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_吕继发

【摘要】目的 观察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6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内固定治疗,为3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3个月后患者膝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到1年半,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26人,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14人,优良率为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到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3.47±5.83)分、Lysholm评分为(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19±21)°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经济损失,后期恢复快不易复发骨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高强度缝线内固定;髌骨横形骨折;临床疗效

髌骨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疾病,由于外力等因素导致髌骨骨折中,横形骨折占50%以上。如髌骨横形骨折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严重者可致终身残疾,给患者生活、心理带来极大影响。传统采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创伤较大且需要二次创伤,后研发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因此我院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6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内固定治疗,为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 ±1. 3)岁,摔伤19例,意外事故11例,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为(38.5±3.2)岁,摔伤14例,意外事故16例,左侧骨折8例,右侧骨折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以及受伤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首先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待体征平稳后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确定切口并标记,切开皮肤,将骨折髌骨完全暴露,清理周围组织淤血,对骨折部位进行准确复位,置入金属固定。待骨折部位完全恢复后进行第二次手术,将金属取出[1]。

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要求和情况可采取局部麻醉或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髌骨上下1里面左右标记为手术切入口,切除淤血和骨折后断裂的组织,复位骨折部位,利用巾钳对骨折部位进行内侧外侧双向固定,采用2枚克氏针由髌骨的一侧刺穿到另一侧进行临时固定髌骨,通过X线观察确定复位准确无误后,采用1枚克氏针在髌骨三分之一交界处横形贯穿,形成隧道,便于缝线。将髌骨周围软组织环扎缝线一周,最后双股缝线在髌骨前方呈8字交叉缝合,打结固定,将伤口处理干净,将切口内置入皮片引流,闭合切口[2]。手术时固定髌骨时候一定要采取2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并且确定复位满意,以免手术过程中打滑,带来再次伤害。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及抗感染药物,24小时后拔除引流片,14天后进行拆线。指导患者做膝关节锻炼,根据恢复情况选择负重重量和锻炼时间及方式。

1.3判定标准

3月后随访手术患者,根据膝功能评分标准,包括膝盖活动强度、活动范围等方面对患者膝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优、良、可、差四个选项。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研究患者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构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膝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26人,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14人,优良率为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到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3.47±5.83)分、Lysholm评分为(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19±21)°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髌骨横形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情况采取的保守治疗,虽然免于手术的创伤,但是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关节炎等并发症。传统手术金属内固定治疗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大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金属,而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3]。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26人,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14人,优良率为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到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3.47±5.83)分、Lysholm评分为(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19±21)°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经济损失,后期恢复快不易复发骨折情况,恢复程度也得到最大的保障,基本不会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广泛患者的认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健,唐晓波,董佩龙,李志云.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06):694-697.

[2]刘涛,殷梅,郑继广,王延祥.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26(04):358-359.

[3]李红兵.可吸收髌骨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2):3011-3012.

论文作者:吕继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_吕继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