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论文_张建勇

(安岳县通贤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资阳 64235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集的130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展开分析。结果:在1300例血液标本中,出现检验不合格的有60例(占4.6%),18例为溶血,15例凝血,10例送检不及时,7例抗凝不全,6例样本量过少,另有4例为其他原因。结论:临床在开展血液标本的检验过程中,一旦出现标本溶血、凝血、送检不及时及抗凝不全等情况时,就会使得检验不合格。因此,血液检验科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等,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血液检验不合格的现象。

【关键词】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18-02

血液标本检验作为临床一项常用的检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对疾病的判断,进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作为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项工作,血液标本检验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为了能够充分促进疾病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就需要确保获得准确的血液检验结果[1]。其中,血液检验的第一步便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而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便是血液标本合格[2]。考虑到血液标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因此,本文以我院采集的1300例血液标本为例,并对其中60例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13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采用一次性的真空采血器采集,并交由专门人员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在这1300份血液标本中,620份为血清,352份为血浆,328份为全血,检查方法以细胞学检查、生化检查及免疫检查为主。

1.2 方法

检验科专职人员收取送达的血液标本,并在接受之前认真检查及核对。随后,以各个科室申请的检查项目为依据,仔细观察血液标本,观察的内容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标本量为多少,是否出现溶血情况,是否选用了正确的采集管及抗凝剂等,及时登记评定结果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将其不合格的原因详细记录下来,并与收取血液的相关负责人做好沟通工作,退回不合格的标本,重新采集标本并检验。最后,根据做好的记录,探寻出预防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有效对策。

2.结果

在1300例血液标本中,出现检验不合格的有60例(占4.6%),分别是溶血18例,凝血15例,送检不及时10例,抗凝不全7例,样本量过少6例,其他原因4例。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结论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日益提升,在临床医学中,血液标本检验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患者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3]。在此种形势下,积极控制血液标准的检验质量,将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时找出,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3.1 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

(1)溶血:由患者自身就具有溶血方面的疾病,容器还没干燥就收集血样,穿刺部位的消毒液还没有蒸发完全就采血,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或捆扎过紧等引起。

(2)凝血:由患者抽血时间过长,进入试管的血液样本与抗凝剂融合不充分,或是未能恰当使用抗凝剂引起。

(3)血样送检不及时,容易出现溶血以及被污染等情况,进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4)抗凝不完全:主要由抗凝剂使用错误或比例不当而引起。

(5)样本量过少:当采血的真空试管出现泄漏,换管的时间过早,针尖发生封堵现象等情况时,就会出现血样样本量过少的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6)其他原因:输液同侧采集、容器不当以及受检者缺乏足够的准备等。

3.2 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防范对策

(1)加大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力度。医院领导人员应高度重视血液标本的检验工作,并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加强血液标本查对、护理缺陷报告以及考核奖罚等制度的建立,并做好血液标本检验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并安排好血样的采集、送检以及临床检验等一系列工序,借助规章制度来保证血样的质量。

(2)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检验工作人员展开定期培训,使其对血液标本检验的所有环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充分掌握血样正确的采集及检验方法,进而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5]。

(3)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血液标本检验项目的所有特点,叮嘱受检者在血液采集前的10h注意禁食,以免因饮食不当而影响到检验的结果;嘱咐患者在采血前注意休息,禁止做剧烈运动。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与受检者展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室应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并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等,从而防范血液检验不合格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葛秀洁,李静.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43-2044.

[2]杜志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72-73.

[3]黄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6,9(5A):133-134.

[4]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6(10):97-100.

[5]何敏,何婧婷.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当代医学,2014,12(29):49-50.

论文作者:张建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论文_张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