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

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

刘文菊[1]2004年在《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探讨组胺H_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140只AA肉鸡17日龄时随机分为四组:(1)常温对照组(常温组);(2)低温模型组(低温组);(3)低温扑尔敏组(扑尔敏组);(4)低温西咪替丁组(西咪替丁组)。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分别于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从西咪替丁组中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每测完一只都要立刻放血致死,测定腹水心脏指数(AHI),分别取心脏、肺脏、肝脏等组织固定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然后制作石蜡切片,并分别进行HE染色和Weigert+VG染色,然后用光镜观察,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发现: 1.(1)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压显着低于(p<0.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压极显着低于(13<0.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时扑尔敏组PCV显着低于(19<0.05)同日龄低温组;31日龄时扑尔敏组PCV显着高于(p<0.05)同日龄低温组。(3)45日龄时扑尔敏组AHI显着低于(p<0.05)同日龄低温组。 2.(1)38日龄时,对于外径小于50um(ED≤50μm)的肺动脉,西咪替丁组的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比(MT%)显着低于(p<0.05)同日龄低温组。(2)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的肌型动脉占位比(MA%)显着低于(p<0.05)同日龄低温组。31日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的非肌型动脉占位比(NMA%)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同日龄低温组。 结果表明,扑尔敏对低温导致的肺血管结构重建无明显影响,故扑尔敏组的肺动脉压在用药后期持续升高;西咪替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低温缺氧导致的肺血管结构重建,故西咪替丁组的肺动脉压在用药后期开始降低;由此推测组胺可能参与了低温导致的肺血管结构重建,促进了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欧德渊[2]2004年在《肥大细胞及其主要介质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动脉高压(包括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及右心肥大和衰竭是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肺循环受神经、局部体液因子调节,其中肺血管自身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前人对肺血管局部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内皮细胞,但近年来,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初步证实,位于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MC)在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塑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MC在肉鸡PHS中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拟对MC及其主要颗粒介质在PH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丰富MC生物学资料及PHS发病机理。为此进行如下试验: 1.以环境低温诱发肉鸡PHS,测定各组肺动脉压、股动脉压、右心室压、右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对肺血管重塑进行观察,同时对肺实质、肺血管壁、肺血管腔、支气管粘膜、心脏和肝脏中的MC数、MC面积、灰度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环境低温诱发了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低温组形成肺动脉高压(低温组平均肺动脉压2.47±0.40~3.59±0.47kPa vs常温组1.07±0.02~2.76±0.59kPa),右心肥大(AHI高达32.53±4.78%),腹水发生率为14.28%。(2)低温组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右心肥大及衰竭过程中,肺实质(17.49±1.55%~35.14±3.66%vs9.91±0.87%~18.61±1.76%)、肺血管壁MC脱颗粒率(12.32±1.65%~21.77±3.68%vs 35.28±2.90%~44.77±2.78%)显着(p<0.05)升高,肺实质(115.44±16.24%~128.48±11.19%vs 72.89±12.25%~83.33±11.85%)、肺血管壁(115.68±12.97%~129.97±14.01%vs 67.15±10.62%~78.65±9.33%)MC灰度值显着(p<0.05)降低。脱颗粒是MC释放介质过程,而灰度值的变化可反映颗粒浓度的变化,这表明肉鸡PHS形成过程中MC释放介质增多。(3)本研究还发现,低温组肉鸡组织中的MC数量减少,其中肺血管壁(6.40±1.29~15.67±2.56 cells/mm~2 vs 27.56±1.16~38.51±2.90 cells/mm~2)、肺血管腔(10.59±0.58~19.06±0.90 cells/mm~2 vs 37.55±6.39~62.95±11.74 cells/mm~2)、气管粘膜(105.21±28.74~186.48±18.86 cells/mm~2 vs 230.18±6.49~291.73±30.25cells/mm~2)和心脏(7.47±1.95~10.39±1.99 cells/mm~2 vs 22.08±2.57~41.17±3.45 cells/mm~2)中的MC数均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低于常温组。这些结果表明,环境低温诱发PHS肉鸡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右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右心肥大等可能与环境低温诱发PHS肉鸡肺血管壁、血管腔、气管粘膜和心肌中MC数量的减少、脱颗粒率的增高和平均灰度值的降低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有关。 2.利用焦锑酸钾组化电镜技术,观察肺组织内MC细胞脱颗粒情况和MC脱颗粒时胞浆中Ca~(2+)含量的变化,以确定MC的激活是否有钙超载现象。慢性给予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后对肉鸡血流动力学、右心功能和MC的影响。结果显示,(1)PHS肉鸡的脱颗粒的MC胞浆中可见Ca~(2+)颗粒沉积,出现Ca~(2+)超载现象。(2)维拉帕米组肺血管壁MC数(13.26±1.57~21.91±1.71 cells/mm~2)显着(p<0.05)高于低温组(6.40±1.29~15.67+2.56 cells/mm~2),心脏MC数(36.10±2.90~43.12±2.58cells/mm~2)极显着(p<0.01)高于低温组(7.47±1.95~8.80±1.48 cells/mm~2);维拉帕米组肺实质和肺小动脉血管壁MC脱颗粒率也显着(p<0.05)低于低温组。同时,维拉帕米组肉鸡的肺动脉收缩压(2.52土o斜、.3.9x士。悦冲a)显着(严0‘05)低于低温组(3.89土0.3如5.17士0.42好a)、舒张压(082士0.42、1.43士043廿a)也显着低于(P<0.05)低温组(1.76土0.44~2.80士0,57沙a);维持右心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相对正常,抑制右心肥大。这表明钙信号参与PHS肉鸡MC的激活,钙通道阻断剂稳定肺血管和心脏中的MC,防止MC脱颗粒、释放介质,同时降低了肺动脉压,证明MC脱颗粒在肉鸡PHS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组胺是MC颗粒中主要的胺类介质,为了观察内源性组胺的作用,采用组胺H:和H: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西咪替丁)进行急性和慢性试验。(1)在急性试验中观察扑尔敏和西咪替丁对正常肺动脉压的影响,发现扑尔敏以降低肺动脉压为主,而西咪替丁则以升高肺动脉压为主。对己发生肺动脉高压的肉鸡,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均降低肺动脉压(杯0.05),提示内源性组胺可促进肺动脉压升高。(2)在慢性试验中观察对肉鸡血流动力学、右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肌注扑尔敏早期可降低肉鸡肺动脉收缩压〔扑尔敏组:2.53士0.49 kPavs低温组:4.27士0.58 kpa),肌注西咪替丁后期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西咪替丁:2.37士0.23vs低温组:5.17士0.42沙a)和舒张压(0.61士016vs2.80士0.57kPa);(3)扑尔敏维持相对正常的右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月pldtmax}:53.20士14.1小79.80二6.28kP眺ec)。西咪替丁使右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处于较低水平(}过n/dtmax}:33.20士2.10~61,18士3肠呼扔ec)。两种受体拮抗剂均降低了右心肥大(扑尔敏:小14.29%vs小1000/05西眯替丁:0 vso、71.43%)和右心衰竭发生率(扑尔敏:14.29%vs 85.71%,西米替丁:0)。这表明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抑制右心肥大和衰蝎,提示内源性组胺促进右心肥大和衰蝎。(

杨鹰[3]2003年在《内皮素-1对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尽管对于哺乳动物已经确切证明内皮素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对动物基础血压和一些疾病的发病过程有重要病理生理意义,但对于禽类,无论是内皮素的生理还是病理作用,都研究甚少。通过这个研究,首次证明内皮素-1有维持鸡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血压的作用,并参与了低温诱发肉鸡腹水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第一部分 内皮素-1对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用外源性ET-1注射于正常蛋鸡和肉鸡翼静脉,观察到PACP、PASP、FACP、FASP、RVSP、RVDP升高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具有双相性和双向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也观察到RV+dp/dt和HR下降,而且ET-1对这些检测指标的影响都呈剂量依赖性,即ET-1浓度越高,指标的变化越大;对于本试验选取的蛋鸡和肉鸡,ET-1对股动脉压的影响比肺动脉压大,ET-1对蛋鸡和肉鸡同一指标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通过这个试验证明了外源性ET-1能够改变家禽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生理平衡,主要表现为升高血压。 2.本研究证明翼静脉注射ET-1 Ab可以降低肺动脉压、股动脉压、右心室内压和心率,提示ET-1有维持家禽基本血压的作用,因ET-1 Ab与体内ET-1结合,使ET-1不能到达受体,从而降低ET-1的血管收缩作用。试验中发现抗体对于不同系统的血压作用不同,对体循环的影响比肺循环大;对肉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对蛋鸡大,提示蛋鸡和肉鸡血液中ET-1的游离与结合状态比值不同。本试验结果说明,在维持家禽正常肺动脉血压的过程中,ET-1是保证肺血管张力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若改变和/或阻断ET-1生物学作用,就能改变家禽血流动力学。 3.用ET_AR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Q123注射于正常蛋鸡和肉鸡翼静脉,也观察到可以降低肺动脉压、股动脉压、右心室内压和心率,使心肌收缩速率变大,而且BQ123对这些检测指标的影响均呈剂量依赖性,即BQ123浓度越高,指标变化越大。BQ123与ET_AR特异性结合,竞争性的阻断ET-1与ET_AR结合,使受体后信息通路不能被启动,因而使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紧张度下降,结果血压和心室内压下降。通过这个试验可以反证ET-1参与了家禽基本血压的生理调节。 第二部分 内皮素-1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常温肉鸡和低温诱发的肺动脉高压肉鸡翼静脉注射相同浓度的ET-1,发现低温肉鸡在出现PH后,ET-1仍然可以引起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即使肺动脉压和股动脉压都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比常温肉鸡低,说明肺血管和心脏闲置的ET_AR发生改变(减少),外源性ET-1与减少了的ET_AR结合,对肺动脉和股动脉的升压作用就会明显低于正常肉鸡,即PH肉鸡循环对ET-1的反应性下降。这个试验初步说明肉鸡发生肺动脉高压时,有ET-1的参与。 5.通过注射ET-1 Ab观察到肺动脉高压肉鸡肺动脉压变化比常温肉鸡大,而股动脉压没有明显变化,说明PH时,肺循环ET-1含量增加,体循环没有明显改变,提示低温诱发肉鸡PH时,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ET-且的增加只在部分器官,血浆中ETI的浓度不能完全代表血管内 ETI的变化,而通过ETI Ah 与ET中和,可以间接反映PH时机体ET-l变化的特点。这个试验也证明ET-1参与了肉鸡肺 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6.用BQ123观察到低温诱发的肺动脉高压肉鸡股动脉压和肺动脉压都比正常肉鸡下降显着, 提示肺动脉高压肉鸡心脏和肺血管等某些器官组织发生 ETAR数量和密度的改变,而当 BQ123 与ETI竞争性的和ETAR结合后,逆转了ET-l的血管和心脏收缩作用,用受体抑制方法间接证 明了肺动脉高压时ET-l在肉鸡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7.通过定时定量于低温肉鸡腹腔内注射BQ123,检测PACP、PASP、FACP、FASP、RVSP、 RVDP、RVtdpldt、HR、PCV和AHI这些指标,结果表明ETAR特异性受体桔抗剂BQ123能够 预防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保护肺动脉和右心正常的生理功能。因为BQ123是通过桔抗ET-1 的作用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的,所以本试验结果又一次用反证法,验证了ET-l参与了肉鸡腹水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而且为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本试验从宏观角度,用外源性注射ETI、受体抑制和受体前抑制叁种方式直接证明正常生理 条件下,ET-l—ETAR有维持家禽基本血压的作用,还发现ETN受体桔抗剂BQ123可以预防低 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为进一步研究ET-ETR系统在家禽某些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 论依据。

付学智[4]2008年在《组胺在内毒素诱导雏鸡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本实验旨在探讨组胺H_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组胺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内毒素诱导肺损伤中的作用,并由此推测组胺在内毒素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0羽20日龄雏鸡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扑西联合组,每组24羽。分别用相应的药物处理,连续15d.在1、5、10、15d时,各组随机抽10个样本,于注射内毒素后0h、2h、4h、6h时测定直肠温度;在4d、9d、14d晚禁食,自由饮水,次日各组随机抽取7个样本,颈动脉放血处死,迅速采集血液做血常规测定,肺脏、肝脏、脾脏等器官各叁份,一份做组胺测定;另外两份分别用中性福尔马林和camoy's液固定。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吖啶橙染色观察肝素阳性细胞。结果:1.(1)急性试验中,肌注扑尔敏后在2h、4h时的体温显着降低(P<0.05),而肌注西咪替丁和两者合用时,在2h时体温极显着降低(P<0.01)。(2)慢性试验中,第10d扑尔敏组显着降低(P<0.05);第15d扑尔敏组、扑西联组显着降低(P<0.05)。2.(1)第5d,模型组肺实质肥大细胞数量极显着少于其余各组(P<0.01),扑尔敏组显着少于扑西联合组、西咪替丁组和空白组(P<0.05);第15d,扑尔敏组显着少于西咪替丁组(P<0.05)。(2)第5d,模型组肺气道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极显着少于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P<0.01),显着少于扑西联合组和空白组(P<0.05),扑西联合组和空白组显着少于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P<0.05);第10、15d时,模型组显着少于其他用药(P<0.05)。(3)扑西联合组肺组织中组胺含量均低于其他用药实验组。第5d,扑西联合组显着低于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p<0.05);第10d,模型组显着高于扑西联合组和空白组(p<0.05);第15d,模型组极显着高于扑西联合组(p<0.01),显着高于扑尔敏组和空白组(p<0.05)。3.(1)第5d时,模型组WBC、LYM、MON、GRA较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第10,15d时,西咪替丁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第5、10、15d时,模型组肺损伤程度大于其余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而与扑西联合组比较,第5d时,与其他组差异极显着(p<0.01):在第10、15d的时,与扑尔敏组差异显着(p<0.05),而与其他组差异极显着(p<0.01)。结论: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均可缓解内毒素诱导的雏鸡肺损伤。扑尔敏作用好于西咪替丁,两者合用,效果更佳。由此推测,组胺通过H_1、H_2受体介导参与内毒素诱导的肺损伤,而且H_1受体占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D]. 刘文菊.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 肥大细胞及其主要介质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D]. 欧德渊.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3]. 内皮素-1对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 杨鹰.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4]. 组胺在内毒素诱导雏鸡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D]. 付学智. 贵州大学. 2008

标签:;  ;  ;  

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