁之间,所有入选患儿均被临床确诊为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症状,排除生理性腹泻患者。

2、诊断方法

针对入选患者需要实施粪便菌群比例检查,通过检查患儿粪便涂片中细菌群落的情况、细菌综述、革兰阴性菌等细菌的比例以及优势菌群的变化情况,特征性细菌的粪便菌群报告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患儿的食物过敏原进行测定,对血气等进行分析,按照试剂盒中的操作做好各项基础测试工作,主要测试的食物类型有牛奶、鸡蛋、牛肉和大米等。

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患者粪便肠道菌群的分类进行判断,其中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正常、轻度肠道菌群失调、中度肠道菌群失调和重度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正常表现为细菌总数处在正常范围内,同时革兰阳性杆菌数量多于革兰阴性杆菌,没有酵母样菌群,但是存在有少量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轻度肠道菌群失调表现细菌总数比较低,但是各项指标仍处在正常范围内,革兰阳性杆菌相较于正常来说有所减少,革兰阴性杆菌数量有所增加;中度肠道菌群失调,细菌总数相较于正常时明显减少,阳性革兰杆菌显著减少,阴性革兰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同时革兰阳性球菌显著增加,部分患儿体内出现了少量的酵母样菌。重度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细菌总数低于正常标准值,几乎无法检测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杆菌,以酵母样菌和葡萄球菌为主。

与此同时,按照试剂盒中显示的数据标准划分患者的敏感度,其中分为阴性、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重度敏感四种类型。

二、结果

1、检查结果分析

2、治疗方案

针对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症状在治疗时首先需要明确患儿的病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治疗时应当以腹泻为主,然后结合乳糖不耐症状,辅以支持营养疗法对症治疗。对于大部分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者来说,其往往存在有严重的脱水症状,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者是酸碱失衡等不良症状,这些是治疗期间应当重点纠正的症状。同时,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乳糖不耐受,可能存在有低蛋白血症,在必要情况下需及时为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患儿长时间的腹泻,还将会对其肠道和肠黏膜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当给予患者肠黏膜保护剂。对于小儿来说,在治疗期间使用各类抗生素必须要慎重,除非已经确诊患儿出现慢性腹泻是由败血症、皮肤以及肛周感染引起的,否则不能使用抗生素。针对乳糖不耐受患儿,则需要做好各项营养支持工作,可以结合乳糖不耐受轻重程度,给予不同的配方奶,安排其使用不添加乳糖的食物,注意检测和观察过敏反应,避免治疗不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3、治疗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90例患者中,治愈的共有64例,患儿的大便形状及次数恢复到患病之前的状态,在对粪便菌群情况进行检查时,各类菌群的比例达到正常比值,各类不良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22例,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大便次数相较于病后出现了明显改善,大便形状基本恢复正常,检查时发现各类菌群比例基本正常,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4例,即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反而出现加重趋势。

三、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慢性腹泻常常伴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慢性腹泻患儿的乳糖酶活性低。乳糖属于双糖接受,其在患者体内吸收主要借助的是乳糖酶和水解酶,将其溶解为葡萄糖以及半乳糖而逐渐被人体所吸收。但是如果患者体内缺乏相应的酶,那么没有被及时分解的乳糖就将会在患儿的肠道内停留,因此导致患儿体内电解质向肠道进行转运,导致肠道内部的就液体增多,最终患者出现一系列水样状的腹泻。同时,乳糖还将会产生大量乳酸,进一步加重腹泻。临床上相关研究表明小儿慢性腹泻病的发病主要与肠黏膜损害、免疫功能低下等存在有一定联系。所以说,在治疗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除了要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下进行对症治疗外,还需做好患儿肠黏膜保护治疗工作,做好膳食脱乳糖治疗。如在牛奶以及母乳中乳糖的含量比较高,对于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患者来说,其实际上是不宜进食这一类食物的,因此在临床时,必须要注意科学控制饮食,在治疗期间,可以安排患儿服用无糖奶粉。

总之,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的发病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时,必须要对症治疗,仔细诊断,既要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同时还需主要保证小儿营养的均衡,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儿童乳糖不耐受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陶东亚,苏述平.现代医药卫生. 2018(06)

[2]莫让乳糖不耐受漏诊溜走[J].子非.江苏卫生保健. 2018(05)

[3]发育型乳糖不耐受症1例[J].刘欣竹,王君,郭亚楠.中国医药导报. 2016(08)

论文作者:陈凡凡, 陈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小儿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对策陈凡凡论文_陈凡凡, 陈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