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缺陷_水浒传论文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缺陷_水浒传论文

电视剧《水浒传》瑕大于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浒传论文,电视剧论文,于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应该说,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基本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有可取之处。但是,毋庸讳言,这部电视剧有明显的不足,如果说它是瑕瑜互见,那么是瑕大于瑜。窃以为,主要的不足有三个方面:

首先,主要英雄人物塑造不成功,人物性格刻画不充分。《水浒传》之所以家喻户晓,主要是因为作品中众多活脱脱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但在电视剧中,就主要英雄人物而言,鲁智深光见他的鲁莽、粗犷,却不见他的精明,不见他的古拙纯朴之美。“大闹五台山”一集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傻乎乎的大胖和尚。鲁智深二次下山寻思一计讨酒吃的细节被改为他被众火工所哄骗。明明是表现他小聪明的地方,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渲染他的愚笨。林冲是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原著按照生活逻辑,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他的性格发展过程。他内心的怒火可以说几起几落,有起伏,有高潮。电视剧里的林冲却平平淡淡,似乎木了一般,既看不出林冲性格发展的轨迹,也缺乏感人的英雄气概。武松英雄形象的塑造,注重“形”而失之“神”。行动像是走过场,看不出其神态变化和心理活动,武松刚烈而精细的性格较原著逊色多了。宋江是个双重性格的人物,反抗性与妥协性集于一身,又满脑子封建道德。但他又是众人拥戴的起义军领袖,仗义疏财,招贤纳士,善于团结人,遇事胸有成竹。演员李雪健显然没有准确把握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格内涵,妥协性的一面有所体现,反抗性的一面明显不足,连“浔阳楼题反诗”也只是个醉汉的形象,处处窝窝囊囊,不见其胆略、其气派,上梁山后一番替天行道的演说也显得装腔作势。义军领袖的气质可以说所剩无几了。作为军师的吴用,在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作者笔下是众好汉智慧的化身。电视剧中的吴用却并非如此,似乎这个人物可有可无,倒像个宋江的随从。

其次,重要故事情节处理简单化,减弱了电视剧的艺术感染力。电视剧《水浒传》删节了不少原著纷繁的故事情节,这是必要的。但对于上镜的重要故事情节却不能大砍大删,处理简单化, 草率收镜。 如第25集“闹江州”,原著是第40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写得绘声绘色。电视剧却只有一路推车的,其他好汉夹杂在群众中,就失去了传奇色彩。高唐州不打自破。大战呼延灼,宋江败下阵来也少了许多周折。原著中卢俊义上山一波三折,智取大名府色彩纷呈,电视剧却对此作了简单化处理,省去了一些精采的情节、细节。“英雄排座次”是全剧的高潮,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集戏,以显示这支农民起义军撼天动地的雄威之气。然而电视剧中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都远远不够。

第三,改动过多,有违原著,弄巧成拙。电视剧《水浒传》对原著的改动过多,多数失败。这些改动大概出于编剧和导演的两种考虑:其一是用现代意识观照原著中的生活和人物,如潘金莲形象的大改大动。电视剧中的潘金莲先是贤妻良母,后是妩媚多姿,塑造成了另一个潘金莲,面目全非,有违原著旨意。这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影响到武大、武松、西门庆、王婆的形象定位。潘金莲成了值得被人同情的女性,让她洗了四次澡,真有点为这个美貌女性嫁个“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鸣不平了!她的淫荡似乎是异性情欲的必然,她的居心不善毒死武大似乎是出于无奈,而武松复仇的正义性就值得怀疑了。其二是根据编剧的需要,杜撰情节、细节。如“李逵负荆”在《水浒传》里是塑造李逵形象的重要情节,电视剧却作了较大的改动。大概是为了突出宋江的无私和李逵的受民爱戴,却不想宋江斩李逵、百姓上梁山喊冤是否符合此情此境的生活逻辑?其它如高俅迫害林冲、逼宿太尉上岸、燕青打擂、对李固和贾氏的处理等情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编剧和导演却为了编剧的需要,杜撰出今人想象的情节、细节,自以为聪明,却往往弄巧成拙,顾此失彼,不仅可能影响到原著艺术风格的完整性,也未必符合那个时代特定环境下的生活逻辑。

标签:;  ;  ;  ;  ;  ;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缺陷_水浒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