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企业的“经济参与”制度_所有制论文

西方国家企业的“经济参与”制度_所有制论文

西方国家企业的“经济参与”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方国家论文,制度论文,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参与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新模式的最重要因素。为了加强对劳动的刺激、改善劳资关系,从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采用这种制度。企业广泛地吸收劳动者参与管理,参与利润分配,分享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趋向于更多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企业生产和其它活动中去,各种不同形式的参与被称谓企业的“经济参与”制度。“经济参与”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它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映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这一经济规律,产生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一代参与制度的特点

70~8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改革,促进改革的原因是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化,产品的技术新颖性成为竞争的关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决定着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质量就是生命。经济发展的这种新形式把如何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提到了首位,个人的才干和能力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革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要求把有首创精神的、熟悉业务的员工深深吸引到企业活动的所有领域,全面改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专业化生产是与管理上的命令式,与严厉的劳动规则相并存的。与此相适应,在劳动与资本之间则是一种“合作者冲突”的关系。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中,劳动者个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劳资关系成了实现新技术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严重障碍。

“经济参与”虽然有久远的历史,但是60~70年代的参与,无论对企业主还是对劳动者,多少都带有一些被动的意义。从企业主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认为各种形式的参与制度不过是一种“被动的义务”、“制度化的强制”,而员工们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欺骗”,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算作是一种“小礼物”。而8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普遍兴起的新一代经济参与制度,却有其鲜明的特点:第一,新一代经济参与制度包含的大部分内容并不是劳动者的要求,而是企业主的愿望。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生产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资本的观点看,合作和利益的一致性对于在技术与市场需求变化都非常快的情况下保障自己的竞争地位是非常必要的;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已经从过去仅满足于生存资料方面的保障转变为现在更注重自我表现。因此,企业主都倾向于用积极的政策把劳动者吸引到企业活动中,努力使劳资关系变得协调一致,从过去的“消极检查”转向正面的积极合作,集体调节、分散权力,在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之间建立直接的接触,变过去的参与目的——“实现工作岗位合理化”为现在的参与目的——“共同提高生产效益和改善劳资关系”。企业主们抛弃了过去的“劳动人道主义”观点,给予参与体系以实用主义的特征。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与管理方法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二,现代经济参与制度有牢固的法律基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新一代参与制度可以起到稳定社会、保障就业、抑制通货膨胀、有效地使用资金等作用,因而西方各国政府都通过制定各种法律,使参与形式制度化,并赋予税收上的优惠,通过法律上的强制和税收上的鼓励来普及参与制度。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机器人的试验,劳动的结果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取决于企业的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劳动生产率。因而,新一代参与制度所重视的就不是个别员工的活动而是全体员工独立的职能和责任。关于这一点,在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保障。在美国,从1974年以来,已经通过了22个相应的法律,预先免除了企业主们应缴纳的部分所得税,把这部分免交的所得税转化为分享所有权的基金,除此之外,还免除了集体股东共同财务资金的税收,这些都是对劳动者能成为股份所有者的支持。在英国,政府向那些将股份分给员工并得到合法批准的公司提供税收上的优惠,鼓励公司实行所有制参与。这样,雇佣工人预先就知道自己有一笔可以用来购买股票的收入。此外,英国政府还鼓励个体公民把自己的储蓄用于投资。按照英国1987年的规定,公民个人每年可用储蓄购买自己所在公司的3000英镑股票。

在法国、德国及瑞典等国,都有关于员工参与管理的法律。在法国,先后在1967年、1974年和1984年颁布了关于全体员工在企业参与资本的法律。根据法律规定,凡是就业人数多于100人的企业都必须实行利润参与。德国在1951年的战后恢复时期就通过了关于“共同参与决策”的法律,规定企业主和雇佣劳动者在监察委员会里有平等的参与权利、平等进入公司经理会和担任经理的权利。1956年通过了关于共同参与控股公司管理部门的补充法律。到1976年,又通过了关于参与管理的新法律,它广泛地适用于所有的部门,凡是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的公司都适用。在瑞典,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同样是建立在牢固的法律基础上的。70年代瑞典就详细规划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这些法律涉及到员工的地位和劳动者成为企业所有者等问题。在这些法律中,最重要的是1977年通过的《共同参与管理法》和1982年通过的《协同发展法》。按照《共同参与管理法》的内容,企业任何一个拟改生产特征和生产条件的计划都应该与工会商量,工会的权力和行政管理的责任是及时地将所有能预见的变化进行通报。1982年在瑞典中央联合工会和瑞典企业主联合会以及私人职工卡特尔之间签定的协议号召试行关于共同参与的法律,以完善这些法律,还规定了具体的共同参与形式、企业活动的基本方向等。

二、现代参与制度的内容

劳动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参与可以分成三种模式,即利润参与、所有制参与和管理参与。它们中的每一种形式都能单独运用。从80年代中期开始,它们经常被互相结合起来同时运用,从而产生了协同性效益。

1.利润参与。利润参与被作为提高企业经营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早已被采用,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只是到了80年代,由于严酷的竞争,它才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这主要表现为:参与利润分配的范围扩大了,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有关研究表明,为了经常性地保持对企业员工进行必要的激励,来自利润、红利等以奖金形式出现的那部分收入不得少于20%,只有达到这样一个物质刺激水平,才能使雇员有充分高的“共同利益感”。

在使用利润参与制度时,劳动者的收入分成两部分: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第一部分属基本工资,由劳资协议所确定;第二部分则在行政机关与雇员的代表之间签定的特别协议来确定。这个协议通常是在税务部门登记注册,与企业实行这个协议所确立的一系列优惠相联系的。

现代利润参与形式在各国有较大的差别,它取决于所确定的指标与奖金的支付。通常,实行利润参与的公司基础工资水平并不比同类企业的基础工资水平低,从利润中支付多少,则取决于许多情况,包括生产消耗水平、价格水平、竞争地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周期性的生产波动等。

在英国,参加利润参与制度的员工数占全部雇员总数的16%,且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另据调查,在英国,有61%的公司实行了财务参与制度;在美国,实行参与制度的公司超过了15%,利润参与经常使用的是奖励制度,与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果相联系(包括节约、生产消耗降低、产量增长等)。因此,利润参与制度实际是生产过程结果的参与制度。

2.所有制参与。所有制参与是经济参与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实现途径是使工人和职员享有“自己”企业的股份。它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赋予个人享有“所有权”的法律地位,这与员工参与利润分配的管理方式是不相同的,它不仅能使员与企业有“共同利益感”,刺激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劳动者的个人储蓄用于生产性投资。按照规定,劳动者在企业有了一定的工龄之后,就可以得到一系列持股的权利。在通常的情况下,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全体员工的股份份额必须达到资本额的10~40%,而在相当多的企业中,该比例超过了50%。在美国,传统上就广泛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资本参与。80年代来,这些形式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据统计,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实行分配股份的企业从1982年的6千多家增长到1989年的1万多家,在这些企业中就业的人数从420万增加到1200万人,占全体从业人员数的10%强,拥有股票的劳动者的比例在1986年时就已经超过了30%。从实际情况看,首先发行内部股票的企业往往是一些高技术部门。在这些高技术领域,精通业务的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特别重要,如何利用这些劳动者的智力资源就显得特别迫切。

在英国,向雇员出售股票和股东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在转变为私有制的这些企业中,约有96%的员工认购了各种形式的有价证券。实践中,“工人股份”能把劳动者现存的资金吸引到投资领域,因而最愿意使用这种参与方式的是那些为了扩大经营而资金不足的小公司或者是大集团的子公司。从实际看,大多数“工人股份”的所有者都是些小股东,他们虽不具有实际影响企业战略的能力,却有缓和与市场波动相联系的经营风险的能力。所有制参与的直接结果是公司成员成为实际上的共同占有者,这些占有者是通过投入基金方式参与资本的劳动者。这种参与一方面减少了投资资金有可能丢失的危险,另一方面又保证投入资金的效益。目前在英国,大约有250万人是投资基金的所有者,相当于成年居民的6%,这个数字不包括那些直接投资于公司的股份所有者。

上述参与形式最完备、最有特征的国家是瑞典。1984年瑞典实行的劳动者基金,预先就有严格的范围限制,可以用来购买已经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的任何一个国内公司股票,但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的8%。后来,某些退休基金也进行相同的投资。劳动者基金有明显的特征,它的形式依赖于对超额利润的税收优惠,而基金的增加来自于对工资基金的扣除,除了非盈利的小公司外,所有的公司都要支付这笔钱,使之能够投资于股票和其它有价证券,这些股票和有价证券是带有强制性的,即必须把它划拨到退休金中去。1989年,劳动者基金控制的股票金额达205亿克朗,占有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的全部股份资本的2.6%。劳动者基金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基金的运用来增加劳动者的未来退休金,这既可以减少劳动者对企业的依赖,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法国的参与制度形式多样,基本上都是在60~70年代建立起来的。80年代后半期,这些制度在非国有化的影响下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的参与形式是企业成果中的“利益”参与,它是与利润的增长或者由于生产的增长而提高的收入相联系的。这种参与形式在60~70年代发展缓慢,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较多地吸引员工参与“利润分配”。按照参与制度的规定,从利润中支付给员工的收入是不缴纳税金的,但这部分款项必须用来购买本企业的股份。从利润份额中扣除的这部分相对于工资来说并不很高,1982年的统计数字平均为工资的2.8%。扣除的这部分就构成了全体员工购买股票的专用准备金,平均每人是2200法郎。到1984年底,参加利润参与制度的人数超过500万人。除了从利润部分建立准备金以外,法国企业还从工人每月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用于集体储蓄,这部分金额总计不高于年工资收入的25%。到1984年,它的最大数额为就业人员每人年均3千法郎。最近,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万法郎。此外,还建立了专门的个人储蓄基金,这些储蓄基金要“冻结”5年不能用,基金的参加者们用25%的免税收入参加储蓄,储蓄基金可以全部或部分增加企业的股本,部分用来补充退休金。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劳动者在资本中的参与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在某些企业中,已经过渡到全体员工参与公司所有制。在美国,全体员工参与公司所有制的企业数已超过5千家,据1981年的统计,就有1.4万家公司全部过渡到了全体员工的所有制,人数超过250万。

按其实质讲,全体员工参与的所有制就是集体所有制。它给人的启示是,这不仅仅是小私人所有者的联合体,而是劳动者赎卖企业的一个途径。

3.管理参与。管理参与是自我管理原则的应用,它代替了严厉的行政管理,不仅考虑到劳动者的动机,而且还与技术经济方面的原因相联系,成为管理战略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日本、德国、法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企业的观察,可以发现,在实行管理参与方面,它们都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即涉及到劳动组织的全部领域劳动者都有决定性的权力,如规章制度、工作时间的延长、放假、工作形式等。

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在各国有不同的形式:一是德国的参与制度,另一是英、美的共同咨询和集体签订合同,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意大利的“内部委员会”、法国的“企业委员会”以及瑞典的“共同决定”制度。

德国的管理参与制度主要由生产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构成。生产委员会是从全部在职人员中选举出来的,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不少于5人。委员会拥有咨询方面的全部权力,企业主要与委员会共同解决许多社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全体员工有关,其中包括劳动条件、职业培训、同业社团的住宅政策等。经济委员会是由企业主的代表与生产委员会共同组成的,经济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通报有关企业的生产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在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从70年代开始也都采用了与德国相类似的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

日本广泛存在的管理参与是与其家长式的经营企业的传统相联系的。此外,战后日本经济中的特殊情况(如企业产品能否打入世界市场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成为劳资合作的基础,劳资合作的制度化形式就是管理参与。日本最有名的是质量小组,它的职能不限于只检查产品质量,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合理化建议。为了鼓励多提合理化建议,日本企业常用奖金和职务晋升作为刺激手段,通常70%的建议都会被采用。质量小组的活动吸引了80%的日本工人和职员。

在英国,管理参与形式是共同咨询委员会。共同咨询委员会是从70年代下半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在50~60年代,不足半数的采掘工业公司率先采用了共同咨询的形式,而到70年代中期就有75%的企业设有这类委员会,有的企业还设有多个咨询委员会。“咨询”这个术语在英国的含义是指多种不同形式的吸引全体员工与行政管理当行政管理当局合作的标志。各种形式的咨询委员会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是采用直接咨询形式,有的则采用吸收代表参与的形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管理参与的情况和程度有所差别,但吸引劳动者参与管理却普遍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经济生活之中。

三、经济参与制度的社会意义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表明,参与制度的最理想结果是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参与方式结合起来同时使用,并且加强现代化技术工艺的使用和先进的劳动组织管理。根据德国部分机器制造业企业的资料,所有实行所有制参与制度的公司,同时也都有利润参与制度(但有一半公司在采用利润参与制度时并没有同时采用所有制参与)。在现实中,执行所有制参与并带有决策参与的公司常能取得实效,因为第一种参与能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冲动,第二种参与则会激励员工的创造。有关资料表明,同时实行利润参与和管理参与的公司其发展要比只吸收员工参与资本的公司快2~3倍。从另一方面来说,管理参与如果只依靠所有制参与,收效也比较小。

当然,实行经济参与制度的西方企业,不仅要求有雄厚的财力,还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工业民主”思想和能给全体劳动者提供必要信息的系统 。

吸收劳动者参与的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它改善了劳资关系,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流动,提高了劳动者的共同作用感和企业归属感,因而,大多数工人对参与制度的态度是肯定的,最支持参与制度的是中老年工人和那些在公司里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国际会议的结论表明:共同拥有财产会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15%,在这些公司里,不仅劳动积极性提高了,而且冲突也减少了。

总之,参与制度的发展趋势就是所有制民主化和管理民主化,这是现阶段科学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新的客观要求。

我国已经确立了要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产权明晰化,因而,改造计划体制下的那种混沌不清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参与形式,通过实行劳动者在所有制中的参与,以优惠的条件向劳动者出售企业的股份,也可以通过核算扣除利润的方式让劳动者分享企业的所有权,变劳动者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样的参与可以促进劳动集体的稳定,提高积累资金的积极性,补充生产技术革新资金来源,使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能得到创造性的刺激动机,摆脱目前大量存在的,职工对企业经营漠不关心的局面,改善劳动关系。

标签:;  ;  ;  ;  ;  ;  ;  ;  ;  

西方国家企业的“经济参与”制度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