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颜文霞,彭闪菲,陈琼珍

(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203)

【摘要】目的:对儿科急救护理中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动态急救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使患儿的救治更加及时,并使患儿的治疗更加有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儿科急救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197-02

急救儿科收治的患儿人数众多,并且肩负着危重患儿救治的重要责任。在患儿救治过程中,急救护理的有效实施对急救质量的提高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将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急救患儿护理工作中,取得的护理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64例,女38例,年龄1~6岁,平均(3.15±1.22)岁,患儿全部为高热惊厥患儿,并且有20例为多次复发患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模糊、两眼呆滞、四肢僵直以及头后仰等,经过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将100例患儿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儿5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例如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等,对于脑水肿症状的发现应及时[1]。如果患儿出现多次惊厥,则需做好惊厥情况的记录,并按照医生的提出考虑脱水剂的使用,避免脑疝问题的发生,同时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呼吸衰竭及休克等症状,做好及时救治。对于安全护理层次,应由专门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守护,患儿应身穿舒适的衣物,床栏应设置围垫。若患儿紧咬牙齿,则需避免其舌头被咬伤,抽搐情况下给予患儿四肢适当的活动自由,避免骨折情况的发生。患者大出汗时,给予汗水擦拭或者洗浴,并保证床单卫生[2]。

1.2.2观察组患儿的护理 观察组采用动态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急救护理模式实施流程的制定与执行。在收到急救消息后,立刻执行动态急救护理。先通过电话了解患儿大致的病情,包括患儿的健康状况和发病状况,派遣人员实施急救。然后现场评估患儿的状况,对患儿的病情作出评价,并采取现场救治护理以及转运策略。接着在转运过程中进行评估,确保转运的安全与迅速,并做好院内儿科急救的联系。最后,将绿色通道打开,医院接到急救护理人员的联系后打开绿色通道,患儿转移至医院后及时进行检查,开始实施院内急救护理[3]。

②人员的合理配备。儿科急救护理人员具备的儿科急救专业知识应当十分渊博,对基本的儿科急救措施具有充分的掌握,对疾病抢救流程和技术也有很好的了解。因此,我院引进高素质、应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这些护理人员需具备大量的儿科急症临床护理经验,并随机抽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且通过模拟演习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③物品的充分准备。由于儿科急救紧迫性的需要,需要保证急救出诊及时迅速。因此,要求道路交通良好,车内准备的急救物品充足以及通讯设施良好等。出诊护理人员需做好车内物品的严格交接班,出诊过后做好物品的补全,做好急救器材与物品性能的试验,确保其有效。护士长做好监督工作,同时有规律地对通报质检的结果进行核查,并对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及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用(x-±s)表示计数数据,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因而观察组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救护理效果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要想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有必要在急救前及时、准确地了解患儿的状况。医护人员在到达救护现场后对患儿病情进行及时评估与抢救,可有效把握抢救的时机,使抢救的成功率更高。在运转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给予密切的监视,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在院内急救治疗时,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应根据患儿的临床护理路径而进行,确保护理工作有效实施,并保证护理的质量,使患儿能够抢救成功。本组研究中,将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患儿急救护理中(观察组),患儿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因此,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急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使患儿的救治更加及时,使患儿的入院更加便捷,使抢救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动态急救护理模式的采用,也可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急救意识与能力得到增强。为使患儿急救护理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改善,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急救护理培训,提升其患儿抢救护理水平。

总而言之,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使患儿的救治更加及时,并使患儿的治疗更加有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思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9):151-152.

[2]廖茜.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10):96-97.

[3]胡颖,胡楠,尚楠.80例儿科危重患儿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03-204.

[4]胡颖,胡楠,尚楠.整体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249-250.

论文作者:颜文霞,彭闪菲,陈琼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颜文霞,彭闪菲,陈琼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