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洪君

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洪君

刘洪君

铁岭市银州区医院 辽宁铁岭 1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及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76例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肌梗死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组)3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d、3d及7d的血清纤维化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纤维化与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纤维化与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对于患者的纤维化状态及炎性状态控制效果较好。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心肌梗死;纤维化指标;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92-02

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持续升高的状态,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研究较多,而众多研究显示,此类患者的心肌纤维化导致的左心室重塑是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1],而细胞因子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也是其表现异常的方面,因此对其表达水平的改善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性指标[2]。本文中我们即就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76例心肌梗死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肌梗死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组)38例。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2.2±6.0)岁,病程0.2~1.5d,平均(0.9±0.3)d,其中广泛前壁梗死患者28例,其他部位梗死患者10例。观察组的38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3±5.8)岁,病程0.2~1.8d,平均(1.0±0.2)d,其中广泛前壁梗死患者29例,其他部位梗死患者9例。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与梗死部位构成方面的统计数据无明显差异,P均>0.05,因此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包括溶栓、抗凝、调节血容量、镇静止痛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每次以50ml进行静滴,每天静滴1次,连续应用7d。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d、3d及7d的血清纤维化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

1.2.2检测指标与方法

取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1d、3d及7d的肘静脉血5.0ml进行检测,将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5000转,离心时间为3min,然后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血清纤维化与细胞因子,其中前者包括HA、PⅠCP、CⅣ及LN,细胞因子则包括IL-1β、IL-6、IL-8及IL-10,上述血清指标的检测方法均为酶联免疫法,将其采用对应的试剂盒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组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软件及检验方式涉及SAS5.0、t检验(计量资料)及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58.98±5.62)ug/L、(105.65±10.27)ug/L、(55.25±5.18)ug/L及(87.67±6.86)ug/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58.93±5.58)ug/L、(105.69±10.22)ug/L、(55.28±5.20)ug/L及(87.69±6.79)ug/L。

治疗后1d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68.73±6.12)ug/L、(139.84±12.65)ug/L、(63.72±6.56)ug/L及(105.85±11.31)ug/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61.31±5.73)ug/L、(120.08±11.36)ug/L、(57.10±5.45)ug/L及(93.45±10.18)ug/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治疗后3d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75.24±6.59)ug/L、(158.45±15.37)ug/L、(70.56±7.18)ug/L及(127.86±13.55)ug/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66.24±6.05)ug/L、(132.57±12.84)ug/L、(61.33±5.78)ug/L及(100.79±11.18)ug/L。

治疗后7d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82.56±7.10)ug/L、(171.82±16.45)ug/L、(77.36±6.26)ug/L及(149.89±15.65)ug/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A、PⅠCP、CⅣ及LN水平分别为(72.15±6.18)ug/L、(146.88±14.26)ug/L、(68.35±6.05)ug/L及(113.63±12.50)ug/L。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纤维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1.38±0.13)pg/m、(7.12±0.84)pg/ml、(8.59±1.04)pg/ml及(16.84±2.21)p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1.40±0.12)pg/m、(7.15±0.79)pg/ml、(8.62±1.02)pg/ml及(16.88±2.18)pg/ml。

治疗后1d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2.84±0.18)pg/m、(12.33±1.45)pg/ml、(14.86±1.77)pg/ml及(21.69±2.34)p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2.05±0.14)pg/m、(10.08±1.32)pg/ml、(11.51±1.36)pg/ml及(17.20±2.15)pg/ml。

治疗后3d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4.59±0.27)pg/m、(15.89±1.86)pg/ml、(17.95±2.04)pg/ml及(25.85±2.76)p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3.14±0.22)pg/m、(12.54±1.46)pg/ml、(14.20±1.68)pg/ml及(20.48±2.31)pg/ml。

治疗后7d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3.56±0.20)pg/m、(13.10±1.54)pg/ml、(15.25±1.82)pg/ml及(22.14±2.40)p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IL-10水平分别为(2.07±0.15)pg/m、(11.18±1.35)pg/ml、(11.35±1.40)pg/ml及(17.82±2.24)pg/ml。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心肌梗死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急性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极大,致死率极高,临床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研究也较为多见,而众多研究显瘦,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的较多细胞因子呈现异常的状态[3],而IL-1β、IL-6、IL-8及IL-10是其中极为突出的指标,与患者疾病发生后的机体炎性应激及免疫失常等有较大的关系,另外,此类患者的纤维化血清指标含量也呈现明显升高[4-5],较多研究认为与梗死发生后,心肌部分的胶原发生变化,导致心室重构的发生有关[6],而此种状态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呈现持续升高的状态,而当疾病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后,其表达水平也可随之降低,因此对其变化程度的监测可作为了解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本文中我们就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并与未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加用黄芪注射液后患者的纤维化及细胞因子血清检测水平均得到更好的控制,即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应用黄芪注射液的患者,从而肯定了黄芪注射液对此类患者心室重塑及炎性应激、免疫失常等方面的有效调控作用,进而肯定了其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炜燊.黄芪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吉林医学,2013,34(15):2950.

[2]侯燕,陈志煌,王蔚,等.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免疫炎症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10):766-768.

[3]谢长敏.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1):26.

[4]时召平,周晓慧,徐倩,等.丹皮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9):150-155.

[5]邬真力,王玲,赵兴胜,等.依普利酮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5,13(2):177-180.

[6]宋占春,白静慧,张丽莉,等.替米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干预机制[J].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3):2628-2633.

论文作者:刘洪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纤维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论文_刘洪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