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模式探索及反思论文_林婵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模式探索及反思论文_林婵

摘要: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潜能开发,人格完善、实现自我心理成长,也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如何理解心理育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现状、心理育人工作反思等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心理育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ork Mode in Colleges

LIN Chan

( Yun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Counselling Center,K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s refers to the use the of psychological method and technology,to develo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promot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potential development, achieves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 and mental growth. O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reflects on the work mod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rough the research which is about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in colleges, and the reflection 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引言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长,社会转型期的当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倍受关注,心理育人不仅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探索心理育人工作的模式,促进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

1 如何理解心理育人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心理育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1]。2018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等内容。[2]

2018年马建青、杨 肖 在 “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一文中对心理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心理育人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即通过心理的方式来实现育人[3]。详细地说,就是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依据个体心理特征、教育规律,有计划、目的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减轻其心理困,促进其心理品质提升、人格完善的教育活动。

2019年贾林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心理育人进行了阐述,从广义的角度认为心理育人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技能、素材等来进行育人,狭义的角度是指结合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有目的、计划的进行积极心理引导,促进个体心理素质提升、开发潜能的教育实践活动[4]。2019年曾晶指出心理育人是在三全育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通过积极心理心理健康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5]。

综上所述,心理育人工作从工作内容上来说是指将心理学的方法技术,结合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开展心理健康育工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潜能开发,人格完善、实现自我心理成长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心理育人是一个整合的概念,不仅是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重要任务,还是30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延续的结果。

2 心理育人工作实践模式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起步发展至今,30余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形成了工作保障、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等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心理育人工作基本保障

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的指引下,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2.2 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发展历程。马建青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类课程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即选修课初创阶段、修课发展阶段、必修课起步阶段[6]。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还开设了其他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在线课程。课堂教育之外,还以工作坊等形式作为补充,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2.3 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以5月25日心理健康节、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为契机,组织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同时,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平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还以学生社团“心理协会”、心理情景剧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体验活动。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形式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4 多级联动的预防干预工作体系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并在测试后进行筛查、访谈,做好预防工作。心理咨询服务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机构有相应的预约、咨询服务设置、制度等,为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辅导员、心理委员等转介的同学提供服务。

建立了包含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个层面的四级工作网络,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办法,通过多级联动,开展预防干预工作。目前学校与医院的院校合作,也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联动机制,如对需要转介医院的个体进行转介,定期请精神科专家到学校为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指导等。

3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反思

3.1 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局限

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30余年里,心理育人工作已经取得相应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相应的局限性,离真正实现心理育人的目标还有差距。笔者作为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当前心理育人工作仍面临以下不足:(1)心理育人覆盖范围不够广。(2)全员育人合力不足。(3)心理育人工作机制不完善。

首先,虽然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由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为预防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开始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主,注重预防为主,重视心理健康通识教育;但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及其设置仍然有误解,对心理健康课程重视度不够。心理咨询、工作坊等服务和受益的对象也只是少部分同学。

其次,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施主体仍然以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教师为主,虽然学工干部、辅导员等也在发挥作用,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任仍然压在心理健康教师肩上;相关文件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师生比提出了要求,但也有很多学校未到达相关标准;另外,辅导员、班主任等心理育人骨干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下,虽然学校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经费、场地,但不同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定位并不明确,由于定位不清晰、各级部门对心理育人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等因素,也影响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整体布局。

3.2 未来心理育人工作途径思考

3.2.1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

学校对心理育人的重视程度还应继续加强;各级部门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需明确;还应加强学工干部、辅导员等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提升。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心理育人工作制度、心理育人骨干培养方案等,以促进心理育人工作的全员参与,凝聚足够的工作合力。

3.2.2 促进心理育人的协同发展

心理育人不仅是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方针、重要任务。心理育人离不开当前的文化背景,离不开时代特点,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不能脱离和独立于其他体系之外,应注重心理育人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充分结合,互相促进,发挥协同作用[3]。

3.2.3 创新心理育人工作途径

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薄弱,服务对象仍集中在少数对象身上等现象,不仅是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的影响,还受个体的特性、文化背景等影响。结合学生需求特点完善心理健康通识教育工作形式、内容等是未来心理育人工作可以尝试的方向;我国的心理育人工作是要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应该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土文化的引领下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本土化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OL].http://www.csdp.edu.cn/article/3314.html.

[2]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3]马建青,杨 肖.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J].心理健康教育, 2018.9.

[4]贾林祥.心理育人的内涵、机制与实施路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 8 月 第 33 卷第 3 期.

[5]曾 晶.新时代背景下心理育人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探究[J].教育心理,2019 年第 12 期.

[6]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0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心理健康教育,2016.11 .

作者简介:林婵,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作者:林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模式探索及反思论文_林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