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论文_马丹丹

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论文_马丹丹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残疾人联合会 山东省 272300

摘要:残疾人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是彰显爱心和社会公平的事业。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工作的 管理,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通过真实、完整和富有个性的档案管理工作,为残疾人负责、为残 疾人服务,能够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很多弊端,本文着重探讨当前信息化背景 下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

导言: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是残疾人在康复医疗、特殊教育、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形成的文件资料,是残疾人重要的信息资 源。残疾人档案属于重要的民生档案,认真做好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是残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残联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衡量残联管理水平的重 要尺度。残疾人档案,涉及面广,包括残疾人就业档案、培训档案、康复档案、残疾证档案、优秀人才档案等。管理好残疾人档案不仅是残 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也为残联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为科学决策、残联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有利依据。同时,为日后 查询提供了方便。第二代残疾证早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无论残疾人走到哪里,只要上网查询个人档案就一目了然,省去了残疾人因残疾证 丢失而重新去医院体检的烦琐手续。

2残疾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主体职能不足,没有将残疾人档案纳入残联档案部门的职责之中。残联系统的档案部门是残疾人档案管理的主体,肩负着残疾人档案的登 记、保管、统计、编研等各项管理责任。然而,一些残联档案部门只是建立了残联机关公文档案及干部人事档案,而没有开设残疾人档案的 科目,没有把管理残疾人档案当作自己的职责。

2.2分类不够清晰,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残疾人档案管理体系。残疾人档案具有独立的体系特征,应设置明确的门目及类别,应有清晰的界定 标准。然而,现实的残疾人档案管理体系分类设置不够清晰,一些残疾人档案散落在其他档案体系中。例如,没有设置残疾人医疗档案,而 残疾人作为病人只有医院的病案;没有设置专门的残疾人干部档案,而残疾人作为公务员只有干部人事档案。

2.3残疾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运用,但还没有在残疾人档案 管理工作中运用。目前,我国只有新的二代残疾人证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其它资料的形成仍是手工操作,无纸化阅档基本没有实施,这样既 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又影响工作效率。

2.4档案利用工作水平较低。就目前而言,残疾人档案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残疾人的档案收集范围比较单一,仅限于个人自然情况,缺乏 系统性、分类性、连续性和专业性,致使利用受限,查找不便,影响了残疾人档案社会作用的发挥。

2.5思想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残疾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残联系统的工作人员存在着档案意识淡薄,忽视对残疾人档案管理的问题。一些 同志只重视能够让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具体业务工作,热衷于开展各种给钱给物的残疾人帮扶项目。然而,对残疾人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却重 视不够,有的认为残疾人档案管理不是着急的事情,不需要马上去做;有的认为即使建立了残疾人档案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有的认 为残疾人档案可有可无。

3保障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的措施

3.1切实推进无障碍信息环境建设

在英国禁止歧视残障人士的法案生效后,英国各公共档案馆为残障人士提供的阅档服务有了极大改善,尽可能地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让他 们能像健全人一样使用各种设施。一些地方档案馆扩大了阅读机和缩微胶卷的阅读屏幕、提供放大设备,或根据需要将一些档案改录为录音 磁带。对于听力有障碍的读者,在报告厅和公共会议室、阅档室安装了音频环绕设备。这些措施保障了公民档案信息权益落实到实处,受到 了阅档者的好评。

我国档案机构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最大限度为残疾人的档案利用提供方便。残疾人群体利用率较高的纸质档案,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录音档 案、盲文档案,放大档案复制本的字体,或提供详细的语音说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各档案机构的网站上可以参考残疾人联合会网站设计,设置特殊的残疾 人专用语音页面。档案机构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无障碍信息环境建设。

3.2社会公益组织与档案部门携手合作

英国一些档案馆曾与英国国家皇家盲人研究所(RoyalNationalInstitutefortheBlind)合作,专门为档案工作人员开设“关于档案馆、图书 馆、博物馆如何为视力不便人士服务”的培训,从专业角度提高服务水平。档案机构可以尝试对外建立合作,如红十字会及其他NGO组织,培 训专门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通过手语为聋哑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提供档案递送服务,为不便出户利用档案的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可以采用电话、邮件、网络等多种档案利用服务预约方式,让残疾用户提前预约相应的志愿服务,档案机构合理安排志愿者为其提供 帮助,提高志愿者的利用率。如成都市房管局档案馆已全面开通“档案查询网上预约”平台,市民可预约申请档案馆所有的查询业务。

3.3减免档案利用费用,开展档案休闲服务

档案利用收费一直是档案馆存在争议的问题之一。全国大多档案部门在取消查档费的基础上,又取消了档案复印成本费,特别是针对残疾人 、低收入家庭等实行免费查档服务获得广泛好评。我国的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在提供文化休闲服务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潜力无 穷。档案馆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教育信息服务机构一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化休闲服务功能,提升残疾人文化休闲的内涵。

3.4努力提高残疾人的档案意识

只有残疾人主动利用档案,社会和档案机构为其做出的努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档案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社区宣传、公益广告或广 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档案的作用,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档案意识,使其了解档案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利用档案解决自己的问题。

3.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法制保障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也不例外。法国《残疾人机会与权利均等、公民权与参与权保障法》中规定:“属于 国家政府、地方行政区域的公共交流部门应有无障碍设施,保证其对残疾人的可行性、开放性。公共交流部门应及时采纳国际上提倡的、具 有可行性的新技术。”美国《508无障碍法案》中明确指出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具有同等的接触和使用信息和数据的权利。如今,我国初步形成 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国务院相关条例和地方残疾些法规条例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但因缺乏专项法规,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的保 障仍存在问题。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问题已进入依法推进的新阶段。

我国2012年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 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条例》同时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其他图书馆应逐步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但对于档案馆的无 障碍信息交流,《条例》中并未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包括《残疾人保障法》在内的法律法规包含了涉及无障碍建设的条款, 但规定过于宽泛,实践中难以有效执行。保障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的具体行政法规亟待出台。

结束语

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的保障需要充分结合制度和技术的发展,通过残疾人自身、各级档案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努 力来最终实现,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和人文因素,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复制其他国家的经验做法就可以成功的。这是一项惠 及残疾人群体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档案服务思路的改变和服务措施的创新,从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 的发展,促进信息化社会的和谐构建。

参考文献:

[1]万玲玲.档案馆服务弱势群体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6(3).

[2]曹胜梅.21世纪英国档案利用和保管工作新动向[J].新上海档案,2016(11).

[3]肖文建,王广宇,彭宁波.和谐社会构建中档案馆关注弱势群体研究———基于信息能力与信息需求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1).

[4]肖文建,彭宁波.关于档案馆功能拓展与模式转换的思考———基于弱势群体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8(6).

[5]魏敏,杨影,樊映川.四川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7(5).

论文作者:马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信息化背景下残疾人档案信息权益保障论文_马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