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_谢燕玫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_谢燕玫

珠海市南屏曾正中学

【摘要】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本文将探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教学环节中能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又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中外文化差异性的对比,让学生在熟悉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来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英语知识和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素养 ,实践研究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这些文化方面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中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来看,英语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在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下学生输入语言和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但是现阶段的英语教科书存在偏重技能性、缺乏思维性和人文性、教学材料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等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素养进行实践研究,试着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去实践。

二、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教学环节中采用相应的途径

在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即使听懂了英文,但是因为不了解文化背景,见到说英语的外国人却无法愉快交流。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孩子们适当了解相关课文的文化背景,更好掌握课本内容,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睁眼看世界,适当传递英美礼仪文化。

第一,课前适当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

英语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文化、历史、社会、人文等元素,教师需要对此类文化信息进行指导和讲解,做好铺垫,以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或者误解。如,讲到gift (礼物)这个主题时候,有位老师精心选取了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世纪婚礼中的一个片段:互送戒指环节,让学生明白不同礼物的含义和在不同场合礼物的重要性。引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子:It i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心意最重要的)。课后拓展可以布置阅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该小说讲述了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阅读分享会上,孩子们可能会提出不同感受:从故事中了解到圣诞节是西方的大节,就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这对夫妻的蚁族生活真艰难,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呀;特别欣赏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爱情,等等。

第二,课中操练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国学者陈光磊先生认为,礼仪文化内容多与语义相关,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文明礼仪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师若要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文化知识,便可以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导入礼仪文化内容,指明其礼仪文化意义和使用中的礼仪文化规约,并在交际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意识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后渗透礼仪文化内容。

如果课后作业的布置得当可以巩固、拓展课堂所学的内容,也为下一节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在课后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布置有关日常礼仪文化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如角色扮演Role Play,或者情景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找、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然后在课上以比赛的机制让小组代表发言、展示。

(二)拓展思维,巧妙引导中外文化差异对比。

学校的教育是有限的。学生在学校所得到的,所习得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其在这个万千世界中施展、运用。因此,教师除了授予知识,还有极其关键的一点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塑造其终身受益的情感态度。

七年级(下)其中一个单元则是以中国的节日为主题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对话、短文及练习都从不同角度展现并探讨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端午节。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查另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节日的由来及节日活动,课堂上在讲完课文之后,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你还喜欢中国的其它节日吗?在那一天中国人通常会做什么?你了解这个节日的由来吗?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能深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接纳自己国家文化,同时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提升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实践策略。

初中教育是孩子们美好人生刚开始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让他们能在离开学校后自己主动学习与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我们认为,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核心内容。

教师在对同学辅导时要有特定的方法,根据同学的认知办法和对文化需求的认知过程来不断认识同学,要从教育办法中得出同学愿意学的方法,让学员自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确定学习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让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制定评价目标: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制定评价目标: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别帮助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等。

三、结束语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学生拥有英美文化素养,教师本身必须是有着英文英美文化素养内涵的人。诚然,英美文化素养最好就是亲身经历,教师有了切身的真实体会,再跟学生分享和渗透时才会更有说服力。教师不断提高英美文化素养,除了能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素养,也能帮助自己提升其他教学技能。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文化素养,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实用性的英语技能运用到课堂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宝成.2010.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4):300—302.

[2]教育部.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春良.2016.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基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语感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5):23—26

论文作者:谢燕玫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_谢燕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