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相互关系论文_王佑琴

浅析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相互关系论文_王佑琴

摘要:会说便会写,会写也必须会说,口语交际不是单纯的“说话”,写作也并非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完美的口语交际课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口语表达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书面作文为口语交际提供方法、技巧,二者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作文能力;相互关系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编排上,每个单元的最后一次教学内容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由此可见,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综合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并不等同于简单的说话,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而“听话、说话”,人为地把听、说分解,或单纯的“听”(如“听广播”练习),或单纯的“说”(如“看图说话”练习),训练中有时是“自听自乐”,有时是“自言自语”,既缺乏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又构不成一定的交际环境,所以只能是一种单向自我式的静态语言实践。因此,口语交际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原来的听说训练都是一人说众人听, 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往来交流, 参与口语交际的人, 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要适时接话, 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 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更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求学生的主题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2.口语交际比听说更有实用性、规范性。原来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随意发挥更重要,口语交际则不一样, 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 训练的形式是当面交谈, 学生在课堂上,要求表达得体、规范,有条理性与逻辑性,颇有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全面的表达能力,既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 说话时应该考虑语言、情感等因素。而不能想说什么说什么,所以口语交际需要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达情意等能力的培养。

二、写作教学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写作,虽然作文课上,教师常常强调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思考生活,多注重情感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面临作文话题,依旧无话可说,无字可书;要么不会规范使用书面用语,思维逻辑混乱,无法抓住中心。而常规作文的特点是:

1.有中心。注重作文的中心是否鲜明、深刻。

2.有选材。文章是否具有说服力,要看选材是否得当,是否具有典型性。

3.有结构。注重文章的开头结尾是否照应,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有表达方式。文章包含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方式。不同的文体包含符合自身的环境。例如,说明文有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做阐释、列图表、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小说有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要素;散文一般形散神聚,语言优美动听;议论文则围绕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展开。

写作教学的特点有很多,关键抓住主要的、突出的、与众不同的进行论述,才能起到好的表达效果。由于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也有相通之处,一“说”一“写”,即拥有思维能力,也具备表达能力,二者并驾齐驱、相互促进。

(1)口语表达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就是对外界事物不断地探究的过程,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我为主要方向。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思想、情感,当他们渴望急于把这些体验、情感告诉他人时,作文就成了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口语表达可以为作文提供思路、素材,如果在作文之前,都让学生先想,把所见所闻变成所思所想,学生就会有一个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想清楚了之后,让学生把它说出来,先说清楚,然后写到作文本上,这样就水到渠成。

例如,在学习《感受自然》时,学生初步能体验到的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让学生先自由讨论四季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在表达的过程中,有人可能关注虫鱼鸟兽,有人可能关注风雨雷电,有人可能关注生命更替,有人可能关注心灵呼唤,互相聆听、打开视野、拓宽思路,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挖掘所感所悟,想象力越丰富,思考方面越多,最后的作文内容越丰富,越能吸引读者。从而自然解除了学生作文中因无话可写而瞎编乱造的尴尬局面,因为要他能说,就表明他在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那一次次口语上的交际,思想上的碰撞。

(2)书面作文为口语交际提供方法、技巧

初中学生往往语言匮乏,口语表达能力是有限,平时学生在一起谈天说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要求而总能海阔天空,无所顾忌,一旦让他们在正规场合上说,就会显得很吃力。究其原因,除了畏惧心理作怪之外,更多的恐怕还是缺乏词汇和表达技巧,不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语法的规范性。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多数羡慕别人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当他渴望表现自己,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时,语言成了他们模仿的重要标志。这就必须注重遣词造句、句式选择、修辞手法等表达技巧方面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只有在书面作文中更容易掌握。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师虽然没有限制演讲内容,要求脱稿,但是学生还是会在准备的过程中,写成文字的形式,反复阅读,加强记忆,最后转述给大家。“负荆请罪”的故事原本只需要介绍廉颇因不满蔺相如位高于自己,对蔺相如恶言相向,当他得知蔺相如“先国家后个人”的政治远见时,自愧难当,于是负荆请罪,渴望被原谅。学生为了将故事变得栩栩如生,必定会对枯燥的故事进行润色,如廉颇的小人心理,蔺相如的大将之风,廉颇请罪时的神态,蔺相如原谅时的心理,甚至可以加上肢体动作,原本简单的故事,在学生的表演之下,生动活泼。而这一切都需要提前用文字进行书面记录。再譬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如果没有书面作文中的标点符号,就无法向人们传达主人的观点,交往中就更无法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

三、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相辅相生

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也可以有机整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的展示。“云对雨,雪对风,落霞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岭北对江东……”经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培养,学生一定会注重表达的逻辑与关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一口语交际课实际上都是一次口头作文,要求学生先想,想好再说,然后在写,最后呈现出来的成品实际上也就把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上的所思所想,整理好思路,运用好表达方式,斟酌好语言,从而转述在作文本上。通过一堂口语交际课,使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写作能力得到训练,一举多得。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不仅仅要体现其工具性,人文性也同样重要;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商,情商也不容忽视。语文教学只有将口语交际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创造型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

论文作者:王佑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浅析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相互关系论文_王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