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易翠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易翠燕

广西省苍梧县梨埠镇凤仪小学 易翠燕 邮编543100

摘要: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经常需要作出选择和判断,进而进行推理、作出决策. 因而,培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的.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教材纠正了旧教材那种过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以及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是提出了新的观点“合理推理”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文就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做了探索。

关键词:归纳推理;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育活动中,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不利于更多抽象内容的学习,因此仅为学生讲解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这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会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发生。为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为此,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积极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推理过程,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可以把教学里面相对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直观、易懂,构建出学习数学的知识体系,使其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文结合我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以下分析。

一、借助归纳推理教学,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尽可能的把数学知识向课外进行适当扩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时刻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把实际生活遇到的数学问题,采用推理的方法去解决,并且引导学生把推理方法应用在数学题目上,提高思维能够灵活的转变,从而有效解决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开展“百分数”这节课的教学时,就为学习给出以下题目:我们学校男学生占全校学生的35%,同时又是学校教师的10倍,学校教师又是女教师的2倍,学校共有教室40个,每个教室平均男学生有22人,那么学校教师有多少人,女教师多少人。随后我就引导学生开始推理计算,解出问题答案:首先计算学校男学生总数量:40个教室*每个教室男学生平均22人=880人,然后再根据男学生的数量,去推理计算出学校教师的数量为880*35%=308人,最后根据题目条件学校教师是女教师的2倍,可以推理计算出女教师的数量为308/2=154人。

二、合理采用归纳推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对遇到的综合数学题型感觉不能够灵活处理,总认为题目信息给出的条件不充分,或者对计算公式不熟悉等因素,造成学生不知所措的心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明白,也就是没有把在课堂上所掌握的数学内容转变为推理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大纲的学习内容,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推理方法,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可以有效的将这些知识体系应用在数学题目中,提高学生完成数学题目的质量。

例如,我在开展“分数混合计算”这一节课程时,就让学生思考:有一项工作,小张完成需要3天,小王完成需要4天,小明完成需要5天,如果三人同时去做,需要几天完成。如果我让学生直接套用计算公式,学生就不能对公式灵活运用。所以我就引导学生把这道题目的答案推理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以下知识体系:工作总量是多少,工作效率是多少,工作时间是多少,教导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先找到这三个条件的数据,就可以作出结果。学生思考以后,就很容易找到相关数据工作总量为1,工作效率为1/3+1/4+1/5,然后学生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公式推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学生通过公式推理就很容易找到适合这道题目的公式,即1/(1/3+1/4+1/5)。

三、采用观察归纳推理,寻找数学规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教材中所要求的公式,根本没有深入的理解这些公式间存在的规律,所以就会出现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目时总是会有出错的现象,也就影响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帮助学生采用观察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正确推理出这些公式的原理,使其能够真正的理解公式之间存在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可以更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我在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的教学时,如果我直接把四边形的概念特点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不理解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所以我就拿出两个长方形模型和两个正方形模型让学生开始观察,要求学生自己在观察中找到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就会明显发现四边形都有四条边,有四个角,同时四边形的首尾都相连这些规律。通过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观察,可以明显推理出,只要图形满足这些规律,那便是四边形的结论。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教学法是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思想的一种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小学生逐步的学会利用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需要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可以提高数学教师教学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其乐木格. 试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J]. 卷宗, 2016, 6(2).

[2] 韩淑玲. 归纳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 2015(22):84-84.

[3]周晶晶. 浅谈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神州旬刊, 2017,15(4):44-44.

[4]陈昕. 归纳推理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旬刊, 2015,23(2):23-23.

论文作者:易翠燕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易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