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康复的效果观察吴琼论文_吴琼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血管病70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一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和老年人抑郁量表(GDS)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及干预后的疗效。结果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GDS评估及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入院时(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期给予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血管病;康复

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该疾病的病因较多,常见病因为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动脉炎、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等。发病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运动神经失灵、头晕头痛、感觉障碍、精神异常以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并且还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短暂性缺血、脑血栓以及脑栓塞等,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脑血管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纠正患者的脂肪代谢、扩张脑血管等方式来缓解症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康复治疗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康复训练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专业的康复师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大部分工作要由护理人员参与完成。所以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起到的效果,特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脑血管病患者70例,在积极综合治疗及护理的同时,指导患者在不同时期进行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70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1.12±7.29)岁,其中脑出血的患者为21例,脑梗死为49例,并且首发病例22例,再发病例4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伴或不伴吞咽困难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排除妊娠、严重感染等患者。将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各项指标。

1.2方法

本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控制后0~14h[1],即开始护理干预,由1名专职康复治疗师指导和1名兼职的心理治疗师协助完成各项干预措施,病区责任护士配合治疗与护理,并记录各项观察内容。

1.2.1床上训练指导(1)良肢位:1)仰卧位:为了保樟患者的正确仰卧位,在训练的过程中需使用3个枕头。枕头1:垫于患者的头下,高度但不宜过高,位置适中,使患者的面部朝向患侧;枕头2:为防止患者在训练时出现肩胛骨前后缩的情况,在肩后部垫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使肩关节呈外展位,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前臂伸直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枕头3:为防止患者的患侧出现骨盆后缩的情况,所以应在患者的患侧骨盆及大腿下垫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使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自然呈半屈曲位,置于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3)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下肢屈髋屈膝前置于枕上,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2)合理变换体位:将起病12h作为首次翻身时间。一般每2h翻身一次,患侧卧位每1h翻身一次,俯卧位根据病人承受能力缩短翻身时间。采用两步翻身法,即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操作方法是:第一步,护士站在病人的患侧,嘱病人的健手抬高,利用健侧力量协助病人至俯卧位;第二步,俯卧位变仰卧位时,护士站在病人健侧,嘱病人手过肩,利用健侧力量翻至仰卧位。这种翻身法可减少陪护人员,只需一位陪护协助护士即可,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合理分配;(3)肢体功能锻炼:可以对患者进行关节按摩,即对患者的上肢、手指等关节处进行按摩,如有昏迷或不合作的患者应进行被动运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每次15min,每天2~3次,由健侧至患侧。神志清楚的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训练,方法有:Bobath握手、桥式运动、肢体伸屈运动、坐卧转移等。

1.2.2床下训练指导(1)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坐起、躺下动作,或在床的尾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侧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床上坐逐步转为床边坐,若床较高时,应事先准备一个高度合适的木凳;(2)站立训练: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工作人员双手扶住病人肩关节协助站立,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工作人员可以双膝支持病人患肢膝关节,完成扶持站立后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肢,训练患肢的负重能力,从而学习徒手站立。能徒手站立后再进行平衡能力训练;(3)步行训练:下肢肌力达四级后,开始步行训练。步行前先站立数分钟,无疲软感再开步,在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平衡杠内行走训练。待双下肢能较平稳的进行交替运动的情况下,尝试室内行走,借助助步器练习走路。

1.2.3吞咽功能康复 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首先定期进行洼田饮水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护理人员根据吞咽功能的损害程度,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护理,一般以清淡、少渣、软食为主,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轻度者,用汤匙将少量食物送至健侧舌根处,让患者吞咽。中度者,予端坐位(脑

出血例外)或侧卧位,先喂一勺温开水,润滑口腔,如吞咽顺利,再喂1/4勺稠粥至健侧后方,指导患者用舌搅拌食物,患者完全咽下食物后稍停一会,先检查口腔,再喂1/2勺稠粥,喂食时强调耐心,不急不躁。重度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1.2.4心理障碍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见有自卑、羞愧、孤独、焦虑、抑郁甚至自暴自弃。我们尽早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待患者神志清楚,能简单沟通时,请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疏导,根据病人心理状况适当安排时间,每周2~3次。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康复计划。在患者入院治疗的同时应每天播放舒缓的音乐2次,每次30min,以帮助其安宁心绪。鼓励亲属探视并参与陪伴,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安慰病人,多多与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倾听,避免患者出现医源性心理伤害,多用安慰、激励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健全人格,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1.2.5语言康复训练 针对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通过图片、文字、网络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及读写能力,指导患者每天进行伸舌运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努力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耐心的听患者的诉说,并且予以相应的回答。

1.3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2]评定和老年人抑郁量表(GDS)[3]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进行评定。MBI是通过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10项日常活动的独立程度打分的方法,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计分为0~100分,>60分为良,提示轻度功能障碍,需要部分帮助;60~41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提供极大帮助;≤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需他人服侍。GDS共有30个条目,总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临床疗效评定:MBI指数和GDS评定分干预前后无变化或变化<3分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GDS评分比较(分, )时间例数Barthel指数GDS评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01。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血管源性脑部病损的总称,是指患者颅内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该疾病具有发病时间断、病情急、发病率高等特点,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可导致患者死亡。其发病后绝大多数伴有功能障碍,留有后遗症,目前尚无根治药物,治疗后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由于该疾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所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促进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抗凝及扩张患者血管的效果。因此,强调治疗与康复并重,在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70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其Barthel指数和G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说明,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肢体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是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提示正确的康复训练与指导,使大脑输入正确的运动信号,重塑大脑功能,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对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效果。国内临床资料显示,脑血管疾病后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病率20%~50%[4],卒中后1个月是PSD发病的高峰期,心境不良对康复影响显著。本研究高度提示心理治疗发挥的重要作用,脑血管病的后遗症往往使病人产生自卑、消极悲观甚至生不如死的想法,这些负性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及儿茶酚氨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可引发再次中风。

综上所述,早期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脑血管的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2] 徐梅玉,梅映台,胡慧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09-610.

[3] 张艳美.优质护理服务在脑血管病区中的实施 [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343 -344.

[4] 刘金慧.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14(6):30-3

论文作者:吴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康复的效果观察吴琼论文_吴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