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入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分析_公共产品论文

国家对西部投入的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西部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2)01-0048-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相对缓慢,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日益破坏着全国经济的平衡,最终必将延缓东部地区的发展步伐。现在,国家及时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深远。本文着重就国家对西部投入的效应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国家资金投入的地区效应分析

人们一般认为,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先天的因素以及较好的经济基础,国家把资金投到东部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产出。如果单从微观看,从局部来看,情况的确如此,但是如果我们把看问题的角度提高一些,把视角范围扩大到宏观层面,就会发现情况会复杂得多,国家对东部地区资金投入的产出效益将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把政治帐、社会帐综合起来算,在当前,国家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西部反而会比投到东部更有效。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国家对西部的投入效应并不亚于对东部的投入效应,甚至更优。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资本报酬具有递减的特征。由于发达地区的资本投入量比不发达地区更充裕,将会较早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现象。相比之下,不发达地区资本报酬递减现象则可迟来得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资本超利推动下,不发达地区将会取得比发达地区更快的经济增长,因而也就有可能赶上发达地区。现实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当然,这种赶超实现需要一些条件,如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状况、人口增长率、政治稳定程度、民主化程度等。国家通过努力,逐步创造这些条件以后,国家在西部的投入效应应该会大于东部地区。另外,从国际上来看,工业布局还明显存在着地域分工表现,如美国钢铁工业80%集中在北部五大湖以南;汽车工业90%集中在底特律周围;机床工业95%集中在新英格兰和滨湖区;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新墨西哥一带;新兴电子工业集中在“硅谷”。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资源丰富,是世界少有的多种矿产富集区。钾盐、镍、铜、锂等储量均占全国80%以上,比较优势突出。国家通过开发西部,发展适宜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清除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超利避害,形成有地域特色的西部优势产业,就可获得较大的不亚于东部地区的比较利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从社会效益来看,国家对酉部投入的效应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诸多河流的上游地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何,直接影响到下游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多年来,由于西部上游地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乱砍滥伐,破坏了大量植被,不仅导致了西部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还直接影响到下游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大了生产成本,更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单纯在下游东部地区治理污染,不仅成本大,而且收益甚微,治标不治本。对于水土流失、大气环境恶化等等的治理,仅靠在下游东部地区投入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只有通过国家在西部开发中大兴生态环境工程,大兴植被建设,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毕竟,抓河流上游地区的植被保护比起单纯在河流下游地区治污,成本要少得多,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社会效益。

再次,从政治高度上看,国家对西部投入的效应更加突出。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集聚地,同时又是我国大量贫困人口的分布地区。通过西部地区的开发,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去,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维护国家稳定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把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衡量,国家把资金投向西部,比之投向东部将会获得更大的产出。

国家应该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并不等于国家的投入可以不分地区、不分行业、不分重点的平均分摊。毕竟国家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好钢需要用在刀刃上,应尽量充分发挥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不同省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人文自然环境也不相同。因而国家的财政资金投到西部的不同地方,产生的效应也就不可能相同,根据我国东部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家把资金投到交通枢纽地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富集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交通主干道建设等方面,产生的效应将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在西部开发的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模式,即国家通过对水电资源、矿藏资源富集地区的开发来带动相关地区的原材料工业、电力工业等的发展,并进而带动其他地区运输业、相关制造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如可重点开发塔里木、准葛尔、柴达木等盆地的油气资源,建设青藏铁路、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主干道公路等大型工程,兴建广西龙滩水电工程及内蒙古尼尔基等水利枢纽工程,并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逐步形成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串面来递次推进西部大开发。

二、国家对西部投入的行业效应分析

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机制,国家投入不属于市场机制的范围,它是一种国家干预。只有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方面才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政府的干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社会资源,而不是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竞争失效、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除性、混合产品的外溢性、市场的不完全、个人偏好不合理、失业、收入不公平、经济波动等方面,国家的干预不能超出这些范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也不论是一国内的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同样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就国家投入这一特定的干预方式来看,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的行业只能是那些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行业,以及主导行业。国家投入只有在这些行业才是有效益的,超出这些范围,就会变得无效。

第一,从公共产品行业来看。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除性,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因此,人人都会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使自己免费使用,而不希望由自己来投资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排除性决定了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将不易收回成本及赚取利润。因而,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极大化的生产者就不愿参与对公共产品的投资。从全国来看是如此,具体到西部地区来看更是如此。因为,西部地区投资报酬率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尤其是基础设施与公共产品的投资回报率比之东部地区更低,对民间资本也就更缺乏吸引力。西部要发展,又不能没有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否则西部大开发就不可能成功。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即使是省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如省内道路等都无力自己承担,对于那些省际间的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建设项目更是无力承担。为了使西部大开发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也只能由国家来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供相关公共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从混合产品行业来看。混合产品是那些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征的产品。混合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额外的利益或成本。但混合产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却并未因此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这就是所谓的产品外溢性现象。产品外溢性的存在使成本和收益不对称,这就必然会影响市场的配置资源效率。人们常常会过量从事会产生外溢成本的活动,同时又会选择不去或较少的去从事那些会产生外溢利益的投资活动。对于那些会产生外溢成本的投资活动,应通过政府的监管和相应的法律措施来限制(这里暂不讨论)。对于那些人们不愿投资的会产生外溢利益的产品,就只能由政府来投资提供。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市场发育不充分,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低,投资回报差,人们对混合产品的投资积极性比之东部地区更为缺乏,但是这些混合产品的提供,又是西部大开发中不可缺乏的(比如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就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应把对混合产品的生产投资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投资的重点之一,国家资金在这方面的投资效益也是明显的。

第三,从主导行业来看。所谓主导行业是指在产业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产业,它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基本标准,即“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日本政府1965年制定的中期经济计划采用了筱原基准,并大获成功。后来筱原三代平又根据赫尔希曼的“关联效应”理论,进而提出了第三个标准,即“关联效应基准”。“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关联效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前向关联,诱发和引起将其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其它产业的扩张;另一类是后向关联,诱发和引起向其提供生产资料和中间产品的各产业的扩张。相应地,可以采用两个指标来计算某产业关联效应的大小。一个是后向关联度,即一产业所使用的由其它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占该产业产出的比重;一个是前向关联度,即一个产业向其它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占该产业产出的比重。如果一个产业的前、后关联度都比较大,就可以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这样可以有力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体到西部地区来看,由于资金、物力、人力资源的缺乏,及市场发育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西部地区自我选择主导产业和发展主导产业的能力比之东部地区要差得多。即使选对了主导产业,也由于自身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力将其哺育,养大。可以说,主导产业的缺乏是西部地区落后的诸多因素之一。东部地区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较快的发展,与他们在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现在状况下,西部地区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必将更进一步拉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因此,通过国家的投资干预,由国家出资金,在西部有重点的选择一些主导行业进行投资发展,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无疑能够更快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在西部投入的一些主导行业,并不一定都能取得很好的自身经济效益,尤其是那些带有竞争性的主导行业。但考虑到主导行业对其他关联行业的拉动性和重要性,考虑到西部地区自身这方面能力缺乏的特殊性,用动态的和宏观的标准来衡量,国家投入主导行业的资金仍然是有效益的,这里应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化。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之外,国家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都将是缺乏效益的,这些缺乏效益的行业可以统称之为盈利竞争性行业。因为我国大量现存的国有盈利竞争性企业普遍存在着活力不够,效益低下的问题,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总不能很好解决,与非国有企业的竞争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吸取这方面教训,不能够再将国家的资金投到这些盈利竞争性行业中去,否则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必然造成国有资产的更多浪费,西部大开发也不可能成功。当然,那些带有竞争性的主导行业除外,因为其主导性优势能够弥补其竞争性不足的缺陷。

综上所述,国家投资用在公共产品、混合产品行业及主导行业方面将优于用在竞争性行业方面,可用图1、图2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图2中,曲线L[,1]为公共产品、混合产品行业及主导行业,曲线L[,2]为竞争性行业。在A点的国家投入,用于公共产品、混合产品行业及主导行业可以获得Q[,1]点的产出;用于竞争性行业则只能获得Q[,2]点的产出。图2说明,国家用等量的资金投入不同行业产生的回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国家用在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主导行业方面的投资在开始阶段可能效益低下,由于主导行业的带动作用及基础设施的综合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业的效益会逐步体现出来,其曲线会逐步抬高,最终其效益将会超过竞争性行业。而国家用在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在开始阶段可能有盈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国家投资参与市场竞争的弊端会逐步显示出来,效益也会逐步下降,其曲线表现为逐步下降,直至亏损。所以,国家应把资金投向公共产品、混合产品行业及主导行业,而不要投向盈利竞争性行业。具体来讲,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应把资金重点投入铁路、公路、民航、邮政、通讯、能源、重要原材料、高科技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生态农业、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等等方面。

三、国家对西部投入的方式效应分析,

国家对西部的投入,既可以通过国家直接拨款的方式,把资金直接划拨到当地政府,由地方政府来使用管理;也可以通过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由国家成立的各种专门投资公司来进行对西部的直接投资管理。这两种方式谁优谁劣?笔者认为,财政拨款方式将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而由国家的各种专门投资公司来进行对西部的投资和管理,效果要好得多。当然,开发大西部仅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其他资金的投入。本文分析的主要是国家投入,对于其他资金如地方自筹资金、引进外资、民间资金等方面的分析,笔者将另文说明,这里暂且略去。

第一,从决策角度来看。由于政府官员的任期制以及地方政府所处位置的局限,地方官员不会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进行宏观决策,而是会根据地方政府的经济目标优先考虑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来决策。国家用财政拔款的方式把资金下拨地方后,地方政府常常会追求一些花钱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什么项目来钱快,他们就会投资什么项目。一个项目利润越大争着上的地方就会越多,从而造成企业规模小型化、重复化、技术低极化。而对于那些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项目,地方政府要么就是缺乏积极性,要么就是力不从心,无力承担,极大地限制了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各个地方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往往并不一致,其自身利益更存在着差别,对于那些大的需要不同地区相互协作的项目如交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往往很难实施。西部地区这一问题无疑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西部地区幅度辽阔,地方经济又比较落后,各方面能力均不足,稍大一点的省内工程,地方就无力承建,更不要谈省际间的大型工程。加之投资回报率低于东部地区,大型工程在短期的效益又不明显,因而西部地区对大型工程,尤其是需要省际间相互合作的工程投资积极性比东部地区更低,相互协作也表现得更差。国家把资金划拨给西部后,这些资金的一部分将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到投资回报高的东部地区,不能发挥其中应有的效益。那些符合西部地区长远发展利益的大型工程也就很难建起来。

相比较而言,通过国家组建的各类专业公司来进行西部投资,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首先,专业投资公司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解决企业规模小,技术低级化的问题。专业投资公司能够按照国家的需要来进行宏观投资决策,摆脱地方利益的束缚,能够打破区域限制,按照专业化分工和比较利益原则,来布点投资,也能够按照市场的需要来规划投资,因而能较好的做到不重复建设,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其次,专业投资公司有利于克服地方政府实力不足和积极性不高的缺陷。专业投资公司能够集中资金的优势,投资西部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大型工程项目。资金集中的实力无疑强于资金地方分散化的实力。同时专业投资公司又是按照国家利益和市场需要来进行投资的,不存在投资积极性缺乏的问题。再次,专业投资公司有利于促进西部各地区的相互协作和各企业的相互合作。专业投资公司是站在宏观角度制定发展目标的,因而能够避免各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不一致的矛盾,使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等生产要素得到共享,使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互补,使各地区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合作得到加强。当然,专业投资公司也要讲经济效益,事实上,由于专业投资公司在资金、人才素质、管理能力、技术优势等方面,都强于地方政府,因而做出的决策将更加符合国家利益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更有经济效益。[1]

第二,从资金的作用效率上看。在财政拨款方式下,国家将建设资金下拔到地方以后,不可避免地会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资金的使用效益将大打折扣。比如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政绩,往往会搞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形象工程。资金不够怎么办?地方政府往往会打国家下拔建设资金的主意。虽然国家能明文规定专款专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防不胜防。又比如西部地区吃皇粮的人数多,资金缺口大,这也常常成为挤占、挪用国家下拔建设资金的一个领域。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企业少,使得党政社团教育等行政事业开支显得偏大。东部地区有的一个地级区域就有几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也多,而党政社团教育等行政事业开支只是一个地区级的规模,相比之下,西部地区有的省级区域,还没有上万个企业,个体工商户也少,但行政事业开支却是一个省级的规模。以宁夏为例,宁夏543万人口中吃皇粮的就有24万人,其泾源县一个1000余人的乡,就有624人吃皇粮。[2]由于企业少,吃皇粮人多,西部地区不少地县财政已陷入困境,他们往往会把挤占、挪用国家下拨的建设资金作为解决当地财政困难的一个途径。这些被挤占、挪用、甚至吃掉的资金,由于失去了原有的用途,当然谈不上使用效率。再比如,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层次低,市场发育不充分,思想观点落后,管理者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差,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偏好于地方保护主义,他们常常会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对市场进行干扰和分割,形成所谓“诸侯经济”。这种“诸侯经济”不利于全国统一有序的市场形成,也不利于区域市场的规范化建设。由地方政府投资、管理、保护的区内产业,不仅市场规模容量有限,而且体制成本高,技术进步动力差,经济效益低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诸侯经济”配置社会资源的结果,只能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不是帕累托最优。国家下拨建设资金后,地方政府会用于发展这种“诸侯经济”,其效益当然也是谈不上的。另外,资金的分散化也会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比较而言,国家的各类专业投资公司在资金的使用效率上则要高得多。国家的专业投资公司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不会去考虑地方的形象工程,由国家的专业投资公司来管理资金,可以保证资金的充分使用和用途,能够较好避免资金被挤占、挪用;同时,国家的专业投资公司也不会受地方诸侯经济的影响,并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封锁,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再者,专业投资公司能够较好的做到专款专用,不可能为地方吃皇粮的人员去发工资,从而有利于避免资金的浪费;另外,国家专业投资公司能够发挥集中资金使用的优势,这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国家采用直接拨款的方式下拨建设资金,效益是非常差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由国家组建的各类专业投资公司来使用管理资金,效益要高得多。下面我们还可用图3、图4来进一步分析说明。图3中的L线为等产量线,线上的任意点代表着劳动与资金的不同组合其产出相等,AB线为等成本线,它代表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到的资金与劳动的组合。R线为宏观角度的资金与劳动最佳配置线。E[,1]点是已定市场成本下的最大产出点(即帕累托最优点),同时又是宏观角度的要素最佳配置点。由中央政府无偿下拔建设资金后,对地方来说,由于增加了资金数量无疑会改变市场上的价格决定,因而相当于降低了资金的成本价格,使成本线的坡度提高,形成新的等成本线CD。各地区为保证最大的利润(转化形式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鼓励其所辖企业在E[,2]点进行生产和投资。从微观上看,E[,2]点仍然是帕累托最优点,但从宏观上看,却不是要素的最佳配置点,因而效益比E[,1]点差。即使想要实现在E[,2]点进行生产和投资,也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成熟发达的市场,具有使成本最低化的动力和能力等。目前,我国还只有东部地区能够做到在E[,2]点进行生产和投资。就我国的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地方政府缺乏使成本最低化的动力和能力,市场不发达,价格信号不准确,地方政府会挤占、挪用国家下拨建设资金,以及前述的其它种种原因,实际并不能做到在E[,2]点进行生产和投资,而是会出现图4的情形。图4中,国家将建设资金下拨西部地区以后,资金价格并不能下降,从而形成新的等成本线BC,地方政府不论是在E[,2]、E[,3]、E[,4]点进行生产和投资,都不是帕累托最优点,都缺乏效益。也就是说西部地区在国家下拨建设资金的方式下,将会比东部地区做得更差,更缺乏效益。

 

就专业投资公司来看,由于专业投资公司具有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受国家相关的制度和法律约束,不与地方政府挂钩,没有地方利益,并能聘用优秀的企业家来进行管理,也能按照市场化来运作,具有使成本最低化的动力和能力(这些也正是在企业深化改革中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因而,能够做到在图3和图4中的E[,1]点进行生产和投资,实现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最佳结合。

收稿日期:2001-09-12

标签:;  ;  ;  ;  ;  ;  ;  ;  ;  ;  ;  

国家投入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分析_公共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