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与发展现状的定量分析_教育论文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发展现状的计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现状论文,农村教育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滞后,农村教育肩负着把人口负担转化为适应现代化进程的人力资源的重任,其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也是维系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国家从法律制度层面把农村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不断推出一系列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援助,把农村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产生全面的影响,解决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道路。[1]那么在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中,呈现出怎样的现状?又有哪些突出的问题?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有何启示?本文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更加全面、准确地揭示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期刊论文可以一定程度上呈现某一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资源,以“农村教育”为篇名、主题,对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论文设定在“精确”的匹配模式,并选定中文核心期刊为搜索范围,进行多次检索,筛选出665篇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思路为:运用图书馆情报学中使用频繁的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共词分析法以及SATI软件对论文产出关键词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机构分布、论文基金分布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

      

      图1 2000年以来农村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分布图

      二、研究数据分析

      (一)年代分布

      从总体上看,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数量分布呈波动状态,2000年至2006年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由12篇增长到89篇(见图1)。这可能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关,200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对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内容、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问题作出全面部署。2005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农村和城镇学校教师队伍、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层面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推行。2010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达到65篇,这可能与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其中多次提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对农村教育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划。但2010年之后,文献量出现下滑趋势,值得学者关注,加大对农村教育领域的研究,产生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也就是指那些发文量多,且文章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作者。运用信息统计软件SATI,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输出每位作者的具体发文量。为了确定农村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数量,笔者采用普赖斯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普赖斯计算公式表达式为:

,式中M为论文篇数,

为所统计的年限中,最高产的那位作者的论文数,只有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人,方能成为核心作者。[2]

      

      表1数据显示,农村教育研究的最高产作者论文数为13篇,经计算得出,M值为3.6,如若取整数,则为4篇。即在农村教育研究中发表4篇及4篇以上者被视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为16人,共发表论文达96篇,占论文总数的14%。普赖斯定律规定,核心作者撰写论文数不得低于该研究论文总数的50%。由此可以推断出,农村教育研究领域还远远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三)基金分布

      从检索结果中分析,在665篇农村教育研究文献中有76篇获得来自不同层次的基金支持(见表2),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金、陕西省教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等。在这些项目中,以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为载体所发表的文献占到所有基金支持文献的64%,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作为国家扶持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科研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3]

      国家层面基金项目的大力扶持表明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也为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地方层面的基金项目共有19项,来自10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家对农村教育研究的持续关注下,地方也积极配合推出基金项目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研究也获得了民间基金的支持,即霍启东教育基金,农村教育作为一项维系教育公平的重要民生工程,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

      

      从表3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研究相关的665篇文献分布在159种期刊中,在对期刊种类的分析中,发现农村教育研究文献除了来自教育学学科外,还包括文学、政治学、心理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本文所统计的农村教育研究所涉及的期刊中,仅有7种期刊载文量在20篇以上,且期刊最高载文量也只有34篇,载文量在10篇以下的期刊有139种,占期刊总数的87%。这表明农村教育研究涉及多种核心期刊,文献发表较为分散。科学文献的分散分布是普遍的现象,一个学科的论文分散在其他学科的期刊杂志上是屡见不鲜的。[4]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农村教育进行研究,可以增加农村教育研究的影响力,提升研究纵深度。但是,某一研究主题在期刊分布上的过于分散,不利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持续连贯发展,不利于该研究领域的深入扎实推进。

      (四)作者机构分布

      通过数据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发表农村教育研究论文37篇,位于首位,位于第二的发文机构是南京师范大学,发表论文24篇。发文量位于前两位的核心作者同样来自于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与作者机构分布相一致。东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达到61篇,占文献总量的9%,说明两所机构对农村教育研究深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农村教育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分别位于第三、四、五位(见表4)。

      

      在位于前十位的研究机构中,有七所为重点师范院校,并且东北师范大学设立了农村教育研究所,说明师范大学有一批研究力量投身于农村教育研究。从这些研究机构的区域分布上来看,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大多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发展层次较高的地区。

      三、农村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论文的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高度聚焦、是论文作者学术观点的集中,对于揭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SATI软件对农村教育研究领域关键词进行统计,共统计出1754个关键词,关键词出现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有35个,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度逐渐提高,这与国家近年来推出一系列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有关。农村教育质量、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支付转移的财政体制、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教育等主题也是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共现指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文献计量学中通常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研究方法。而关键词共现的观察值矩阵通常被用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实现对关键词间共现频次的描述。通过描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和结合,揭示某一领域学术研究内容的内在相关性和学科领域的微观结构。[5]运用文献题目信息统计分析软件SATI,检索出30个关键词两两共现的频次,得出一个30×30的关键词共现观察矩阵,基本可以囊括农村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与动向。根据关键词词频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得出总频次位于前30的关键词共现矩阵(由于空间有限,仅列出部分表格内容),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农村教育”与19个关键词存在共现关系,总计263次,其中“农村教育”与“农村学校”、“新农村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对策”的共现频次均在20次以上,说明这些关键词之间关系密切。近年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等主题已纳入学者视野,农村学校内外部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关乎农村教育发展的成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相对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推动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国家也已从法律层面保障义务教育的有效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将长时期得到学者关注。面对农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学者从我国农村教育实际出发,从理论高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此外,“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共现频次达到17次,表明了农村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农村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村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农村教育”与“职业教育”共现频次达到15次,说明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已纳入研究者视野,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得到认可。但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转型中还隐藏着许多教育不公平问题。[6]从表6可以看出,农村职业教育还处于研究初期,需要加强后期研究力度。“农村教育”与“转移支付”的共现频次达到14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解决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的主要政策手段,[7]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农村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农村教育”与“教育质量”、“农村教师”共现频次分别达到12次、9次,说明教育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农村教师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农村代课教师问题是短时间不容回避的难题,一些学者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8]“农村教育”与“城市化”共现频次达到12次,综观农村教育研究文献,大致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批判现存农村教育中的城市化气息浓厚,脱离了农村教育的本真;还有一些学者从教育公平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角度考虑,支持农村教育城市化。农村教育城市化对于农村教育发展是利是弊,需要得到实践的考验。“农村教师”与“教育改革”共现频次较低,说明在农村教育改革中缺少来自基层的农村教师的参与,而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农村教师参与的缺失会应该改革的实效。“职业教育”与“教育质量”共现频次为0,说明现有研究缺乏对职业教育教育质量的关注,这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对策”与除“农村教育”之外的其他关键词共现频次较低,说明针对对策研究比较泛,没有从具体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此外,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教育研究缺乏。城镇化对农村教育提出新要求:把农村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智力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9]在农村教育发展中要考虑到各种社会变迁因素的影响,准确把握农村教育生存环境。

      四、研究结果讨论

      通过对我国农村教育研究从年代分布、作者分布、基金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机构分布、关键词分布的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年代分布上看,从2000年到2006年呈增长态势,然而从2006年至2014年出现波动,且数量不高,说明近几年来对农村教育关注度有所降低,未来的一段时间,学者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从数量及质量上提升相关研究成果。从作者分布上看,农村教育研究领域高产作者数量十分有限,还远远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缺少学者长期关注必然会影响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应该鼓励高校及各类研究机构加强对农村教育研究关注力度,鼓励一批学者专家开展农村教育相关研究,在农村教育方向招收一批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进行理论及实践研究,为农村教育后续研究提供人才支持。从基金分布上看,国家层面基金支持力度较大,同时地方、民间基金也向农村教育研究提供了发展平台,但是论文基金覆盖率仍需要提高,继续加强对农村教育研究的扶持力度。从期刊分布上看,农村教育研究论文分散分布在多种期刊中,不利于该领域的专业发展,削弱了对其关注力度。因此,应该在一批影响力较高的核心期刊中开设农村教育相关专栏,不断扩大农村教育研究的影响力。从作者机构上看,农村教育研究者或研究机构多来自于师范类大学,综合类大学的研究机构对农村教育研究量明显不足,这阻碍了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应该鼓励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发表更多成果,从学术的角度来关照农村教育发展。

      2.通过对检索文献的查阅和研究热点的分析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等研究已纳入学者视野,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在农村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中,仍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继续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力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契合、能够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职业教育,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10]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力度,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创新现行管理体制,规范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此外,农村教育仍然处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教育需要变革才能适应这一要求。[11]第二,我国中东西部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教育发展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在同一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一致,针对农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考虑到对策建议的适切性。第三,农村教育研究中出现不少中外对比的文献,主要在教育结构、资源配置、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教育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比中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把国外的理论体系移植到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中,是否具有适切性。第四,现有农村教育研究中缺乏定量研究文献,大量研究只是从思辨层面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一个普适性的分析,研究缺乏系统性。而定量研究通过调研数据的剖析,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其影响因素,从而更加深入、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标签:;  ;  ;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与发展现状的定量分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