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新闻的概念起源与技术逻辑-基于技术视角的考察论文

H5新闻的概念起源与技术逻辑
——基于技术视角的考察

苏 涛

摘 要 2015年以来,诸多基于H5形态的新闻作品广为流行,在引发大量受众关注的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在H5新闻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之时,学界却对“H5”及“H5新闻”存在着很多误解甚至误用。文章认为,H5新闻概念使用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其技术起源和技术逻辑理解的不透彻。因此,为加深对H5新闻的理解,推动其在未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文章在以上两个层面展开对它的辨析与正名。

关键词 H5;HTML5;H5新闻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以来,一种被称作“H5”的信息传播形式横空出世,其中的个别作品(例如小游戏《围住神经猫》)借助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甚至创造了3天内浏览量过亿的传播奇迹。2015年之后,这种传播形式更是大行其道,在广告、宣传、新闻、游戏、教育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015年也因此被人们誉为“H5元年”)。而随着新闻媒体对H5的积极运用,各种基于H5技术形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也有效地吸引了亿万受众的注意力。H5已然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效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段之一。

与来自业界热火朝天的H5实践相映衬,学界对它的讨论也渐趋热络,仅新闻领域目前发表相关论文就已可以百数计。当人们以“H5”命名这个新技术体系之时,便很自然地将同样以这种技术体系呈现的新闻形式称之为“H5新闻”。然而,很奇怪的是,对于到底什么是“H5新闻”?那些以“H5新闻”为主旨的文章,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一带而过、语焉不详,俨然使之成了一头“房间里的大象”。其结果是,首先,虽然大家的讨论对象都指向同一现象和实践,但却表述不同——“H5新闻”[1]、“Html5动态新闻”[2]、“HTML5新闻”[3]“H5互动新闻”[4]、“H5交互动画”[5]等各种表述的混用,极易引起人们的困惑和误解。其次,在更深层次上,对概念讨论的不够深入和界定的混乱,还反映为使用者对H5新闻背后的技术原理和技术逻辑理解不透彻,甚至存在严重的误读。

本文虽无意也无力从纯技术的角度展开对H5新闻的探讨,但为了尽可能从底层逻辑上厘清H5新闻的起源和意涵,将不得不在技术层面上对其进行追根溯源。由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可以归结为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首先,从技术的源头出发探究H5到底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技术起源和内涵;其次,基于对技术起源和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总结H5技术体系(底层)技术逻辑。

2 起源与意涵:H5新闻的概念辨析

2.1 H5:一个中国本土概念

实际上,只有在中国大陆才用“H5”这种表述,而在西方甚至我国港台地区,都找不到这样的表述或概念。而对于这一表述,学界和业界(特别是IT界)也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一方用的热火朝天,另一方则对其嗤之以鼻。

“H5”作为一个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概念,源于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基于这种技术而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创新实践。自2014年最新的HTML5技术标准发布之后,各种具有丰富交互性和视听效果的基于H5技术体系的内容产品通过移动平台(微信)得到强有力的传播。而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4G技术)的发展,各种H5产品呈现出愈发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把H5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和营销手段而纳入到其业务体系中,新闻媒体也开始利用这种新技术体系进行新闻信息的创新传播。正是得益于技术和实践的同步发展,我国广告、新闻等领域对H5技术平台的运用,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各种制作精良、传播高效经典案例也不断涌现出来。

读者对H5新闻作品的整个信息接收过程都是建立在参与和交互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把读者当作消费者,那么在对参与性与体验的强调上,H5新闻作品便与当下方兴未艾的“体验经济”不谋而合。体验经济强调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主体参与,依托个性化生产方式使消费者获得感官或情感满足(从而实现盈利)。H5新闻作品正是通过“交互性”,以一种“共谋”的方式邀请读者参与新闻的呈现过程,并最终使消费者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并给予获得感官、情感与艺术性等方面的满足(从而提高阅读量和传播效果)。

2.2 H5是什么?——技术的起源与概念辨析

H5是什么?它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网页编辑技术(具体的技术形式),还是一种技术标准(HTML5)?抑或是一种基于这种技术标准生产的酷炫产品(移动交互网页)?

目前,人们经常在以上三个不同意义维度上混用这一概念,并最终导致概念使用的混乱。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H5”与“H5技术”的混用,甚至将H5等同于移动端网页、App等。概念使用上的混乱源于概念理解上的混乱——概念的使用者并没有搞清楚HTML、HTML5等一系列与H5相关的技术概念的真正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关联和渊源。

因此,对H5概念的追根溯源,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这个广为流行的、具有鲜活实践指向和蓬勃生命力的概念,更是对其有效运用和创造性实践的基础。正如互联设计师苏杭所言:“H5是个崭新的领域,它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这些设计者的开荒,伪装接电话、伪装朋友圈、视频的第一次大胆植入、3D交互效果的第一次运用,这些举动没有对H5本身的理解和认识,是根本无法实现的。”[6]同理,对于新闻业者而言,也只有在充分了解H5的本质及其特性基础上,才能将其有效的、创造性的运用到新闻报道和新闻信息传播的领域。

程序执行完毕输出一个文件,需要用到FILE文件类型以及打开文件fopen、关闭文件fclose和写文件fprintf函数。输出时采用链队列实现层次遍历,从而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输出所有结点,和与该结点有关联关系的左右孩子结点的关系。代码如图6所示。

那么,H5到底是什么?人们通常将H5理解为HTML5的“简称”(实际上,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所使用H5概念的内涵远远超出HTML5,这个将在后文详述)。这种理解至少暗示了H5与HTML5有着紧密的关联。由于HTML5是由万维网联盟(W3C)于2014年10月28日正式发布并推荐的HTML的最新技术标准[7]。所以,要想深入正确的理解H5,需要首先了解与之紧密相关的HTML及其最新的5.0版本。

2.2.1 作为网页标记语言的HTML

其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制度是一种既定的力量,规制和限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的发展的基础框架和前提条件,能否体现、保障和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成了衡量制度好坏或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应立足于激发每个人的价值创造能力,努力解决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消除束缚人的发展的制度弊端,使制度本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与舆论上的强有力支持。

“HTML”为英文“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即“超级文本标记语言”,是当前一种用于创建网页的最主要的标准标记语言。它于1993年6月作为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的工作草案而发布(当时还没有成为通行的标准),此后自1996年起,一直由万维网联盟(W3C)负责维护,并于2000年成为了国际标准

式中:xnorm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为原始数据序列;xmax、xmin分别为原始数据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HTML5的技术升级不仅有着明确的“交互性”指向,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确为H5作品的“交互性”提供了无限可能。目前所见的H5新闻作品经典案例,大都需要通过读者的交互过程而逐步完成新闻信息的展现,也都充分运用了H5技术体系的交互特性。

在R中可以利用ridge包中的linearRidge()函数进行岭回归,该函数可以自动选择岭回归参数,在R中输入相关程序得到岭迹图(图1)和相关参数估计如表3所示。

图1 网页编辑的三种基本语言及其关系图

总结而言,HTML是构建及呈现互联网内容的一种主要语言方式,因而也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H5技术体系作为一种典型的“超媒体”,亟待其使用者在思维上进行适应性创新。这种适应和创新,不仅是对以前单一媒介形式的扬弃,更是对我们长期以所固有的线性思维的扬弃。因此,具体到H5新闻的创意与制作,如果没有这种思维上的改变,几乎不可能设计或创作出一个优秀的H5新闻作品。

HTML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升级,HTML5顾名思义就是对HTML的第5次重大的修改,是HTML的5.0版。

作为当下最先进的网页标记语言技术标准,HTML5添加了许多新的语法特征,以便我们更容易的在网页中添加和处理多媒体(包括音频和视频)、图片和数据内容。以视频为例,通过HTML5处理的网页可以轻松地播放视频文件,因而不再需要Flash和第三方插件。而在以往,如何使用浏览器顺畅地播放视频,一直都是一个令我们头疼的事情。此外,HTML5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比如它的代码更清晰,语义更明确;具有良好的网络定位功能;实现了浏览器的本地存储、绘图画布(canvas)功能等。

“新时代”催生“新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主动适应市场竞争,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等方面必然有内在的“新要求”和改革内涵。为进一步说明专业综合改革和发展内涵,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为例展开分析。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正如前文所述,由于HTML标记语言不能单独完成网页建构,所以,当我们论及HTML5时,实际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S在内的一套广义上的技术组合。

2.2.3 作为一种综合性新技术体系的H5

对风险的预测是 PPP项目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由于每一个 PPP项目都会面临着临时性风险和一系列系统性风险,加之我国复杂的国情,如果没有设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就容易让PPP模式走向失败。再加上国家的政策的经常性变动,使得PPP模式的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因此,需要在合同中全面分析和考虑各种政治、经济、政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风险进行有效论证,让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能够均衡地分担风险,才能够让公私合同持续有效地进行。

那么,H5与HTML5之间是什么关系?H5到底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技术标准、抑或是一种产品?

首先,“超媒体”思维要求H5新闻的创作者真正具备的“媒介融合”的观念。如前文所述,HTML5实现了对多种媒体平台的真正兼容,换言之,建立在这种标准上的网页产品可以同时在PC端(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端(包括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平板电脑(Mac)等各种电子终端上使用。其中,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网站或者web应用,HTML5的跨平台特性尤其表现为对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的兼容(HTML5由此也被誉为最移动化的开发工具)。

图2 H5技术体系的内部关系图

2.3 H5新闻的定义

通过上文的梳理,笔者对“H5新闻”界定如下:指建立在HTML5技术规范基础之上,综合了特定的网页效果、视听效果(包括音效和动效)、感官效果(包括3D、全景等)和交互性等因素,以“超媒体”(关于“超媒体”的界定及辨析,详见后文第三部分)的技术形式呈的报道形式和样态。

3 超媒体与交互性:H5新闻的技术逻辑

H5技术体系以其超媒体的技术特性,赋予了新闻报道技术上、形式上更多的可能,并给人们带来多元化的感官体验。而新闻业者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运用综合感官思维能力来创设H5新闻,即充分利用超媒体技术特性,将新闻元素与丰富的技术元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此呈现新闻事实、完成新闻叙事。

由此可见,在媒介技术狂飙突进的发展态势下,新闻业者不仅要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或许更迫切的是,必须适应由媒介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所带来的“技术逻辑”的变化。具体到本文所讨论的“H5新闻”,这种“技术逻辑”也是将H5技术体系更有效、更富创造性地运用到新闻业务领域的必要前提。通过前文对H5新闻的追根溯源及概念辨析,笔者认为,H5技术体系所隐含的“技术逻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超媒体逻辑与交互逻辑。

3.1 超媒体逻辑

“超媒体”(Hypermedia)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它将文字、表格、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以“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组织起来,形成Web页面,使人们通过浏览器可以访问各种不同结构的信息仓库,找到所需要的任何媒体的信息[9]

“非线性的信息传播,实质上是一种文本上的超链接模式”[10]。“超媒体”首先是建立在“超文本”(Hypertext)技术基础之上的。在纳尔逊(Ted Nelson)于1963年发明了上述这两个词之后,它们主要被用来指涉“万维网”中字词、图像等的联想性链接。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主要讨论的“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即是用来编写“超文本”网页的计算机语言。“超文本”则主要以“超链接”(Hyperlink)的形式存在——“此种链接表明文本中暗含着其他文本,并能将它们即刻调出来。它意味着跳跃的概念。有了跳跃的概念之后,文本的主次、原文与参照等整个旧有的观念垮掉了。”[11]因此,“超文本”打破了印刷时代的文字阅读所要求的线性思维方式,而代之以非线性的、自由联想的“超媒体思维”。

“超媒体思维”不仅早已经融入了由互联网的兴起而引发的信息革命,更以一种基础的方式改变着我们与信息的关系——这种方式更符合人们思维联想和跳跃的习惯,不仅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充性,更是超越了媒体类型对信息组织与检索的限制。

正如“超媒体”一词的发明者纳尔逊所认为的:人的思想是非顺序的或曰非线性的,它的特点是联想。“超媒体”的出现,使得人类几千年来在文字阅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线性思维方式逐渐崩塌,从而实现了对人的原初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再度回归。

2.2.2 作为网页标记语言最新技术标准的HTML5

经过前文的梳理可以看出,首先,H5显然不是HTML5的缩写,不能将其作为HTML5简称(业内人士非常反感这个H5名称,以至于很多程序员认为H5就是HTML5的错误拼写方法)。其次,当我们在多数情况下谈及“H5”时,显然也不仅仅是指作为技术标准的HTML,甚至也不是指广义上HTML5技术组合,而是包含二者,同时在内涵上要大于二者的一个新的意指。换言之,“H5”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和实践指向,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H5 >HTML5(广义的) > HTML(参见图2)。因此,我们日常中对“H5”的使用,实际上是囊括了HTML5技术标准、技术组合、技术产品、技术平台等含义在内的一种复合意义指向。本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并使用“H5”概念,即H5是一种建立在HTML5技术规范之上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四)非独立的尖翎鸟纹。反山遗址出土玉琮、玉钺上的神人兽面纹上神人的上臂靠近肘部左右各有一个尖翎鸟纹,神人兽面纹的下部左右下腿近爪处也有一个尖翎鸟纹。

因此,H5新闻创作不仅要在形式上适应多平台和多屏幕(跨屏)的需要,更要考虑到不同的使用或者视听情景——根据不同的平台特性,特别是不同的平台使用者、使用情景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新闻创作和创意开发。例如,H5新闻的创作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到手机平台的特性,以实现与之相匹配的使用与视听效果,满足人们在移动端的使用与视听心理。

其次,“超媒体”思维要求H5新闻的创作者建立起一种基于在H5技术体系的综合感官思维能力。超媒体是真正意义的“富媒体”,它囊括了我们所熟知几乎所有的信息呈现形式和媒介效果——文字、音频、视频、动画、3D、全景、重力感应等。因此,H5新闻的创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有着无限的潜能。实际上,在广告、游戏等应用领域,H5技术体系正在大放异彩,各种具有创造性、崭新形式和效果的作品也层出不穷。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播科技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不断发展,正如Hirschorn所感叹:“几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过去这15年的变化,会发现这15年是数字媒体历史上最纷乱繁杂的一章。”[8]而每一次媒介技术的演进,都会导致部分新闻从业者一时无法自如应对新的媒介实践。究其原因,除了面对陌生的技术现象而必然产生的经验落差之外,还在于人们对于由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所带来的信息的传播(呈现)方式、特别是传播机制、思维与理念变化的不适应。这种由技术变革而引发的传播机制、思维与理念上的变化即是媒介的新“技术逻辑”。

3.2 交互逻辑

“交互性”(interaction)是HTML5在其技术升级过程中的一个终极指向。HTML5所具有的网络定位、本地存储、绘图画布、智能表单以及对原生态视频和音频的支持等技术特性,都为HTML5的“交互性”奠定了基础。因此,正如刘斌所言:“HTML5并非仅仅用来表示Web内容,它的使命是将Web带入一个成熟的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视频、音频、图像、动画以及同电脑的交互都被标准化。”[12]

HTML作为一种网页创建的基础技术,被用于设计网页、网页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然而,要完成上述任务,单凭HTML一种编辑语言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还需要CSS和JavaS-cript(简称JS)的配合。在这三者当中,HTML用来建构网页的结构,好比人体的骨骼;CSS用来描述网页的样式,好比人体的皮相;JS则用来定义网页的行为,好比人体的动作。因此,上述三种语言,分别对应网页的结构层、表示层和行为层,常被称之为网页编辑的三驾马车(参见图1)。其中,值得特别强调的是,HTML是构建网页的基石,正是它把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供网页浏览器的读取,并以可视化网页形式呈现出来。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吉隆纳市的奥卡那根中学在2012-2013学年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这种新式教学模式一经使用便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极大支持。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同时方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该校还专门成立了"翻转课堂"教学网站为教师提供服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高中和昆士杰大学针对"什么是翻转课堂"、"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教学形式"和"如何开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发展高级思维,其结果能促进学生转向主动学习。

正是通过交互的过程,读者完成对H5作品的信息接收,并由此形成了一种个性化的交互阅读体验。因此,这种信息接收与体验过程是否有效、是否完美,大大依赖于创设者所具有的“交互思维”。笔者认为,“交互思维”之于H5作品创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读者参与生成内容与多元的视听体验。

首先,交互的过程使读者深度参与了信息的呈现(生成)过程。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H5新闻作品的内容和信息元素渐次显现,有赖于读者通过其点击、擦除、手势、重力感应、摇一摇等交互动作而进行的(选择性)触发。并且,读者不同的参与(选择)会对信息呈现过程、甚至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比如,读者对《阅兵手册》[13]各个新闻板块的选择与操作,不仅直接决定了信息出现的先后次序和组合方式,还决定着特定信息是否出现、是否被接收。

第一,对于妊娠期的母猪,要重视其饲养管理工作,对其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以便保证其营养健康,提高其身体抵抗力。同时,在对妊娠母猪进行圈养时,要隔离猪群。第二,对于哺乳期的母猪,要保证每日都能按时饲喂,并对其营养搭配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其饲料营养丰富。通常仔猪白痢的发病率较高的时期是哺乳期,并且发病蔓延的速度比较快,以窝的顺序发病,因此一定要做好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从根源上降低仔猪白痢的发病率[2]。

传统的非交互新闻作品(例如传统的新闻网页),虽然其页面元素中也有动画,但这些页面元素却“只准看,不准动”,换言之,这些页面元素(包括动画)只允许读者被动的观看欣赏(至多允许读者点击翻页),而无法进行更多的选择和参与。而尽管读者在H5新闻作品中的参与、选择仍然属于某种程度上的定制化的结果,但它已与上述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大所不同——读者更多的被“赋权”,不仅主要的页面元素都有赖于读者的选择性触发,新闻故事和情节的演绎也有赖于读者的选择和参与。因此而为带来启示是,读者正是在其信息接收过程中完成了对H5新闻作品深度参与和内容的生产。因此,对于H5新闻的创设者而言,必须让“读者”提前参与到新闻作品中来,亦即在设计阶段就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从读者角度来呈现新闻——特别是如何精妙地调动读者的互动热情?让其在逐层展开的互动中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新闻的生成,并最终以此达成对新闻信息的深入理解(体验)和有效接收。

3.2.3喷药方式使用农药专用喷雾器,对园区的桑树、周边树木、地面、杂草等进行全面喷洒,面面俱到。顺风喷药,做好防护,避免人畜中毒。

其次,“交互性”引发读者(用户)多元的视听体验。

这首先有赖于的H5技术体系所造就的“超媒体”特性。“超媒体”是真正意义的“富媒体”,囊括了我们几乎所有熟知的信息呈现形式和媒介效果。因此能够在技术上、形式上为H5新闻带来更多的可能,并由此给人们的视听过程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感官体验。此外如前文所述,“超媒体”的特性就在于“非线性叙事”,这也意味着,在基于H5技术体系的新闻作品中,作者与读者之间原有的主从关系变成了一种共同创造或意义共构的互动关系。因此,这些作品中文本的意涵,并非全然的固定,而是需要读者根据文本所提供的隐含脉络、情节或场景设置而做进一步的衍生。如此这般,看新闻就如同打游戏,不单需要用耳目视听,更需要动手——读者通过“人机交互”,步步深入地进行信息的选择、探索和体验。例如《夜游中南海》[14]中两位主人公的行走及景点、会谈内容的呈现都需要在交互的前提下才得以完成。读者也因此不仅拥有了这种衍生的交互权力,还引发读者诸多基于当下新闻情景的感官、心理、情感和艺术性等方面视听体验。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看,“H5”是一个破绽百出的概念(详见下文论述),但它不仅具体指向当下一种鲜活的、极具生命力的新媒体技术实践,而且暗示了关注技术与媒体交互影响所带来的变革的重要性。因此,当大家都来使用这个概念时,它便实际拥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追根溯源基础上正本清源,从技术的底层逻辑开始,逐步梳理、匡正这个概念的应有的意涵。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林畲乡旅游参观的游客有5万余人次,其中包括前来研学旅行的学生,前来接受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教育的群体和自驾游群体,以后还将有前来进行“医康养”项目的老年群体等,这意味着林畲乡的旅游产业将会逐渐壮大。

可见,HTML5的技术升级不仅有着明确的“交互性”指向,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确为H5作品的“交互性”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对于H5新闻而言,“交互性”不仅意味着新闻叙事方式的变化,还意味着传统的传受关系的改变。在叙事方式上,创设者不仅需要更多地从读者的角度和立场来解读新闻,更需要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来包装新闻故事,从而将叙事过程巧妙的融入到由各种新技术所创设的新闻场景中去。而在传受关系方面,则需要更多考虑读者体验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各种新技术而创设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交互形式,以供读者的探索、开发和体验,最终在愉悦的体验过程中完成新闻信息的呈现和传播。

总结而言,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信息的呈现效果方面、以及用户体验方面都要求H5新闻作品必须具备“交互思维”。就像鱼离不开水,H5新闻(包括H5广告)离开了交互,便失去了H5技术体系所赋予它的独特价值,失去了其应有的特性,充其量不过一个滑动PPT或移动页面而已。

注释

①围住神经猫,http://h5.mse.360.cn/games/mobile_games/jsbm.html,2018/5/2,15:19。

②注意这里是“简称”不是“缩写”,因为HTML本身已经是“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的缩写,H5不可能再对其进行第二次缩写。

③“超文本”是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链接,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元素。

④HTML,https://zh.wikipedia.org/wiki/HTML,2018/3/1,23:21。

开课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老师直接在超星学习通上查看学生记录的疑问,清楚学生的疑惑点,知识点讲授更加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⑤三种语言关系图,https://www.fiverr.com/waqas7041/fix-html-css-javascript-bugs-and-issues,2018/3/13,21:17。

旧模式,故风险较少,但销售量和固定成本敏感系数较高。新模式比较依赖于单价和销售量。新模式下,对固定成本和销量的敏感程度分别提高了2.16倍和1.18倍。相比新模式,旧模式则比较依赖于单价和单位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性最弱,故新模式下要注意销量的增长和固定成本增加的协调关系。对于新、旧经营模式的差异,可通过单因素分析其临界值,而多因素分析则反映了市场条件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和风险程度(表6)。

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HTML5理解为一种用来替代Adobe Flash,并实现与之相同或相似网页特效的技术标准。继苹果浏览器不支持Flash之后,谷歌浏览器也在2015年9月宣布不再支持Flash自动播放,由此可见,在可预见的未来,HTML5必将取代Flash作为网页动效的首选技术平台。

⑦HTML5提供了一系列用于网络定位的API接口,融合了GPS、IP地址、WiFi热点等多种方式,具有定位精度高、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HTML5能够准确标记用户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适应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⑧即在浏览器关闭后,依然能够保存用户信息、缓存数据、用户上一次的应用状态等数据。

⑨简单地讲,就是可以不使用Flash等插件而直接在网页上涂鸦。

⑩万维网也被称为现今最通用的超文本系统。

参考文献

[1]詹新惠.H5产品的基本样式及其在新闻领域的应用[J].新闻与写作,2017(6).

[2]郭真辉.“Html5动态新闻”发展潜力分析[J].青年记者,2015(3).

[3]黄恒.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HTML5新闻编辑特点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23):79-80.

[4]刘彦宏.H5互动新闻与新闻娱乐化的关系[J].青年记者,2017(23).

[5]何蓉.H5交互动画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和趋势——以党的十九大会议和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17).

[6]苏杭.H5+移动营销设计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7.

[7]Open Web Platform Milestone Achieved with HTML5 Recommendation[EB/OL].[2018-03-01].https://www.w3.org/2014/10/html5-rec.html.en.

[8]Hirschorn M.Closing the digital frontier [J].The Atlantic,2010(3).

[9]超媒体方式[EB/OL].[2018-05-03].https://wiki.mbalib.com/wiki/%E8%B6%85%E5%AA%92%E4%BD%93%E6%96%B9%E5%BC%8F.

[10]陈力丹.互联网的非线性传播及对其的批判思维[J].新闻记者,2017(10).

[11]胡泳.世界如此多姿多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

[12]刘斌.HTML5——未来网络应用的核心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4).

[13]阅兵手册[EB/OL].[2018-05-01].http://news.qq.com/zt2015/review_book/foot.htm.

[14]习近平和奥巴马是这样夜游中南海的,你们感受一下[EB/OL].[2018-05-01].http://news.163.com/special/zhongnanhai1/?f=wx#!/scene-1.

中图分类号 G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01-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民族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建设项目“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苏 涛,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

标签:;  ;  ;  ;  

H5新闻的概念起源与技术逻辑-基于技术视角的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