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论文_旦增久美 泽旺龙宗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论文_旦增久美 泽旺龙宗

(江苏大学,212013)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会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科学的利用好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自身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注意改革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教学改革

小学生的心理和各项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就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已有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诞生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一、走进学生生活,主动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难以察觉,从而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首先,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隐患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从而开启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针对用电、用火等安全主题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简单的安全常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或者,传授学生简单的应急事故处理技巧,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尽可能地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从而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校园暴力是如今十分受外界关注的话题,教师也能够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开展安全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旦发现这些暴力事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与老师反馈,从而寻求有效帮助。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防身技巧,避免受到校园欺凌。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二、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家长自然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起点。因此,总是会占据孩子的课余时间,为孩子安排各项课程学习,然而似乎孩子很难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这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酿成重大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且为学生的成长创建愉快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掌握简单的小技巧,缓解学习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中的净土。

三、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若想得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仅仅学好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为此,教师要通过各方面加强道德教育。首先,教师要将道德教育看作自身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到教学落实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针对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做诚实的孩子”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道理,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教育的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班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在这些自主活动上,学生能够主动扩展相关资源,与其他同学探讨相关的主题,从而加深个人的理解。并且,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向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实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向来是教师有必要考虑的一项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安全教育,教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宣讲,而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为学生直接创造机会,在实际演练活动中掌握各种技巧与知识。在防火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习,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消防防毒面具。这样的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安全逃生技巧的掌握,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再比如,针对道德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启发。学生在学习雷锋精神时,教师可以联合相关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改善周围的环境,从中体会为人奉献的雷锋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五、观察学生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每个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成果,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能够与各个学科的教师做好交底工作,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大概学习情况,能够对班上的后进生、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因为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一旦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则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做好交流,为学困生后进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小问题与朋友产生矛盾。对此,教师也要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小技巧。这对于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掌握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有着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生活保驾护航。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当前的教学改革经验,深入探讨已有的成果,从中收获启发。同时,需要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客观分析当前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全面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娟.从“扶不扶”谈道德教育的紧迫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6):77-78.

[2]李丹,王立东.也谈“老人摔倒扶不扶”——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的一个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220-221.

[3]王晓玲.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老人摔倒扶不扶”为例[J].天中学刊,2016(05):52-54.

论文作者:旦增久美 泽旺龙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论文_旦增久美 泽旺龙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