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文芳

文 芳

长沙市中医医院 长沙市第八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l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与对策。方法:对162例发生肺部感染的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419例ICU住院患者中162例发生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为38.66%,经临床分析可知ICU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不小于60周岁、ICU住院时间超过1周、实施入侵性操作、吸烟史、未鼻饲等(P<0.05);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419例,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8.66%;2014年8月-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53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32%(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掌握ICU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对肺部感染高危人群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使其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护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治危重疾病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导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显著降低,导致院内感染几率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将对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间收治的419例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分析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及探讨护理对策,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共收治419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56例、女性163例,年龄19至89岁,平均年龄(49.62±2.19)岁,ICU住院时间2至15d,平均时间(6.89±0.24)d,其中162例发生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为38.66%。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于本时期内入住我院ICU病房接受治疗,排除非ICU病房患者;②对本次研究所需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③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④患者或家属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可提供本次研究所需相关资料。

1.2.2 研究方法 对162例发生肺部感染的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ICU住院时间、入侵性操作、吸烟史、吸痰、鼻饲等情况,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

1.2.3 护理对策 2014年8-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53例,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肺部感染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①限制人员流动量及流动时间,严禁非医护人员进入病房;②医护人员实施操作过程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相关规程;③定期消毒,包括病房空气、地面、医疗设备、物品等;④严禁盲目入侵性操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待其符合入侵性操作相关指征后给予相应治疗;⑤及时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细菌在体内定植;⑥保持合适的病房环境,控制温度240C-260C、湿度50%-60%,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充足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⑦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尽量避免使用单纯肠外营养支持;⑧做好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讲解吸烟危害性,告知戒烟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积极意义;⑨定期通风换气,对房间地面、空气、物品进行有效消毒。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3.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 ICU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不小于60周岁、ICU住院时间超过1周、实施入侵性操作、吸烟史、未鼻饲等,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理对策实施效果 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419例,其中162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8.66%;2014年8月-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53例,其中仅6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32%,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住院期间感染或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感染,常见院内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等[2]。研究表明,ICU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将加重其自身病情,在显著延长其住院治疗时间的同时增加其死亡率,不利于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对其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3]。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需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文研究可知,ICU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入侵性操作、吸烟史、鼻饲、换气情况等,其原因分析如下:①性别:各项研究均表明男性患者吸烟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导致男性患者肺功能较低,是其进入ICU后易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②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中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导致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无法承受来自病原菌的侵袭;③ICU住院时间:进入ICU时间越长,则表示患者病情越重,身体机能越差,此外在ICU住院治疗时间越长则暴露于易感染环境时间也越长,为病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④入侵性操作:实施入侵性操作后将患者呼吸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增加呼吸道与致病菌接触几率,对机体皮肤组织及粘膜造成损伤,院内感染发生率随之升高;⑤吸烟史:吸烟将直接对机体呼吸道造成伤害并降低呼吸道功能;⑥鼻饲:研究显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提供更为有效的营养支持,提示若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则其机体营养状态较高,抵抗力及免疫力随之上升,有利于抵抗致病菌入侵,反之则利于致病菌入侵[4];⑦换气情况:未及时换气将有利于致病菌在病房中聚集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定固定换气时间,对病房内有效消毒可显著减少病原菌含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5-6]。

本文总结以往相关经验,分析我院ICU护理问题主要包括通风换气不良、人员进出管理不到位、入侵性操作评估不足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1.32%)显著低于以往(38.66%),提示上述护理原因分析准确,护理对策运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掌握ICU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对肺部感染高危人群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使其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骏,尹艳军.高原地区神经重症监护室病人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5):2350-2351.

[2]苏斌斌.重症监护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并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34.

[3]张长梅.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3(3):337-338.

[4]王晓娟,易有峰,陈有元.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0,3(4):21-23.

[5]杨磊.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9):805-806.

[6]高凤娥.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5):2022-2023.

论文作者: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文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