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突破后的思考--评中国围棋运动员第一届世界职业锦标赛_围棋论文

第三次突破后的思考--评中国围棋运动员第一届世界职业锦标赛_围棋论文

第三次突破后的思考——评中国围棋手将首获世界职业赛冠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冠军论文,中国围棋论文,职业论文,世界论文,手将首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24日,中国棋手聂卫平和马晓春,在第六届“东洋证券杯”世界职业围棋赛半决赛三番棋的最后一局上,双双告捷,以二比一的相同比分淘汰了日本棋手山城宏和韩国棋手曹薰铉,进入了将于4月17日开始的五番棋决赛。对于中国棋迷而言,无论聂马谁胜谁负,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因为这一项冠军已稳稳落入中国人之手。中国棋手将第一次尝到世界职业围棋冠军的滋味。

找回感觉和位置

围棋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围棋在近二十多年来取得的第三次突破:第一次突破是在1976年,当时中国棋手首次在中日围棋团体赛上获胜。第二次突破是1985年。聂卫平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挫日本超一流棋手,向世人展示了当代中国围棋的最高水平。这两次突破,不仅使围棋在其发源地中国得以更为迅速地发展,而且,正是由于中国围棋的复兴,加上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围棋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围棋棋坛由日本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次中国棋手获得世界冠军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前两次突破,这不仅是因为发明围棋的中国人,终于获得了其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围棋世界冠军,也因为在经历了近七、八年的徘徊之后,中国棋手终于摆脱了屡屡受挫于世界职业围棋赛的阴影,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感觉和位置。

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中国围棋在世界棋坛上一直战绩不佳。据介绍,在本次东洋证券杯赛之前,世界性的职业围棋大赛共举办了14届,其中东洋证券杯5届、富士通杯7届、应氏杯2届,这三项比赛均是目前世界上水平最高、参赛选手最多的国际赛事。在这三大赛事中,夺冠者均是日韩棋手,中国棋手一直与这三大杯赛的冠军无缘。在同样是最高水平的中日韩三国围棋擂台赛上,中国队也没有取得过一次冠军。在1993年的三国擂台赛上,中国队甚至一盘未胜,便全军覆没,使中国广大棋迷极为震惊和不满。

当聂卫平和马晓春获胜的消息从汉城传回时,国内围棋界人士和广大棋迷为之欢呼雀跃,戒酒多时的中国棋院院长、著名九段陈祖德,也忍不住开了一瓶XO,为中国围棋的新突破干杯。他说,中日韩三国围棋水平应该说是相差无几,中国棋手差的是火候,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标明中国围棋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因为中国棋手的自信心重新树立起来了。

棋士制度初见成效

中国棋界人士认为,这一次聂马能战胜对手,固然是中国棋手1993年在三国擂台赛上全军覆没后,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则是得益于从那以后中国围棋界进行的体制改革。

与日韩棋界相比,中国围棋在体制上首先表现出某种先天不足。其最明显之处,莫过于以往中国的围棋管理体制缺乏竞争性。据介绍,在韩国,实行的是职业棋士制度,棋手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韩国棋院,而要靠对局、奖金以及社会赞助,其中社会赞助又占大部分。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棋手长期不能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或者没什么名气,就不能获得来自社会的赞助,其日子是相当难过的。著名九段曹薰铉就曾说:“韩国棋手下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存竞争,即使是我在比赛中无论对手是谁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职业棋手那根争胜负的神经只要稍稍松懈一下,棋艺就会一泻千里。”日本棋界的情况与此相似。日本的七大新闻棋战,大都以循环圈的方式进行,每进入下一阶段的循环赛,都会有相应的收入,冠军获得者更可以获得巨额奖金。当然,能拿冠军的人只有几个,于是不少人应邀去为棋迷讲棋、教棋或担任报刊电视的特邀评论员,以此获取报酬。这同样要求棋手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棋艺修养,否则根本没人会请你。

而中国棋界以往缺少的正是这种竞争机制。国内围棋界人士说,中国围棋手从学棋到成为专业棋手,都是由国家投资的。虽然中国棋界也组织了不少新闻棋战,获冠军者也会有荣誉和实利;虽然优秀的棋手有从地方调到国家队、从低段升到高段的好处,但毕竟围棋手的生活并不会因为多下一盘棋或少下一盘棋而受到太大的影响,棋手即使成绩不好,也不用为衣食住行发愁。这种缺乏压力的大锅饭式的体制,使一些棋手总显得动力不足。最直接的后果是我们的棋手在研究精神方面远不及日韩棋手。而且,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体制不顺,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又很快,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对坐惯了“冷板凳”的棋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1993年中国围棋国际比赛成绩全面滑坡,给中国围棋界敲了警钟,国家体委和中国围棋协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围棋体制上作了改革,开始尝试实行棋士制度。在棋手的收入上,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开始拉开距离,一些重大赛事实行高额奖金制度,每多下一盘棋,都会有相应的收入,冠亚军获得者所获奖金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鉴于以前中国一些有实力但比较年轻的棋手较少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因此改为比赛选拔制,使中国一些年轻棋手得以与世界超一流棋手同场较量。同时中国围棋队加强了内部训练和研究,为了让年轻棋手得到更好的培养,让聂卫平和马晓春每人带了三个徒弟。这一切都为中国围棋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赛场上重振雄风。从1994年下半年起,中国围棋队在第七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再次战胜日本,从而在总比分上领先日本。马晓春在中日围棋名人赛和天元赛上,以二比一的比分力克日本的小林光一名人,二比零胜林海峰天元。在第四届中日韩三国擂台赛上,中国有好几位棋手如曹大元、聂卫平等表现出色,中国队虽然没有获冠军,但最后战至三方擂主现身,表明中国棋手已经摆脱了上一届的阴影。

赢在气势上

围棋界的改革为棋手们重新注入了活力,激励了旺盛的斗志。棋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这次聂马双胜上。又看到了中国棋界“久违”的气势与斗志。

围棋界的人士回忆说,以往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中,尤其是在同日本棋手的比赛中,常常以“拼命三郎”的状态出现,这种旺盛的气势,曾经使日本人望而生畏。因为,当时复兴围棋,赶超日本,是中国围棋界几代人的心愿。正因为有这种心愿,中国棋手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在那些岁月里都是憋足了一口气,要与围棋大国日本一争高低。于是便有了陈祖德战胜日本九段棋手,有了“聂旋风”横扫东瀛,有了能与日本相抗衡的一代年轻国手,有了聂卫平对日本超一流棋手的连战连捷,有了中国围棋在世界棋坛的地位。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锅饭”吃得中国棋手的这股气势变得不那么旺盛了,斗志不如从前了。近几年里,倒是在韩国棋手身上常常可见一种非常顽强的斗志。聂卫平在本届东洋证券杯第二轮比赛中淘汰目前在韩国冠军头衔最多的李昌镐后曾说,相比较而言,曹熏铉比李昌镐更难对付。就因为曹是一个斗志特别旺盛的棋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棋手在比赛中输给韩国棋手,往往就输在“气”上,气势不如人家,未赛先气怯,焉有不输之理?

在这次比赛中,聂马虽然双双获胜,但赢得并不轻松。

聂卫平面对的是日本棋手山城宏九段。由于这些年中国棋手在对日作战中有过相当不俗的成绩,在心理上已没有任何负担,加上聂卫平在以往与山城宏的对局中均获得胜利,因此人们并不担心聂卫平。事实上聂卫平与山城宏的三局棋也是有惊无险。

真正让中国棋迷捏一把汗的是马晓春。虽然他是国内顶尖高手,但他的对手是韩国九段高手曹薰铉。此人是韩国围棋第一人,年纪与聂卫平差不多。他曾获得过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应氏杯三大围棋赛的冠军,被世界棋坛誉为“三冠王”,可称是当今世界围棋第一高手。此人棋风强悍,中盘作战力量大,有“枪手”之誉,且作风极其顽强,是一个从不认输的角色。虽然近年来他在韩国国内棋赛中屡败于其弟子李昌镐的手下,但在对中国棋手的比赛中,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胜率。这次东洋证券杯赛,由于只有他一个韩国棋手进入半决赛,韩国棋迷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自己也是志在必得,决心把这项比赛的冠军留在韩国。让中国棋迷担心的还有,近几年中韩棋手对阵中,中国棋手负多胜少,在心理上有一种压力。

专家认为,马晓春这次以二比一的比分拿下曹薰铉,一是赢在对曹的了解上,另一个方面就是赢在一个气势上。据介绍,马晓春与曹薰铉以前只交手过一次,那是在1992年的东洋证券杯上,马因负于曹而被拒于四强之外。在这次比赛前,马晓春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曹薰铉,平时他平均一天打个把小时的棋谱,而这次比赛前他每天要研究三四个小时。马晓春是国内有名的才子型棋手,其棋的风格是飘逸轻灵。但这次在与曹的对局中,除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灵活的一面外,还显示了他棋风的另一面,即他同样有着非常强悍的战斗力,这种棋风在他以往的棋中是不多见的。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华以刚在讲解马曹三番棋的第三盘棋时说,马在第三局中是执黑先行,他选择与第二盘同样的布局,前24手棋与第二盘一模一样,而那盘棋是马输给了曹。这是马晓春的一种姿态,告诉曹,虽然上盘我下输了,但我不怕你,再来一次!行棋过程中,马晓春也是针锋相对,多次祭出曹薰铉善长的招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曹薰铉当着家乡父老的面虽然拼命顽抗,仍以较大差距输掉了这盘棋。

中国棋手获得第一世界冠军称号固然可喜,不过,中国围棋界人士指出,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围棋从此便走上了坦途:在三个大型的世界围棋赛十六次决赛中,中国还只取得了一个冠军;在同样高水平的三国擂台赛上中国队还没有拿到过一次冠军;在中韩围棋对抗赛中中国围棋队也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在与日本超一流棋手的番棋较量中,中国棋手仍输多胜少;在中国围棋队伍中,虽然新手在不断成长,但他们与世界最高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还没有出现象韩国李昌镐、刘昌赫,日本的依田纪基等那样完全可以挑大梁的年轻棋手;以前中国只有一个对手日本,现在又多了一个韩国……而且,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棋手士气低落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围棋体制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因此,中国棋界丝毫没有可以自满之处。只有借此东风,再接再厉,方能在与日韩围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  ;  ;  

第三次突破后的思考--评中国围棋运动员第一届世界职业锦标赛_围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