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学森科学分类体系对图书馆学的影响_科学论文

浅谈钱学森科学分类体系对图书馆学的几点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几点论文,浅谈论文,体系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它的科学分类思想对图书学有何影响?他的分类思想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这对属于社会科学的图书馆学又有什么作用?他们之间到底是否有联系呢?

1 钱学森科学分类体系的提出及其特点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两个趋势:一方面高度分化,形成了许多新的下维类科学门类;另一方面又高度综合,相互交叉,形成严密的学科体系结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情况:

(1)自然科学由单一的基础科学发展到工程科学、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三个层次。

(2)科学技术由单一的自然科学部门发展成为众多的科学技术部门。

(3)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整体化日益明显。

历史上采用最多的是以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作为划分标准,据此标准划分的结果是,每个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钱学森认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他从系统的整体性观点出发,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1]这种整体性表现在各个科学部门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个,即整个客观世界,这是它们的共性,所以不能成为分类的标准。各科学部门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他按照研究客观世界的着眼点或角度来划分整个人类知识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从纵向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面的层次是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其间通过十架“桥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十大科学技术部门联在一起。从横向来看,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文艺理论、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等。其中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又按照是间接改造客观世界,还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2]与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相对应,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数学哲学、系统论、认识论、人天观、美学、军事哲学、社会论、地理哲学等。这十架“桥梁”分别概括了十大科学技术部门中带有普遍性、原则性、规律性的东西,即各门科学技术的哲学。

其中,A是自然科学,对应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B是数学,对应的桥梁是数学哲学;C社会科学,对应的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D是系统科学,对应的桥梁是系统论;E是思维科学,对应的桥梁是认识论;F是人体科学,对应的桥梁是人天观;G是军事科学,对应的桥梁是军事哲学;H是文艺理论,对应的桥梁是美学;I是行为科学,对应的桥梁是社会论;J是地理科学,对应的桥梁是地理哲学。而ABCDEFGHIJ十大科学技术部门又统称基础科学。

因此应把各门科学共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基石。它们的理论与实践都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要以所有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2 钱学森科学分类体系对图书馆学的影响

由于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中的各科学部门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是对整个人类的知识的划分[3],它就必然对属于此体系之中的图书馆学有一定的影响。

2.1为图书馆学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做出理论解释

2.1.1为图书馆学的学科科学定位找到一个科学的平台

对一门学科进行科学的定位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定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该学科的发展速度的快慢,能否处理好和其它各学科的关系,能否使该学科屹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而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是该学科进行科学定位的关键。我认为,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可以担当此历史重任的。因为,(1)和以往分类体系不同的是,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2)能对人类的全部知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想象提供统一的说明。(3)正确揭示各个科学部门和实践与哲学的关系,一切知识皆来源于实践,归结到最高的层次----哲学,归根到底又应用于实践。(4)合理处理了各种知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关系。基础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技术科学处于中间层次,是工程技术共用的各种理论。(5)此系统是一个随实践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系统。凡尚不能纳入这个体系中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东西,或者说,还不成其为科学的、只是一些经验性的、非逻辑性的东西,一些实际感受、直观、灵感、潜意识等都暂列在系统的外围,通过人们主动地去反复分析、鉴别、提炼,逐渐将其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汲取进来,深化、发展整个科学技术体系。

如此,我们可以把图书馆学划分到社会科学部门中去。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钱学森研究社会科学用的角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即从人类社会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的内部运动,以及客观世界对其发展运动的影响的方向去研究的。

(2)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根本动力,文献和文字的出现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产生的必要前提。所以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且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都在图书馆身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3)读者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社会性。因为,他们都是人的一个子集,而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自然性表明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和客观世界内在统一的,而社会性是其高级属性和本质属性,表明了人之所以是人的哲学原因。

(4)图书馆的文献具有社会性。它的4个基本构成要素都具有社会性。记录载体,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机读的都是人类创造的;记录符号是人类大脑思维活动外在记录语言;记录手段说到底是人类的记录知识与信息的方式;记录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图书馆的文献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形式和内容的相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相统一,物质性和意识性的相统一。

(5)技术方法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从而也体现社会性。

(6)建筑与设备具有社会性。建筑与设备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是由人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创造的。

(7)图书馆的事业具有社会性。当社会上的各种图书馆的数量、质量、规模、发展速度和组织形式发展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时,才能构成社会的图书馆事业,即社会共同使用文献的体系。从而体现社会性。[4]

2.1.2解析了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的结构划分

钱学森的科学分类的体系模式是:从实践出发的三个层次经过一座桥梁,最后到达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模式具有普适性。原因如下:

(1)从认识论的原理看,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经过逐步抽象,形成若干个普遍性和概括性的不同层次,每个门类都应该有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工程技术,进一步概括为技术科学,再进一步则概括成基础科学,然后通过一定的桥梁到达哲学的层次。

(2)从系统论的层次性原理来看,一切复杂的系统都是按照等级层次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各个学科部门都是复杂的系统,都应该有这三个等级层次的结构模式。

(3)从系统论的同构性原理来看,一切学科部门作为人类科学知识中的不同类别必然有相同的结构模式:从实践出发经过三个层次和一座桥梁最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层次是: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

例如:北京大学的吴慰慈教授和河北大学的杨文祥教授认为,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 :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5]这和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的三层结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致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字面含义上看,基础理论不是对图书馆具体工作和具体社会形式的直接描述,而是对这些具体工作和具体社会形式进行理论抽象的基础之上对这些具体工作和具体社会形式的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的深层次揭示。而基础科学则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理论。此二者都是距实践层次较远,紧挨着哲学层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应用技术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具体技术与方法,直接与社会实践发生作用,针对社会实践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与技术,它的特点是更新周期快,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明显。而工程技术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此二者都是直接作用于实践或社会实践(实践与社会实践含义是相同的,因为实践离不开社会,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因此,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应是一致的。

应用理论则是基础理论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延神和应用,是基础研究成果的理论应用,一般是针对社会实践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理论研究,而技术科学则是工程技术共用的各种理论,此二者均处于中间层次,所以,在本质上应是一致的。

(2)从它和社会的实践关系来看,这两个体系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体现了双向流动的关系。一切理论归给到底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理论对实践都有反作用,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源泉、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归宿。

(3)从它和哲学的关系来看,这两个体系都体现了哲学对一切学科的最高概括和指导作用,而各个学科部门是它的基础。各个学科部门可以通过相应分哲学-----自己的特殊桥梁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过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给各个科学部门以科学指导。也体现了双向流动的关系。

(4)从内部的结构层次来看,这两个体系都是三层结构,体现了上层对下层的指导作用,下层对上层的基础奠基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都是动态双向的。

(5)从外部的开放性来看,这两个体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一些实际感受、直观、灵感、潜意识等都暂列在系统的外围,通过人们主动地去反复分析、鉴别、提炼,逐渐将其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汲取进来,深化、发展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因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知识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认识的深化、智能的提高,将不断丰富、完善、日益趋近绝对真理。

总之,这两个分类体系的结构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2.1.3为高校图书馆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大学设立什么专业和课程标志着相应的科学学科的建设和确认,标志着对相应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大学的系和专业大多按照学科的分级层次去组织的:一级学科相当于本科层次的系或专业,它又包含着几个二级学科,这又相当于本科生所设置的主干专业课程,二级学科有覆盖了若干个三级学科,,又叫研究方向,这有相当于研究生层次的培养。例如,信息管理系和图书馆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2.2为图书馆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理论的实践运用。钱学森科学分类体系对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2.2.1对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机构是图书馆进行运转的基本组织,机构的结构决定了机构的功能。而合理的机构划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促进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如,自动化技术部的设立可以解决图书馆整个网络信息的应用技术。而参考咨询部和业务研究辅导部则偏重于理论问题的解决。

2.2.2对文献分类有一定的影响。对图书馆的文献与信息进行科学的揭示,揭示其内容信息和形式信息,有利于馆藏文献的分类编目、分类排架和书库的划分,有利于图书馆员工熟悉业务,有利于开架书库的读者查找所需文献,从而提高馆藏文献的流通率和利用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而科学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前提和基础,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是对人类全部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把握,揭示了这个体系的内部原理、发展动态和演化机制。而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与知识的象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进行适当地文献分类。例如: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的文献可以放到一块或者让它们互相联系,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类的文献集中到一起,这种情况一般是为了特定的需要,按照主题或者课题进行组织文献的。

2.2.3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为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是对人类全部的科学知识的把握,正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运用的是系统论的整体观,把握的是全局,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以此为依据,向他看齐,向这个分类体系看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处理好图书馆和其他学科部门的关系,提高图书馆的地位,从而也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我认为这个知识结构应该有三部分组成:一是核心知识部分,指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它决定知识结构的性质和功能。二是辅助性知识部分,指外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积极配合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三是常识性的知识部分,这是涉及知识面宽窄的问题,包括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6]如图所示:

这三个部分的知识可以说成是三个层次的知识,因为它们是依次递进的,是按照和实践发生作用的直接还是间接来区分的。他们对应的分别是理论、知识和方法。这和我国目前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2.3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预测

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学加快了与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步伐,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变化的挑战,图书馆学将再也不能仅对图书馆这个实体进行研究了,而是应该顺应跨学科研究的潮流,考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结合,从而加快图书馆学和各个学科的融合进步与水平,找准图书馆学的新生长点。这些都非常需要科学理论的推导和预测。

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已有的化学元素中寻找规律,将它们排成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并由此预测了一大批尚未发现的元素。钱学森则从已有的数千门学科中找出规律,列出了他的科学分类体系,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不仅能给人类全部的知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现象提供统一的说明,同样他也运用这个体系科学预测了大量的新兴学科的存在。如,系统论中的系统学,思维科学中的思维学、灵感思维学,人体科学中的人天观等。同样,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对图书馆学也有很强的科学预见作用。

例如: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领域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图书馆专业教育的研究是图书馆学体系的新的生长点。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解决的是图书馆事业社会定位的问题,即图书馆事业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问题。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解决的是图书馆更加专业化和其后备军的问题。

图书馆应用理论领域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是一项以应用理论和技术为主体的涉及图书馆学各个层面的研究。图书馆的产业观和有偿服务问题的研究也是这个领域的新生长点。

图书馆学应用技术领域的新生长点就更多了,如信息技术、复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压缩技术、自动标引与自动分类技术、全文存储和全文检索技术。

3 结束语

钱学森的科学分类体系在理论解释、实践指导和科学预测方面对图书馆学有重要的影响,也许还有别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已大大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论钱学森科学分类体系对图书馆学的影响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