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误区论文_蔺继锋

走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误区论文_蔺继锋

何拉目草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三小学 747000

摘 要:我们拼命呼吸着“新课改”的新鲜空气,可是由于对课标理念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误区。作为我们这些处在“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既不能躺在井底“观天”,也不能跳出井口不加辨析地呼吸外界“空气”,因为外界的空气也有些是“化工废气”(课改误区),当然更不能因为外界危险而重新跳回到“井”底“坐井观天”。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走出误区,使语文新课改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明朗的景象。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 语文课堂 误区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地北,新的教育观念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思维活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正在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热闹、自主的背后却存在着值得深思的误区:

一、重“说”,轻“听”

1.分析

说是思维外化的产物,它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因此,“说训练”成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愈来愈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表现非常活跃,老师要求说自己的见解、说自己的感受、续编故事等等,学生完成得非常好,口语表达清楚,普通话流利、标准,“说训练”进行得十分扎实。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一旦老师没让回答,有的学生垂头丧气,无心再去听同学的回答,同学说的内容他完全不知道,有的学生甚至插嘴抢答,中断同学的讲话,对别人十分不敬。小组讨论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各说各的,没有统一的说法。由此造成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重复多遍,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照讲不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对策

要走出这一误区,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会听”的益处。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虚怀若谷的好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把“听训练”当作一项常规训练来抓,要求学生:(1)仔细地听,包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都要听完整,做到边听边想;(2)耐心地听,当同学的回答有错时,也应等他把话说完后再指出,做到边听边驳;(3)虚心地听,当别人提出异议时,要虚心听取意见,做到边听边修正;(4)辩证地听,在他人阐述观点时,应不盲从,做到边听边选择。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会听”的益处,“会听”既能扩大摄取信息的渠道,也能丰富自己的见识,积累经验。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强化了“听”而弱化了“说”,“听”与“说”应该并重,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生动、健康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小组讨论”,轻“独立思考”

1.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诚然,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小组讨论交流于形式、过于泛滥。一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达六次之多,有些讨论间隔的时间特别短,根本就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频频的小组讨论,无疑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削弱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影响了课堂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组讨论固不可缺,但学生的独立思考更不能少。应该说,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否则,小组讨论依然而是几个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现象。

2.对策

要走出这一误区,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测一下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可讲,才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激起创新的火花,小组讨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1.分析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教师往往片面理解评价的目的,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得出结果的评价。正如《画杨桃》这篇课文,文中写到“一个学生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老师没有马上指出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错的,而是走到学生的座位上审视了一下,从这个角度观察的“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从而悟出这样的道理:同一个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哪个角度看的。如果这位老师没有了解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就简单地加以否定,那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就因为教师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被抹杀了。

2.对策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一旦学生的回答或解决的问题的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也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作评价。对于那些在探索过程中专心致志、乐此不疲的学生和善于动脑筋、勇于创新的学生,即使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也要充分地肯定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喜欢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的好习惯,婉转地提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重学生,轻老师

1.分析

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尚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乍一看,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课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对策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观望或者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因此,作为我们这些处在“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既不能躺在井底“观天”,也不能跳出井口不加辨析地呼吸外界“空气”,因为外界的空气也有些是“化工废气”(课改误区),当然更不能因为外界危险而重新跳回到“井”底“坐井观天”。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走出误区,使语文新课改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明朗的景象。

论文作者:蔺继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走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误区论文_蔺继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